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很多家長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磨耳朵」。為此,很多人買了早教機,或者是在手機裡下載了英語兒歌反覆播放給孩子聽,認為這就是「磨耳朵」。然而,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效果並不好。為此,很多家長就在質疑,是不是兒歌不能磨耳朵用?事實是這樣的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為什麼用兒歌進行英語啟蒙?
其實,對於少兒英語啟蒙來說,兒歌是一種非常有吸引力的方式,兒歌一般都具有長久的歷史,內容經典且歷經反覆錘鍊,不僅能讓小孩子學習顏色、數字、身體部位等知識,還能讓孩子了解兒歌的時代背景及社會人文風貌。
此外,兒歌的特點是歌詞押韻且重複性高,旋律簡單,朗朗上口。這樣的特點使得兒歌很容易被學會,也容易被長久記憶。哪怕孩子從來沒有接觸過英語,學唱兒歌也不會太難。很多著名的兒歌甚至是使用相同的曲調,比如《小星星》(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和《字母歌》(Alphabet Song)。
所以說,問題的根源不在於兒歌本身,而是在於家長給孩子聽兒歌的方式上。
「磨耳朵」不是放背景音樂這麼簡單
我們在給孩子「磨耳朵」的時候不僅要考慮「量」,更要考慮「質」。
可以設想,如果讓零基礎的三歲孩子直接聽CNN廣播,一天「磨」十個小時估計也沒有效果。其實這樣的聲音在小朋友們聽來,就是單純的背景音樂而已,甚至是幹擾他們專心吃飯、玩耍的噪音,長此以往不利於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孩子的確會對背景音樂產生一些反應。沒錯,但這一般是在音樂剛開始時,或者孩子聽到自己覺得有趣的片段時,屬於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希望讓孩子從中學到東西,效率是非常低的。
之前我們也反覆提到過克拉申的二語習得理論,其「輸入」假說認為:人們語言水平的提升有賴於可理解的輸入,如果聽、讀的內容你無法理解,那麼它就是無效的輸入,對孩子的語言學習也就不會起到太大的作用。
究竟該如何聽兒歌呢?
1、 選擇接近孩子理解水平的兒歌
家長在選擇兒歌的時候,一方面要以孩子的實際水平為基本出發點,判斷孩子的理解程度。怎麼判斷孩子的理解程度呢?最直接的就是看孩子的反應,比如先給孩子試聽一下,如果孩子聽了兩句就不耐煩了,說明這首兒歌並不適合孩子。另一方面,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了解他的喜好,才能選出他感興趣的內容。
2、 不要單純地聽,要有情景輔助,加深孩子的理解
千萬不要以為「磨耳朵」就是單純的「聽」,無目的的反覆播放的英文音頻只是無效背景,對孩子的英語啟蒙毫無效果。即便是英語兒歌,如果沒有結合情景,孩子會唱了也不一定明白意思,所以情景輔助非常重要。
為此,家長可以在孩子聽音頻的時候,用簡單的肢體語言來給孩子演示一下。或者採用提問的方式,總之和孩子多一些互動,讓我們不只是單向的輸入。
最後,給大家推薦幾首家喻戶曉的英文兒歌,快帶孩子一起來聽一下吧!
1、《 Five Little Monkeys 》五隻猴子
《Five Little Monkeys》是我特別喜歡的一首兒歌,不僅韻律性很強,情節也特別有趣。
歌詞大意是五隻小猴子,到了該睡覺的時候,卻都在床上蹦蹦跳跳,他們一隻接著一隻地掉下床,摔疼了腦袋。最後五隻猴子都受傷了,去老老實實地睡覺了……
2、《Head,Shoulders,Knees and Toes》身體部位歌
這是一首認識身體的兒歌,歡快而有趣,歌詞很簡單,就是幾個身體部位的詞語。
前面三句旋律重複,最後一句押韻,唱起來朗朗上口。這首歌可以用來做起床早操,配合手指和下蹲的動作,讓孩子伸伸腿動動手。
3、《Five Little Ducks》五隻小鴨子
《Five Little Ducks》入選廖彩杏書單,可以唱讀,旋律優美,朗朗上口,繪本畫面色彩明亮,是孩子們都喜愛的洞洞書哦,而且還是數字歌呢。
歌詞講述了小鴨子們出去玩耍,翻過小山走了很遠,每次回來都少了一隻,直到最後五隻小鴨子奇蹟般地全部回到了家裡,讓人心裡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