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簍教師」變身記

2020-09-07 新華社

新華社南寧9月7日電題:「背簍教師」變身記

新華社記者陸波岸

晨霧繞龍脊,時卷時舒,餘啟貴老師駕駛自己的私家車載著學生,在夏日翠綠的梯田間蜿蜒穿行,直奔翁江小學。

3年前,餘啟貴老師和學生上下學是另外一個畫風:每天早晚,當地人總能看到餘啟貴背著裝滿書包或一個學生的背簍,領著一群學生行走在梯田間崎嶇小路上。

餘啟貴是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江柳村翁江小學唯一的老師。翁江小學位於龍脊鎮大山深處,四周梯田環繞,通往山外的道路在山間彎曲穿行。從餘啟貴老師的家到翁江小學約有4公裡的路程,需要翻越一個山坳才能到學校所在的寨子。

翁江小學沒有通水泥路之前,餘啟貴老師每天往返學校總是背著一個背簍,一路同行的學生背著書包走山路很吃力,他乾脆把學生的書包一個個放進背簍裡幫他們背著,哪個學生走不動,他索性把這個學生放在背簍裡一路背到學校。

2013年2月26日,記者曾專程拜訪餘啟貴老師。那天,為了趕在他出門去學校前到他家,記者在清晨5時就從龍勝縣城出發,花兩個多小時駕車行駛近45公裡的路到他家。一路上,道路坑坑窪窪,特別是從江柳村往餘啟貴老師家的方向走,很多路段路面鋪的都是拳頭大的石頭,越野車一路轟鳴艱難前行。

那天,記者來到餘啟貴老師家時,幾個學生已經集中在他家門口,等著和老師一起去上學。一路上,餘啟貴老師背著裝滿學生書包的背簍,領著學生沿著一段砂石路翻過一個山坳,然後沿著用石塊拼砌而成的羊腸小道,深一腳淺一腳向學校走去。那是春寒料峭時節,龍脊細雨紛飛,路上泥濘不堪,他們走進校門時,已是半身雨水半身汗水滿腿泥水。

餘啟貴在翁江小學任教至今已10個年頭。他背著背簍帶學生上學的舉動,感動了無數人。他因此被當地村民親切地稱為「背簍教師」,並於2014年榮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

近日,記者再次拜訪餘啟貴老師時,「背簍教師」已經變成了「汽車教師」。當年,他背著背簍帶著學生踏著泥濘走一個小時才能到學校,現在開著汽車帶著學生10多分鐘就能到學校。

再次拜訪餘啟貴老師那天,記者像7年前那樣,早早從龍勝縣城出發趕路。沒想到,水泥路已經從縣城一路鋪到他家門口,記者只花一個多小時就到他家。

「你們不用趕這麼早的路啊!」記者進門時,餘啟貴老師一家剛剛起床。他笑呵呵地說,江柳村這個偏僻的地方也通了水泥路,大家去哪裡都很方便,不像當年那樣出門都要起早貪黑。

2016年,一條在梯田間蜿蜒的水泥路修到翁江小學。2017年,餘啟貴老師買了一輛小汽車,把當年的背簍丟下,每天開著小汽車把同路的學生帶上一起去學校。

說話間,學生們陸續來到他家門口。「上車走咯!」餘啟貴老師走出家門,啟動汽車,帶著學生一路歡聲笑語,穿越夏日雨後翠綠的梯田,直奔梯田深處的翁江小學。

在翁江小學,記者發現這裡的變化不僅僅是道路,學校基礎設施也發生了改變。學校修起了不鏽鋼圍欄,教室裡添置了現代化教學設備,當年陰暗狹小的學生食堂已經裝修一新,添置了電冰箱、消毒櫃等設備。

餘啟貴老師領著記者一一介紹學校的點滴變化。他說,學校通了水泥路,他的背簍變成了汽車,但他肩上教書育人的責任沒有變,他要繼續堅守這片大山的三尺講臺,為孩子們撐起絢爛夢想的藍天,不辜負大山的每一點變化,不辜負家長的每一片期待,不辜負學生的每一個夢想。

握別餘啟貴老師,車子準備翻過山坳時,記者回頭望去,梯田深處的翁江小學,一面鮮豔的國旗在校園裡高高飄揚,琅琅讀書聲在層層梯田間久久迴蕩。(完)

相關焦點

  • 幼兒園大班教案:《小木偶變身記》
    幼兒園大班教案:《小木偶變身記》 http://www.hteacher.net 2016-08-25 17:37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紅色背簍傳承精神
    班隊會上,丁學良老師圖文並茂地給學生們講述著石城鎮賈峪村三代背簍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故事,讓大家了解五六十年代的人們緣何背著背簍上山,了解那個年代的艱苦與貧窮……講臺下,孩子們認真傾聽,當聽到背簍人用幾根羊棒骨換一根鉛筆時,他們的眼睛裡閃動起淚花。 這是石城中心小學組織開展的「傳承紅色背簍精神」紅色 使命領航工程系列活動中的一 項。
  • 銅鋁背簍還是低碳鋼小背簍?衛生間掛哪種暖氣片?用過的人有話說
    很多人都說,衛生間用銅鋁的小背簍,對比鋼製背簍更好,這是真的嗎?今天森拉特小編就跟大家一道看看。衛生間的小背簍,是衛生間的暖氣片一種類型,其外貌像背簍,能收納洗漱用品,小巧方便,是衛浴暖氣片最受歡迎的一種。和客廳臥室用的暖氣片類似,背簍暖氣也是有很多材質的區分。都說衛生間用的銅鋁小背簍,對比鋼製背簍更好,不妨讓我們來看看這兩種小背簍的特點吧。
  • 丹鳳男子一步一個腳印,用背簍背出孩子們的未來
    2017「馬雲鄉村教師獎」獲得者韓飛,就在這個山溝溝裡用背簍背出了孩子們的未來。為了確保孩子們能按時補充營養,每周日韓飛都要背著背簍到縣城取蛋奶,風雨無阻,從不間斷。從蛋奶點到國道,從山腳到學校,將近20裡路。最開始的時候路不通車,全靠韓飛用雙腳往返,保證孩子們有每周必須的營養。
  •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小灰鼠變身記》活動教學反思【幼兒教案】
    (二)學習故事第一段變身記一:辣椒店學習詞:火辣辣1.小灰鼠走呀走,來到了哪裡?你從哪裡看出來的呢?這個裡面是什麼味道呢?2.你吃過辣椒了嗎?吃了辣椒後你會怎麼樣?請幼兒演一演吃辣椒後的表情。3.你猜猜看,小灰鼠會喜歡辣味嗎?
  • 紅棗「變身記」
    新華社石家莊10月10日電 題:紅棗「變身記」  新華社記者李繼偉、賈玉韜  河北省新河縣蘇章村村民劉順義一大早就來到村裡的沙灘紅棗專業合作社。正值紅棗收穫季節,作為「土專家」的他,正計劃指導旋耕犁技術工人深耕土地,以方便後續施肥。
  • 衛生間小背簍閥門開關 衛生間清潔方法
    我們都知道衛生間是處於長期潮溼的一種環境,所以衛生間的用電用氣一定要注意安全,衛生間小背簍閥門開關一般是分為兩個進水和回水兩個閥門,正確使用確保安全。衛生間清潔方法,衛生間分有潮溼區和乾燥區,清理的方式不一樣,不同用品清理方法也是有一定技巧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相關的內容。
  • 搞笑漫畫:長髮公主被困城堡,被路過背簍男套路!
    搞笑漫畫:長髮公主被困城堡,被路過背簍男套路!長髮公主米莉很是傷心,她每天都在等有一個王子把她救出去,她特意留著已經拖地的長髮,卻久久都沒有看見王子的身影。有一天,她看見一個背著背簍的男生經過,公主大聲呼喊,背背簍的男子聽到聲音看去,燈塔上竟然有個漂亮的小姐姐,但是她好像在為自己被困住了而苦惱。公主說,小哥哥,小哥哥,我把我頭髮放下來,你上來幫我解除封印我就可以解除魔咒離開這裡了!
  • 在背簍人家,讓我增長了見識,開拓了視野
    我非常感謝背簍人家特色餐飲的張總和田總給我培訓的機會,在這之前培訓不知是怎樣的課程,我從來沒有參加個這樣的培訓。首先,我來到背簍人家湘菜加盟認識了這裡的好姐妹,在麻教官的老A特訓營,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我以前的站姿一點都不好,經過麻教官嚴厲的培訓已經好多了,雖然在培訓的課程當中很辛苦,我第一次突破自己,第一次看到團隊融為一體對待每一節課程,我一定會堅持下去。
  • 這種背孩子的小背簍你家還在用嗎?小心有安全隱患
    扶梯下行的過程中,孩子手腳並用,從背簍裡爬出來,坐在了背簍的邊緣上。婆婆渾然不知,但孩子的舉動,卻被一旁的保安張天斌看在了眼裡。不過新聞看到這裡,觀眾們可能會有疑惑,背簍大概有半米深,小孩站在裡面大約只能露出頭部,那孩子是怎麼爬出來的呢?張師傅說,在背簍裡裝有一塊木板,是給孩子坐著休息的。但小孩當時卻踩著木板,爬出了背簍。
  • 男子駕電瓶車載著人 乘客手拉背簍車
    女子手中拿著一個手動簡易推車,上面放著一個裝滿蔬菜的竹編背簍。在電瓶車的帶動下,竹編背簍下的輪子轉得飛快。當時天空中下著濛濛細雨,電瓶車上的兩人都沒有佩戴安全帽,很容易發生意外。兩人保持這個姿勢行駛了很長時間,「太危險了,背簍隨時有被甩出去的可能,要是砸到人就慘了」,網友見此狀況,擔憂不已。
  • 建德:「藍媽媽」背簍裡 開出「團結花」
    其中的「一簍」就是「神奇的背簍」,用「代表藍媽媽和畲族」的背簍串聯,通過「藍媽媽」品牌IP衍生出文創簍、智慧簍、產業簍、指數簍系列「神奇的背簍」文化。此次「藍媽媽畲族風情樓」和「村企聯建」項目就是該村產業簍的一部分。在洋溪街道,不只是團結村開啟「村企聯建」模式,友誼村也分別與秋梅食品等3家農業龍頭企業代表以及光大國際旅行等3家旅遊企業代表籤訂了「村企聯建」協議。
  • 「奶娃」變身記
    [點擊聽聽:「奶娃」變身記]  長城網訊(記者 趙永剛 張欣)從收奶到加工,河北乳企旗幟乳業僅需2小時,而在美國需24小時,在澳洲、紐西蘭需36小時,在歐洲需48小時。在旗幟乳業,偌大的一個智能化立體倉庫,只需兩名工作人員即可完成出入庫作業。
  • 三原色變身記(159)——兒童之家線上服務(九)
    三原色變身記(159)——兒童之家線上服務(九) 2020-03-31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浴室採暖,選擇小背簍散熱器,謹記這4點才會在選購時如魚得水
    那如何選擇一款稱心如意的小背簍取暖器,我們就從認識小背簍取暖器開始。認識小背簍取暖器,是正確選購的第一步小背簍取暖器,正式名稱應該為衛浴專用採暖設備,因滿足狹小空間使用且能承載更多功能,就像一個小背簍一樣背娃、背糧、背菜、背碳……萬物皆可背,所以被南方地區暱稱為小背簍取暖器。
  • 95後彝族美女第一次走出大山去北京 沒有行李箱和背包只有背簍
    沒有行李箱,沒有背包,在北京幾天時間裡與解古阿星朝夕陪伴的只是一個背簍。圖為解古阿星背上從老家出門時所背的背簍趕飛機從北京機場登機回四川。因為欄目組要求,解古阿星出門時換上了一套彝族傳統服飾,背上平時幹活兒用的背簍裝滿了老家的土特產,在電視前向觀眾介紹自己。解古阿星說,自己家庭條件有限,沒有出過遠門,也沒有一件像樣的背包和行李箱。
  • 浴室採暖,選擇小背簍散熱器,謹記這4點才不會被騙,請收藏
    那如何選擇一款稱心如意的小背簍取暖器,我們就從認識小背簍取暖器開始。認識小背簍取暖器,是正確選購的第一步小背簍取暖器,正式名稱應該為衛浴專用採暖設備,因滿足狹小空間使用且能承載更多功能,就像一個小背簍一樣背娃、背糧、背菜、背碳……萬物皆可背,所以被南方地區暱稱為小背簍取暖器。
  • 小狗狗背著背簍爬長城,外國人都誇好厲害,這狗成精了
    小狗狗背著背簍爬長城這隻小狗狗穿著衣服、小鞋子,背著背簍,去爬長城了呢,在平地上站起來走路已經很了不起了,這隻小狗狗還站起來跟人一樣爬長城,小狗狗一步一梯爬了上去,也是不容易啊。小狗狗背著背簍爬長城長城上的遊客有很多,大家都被這隻小狗狗給吸引住了,遊客們紛紛拿出手機給小狗狗拍照,就連長城上的外國人都看懵了,這狗簡直成精了有木有?!太厲害了!
  • 河南堯山「背簍嫂」:每日800斤石料背送至山頂
    河南堯山「背簍嫂」:每日800斤石料背送至山頂 2014-10-28 18:02:14霍現偉 攝   中新網魯山10月28日電(劉鵬 霍現偉)「小背簍,晃悠悠,笑聲中媽媽把我背下了吊腳樓……」記憶中,山區女人背後的竹簍多是幼童的安樂世界。然而,記者近日在河南魯山縣採訪時,遇到了這樣一群女子,同樣身背竹簍,但簍中背的卻是百餘斤的砂石建材。寒冬臘月,盛夏酷暑,她們終日從山腳行至山頂,周而復始,年復一年。
  • 野山葡萄藤「跨界」變身記
    原標題:野山葡萄藤「跨界」變身記   在福建的山野常見的野山葡萄,除了鮮食甜美的果實之外,其實它還有廣闊的應用田地。今天在助村亮相的是永泰植福實業,他們利用當地傳統藤編工藝,鑽研出一系列的藤編包專利技術,將小小野山藤變身為高檔手工編織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