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1933年,曹禺先生創作了經典戲劇《雷雨》,作為中國現代戲劇中裡程碑式的作品,多年來《雷雨》不斷被改編成京劇、黃梅戲、芭蕾舞、歌劇等藝術形式搬上舞臺,不同時代的觀眾可以從這部劇中持續不斷地感受到人性的力量。
9月20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北京保利劇院舉行的「保利·央華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戲劇展演季」連臺戲《雷雨》《雷雨·後》啟動發布會上獲悉,曹禺的《雷雨》和他同為劇作家的女兒萬方編劇的《雷雨·後》將被製作成連臺戲,在保利院線進行全國首演,這兩部戲劇由劉愷威、何賽飛、史可、孔維等主演。2021年1月2日、3日,《雷雨》和《雷雨·後》將在河南藝術中心連演四場,將成為中原觀眾的一場開年文化盛宴。
父女作品首次同臺
據介紹,這是曹禺、萬方父女的戲劇作品首次以連臺戲的形式出現在舞臺上。在發布會上,談到《雷雨·後》的創作靈感,萬方介紹:「《雷雨》的原著是有序幕和尾聲的,裡面只出現了一對兄妹和住在這所陰森的大房子裡的兩個老人,而眾多的演出中幾乎都刪去了序幕和尾聲。我改編的《雷雨》正是從序幕和尾聲的年代開始,從劇中人物的老年開始,這是一個新的視角。當《雷雨》的故事過去幾十年後,該死的都早已死去,活著的人度過了漫漫人生。這時候,歲月和時間賦予了《雷雨》另一副面目。複雜的人性、無常的人生,一切經過時間的海浪日復一日的衝刷和洗滌之後露出更深的一層,那些埋藏得很深的真相顯露了出來,這就是《雷雨·後》。」
為何要打造成本不菲的連臺戲?總製作人王可然表示:「2020年是曹禺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曹禺先生就是紀念中國戲劇,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就要展現蓬勃發展的戲劇和時代的關係、和人性的關係,他是我們這個職業在這個時代的立足點。選擇曹禺先生和萬方老師的作品,不僅因為二人是父女關係,更因為在萬方的筆觸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傳承並發展了父親在時代變遷中觀察人生、體察人性的戲劇高度。」
中西合璧 打造一臺好戲
在直播發布會上,《雷雨》《雷雨·後》也正式公布主演陣容——劉愷威飾演周萍、何賽飛飾演魯侍萍、史可和孔維同時飾演繁漪、佟瑞敏飾演周樸園、徐德亮飾演魯貴、呂星辰飾演四鳳、李宗雷飾演魯大海,這些劇中的主要演員和其他青年演員先後登臺與現場和雲端的觀眾首次見面。他們站在自己和角色的角度,講述了他們對這齣連臺戲的理解,進行了一次獨具魅力的「真實人設的放大」。
值得一提的是,《雷雨》《雷雨·後》的導演埃裡克·拉卡斯卡德是一名法國戲劇導演,他曾三度執導法國阿維尼翁教皇宮劇目,其中2000年的「契訶夫三部曲」讓全球觀眾看到了他對現實主義題材作品非凡的駕馭力和創新性。面對中國現實主義經典戲劇《雷雨》和由其延伸而來的《雷雨·後》,埃裡克將會作出一次「冒險」的改編,從而重新演繹經典。
目前,埃裡克導演正在與全體演員一起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封閉式排練。
《雷雨》《雷雨·後》將於12月5日在海口首演,2021年1月2日、3日登陸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這對觀眾的觀演習慣來講也是一個新挑戰,因為不同於以往的觀演習慣,將在同一天下午和晚上連續演出《雷雨》和《雷雨·後》,這種連臺戲的演出形式可以讓觀眾在集中的一段時間內沉浸在曹禺萬方父女倆關於人性的對話與探討中,從而重新領略《雷雨》的永恆魅力。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