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與《雷雨》的故事

2020-12-25 中國僑網

  文、圖/ 梁秉堃

    經 典

  也許在中國話劇一百周年的日子裡,說說有關《雷雨》的故事是有特殊意義的。有人說,《雷雨》是中國話劇的「第一戲」,是中國近代話劇的代名詞,此言有些道理,因為雖然在1907年以後,中國漸漸地引來了以歐洲古希臘為發端的「戲劇」(通常的譯名),它與歌劇、舞劇、啞劇有很大的區別,是綜合了文學、表演、導演、美術、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元素,並以語言——包括對白、獨白、旁白在內,為主要表現手段,通過演員的表演展現情節、塑造人物之一種新的藝術形式。當時,在我國把這叫做「新戲」、「新劇」、「文明新戲」和「文明戲」,直到1928年4月經戲劇家洪深提議,眾人一致贊同,將英文drama轉譯為「話劇」,從而使這個具有獨立藝術品格和嶄新藝術形態的藝術品種正式屹立於中國文藝百花壇上。但是,在相當一段時間裡,所上演的劇目還大都是《黑奴籲天錄》、《茶花女》之類的外國戲,真正讓話劇本土化的,確實屬於「原創」的,而且能夠站住腳的就是曹禺老師,在1933年寫出的,1934年發表的,1935年在日本東京以中華話劇同好會的名義首次演出的《雷雨》了。

  毫無疑問,經過歷史長期考驗的《雷雨》是一部經典作品,也可以說是通俗的經典與經典的通俗。它自從1935年在海內外上演以來至今屢演不衰、老少鹹宜,已經有72年之久的歷史了,它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演員、導演和觀眾,乃至世界上已先後有30多個國家上演過,並受到觀眾的歡迎與好評。可以不誇張地說,《雷雨》裡豐富多彩的八個人物和複雜曲折的戲劇情節,在中國早已經家喻戶曉,盡人皆知,不管是有文化的與沒文化的觀眾,都能夠如數家珍似的熱愛這一切,甚至能夠整段整段地背誦劇中的精彩臺詞。

  這裡,不妨舉出一個例子來——

  第二幕

  魯大海 (向周樸園)哼,你的來歷我都知道,你從前在哈爾濱包修江橋,故意叫江堤出險,……

  周樸園 (厲聲)下去!

  僕人們 (拉魯大海)走!走!

  魯大海 你故意淹死了兩千二百個小工,每一個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塊錢!姓周的,你發的是絕子絕孫的昧心財!你現在還……

  周萍 (衝向魯大海,打了兩個嘴巴)你這混帳的東西!

  (魯大海還手,被僕人們拉住)

  周萍 打他!

  魯大海 (向周萍)你!

  (僕人們一齊打魯大海。魯大海流了血。)

  周樸園 (厲聲)不要打人!

  (僕人們住手,仍拉住魯大海。)

  魯大海 (掙扎)放開我,你們這一群強盜!

  周萍 (向僕人們)把他拉下去!

  魯侍萍 (大哭)這真是一群強盜!(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憑——憑什麼打我的兒子?

  周萍 你是誰?

  魯侍萍 我是你……你打的這個人——的媽!

  ……

  請注意,最後魯侍萍的兩句臺詞都是悲痛已極地欲說又止,而且只說出一半便迫不得已地改變了方向,表面上看語言幾乎是文理不通的,然而,其中的背景和潛臺詞是非常豐富、非常厚重、非常深刻的,以鮮明而又含蓄的筆法表現出人物,此時此刻複雜多變而又肝腸攪刺的思想感情,使觀眾不能不為之動容,而且能夠過目難忘、過耳難忘,牢牢記在心裡許久許久。

  這樣充滿中華民族審美觀的戲劇情景,乃是中國話劇人的幸事也,壯舉也!難怪有人說:「話劇是從國外移植過來的,開始觀眾不多,影響不大,發展到今天已成為群眾性最廣泛的全國性流行的大劇種,這主要是許多話劇藝術的創業者,特別是老一輩作家心血灌溉的結果,是他們以自己的勞動成果為我國話劇積累了一批保留劇目。這中間,曹禺的名字是我們不能忘記的,他的劇作在中國話劇史上建立的劃時代的成就是不可磨滅的。」

  應該說,當年在人們都紛紛翹首企盼著,能夠產生一部我們自己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皆為高水準的劇作出現時,《雷雨》應運而生了,引起了巨大轟動,成為中國話劇史上重要的裡程碑,其成就被大家公認為是年輕的話劇藝術,已經完全成熟起來之表現。也正因如此,曹禺老師成為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開拓者之一、中國話劇的奠基人之一和著名的戲劇大師。

  這裡,有人藝老藝術家蘇民的詩為證——「幕啟南開劇運新,水木清華起層雲。鬱凝《雷雨》聞天下,神往《日出》裂寸心。已將名篇傳幾代,仍揮勁筆寫今春。豈惜百歲贈世界,夢寐舞臺中國魂。」

  初 衷

  「我愛著《雷雨》如歡喜在融冰後的春天,看一個活潑潑的孩子在日光下跳躍,或在野塘邊偶然聽得一聲蛙鳴那樣的喜悅。我會呼出這些小生命交付我有多少靈感,給我若何的興奮。」這,就是曹禺老師在24歲發表《雷雨》劇本時寫出的《自序》,可見其彼時彼刻的感情激越,心潮澎湃之一般。

  話還要從頭說起。曹禺老師早在19歲於天津南開大學讀書的時候,就產生了寫《雷雨》的念頭。當時,他已經演出了幾年的話劇,也改編和導演過一些戲,接觸過不少中外的話劇佳作,既有了舞臺實踐的經驗,又開闊了自己的藝術眼界。然而,正如他所說的——「但我的心像在一片渺無人煙的沙漠裡,豪雨狂落幾陣,都立刻滲透幹盡,又幹亢燠悶起來,我不知怎樣往前邁出艱難的步子。我開始日夜摸索,醒著和夢著,像是眺望時有時無的幻影。好長的時光啊!猛不丁地眼前居然從石巖縫裡生出一顆蔥綠的嫩芽——我要寫戲。」於是,他開始覺得這是自己一生應該走的道路。其根本原因,在於他經歷的光怪陸離生活中,看到過、聽到過多少能使之思考的人和事。而且,魔鬼使他無比憤怒,弱者使他流下了同情的淚水。他有無數的人物形象要述說,有不少的罪狀要揭露。他深有所感地說:「我才明白我正浮沉在無邊慘痛的人海裡,我要攀上高山之巔,仔仔細細地望穿、判斷這些叫作『人』的東西是美是醜,究竟有怎樣複雜的個性和靈魂。」為此,他下決心動手寫劇本了,從耕耘播種到收穫果實,前前後後有五年之久,正好是他清華大學讀書期間。《雷雨》最早遠遠不是只有八個人物,他寫出了許多的人物小傳,修改了一遍又一遍,手稿已經塞滿了床鋪底下。一直到了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劇本這才有了一個比較成形的初稿。

  曹禺老師這段難忘的時光是到底怎樣度過的呢?他這樣介紹著:「我懷念清華大學的圖書館,時常在我怎麼想都是一片糊塗帳的時候,感謝一位姓金的管理員,允許我進書庫隨意瀏覽看不盡的書籍和畫冊。我逐漸把人物的性格和語言的特有風味揣摩清楚。我感謝『水木清華』這美妙無比的大花園裡的花花草草。在想到頭痛欲裂的時刻,我走出圖書館才覺出春風、楊柳、淺溪、白石、水波上蕩漾的黃嘴雛鴨,感到韶華青春,自由的氣息迎面而來。奇怪,有時候寫得太舒暢了,又要跑出圖書館,爬上不遠的山坡,在清涼的綠草上躺著,呆望著藍天白雲,一回頭又張望著暮靄中忽紫忽青忽而粉紅的遠山石塔,在迷霧中消失。我像個在比賽前的運動員,那樣興奮,從清晨鑽進圖書館,坐在雜誌室一個固定的位置上,一直寫到晚十時閉館的時刻,才怏怏走出。夏風吹拂柳條刷刷地撫摸著我的臉,酷暑的蟬聲聒噪個不停,我一點覺不出,人像是沉浸在《雷雨》裡。我奔到體育館草地上的噴泉,喝足了玉泉山引來的泉水,才覺察這一天沒有喝水。終於在暑假畢業前寫成了劇本。我心中充滿了勞作的幸福。我並不想發表,完成了五年計劃便是最大的獎勵。……寫《雷雨》的這段歷程是艱苦的,可也充分享受了創作的愉快。」

  那麼,曹禺老師寫《雷雨》的初衷到底是什麼呢?簡言之:「寫《雷雨》是一種情感的迫切的需要。」這「原始」的、「野蠻」的情緒,不僅僅要揭露現實,還有著「對宇宙間許多神秘事物的一種不可言喻的憧憬」。他這樣如實解釋著:「與這樣原始或者野蠻的情緒俱來的,還有其他的方面,那便是我性情中燠熱的氛圍。夏天是個煩躁多事的季節,苦熱會逼走人的理智。在夏天,炎熱高高升起,天空鬱結成一塊燒紅了的鐵,人們會時常不由己地,更歸回原始的野蠻的路,流著血,不是恨便是愛,不是愛便是恨;一切都走向極端,要如電如雷地轟轟地燒一場,中間不容易有一條折衷的路。代表這樣性格的是蘩漪,是魯大海,甚至是周萍,而流於相反的性格,遇事希望著妥協、緩衝、敷衍,便是周樸園,以至於魯貴。」

  曹禺老師說:「寫《雷雨》是在寫一首詩!」是的,他從高中讀書的時候起,就開始寫詩,其中有一首《不久長》——

  「不久長,不久長/嫋嫋地,他吹我到沉死的夜邦/我望安靜的靈魂們在/水晶路上走/我見他們的眼神映現出/和藹的靈光/我望靜默的月兒吻著/不言的鬼/清澄的光射在/慘白的面龐/啊,是這樣的境界才使我神往呦/我的來日不久長。」

  正如曹禺老師所說:「我的青年時代總是有一種瞎撞的感覺。」「好像是東撞西撞,在尋求著生活的道路,人究竟該怎麼活著?」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去看,他寫《雷雨》倒確乎是在寫一首詩,他也正是一位很有天才的戲劇詩人。不是嗎?

  [1]  [2]  [下一頁]


相關焦點

  • 遊曹禺故居 演話劇《雷雨》
    不僅在天津大劇院觀看了話劇《雷雨》,走進了曹禺故居紀念館深入了解曹禺先生的生活,最後還變身話劇演員,親身體驗了一把話劇《雷雨》中的角色。10月5日上午,小記者們在去往天津大劇院的路上,便迫不及待地戴上小記者證,並提前「領」到了在《雷雨》中飾演的角色。在天津大劇院,講解員帶領小記者們參觀了音樂廳、歌劇廳和平臺劇場。
  • 曹禺的《雷雨》和萬方的《雷雨·後》啥時到鄭州?時間定了!
    9月20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北京保利劇院舉行的「保利·央華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戲劇展演季」連臺戲《雷雨》《雷雨·後》啟動發布會上獲悉,曹禺的《雷雨》和他同為劇作家的女兒萬方編劇的《雷雨·後》將被製作成連臺戲,在保利院線進行全國首演,這兩部戲劇由劉愷威、何賽飛、史可、孔維等主演。
  • 《雷雨》中的混亂家庭,實則是曹禺的真實生活,生活遠比作品狗血
    充滿悲劇色彩的作品,中國話劇成熟的裡程碑《雷雨》的作者是著名的劇作家曹禺先生,《雷雨》在話劇中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主要是因為它的故事情節實在是動人心弦,反轉甚多,人物糾葛和情節矛盾處處都有,因此《雷雨》也被認為是中國話劇成熟的裡程碑作品。
  • 23歲的曹禺是怎樣寫成《雷雨》的?他為什麼寫《雷雨》
    雷雨就是這樣的作品。1935年從戲劇史上進入了雷雨的時代,矛盾說,當年海上驚雷雨是雷雨,雷雨支持了中國話劇舞臺,中國的舞臺是在有了雷雨之後才有了自己的腳本。雷雨是怎麼寫出來的?雷雨又要表達幾個怎樣的主題,我們來看一看曹禺先生本人的回答。
  • 王延松詮釋曹禺經典 萬方贊《雷雨》詩意解讀
    昨天,導演王延松攜全新解讀版《雷雨》來京舉辦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現場,曹禺的女兒萬方稱:「這一版的《雷雨》,王延松是透過曹禺年輕的眼睛來解讀的,感謝王延松導演如此詩意的解讀,這是我認為最忠實於曹禺先生原著,最原汁原味的版本。」
  • 曹禺《雷雨》面世80年 萬方:時間不斷賦予它新生
    自1934年被搬上舞臺後,這部作品在中國也在世界各地,被一代又一代人表演了近一個世紀,也被改編成電影、電視等各種藝術形式,這部作品就是曹禺先生的《雷雨》。如今,歷經八十年風雨的《雷雨》又一次再版發行並受到讀者的追捧,《雷雨》依舊以經典的力量帶給我們源源不斷的思考和啟迪。
  • 《雷雨》:曹禺心靈獨白的外化 超意識形態存在
    今天,當我們已進入二十一世紀,在面對曹禺先生的經典劇作《雷雨》時,無論是作為「場上之劇」,還是經典紙本,我都一直把它視為曹禺給我們留下的精神遺囑。  歌德在談到莎士比亞的不朽時說:「人們已經說了那麼多的話,以致看來好像再沒有什麼可說的了,可是精神有一個特性,就是永遠對精神起著推動的作用。」作為一部不朽精神產品的《雷雨》,歷史已證明,八十年來仍然對我們的精神和思維空間起著拓展的作用。
  • 曹禺女兒萬方執筆 《雷雨·後》更像是《雷雨》前傳
    對於連臺戲,她稱自己並不擔心已經演了80多年的《雷雨》,反倒是《雷雨·後》,   「當我看到臺下的觀眾把《雷雨》當成一個全新的故事來看時,我就有點擔心《雷雨·後》能不能讓大家真正理解人物關系以及他們所要表達的。」於是,從彩排到首演,她場場不落,雖然稱自己一向不喜歡幹涉導演,但她卻並沒有放棄對最好呈現方式的想像。
  • 中國話劇奠基人之一,曹禺的作品字字見血「雷雨」巔峰之作
    說起來話劇這門藝術,很多的人都會想到一個人,那就是曹禺,沒辦法,也許我們接觸的第一個話劇就是他的雷雨,在短短的一天之內發生了一個個的重大變故,一個家庭,兩個家庭就在這些變故中變成悲劇,我們好幾次都在 疑惑,到底有厲害的人才能寫出來這樣的佳作呢,還是來了解一下曹禺的人生吧。
  • 《日出》和《雷雨》,你最喜歡哪一個?曹禺一定會這樣回答
    2020年是曹禺誕辰110周年。在曹禺的劇作中,演出場次最多的是《日出》和《雷雨》。但如曹禺在《〈日出〉跋》中所言,假如有人問他:「《日出》和《雷雨》,你最喜歡哪一個?」他一定會回答:「《日出》」。原因卻是,「它最令我痛苦」。
  • 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經典戲劇《日出》《雷雨》等重登舞臺
    回放 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經典戲劇《日出》《雷雨》等重登舞臺
  • 《雷雨》作者曹禺:婚內出軌女學生,妻子死後,愧疚之餘寫下16字
    在曹禺先生的《雷雨》中,我們就曾經見識過愛情可怕的一面,其中既有有虛偽自私的愛,也有罪孽深重的愛。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曹禺自身的感情經歷,「精彩程度」絲毫不亞於小說。《雷雨》作者曹禺:婚內出軌女學生,妻子死後,愧疚之餘寫下16字1931年,在清華大學20周年校慶上,19歲的鄭秀第一次見到了曹禺,當時曹禺在舞臺上扮演的是話劇《玩偶之家》中的女主角娜拉,臺下的鄭秀看著曹禺的表演,不禁為之動容。
  • 生活遠比作品狗血,《雷雨》中混亂的家庭,來自曹禺真實的生活
    《雷雨》是迄今為止最經典的中國現代戲劇作品,與它的兩個場景,講述了兩個家庭的悲劇。無數的觀眾、讀者都紛紛稱讚作者,但是殊不知這正是生活的寫照。曲折的身世曹禺,原名萬家寶,出生於天津一個封建官僚家庭。曹禺出生三天後,他的親生母親就去世了。
  • 寫出《雷雨》的曹禺,活成了劇中人周萍
    曹禺,原名萬家寶,字小石,小名添甲,出生於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其父曾任總統黎元洪的秘書,後賦閒在家,鬱郁不得志。曹禺的母親在他出生三天後就因產褥熱而不幸離世,他的父親又續弦了妻妺即孿生妹妹薛詠南,此後的曹禺就在這位繼母的看護下長大。
  • 曹禺戲劇的啟示: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1934年,曹禺發表其成名劇作《雷雨》,此時距中國話劇誕生不足30年。茅盾曾評價,「當年海上驚雷雨」,《雷雨》的出現成為中國話劇走向成熟的標誌。此後曹禺又創作了《日出》(1936)、《原野》(1937)、《北京人》(1941)、《家》(1942)等劇作,這些膾炙人口的戲劇名作,蘊含了豐富深刻的精神內涵,具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 曹禺:現代話劇藝術的高峰
    1931年,「九·一八」事變,清華大學的學生們組織抗日宣傳隊開展抗日宣傳,曹禺擔任了宣傳隊隊長,結識了許多不同階級的愛國人士和思想開放的進步人士。在這個背景下,曹禺開始構思創作《雷雨》。為了創作《雷雨》,曹禺幾經揣摩構思,用了將近5年的時間。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戲劇作品,也是中國話劇史上傑出的一部作品。
  • 12月24日話劇《雷雨》
    在資本家周樸園的公館裡,發生了這場催心裂肺的悲劇……話劇《雷雨》往期劇照雷雨傾盆,對生活懷著憧憬的三個年輕人,瞬間死於非命;存者仍在毀滅的痛苦中掙扎……心頭火熱,渾身依然是冰冷的!眼淚就要冒出來了,這一天的希冀又沒有了。 由劇作家曹禺創作的《雷雨》,是「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基石」。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命運對人殘忍的作弄。
  • 9.曹禺《雷雨》原文全文/電子課本
    9.曹禺《雷雨》原文全文/電子課本 2012-05-31 10:02 來源:網絡資源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雷雨》《雷雨·後》將在海口連演兩天 劉愷威、何賽飛等演繹
    作為2020年(第二十一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藝術演藝周推出的精品劇目,這臺精彩的連臺戲《雷雨》《雷雨·後》將於12月5日、6日在海口灣演藝中心舉行全球首演,由劉愷威、何賽飛、史可、孔維、呂星辰等超明星陣容演出。
  • 央華戲劇連臺戲《雷雨》《雷雨·後》將在海口首演,編劇萬方談感受
    央華戲劇的連臺戲《雷雨》《雷雨·後》眼下正在海口進行演出前的「衝刺」,曹禺先生的女兒,《雷雨·後》的編劇萬方心裡既緊張又興奮,她從沒奢望過自己的作品可以和父親的作品同臺演出,「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這樣的共同演出需要特別合適的機會,恰巧落到我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