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媽媽」文宣隊展示畲族文化。
近日,位於建德市洋溪街道的團結村內異常熱鬧,村民們不僅迎來了「藍媽媽畲族風情樓」的正式啟用並對外營業,還迎來了「村企聯建」的首批企業負責人。
團結村因畲漢兩族「團結起來幹社會主義」而得名。村內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為少數民族,是個有畲族文化但缺畲族氛圍的村落。一直以來,團結村發展存在著無產業支撐、無文化挖掘、無造血能力等三大困境。如今,該村借「村企聯建」尋得新機。
「村企聯建,主要是採取『企業+村+農戶』的『聯盟』運營模式,讓資源變資產、讓資金變股金、讓農民變股東,進而帶動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拓寬聯建企業發展路徑,引領群眾致富增收。」團結村黨總支書記章雪海接過「村企聯建」籤約書後,解釋了其中的運作模式。這也是他「一肩挑」後所做的「開門第一件事」。
「藍媽媽畲族風情樓」開業運營是洋溪街道探索「村企聯建」的率先嘗試。團結村利用閒置土地新建了集餐廳、民宿、展廳等功能於一體的「藍媽媽畲族風情樓」,並順利完成了運營招商,將為村集體經濟帶來年租金收入20萬元以及20%的年運營利潤分紅。
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動少數民族村發展,是洋溪街道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內容。2020年,該街道利用「一人一簍一組歌」德治理攻堅項目,以團結畲族婦女的優秀代表藍銀花為切入點,打造了「藍媽媽」品牌,用「文化IP+善治指數」推動了少數民族村——團結村走上了特色化發展道路。
其中的「一簍」就是「神奇的背簍」,用「代表藍媽媽和畲族」的背簍串聯,通過「藍媽媽」品牌IP衍生出文創簍、智慧簍、產業簍、指數簍系列「神奇的背簍」文化。此次「藍媽媽畲族風情樓」和「村企聯建」項目就是該村產業簍的一部分。
在洋溪街道,不只是團結村開啟「村企聯建」模式,友誼村也分別與秋梅食品等3家農業龍頭企業代表以及光大國際旅行等3家旅遊企業代表籤訂了「村企聯建」協議。這些企業將在產業發展、農產品銷售、農旅融合等方面與村莊開展深度合作,以此實現村集體、企業、村民三方共贏。
下一步,洋溪街道將依託「村企聯建」平臺,進一步做深「文化IP+善治指數」善治模式,改造一批景觀,豐富一批業態,培養一批隊伍,用「一人一簍一組歌」打造有標識、有溫度、有產業的郊區特色型美麗鄉村。(本站編輯 賈曉芸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