青春期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不是別人能給的,需要被激發

2020-08-26 香遇成長

學習內在動力不足,是孩子對學習缺乏主動性的最根本原因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擔心的問題有很多,打遊戲、玩手機、作業不認真、早戀、交友不慎等等。然而,歸根結底,家長最擔心的還是這些事情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如果你不好好學習,你就考不上重點高中,考不上重點高中,就考不上重點大學,考不上重點大學,你這輩子就完了。」這是《小別離》中,海清飾演的童文潔經常掛在嘴邊的話,相信很多孩子都從父母嘴裡聽到過。

正是這種想法,讓家長們在面對孩子的學習時,難以做到不焦慮。

在家長群裡,經常聽到有父母說:孩子對學習一點都不著急、不用心,整天惦記著玩。還有的父母說:孩子作業不會做,自己不著急,教他還不耐煩。

還是孩子只顧著玩,不計後果?還是孩子太笨?

孩子這些惱人的行為背後,其實質是內在學習動力的缺乏。內在學習動力沒有被激發,所有外在的因素很難讓孩子在學習上持續努力,並獲得優秀的學業成就,大多數情況都只能是得過且過。


學習內在動力對孩子而言,猶如發動機對一輛車的作用。一輛1.6排量的汽車,你再怎麼踩油門,都不可能達到4.0排量的動力效果。

孩子沒有內在學習動力,就會生活在無意識的狀態中,所有行為完全順應本能:想發脾氣就發脾氣,想睡覺就睡覺,想玩遊戲就玩兒遊戲。無論發生什麼,都無所謂,家長老師急得跳腳,孩子還是一如既往地無所事事,我行我素。

內在學習動力在一個孩子的學習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這樣說:動力可以超越一個人的能力和現有的條件。

我們都是從孩子成長過來的,家長們可以回憶一下,自己在以往的生活中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一件看似很難,但又特別想做的事情,經歷各種努力,終於做成了。整個過程所做的很多事情,都超出了自己能力範圍,甚至突破客觀環境限制,不可能的事情最後變成了現實。

比如,當年參加高考,經常熬夜學習,一天只睡幾個小時。那時候,這樣的努力狀態似乎並不難做到,仿佛習以為常。可是現在再讓你整晚學習,可能就很難做到了,因為你已經沒有那種內在學習動力。這就是有無動力的差別。

動力可以讓一個人全身細胞活躍起來,並且向周圍輻射能量,影響身邊的人和事。

孩子為何缺乏內在學習動力?

為了孩子的學習,家長們可謂是操碎了心。然而孩子依然如此,對學習沒有任何動力,究竟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是與生俱來的。孩子從呱呱墜地開始,就已經在用其好奇心打量這個世界。很多家長都應該記得,孩子在兩、三歲時,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欲,總愛喜歡問各種為什麼,刨根問底。那時候的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非常強勁。可外什麼孩子年紀越大,越是缺少內在的學習動力?


1.家長給孩子的壓力,壓制了孩子自身學習的動力。

家長回憶一下,孩子從上學開始,你和孩子談論最頻繁的話題是什麼?
作業寫完了嗎?考試成績怎麼樣?最近怎麼退步了?怎麼考這麼低分?你看誰誰誰,總是第一名,你向人家學習啊…

根據一些機構的統計數據,父母和孩子之間談話,85%都與學習有關。除了學習,大部分被:「該睡覺了。」「該起床了。」「你必須吃這個,有營養。」這樣的話題佔據。

家長抽身出來,當做一個旁觀者來看看自己與孩子的對話,有沒有感覺,自己在孩子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裡,像一個——監工。作為「父母」的角色就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監工」。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連結被監工這樣的一個角色切斷了。

孩子長期在這樣緊張、充滿衝突的家庭氛圍中成長,潛意識中會產生兩個念頭:學習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兒;爸爸媽媽最看重的是學習成績。

在孩子的潛意識中,凡與學習有關的事情,都是不愉快的,而且學習不是他的事兒,為了滿足家長,是完成家長布置的任務!這樣的想法一定會讓孩子本能地逃避學習,失去學習的動力。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我學」,而不是「我要學」。


2.孩子沒有目標感,對未來沒有清晰的期待。

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是孩子的目標還是家長的目標?

很多家長對孩子寄予很高的期待,家庭的生活重點圍繞孩子,孩子的學習成為關注的焦點。家長們在一起,談論最多的,是孩子的成績。家長與孩子交流最多的,也是關於學習。

不少家長對孩子經常嘮叨的是:你現在不好好學習,將來怎麼辦呢?如果考不上大學你就完蛋了。

如果家長與孩子換個位置,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你是否知道孩子是怎麼想的?家長們常常感嘆,現在的孩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當成我們的父母可從來沒管過我們,從來不管我們的學習,我們不也一樣很認真。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這麼不懂事?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操碎了心,孩子卻一點都不著急。

要知道,你小時候的生活條件可沒現在這麼好,你努力學習,接受好的教育,目的就是為了改變命運,擺脫生活的困苦。

而孩子們一出生,物質生活就得到極大滿足,幾乎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得到什麼,不用費太多力氣就可以得到。孩子的所見所聞所接觸也遠遠超出了當初的你,想法也就不同了。

這種情況下,孩子通過努力學習,改變自己命運的動力是非常小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像上兩代人一樣去改變命運,他一出生就過得舒服極了。


孩子們的需求是什麼?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當一個人的底層需求得到滿足,就會產生更高層次的需求。


現在的孩子們,物質的需求已經得到極大滿足。他們需要更高層次的精神引領。他們的口號是:要成為最好的自己,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家長如果用「考不上大學就完了」這樣的理念去教育孩子,孩子難以產生認同感。

當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足夠大,對未來有較清晰的認識和期待,孩子就能為自己的學習做好長期規劃,並腳踏實地走好當下每一步。孩子的潛能得到極大激發,就可以化不可能為可能。


相反,如果一個孩子對未來是模模糊糊的,沒有清晰的認識。孩子就無法對現在做一些切實的規劃,也沒有可實現的短期目標,很容易被一些其他事情幹擾,比如你擔心的遊戲問題、早戀問題、厭學問題等等。孩子在學習上一遇到問題就很容易停滯不前,自暴自棄。生活中面對困難,也很難堅持不放棄。

家長如何調整,才能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

知道了青春期孩子沒有學習動力的原因,作為家長,該如何調整呢?

首先,家長調整自己的焦慮心態。

很多家長,只要看到孩子沒有在書桌前學習,就會很煩躁。只有孩子一直在學習的狀態,心裡才會覺得踏實、舒服。

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種煩躁與孩子無關,只不過是家長自身焦慮的投射,所以家長們先要把自己的情緒管理好。

青春期階段只是人生中的一個必經階段,家長拉大尺度,放眼十年、二十年以後,看看你和孩子現在因學習而產生的衝突,你會覺得沒有想像中那麼重要。

因此,家長把盯在孩子身上的視線,抽離一部分轉向自己,讓自己不斷學習成長,讓生活內容豐富起來。

如此,孩子會覺得壓力減少了,爸爸媽媽變得有趣了。家裡有了溫暖,自然就會放鬆,你和孩子也就有了真正溝通的可能,雙方的改變由此開始。

有家長可能會問,難道不應該和孩子談論學習的話題嗎?

學習還是要談,但你可以試著從每天跟孩子談學習,變成每周只談一次。

對孩子的關注,更多的放在孩子的情緒感受和想法上,從情感連結、精神層面給予更多支持。然後觀察孩子,拿著放大鏡去找找孩子的優點,找找孩子和以前有什麼樣的變化,再去鼓勵孩子繼續改變。慢慢地,你會發現孩子有了一點點的進步和改變,給你帶來越多的驚喜和欣慰。

父母改變1分,孩子好10分。

以其盯著孩子的不足,企圖改造孩子,不如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其次,和孩子一起找到長期學習目標。

當我們開車出門旅行,打開導航,我們會輸入一個目的地,然後跟著導航的指引前行,最終達到目的地。

對於孩子而言,青春期正是初高中階段,六年的學習生活,如果沒有一個長期的學習目標,就像是一個人開著車在路上,卻不知道要去哪兒,那他該如何努力?

長期目標,是一個你想去的方向,你的一生想往哪裡去?你想成為怎樣的一個人?必須是有意義的、長期的、可以為這世界或其他人帶來幫助的。

一個人,一旦有了長期的目標,所有一切行動都會圍繞目標展開,他會安排各種階段小目標,讓自己一步步到達最終的目的地。

作為家長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學習動機,不應該僅僅是考高分、考不好會讓父母失望等等,這些都是短期目標。

長期的目標和學習動機應該是:當孩子全心投入他們想學的內容,可以完成人生哪些長期目標。

只有長期目標能夠產生內在動力,孩子會真心地認為,學習並非因為爸爸媽媽讓他學,而是因為他真的很在乎知識,自己想學。此時,孩子是處於「我要學」的狀態。

比如,周恩來總理在少年時代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偉志向,體現了他為國家和民族而奮鬥終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此後,周恩來總理為這一偉大理想奮鬥一生,不辱使命。

在和平年代,我們可能沒有這樣的宏偉志向,但是並不代表著就可以沒有長遠目標。

比如,一名醫學院的學生,他的長期學習動機應該是:「有一天我當了醫生,就可以幫助、醫治更多人。」

陳春花教授發表主題演講時曾表示,只有樹立長期主義的價值觀才能讓我們超越變化,接受動蕩。

「當確定長期主義的時候,需要回答三個根本性的問題,」

「第一,你跟環境一定是共生關係;第二,你一定要有能力去認知世界;第三,你的使命必須是向善的。」


雖然陳春花教授的這個主題,面向的是企業、成年人的發展。但並不妨礙我們藉以引導孩子,在樹立長遠目標時,放眼未來世界。因為孩子始終是要走向社會,他們屬於未來世界,他們需要現在就開始學著認識世界。

這樣的長期目標,會產生持續學習下去的強勁動力,讓孩子擁有足夠的能量,做長達幾年、十幾年、甚至一輩子的努力,這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不是所有長期目標的都是英雄式的,大多數目標是平凡的,可能是成為一個不錯的老師,或者能去自己很喜歡的大學讀書等等。

作為家長怎樣幫孩子找到長期目標呢?

最重要的一點,不要對孩子提出要求,而是通過溝通讓孩子自己找到目標。

家長可以從三個方面與孩子探討,幫助孩子理清自己的目標。

第一:你對什麼有興趣?你做哪些事情最享受?什麼事情會讓你感覺自己在發光?
第二:你最擅長什麼?你的才能在哪裡?
第三:這個世界需要什麼?世界有哪些問題、機會,可以發展成你幫助別人的所在?


這幾個問題,很多孩子並不能馬上清晰地回答,也許要經過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思考。但是你可以從現在開始,和孩子展開這個對話,引領他們去思考。

當孩子開始對自己有了越來越清晰的認識,人生的長期目標就會在他腦海中逐漸形成。慢慢地,孩子就會開始規劃他的短期行為,學習的內在動力會被他自己找回來。

家長的焦慮、催促、嘮叨,都無法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只有幫助孩子找到長期目標,讓孩子對未來有清晰的期待,孩子才會有動力面對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當孩子進入「我要學」的狀態,一切都不再是問題。

相關焦點

  • 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的三個層次,你能做到哪一層?
    我們也把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分為三個層次,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第1層、家長做保姆式。在撫養孩子過程中,基礎的激發孩子內在動力的方法。(1)鼓勵和獎勵孩子。在孩子幼年時期,我們鼓勵孩子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玩具以及孩子幫助做家務。讓孩子多動手,多參與,讓孩子覺得自己可以做到這些,而且是可以做得更好。
  • 如何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你可能需要這些方法
    這些顧慮都是很正常的,大部分時候父母都是全身心地把自己能給的東西給到孩子身上,可是也會有這樣的疑問,這樣對孩子真的好嗎?要怎麼樣才能讓孩子知道父母盯著他們的學習是希望他們以後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孩子學習動力不足是很多孩子都存在的普遍問題,孩子畢竟想得不夠深,學習的目的也簡單。
  • 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此文值得深讀
    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我們看到很多報導,說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大考之後撕書、燒書等等,這些都是最可悲的。那麼,如何才能激發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呢?我覺得家長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一些嘗試。
  • 清華桃子媽:如何才能激發出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從這3方面入手
    孩子學習,作為孩子的行為,同樣有其驅動力,為了讓孩子的學習行為更持久,甚至實現終生學習,我們應該儘可能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 能最終實現學習動力由「外因」向「內因」轉化,讓孩子從「被動學習」逐漸轉變成為「主動學習」,真的就可以實現「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了」,這應該是「雞媽」最大的成就。
  • 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的秘訣
    我又問她為什麼有成就感,她跟我說了很多細節,總結起來就是,她看到了自己的進步,達成了一定的目標,感覺自己很有能力,所以很喜歡,希望自己能繼續努力下去,爭取比賽的好成績。所以,這句話對於家長的意義在於,我們要關注孩子在某一學科的進步、能力的發展,而不是一味地盯著班級的最高分或者前幾名,拿他們和孩子某一次的成績做比較。其實,對於學習和成績,很多孩子也是喜歡用「進步」來評價自己的。
  • 最好的放養,是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不愛學,總是要家長推著往前走,怎麼辦?我們都知道,家庭類型多層多樣,不能一刀切,沒有一把萬能鑰匙的。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
  • 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培養自我驅動的孩子?
    今天,我們將和大家分享《自驅型成長》這本書的最後一講: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培養自我驅動的孩子?一旦這些外在力量沒有了,動力也就消失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你推一下,他動一下,你不推了,他也就不動了的原因。所以,要想長久的解決孩子的學習動力問題,必須要培養孩子的內在動機,給他們加滿油,讓他們自我驅動。
  •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還有就是這個階段孩子是青春期萌發,會有一些壓力問題,多跟孩子溝通一下,看看他最近學習方面和人際關係有沒有壓力,比如作業多,知識點沒能很好地掌握,人交往是否和睦,許多孩子也會因為關係問題而產生焦慮。要多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一些階段孩子身上出現的習慣,會隨著孩子的成長慢慢消失。當然,家長也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有空多陪陪孩子,一起看書,或者外出遊玩放鬆身心。
  • 【329期】如何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 ——實驗西校家長學校在線課堂學習活動
    原來孩子們缺乏學習動力的原因並不是我們認為的「不愛學習」那麼簡單,我們應走進他們的世界,幫助他們一起分析問題,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有針對性的量體裁衣制定計劃,激發他們內心的學習動力,讓他們愛上學習。同時家長也應給孩子做好榜樣,家庭中儘量營造出學習的氛圍,很難想像一個家庭裡家長每天刷手機打遊戲,而指望孩子靜心學習的。其實,孩子成長的過程又何嘗不是家長成長的過程?
  • 復旦附中老校長告訴你,如何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孩子怎樣才能進好學校?家長該做些什麼?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不愛學,總是要家長推著往前走,怎麼辦?我們都知道,家庭類型多層多樣,不能一刀切,沒有一把萬能鑰匙的。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
  • 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機,先從讓孩子回答自己「為什麼學習」開始
    「你為什麼學習」,這個問題應該是每一個孩子都需要也必須要回答的。歷時一個星期,昨晚孩子開心地告訴我說,他知道自己為什麼學習了,是為了成為一名小學老師。採訪到的結果大致都是,學習很重要,能增長見識,獲得前人的知識和經驗,可以更好的生活,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等諸如此類的回答,這足以說明孩子們根本沒有去認真思考過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學習。談到「孩子為什麼學習」這個話題,源於在看了《內在動機》這本書後,讓我觸發了一個關於孩子學習動力的思考。
  • 如何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復旦附中老校長給出九大忠告
    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不愛學,總是要家長推著往前走,怎麼辦?我們都知道,家庭類型多層多樣,不能一刀切,沒有一把萬能鑰匙的。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
  • 如何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復旦附中老校長給出9大忠告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孩子怎樣才能進好學校?家長該做些什麼?還有的家長擔心孩子不愛學,總是要家長推著往前走,怎麼辦?我們都知道,家庭類型多層多樣,不能一刀切,沒有一把萬能鑰匙的。我們也不能以能否進重點學校作為評判孩子的唯一標準。不過,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
  • 開啟內在潛力 激發學習動力
    我們倡導的「拼擺拼音卡片」、「小講師展示」、「動作演示」都是在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領孩子們開啟內在學習動力,目前我們班大多數孩子都在積極地參與,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一、拼擺拼音卡片建議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製作一套完整的(含所有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的拼音卡片,我起初引導孩子們通過在課桌上拼擺音節,激發他們認真、準確地讀懂題目的要求、含義。孩子們思考、拼擺的過程,就是複習拼音、理解題目要求、含義的最好方式。
  • 教你如何激發孩子學習動力,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上周的家長V課堂中,「番茄育心」創始人番茄媽媽,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一堂課——《兒童學習動力培養》,教你如何激發孩子學習動力,幫助孩子愛上學習。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上周的精彩內容吧。   學習動力是「要求」出來的?
  • 讓孩子真正理解「內在動機」,孩子才能自主學習,家長要懂激發
    我們家長需要做的是讓孩子真正的理解"內在動機",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學會去自主的學習,因此家長要懂去激發孩子,但是不能總是以物質獎勵去激發孩子。引導孩子,讓孩子有這樣一種想法:是他需要知道他想去看書,而不是爸爸媽媽想讓你知道那些內容或者是想讓你看書。二、一個人擁有"內在動機"的重要性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有"內在動機",因為它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的重要。
  • 如何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復旦附中原校長給出9大忠告丨精選
    不過,有一件事是值得告訴所有家長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呢?復旦附中原校長、上海市特級校長謝應平建議從這9點進行嘗試,老師指導家長看看!這樣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別人笨」的心理定勢,甚至產生「媽媽喜歡別人」的牴觸情緒。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孩子現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較合適的目標,千萬不要因為別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麼高。更不要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而逼著孩子讀書,在壓力下讀書是做不好的,要發現孩子的特點和長處。
  • 空中家長學校丨如何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復旦附中原校長給出9大...
    不過,有一件事是值得告訴所有家長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呢?復旦附中原校長、上海市特級校長謝應平建議從這9點進行嘗試,老師指導家長看看!這樣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別人笨」的心理定勢,甚至產生「媽媽喜歡別人」的牴觸情緒。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孩子現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較合適的目標,千萬不要因為別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麼高。更不要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而逼著孩子讀書,在壓力下讀書是做不好的,要發現孩子的特點和長處。
  • 如何才能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動力?從3歲開始,培養好孩子這項能力
    我相信,許多父母也開始擔心孩子在這方面的學習。在長達10年的學習歷史中,孩子是否有獨特的學習動機會對孩子的學習產生重大影響。換句話說,學業成績優異的孩子,沒有一個不是內在學習動力充足的。什麼是內在學習動力?簡而言之,有趣的是學習知識,而不是將學習作為一項任務來解決,而是依靠父母強迫自己完成學習,而是從心底逐一解決問題。那麼父母應該如何訓練孩子激發他學習的內在動力呢?
  • 怎樣激發孩子學習英語的動力?
    如果您的孩子看到爸爸媽媽閱讀、觀看英語電影和說英語,他們也會耳濡目染而去模仿。家長們要積極地讓自己參與孩子的英語學習,而不是期望他們自己學習。要給孩子很多讚美、鼓勵和支持,這樣會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和動力。二、使學習變得有趣而愉快學習語言應該是愉快而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