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曹禺故居 演話劇《雷雨》

2020-12-25 青瞳視角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為期三天的活動在昨天正式落下帷幕,小記者們收穫滿滿。不僅在天津大劇院觀看了話劇《雷雨》,走進了曹禺故居紀念館深入了解曹禺先生的生活,最後還變身話劇演員,親身體驗了一把話劇《雷雨》中的角色。

10月5日上午,小記者們在去往天津大劇院的路上,便迫不及待地戴上小記者證,並提前「領」到了在《雷雨》中飾演的角色。在天津大劇院,講解員帶領小記者們參觀了音樂廳、歌劇廳和平臺劇場。小記者們就在這個平臺劇場上拿出了劇本,對自己所飾演的角色進行了提前「預習」。而對於角色更深的理解,還得是當天下午觀看了由天津人民藝術劇院藝術家表演的《雷雨》之後。

10月6日的曹禺故居之遊則讓小記者們對《雷雨》這部劇的創作有了全面的認識。曹禺故居紀念館館長王海冰告訴大家,曹禺從小就是個愛讀書的孩子,10歲開始學外語,23歲那年創作了《雷雨》。小記者們注意到,曹禺的故居陳設和《雷雨》舞臺布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原來,曹禺的創作靈感很多都來自於這間房子。

當然,光是看和聽《雷雨》這部作品還不夠,要想真正讀懂這部作品,還需要「走」到作品中來。10月6日下午,小記者們分成兩組,在天津人藝的藝術家劉景範和崔文靜的指導下,對《雷雨》第二幕部分片段進行了排演。在整體排練後,兩位老師又針對每一個人物角色進行「一對一」指導,「周樸園說話時聲音要低,但又要有分量」,在老師的指導下,小記者們開始慢慢融入自己所飾演的人物角色。

昨天10點,童聲版「魯大海」的聲音從天津大劇院的劇場中傳出,無論從情緒調動還是肢體表達,這位童聲版「魯大海」都表現得有模有樣。「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話劇,此次天津之行,我看了《雷雨》這部經典話劇,深深了解到這部劇的內容。經過一天的排練和準備,我對這個角色就有感覺了。人物的衝動勁兒以及憤怒情緒,我都用了自己的理解。」教育圓桌小記者、第二組中「魯大海」的扮演者郭嶽霖告訴北青報記者。

此外, 教育圓桌相關負責人也為小記者們現場帶來了一堂《從曹禺的戲劇談「理解」》的新聞寫作課程。

文/本報記者 劉婧 武文娟 攝影/袁林毅

相關焦點

  • 中國話劇奠基人之一,曹禺的作品字字見血「雷雨」巔峰之作
    說起來話劇這門藝術,很多的人都會想到一個人,那就是曹禺,沒辦法,也許我們接觸的第一個話劇就是他的雷雨,在短短的一天之內發生了一個個的重大變故,一個家庭,兩個家庭就在這些變故中變成悲劇,我們好幾次都在 疑惑,到底有厲害的人才能寫出來這樣的佳作呢,還是來了解一下曹禺的人生吧。
  • 曹禺與《雷雨》的故事
    但是,在相當一段時間裡,所上演的劇目還大都是《黑奴籲天錄》、《茶花女》之類的外國戲,真正讓話劇本土化的,確實屬於「原創」的,而且能夠站住腳的就是曹禺老師,在1933年寫出的,1934年發表的,1935年在日本東京以中華話劇同好會的名義首次演出的《雷雨》了。  毫無疑問,經過歷史長期考驗的《雷雨》是一部經典作品,也可以說是通俗的經典與經典的通俗。
  • 曹禺:現代話劇藝術的高峰
    1931年,「九·一八」事變,清華大學的學生們組織抗日宣傳隊開展抗日宣傳,曹禺擔任了宣傳隊隊長,結識了許多不同階級的愛國人士和思想開放的進步人士。在這個背景下,曹禺開始構思創作《雷雨》。為了創作《雷雨》,曹禺幾經揣摩構思,用了將近5年的時間。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戲劇作品,也是中國話劇史上傑出的一部作品。
  • 如何面對經典 《雷雨》為中國話劇確立現代規範
    這80年裡, 《雷雨》被國內各大院團以話劇、芭蕾舞劇、歌劇、戲曲等各種藝術形式呈現在舞臺上; 《雷雨》劇本也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周樸園、繁漪、周萍、四鳳這些人物形象在課堂上被分析解讀; 1954年6月30日,北京人藝首演《雷雨》 ,演出持續至9月1日,連演了60場,創造了演出盛況。截至今年7月,北京人藝《雷雨》已演出60年,演出場次共555場。
  • 王斑:《雷雨》是演不完說不盡的
    王斑(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我在北京人藝的舞臺上出演過曹禺先生的三部話劇作品,分別是《日出》《雷雨》《北京人》。能在一個劇院出演他的三部劇作且飾演主要的角色,我是幸運的,更是和曹禺先生有緣。只要說起中國話劇,必然會提到曹禺這個名字。一位20多歲的青年人居然寫出了影響中國劇壇的話劇《雷雨》,隨後又創作出《日出》《原野》《北京人》。這些劇作如同一串璀璨明珠,輝映在中國話劇的歷史長空之中。曹禺先生的作品不僅受中國觀眾的歡迎,也受世界各國觀眾的青睞。
  • 劉愷威:演話劇是一次表演進修
    12月10日,《雷雨》《雷雨·後》在盛京大劇院多功能廳舉辦觀眾見面會,主創劉愷威、呂星辰、李宗雷、徐德亮與觀眾面對面分享臺前幕後的故事以及對角色的理解。  每場排練都情緒拉滿  劉愷威:大家不要擔心我的普通話  今年是著名劇作家曹禺誕辰110周年,曹禺先生之女、著名編劇萬方的《雷雨·後》將在戲劇舞臺上與《雷雨》連臺演出。
  • 《雷雨》《雷雨·後》將在海口連演兩天 劉愷威、何賽飛等演繹
    作為2020年(第二十一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藝術演藝周推出的精品劇目,這臺精彩的連臺戲《雷雨》《雷雨·後》將於12月5日、6日在海口灣演藝中心舉行全球首演,由劉愷威、何賽飛、史可、孔維、呂星辰等超明星陣容演出。
  • 《日出》和《雷雨》,你最喜歡哪一個?曹禺一定會這樣回答
    2020年是曹禺誕辰110周年。在曹禺的劇作中,演出場次最多的是《日出》和《雷雨》。但如曹禺在《〈日出〉跋》中所言,假如有人問他:「《日出》和《雷雨》,你最喜歡哪一個?」他一定會回答:「《日出》」。原因卻是,「它最令我痛苦」。
  • 北京人藝新陣容排演話劇《雷雨》《家》
    北京人藝新陣容排演話劇《雷雨》《家》創新演繹,照亮經典魅力來源:人民日報記者 曹雪盟核心閱讀今年是戲劇家曹禺誕辰110周年,北京人藝以新的陣容組合,將曹禺的話劇《雷雨》和《家》呈現給觀眾。今年是戲劇家曹禺誕辰110周年。前不久,北京人藝開啟為期1個月的演出,將戲劇經典《雷雨》和《家》呈現給觀眾。圖為話劇《家》劇照。
  • 王延松詮釋曹禺經典 萬方贊《雷雨》詩意解讀
    昨天,導演王延松攜全新解讀版《雷雨》來京舉辦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現場,曹禺的女兒萬方稱:「這一版的《雷雨》,王延松是透過曹禺年輕的眼睛來解讀的,感謝王延松導演如此詩意的解讀,這是我認為最忠實於曹禺先生原著,最原汁原味的版本。」
  • 《雷雨》中的混亂家庭,實則是曹禺的真實生活,生活遠比作品狗血
    《雷雨》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部話劇作品,它之所以有著很廣泛的影響力,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創作就融合了作家曹禺真實的生活和感情,讓我們看到了血淋淋的人生。充滿悲劇色彩的作品,中國話劇成熟的裡程碑《雷雨》的作者是著名的劇作家曹禺先生,《雷雨》在話劇中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主要是因為它的故事情節實在是動人心弦,反轉甚多,人物糾葛和情節矛盾處處都有,因此《雷雨》也被認為是中國話劇成熟的裡程碑作品。
  • 23歲的曹禺是怎樣寫成《雷雨》的?他為什麼寫《雷雨》
    雷雨就是這樣的作品。1935年從戲劇史上進入了雷雨的時代,矛盾說,當年海上驚雷雨是雷雨,雷雨支持了中國話劇舞臺,中國的舞臺是在有了雷雨之後才有了自己的腳本。雷雨是怎麼寫出來的?雷雨又要表達幾個怎樣的主題,我們來看一看曹禺先生本人的回答。
  • 《雷雨》《茶館》看話劇在現當代文學中的發展,看完真的漲知識
    話劇是最早起源於西方的一種戲劇形式,在19世紀末的時候引入我國,它跟中國傳統戲劇不同,不用歌舞的形式演故事,而是用對話、形體動作和舞臺布景給觀眾創造一個真實的舞臺視覺。1866年上海建立了第一座蘭心大劇院,可以說所謂「戲劇」才第一次在中國本土演出。
  • 曹禺外孫:知天命之年終於讀懂了外公的那句話
    【撰文/王向明 視頻/向麗媛 統籌/王海榮】從1952年6月至今,68年過去了,北京「人藝」的話劇舞臺上,不同面目的知名演員都演繹過《雷雨》這個劇本,不同時代的觀眾被《雷雨》中的故事情節所撼動,曹禺的名字也因《雷雨》這一作品被世人銘記在心裡。
  • 曹禺的《雷雨》和萬方的《雷雨·後》啥時到鄭州?時間定了!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1933年,曹禺先生創作了經典戲劇《雷雨》,作為中國現代戲劇中裡程碑式的作品,多年來《雷雨》不斷被改編成京劇、黃梅戲、芭蕾舞、歌劇等藝術形式搬上舞臺,不同時代的觀眾可以從這部劇中持續不斷地感受到人性的力量。
  • 《雷雨》作者曹禺:婚內出軌女學生,妻子死後,愧疚之餘寫下16字
    在曹禺先生的《雷雨》中,我們就曾經見識過愛情可怕的一面,其中既有有虛偽自私的愛,也有罪孽深重的愛。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曹禺自身的感情經歷,「精彩程度」絲毫不亞於小說。《雷雨》作者曹禺:婚內出軌女學生,妻子死後,愧疚之餘寫下16字1931年,在清華大學20周年校慶上,19歲的鄭秀第一次見到了曹禺,當時曹禺在舞臺上扮演的是話劇《玩偶之家》中的女主角娜拉,臺下的鄭秀看著曹禺的表演,不禁為之動容。
  • 曹禺《雷雨》面世80年 萬方:時間不斷賦予它新生
    自1934年被搬上舞臺後,這部作品在中國也在世界各地,被一代又一代人表演了近一個世紀,也被改編成電影、電視等各種藝術形式,這部作品就是曹禺先生的《雷雨》。如今,歷經八十年風雨的《雷雨》又一次再版發行並受到讀者的追捧,《雷雨》依舊以經典的力量帶給我們源源不斷的思考和啟迪。
  • 語文課竟可以這樣上 全年級合演話劇《雷雨》
    12幕劇、12個周樸園、12個繁漪……串成了一部完整的跌宕起伏的話劇。9月15日下午3點,南京一中的報告廳內座無虛席,高二年級語文組組織的話劇《雷雨》匯演開始,全場演出進行3個多小時,由每個班級的演出小組分段表演。觀看演出的除了本年級學生,老師、家長也主動要求觀賞。
  • 「謝謝你來到我的生活裡」劉恩誠遇到《雷雨》《雷雨後》的周衝
    2020年9月24日,是著名劇作家曹禺誕辰110周年紀念日。「保利·央華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戲劇展演季」的壓軸劇目——連臺戲《雷雨》《雷雨·後》在北京保利劇院正式啟動。——話劇中的自己——在《雷雨》這部話劇裡,劉恩誠飾演周衝,《雷雨》這部話劇並不簡單,劇中需要展現演員的肢體表現、配合大家聽到的音樂,對於他來講這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戰。並且在當下是年輕人為主流的媒體時代,打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集合線下儀式感和線上互動性,讓傳統展現在當下,並引起和觀眾們的共鳴。
  • 夜讀|曹禺最愛的「日出」令他「最痛苦」
    2020年是曹禺誕辰110周年。在曹禺的劇作中,演出場次最多的是《日出》和《雷雨》。但如曹禺在《〈日出〉跋》中所言,假如有人問他:「《日出》和《雷雨》,你最喜歡哪一個?」他一定會回答:「《日出》。」原因卻是,「它最令我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