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戲連臺!曹禺的《雷雨》和萬方的《雷雨·後》啥時到鄭州?時間定了!

2020-12-13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1933年,曹禺先生創作了經典戲劇《雷雨》,作為中國現代戲劇中裡程碑式的作品,多年來《雷雨》不斷被改編成京劇、黃梅戲、芭蕾舞、歌劇等藝術形式搬上舞臺,不同時代的觀眾可以從這部劇中持續不斷地感受到人性的力量。

9月20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北京保利劇院舉行的「保利·央華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戲劇展演季」連臺戲《雷雨》《雷雨·後》啟動發布會上獲悉,曹禺的《雷雨》和他同為劇作家的女兒萬方編劇的《雷雨·後》將被製作成連臺戲,在保利院線進行全國首演,這兩部戲劇由劉愷威、何賽飛、史可、孔維等主演。2021年1月2日、3日,《雷雨》和《雷雨·後》將在河南藝術中心連演四場,將成為中原觀眾的一場開年文化盛宴。

父女作品首次同臺

據介紹,這是曹禺、萬方父女的戲劇作品首次以連臺戲的形式出現在舞臺上。在發布會上,談到《雷雨·後》的創作靈感,萬方介紹:「《雷雨》的原著是有序幕和尾聲的,裡面只出現了一對兄妹和住在這所陰森的大房子裡的兩個老人,而眾多的演出中幾乎都刪去了序幕和尾聲。我改編的《雷雨》正是從序幕和尾聲的年代開始,從劇中人物的老年開始,這是一個新的視角。當《雷雨》的故事過去幾十年後,該死的都早已死去,活著的人度過了漫漫人生。這時候,歲月和時間賦予了《雷雨》另一副面目。複雜的人性、無常的人生,一切經過時間的海浪日復一日的衝刷和洗滌之後露出更深的一層,那些埋藏得很深的真相顯露了出來,這就是《雷雨·後》。」

為何要打造成本不菲的連臺戲?總製作人王可然表示:「2020年是曹禺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曹禺先生就是紀念中國戲劇,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就要展現蓬勃發展的戲劇和時代的關係、和人性的關係,他是我們這個職業在這個時代的立足點。選擇曹禺先生和萬方老師的作品,不僅因為二人是父女關係,更因為在萬方的筆觸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傳承並發展了父親在時代變遷中觀察人生、體察人性的戲劇高度。」

中西合璧 打造一臺好戲

在直播發布會上,《雷雨》《雷雨·後》也正式公布主演陣容——劉愷威飾演周萍、何賽飛飾演魯侍萍、史可和孔維同時飾演繁漪、佟瑞敏飾演周樸園、徐德亮飾演魯貴、呂星辰飾演四鳳、李宗雷飾演魯大海,這些劇中的主要演員和其他青年演員先後登臺與現場和雲端的觀眾首次見面。他們站在自己和角色的角度,講述了他們對這齣連臺戲的理解,進行了一次獨具魅力的「真實人設的放大」。

值得一提的是,《雷雨》《雷雨·後》的導演埃裡克·拉卡斯卡德是一名法國戲劇導演,他曾三度執導法國阿維尼翁教皇宮劇目,其中2000年的「契訶夫三部曲」讓全球觀眾看到了他對現實主義題材作品非凡的駕馭力和創新性。面對中國現實主義經典戲劇《雷雨》和由其延伸而來的《雷雨·後》,埃裡克將會作出一次「冒險」的改編,從而重新演繹經典。

目前,埃裡克導演正在與全體演員一起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封閉式排練。

《雷雨》《雷雨·後》將於12月5日在海口首演,2021年1月2日、3日登陸河南藝術中心大劇院,這對觀眾的觀演習慣來講也是一個新挑戰,因為不同於以往的觀演習慣,將在同一天下午和晚上連續演出《雷雨》和《雷雨·後》,這種連臺戲的演出形式可以讓觀眾在集中的一段時間內沉浸在曹禺萬方父女倆關於人性的對話與探討中,從而重新領略《雷雨》的永恆魅力。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張靜

相關焦點

  • 央華戲劇連臺戲《雷雨》《雷雨·後》將在海口首演,編劇萬方談感受
    央華戲劇的連臺戲《雷雨》《雷雨·後》眼下正在海口進行演出前的「衝刺」,曹禺先生的女兒,《雷雨·後》的編劇萬方心裡既緊張又興奮,她從沒奢望過自己的作品可以和父親的作品同臺演出,「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這樣的共同演出需要特別合適的機會,恰巧落到我頭上了。」
  • 曹禺《雷雨》面世80年 萬方:時間不斷賦予它新生
    自1934年被搬上舞臺後,這部作品在中國也在世界各地,被一代又一代人表演了近一個世紀,也被改編成電影、電視等各種藝術形式,這部作品就是曹禺先生的《雷雨》。如今,歷經八十年風雨的《雷雨》又一次再版發行並受到讀者的追捧,《雷雨》依舊以經典的力量帶給我們源源不斷的思考和啟迪。
  • 《雷雨》《雷雨·後》連臺戲河南正式開票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2021年1月2-3日,劇作家曹禺、萬方父女作品,保利·央華年度製作連臺戲《雷雨》《雷雨·後》將作為河南藝術中心的開年大戲,給中原觀眾帶來一場話劇盛宴。連臺戲《雷雨》《雷雨·後》由法國戲劇導演埃裡克·拉卡斯卡德(EricLacascade)擔綱導演,將曹禺先生的經典作品《雷雨》與他同為劇作家的女兒萬方編劇的《雷雨·後》製作成連臺戲。不同於以往的觀演習慣,下午《雷雨》、晚上《雷雨·後》的連臺戲的演出形式讓觀眾們用半天時間沉浸在曹禺萬方父女倆關於人性的對話與探討,也使觀眾更能夠沉浸在兩代人、兩個時代的對話中。
  • 曹禺女兒萬方執筆 《雷雨·後》更像是《雷雨》前傳
    《雷雨·後》之於《雷雨》,沒有續寫,更像是前傳。央華戲劇出品的連臺戲《雷雨》和《雷雨·後》,12月6日晚結束了在海口的全球首演。對於連臺戲,她稱自己並不擔心已經演了80多年的《雷雨》,反倒是《雷雨·後》,   「當我看到臺下的觀眾把《雷雨》當成一個全新的故事來看時,我就有點擔心《雷雨·後》能不能讓大家真正理解人物關系以及他們所要表達的。」於是,從彩排到首演,她場場不落,雖然稱自己一向不喜歡幹涉導演,但她卻並沒有放棄對最好呈現方式的想像。
  • 「謝謝你來到我的生活裡」劉恩誠遇到《雷雨》《雷雨後》的周衝
    ——《雷雨》《雷雨·後》——《雷雨》這部家喻戶曉的作品,是曹禺先生創作的作品,故事內容非常豐富,裡面還包含了深厚的歷史和傳統文化,是一出非常強烈的悲劇,但是正因為悲傷,才要將裡面的愛表現得更加出色。2020年9月24日,是著名劇作家曹禺誕辰110周年紀念日。「保利·央華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戲劇展演季」的壓軸劇目——連臺戲《雷雨》《雷雨·後》在北京保利劇院正式啟動。
  • 曹禺與《雷雨》的故事
    但是,在相當一段時間裡,所上演的劇目還大都是《黑奴籲天錄》、《茶花女》之類的外國戲,真正讓話劇本土化的,確實屬於「原創」的,而且能夠站住腳的就是曹禺老師,在1933年寫出的,1934年發表的,1935年在日本東京以中華話劇同好會的名義首次演出的《雷雨》了。  毫無疑問,經過歷史長期考驗的《雷雨》是一部經典作品,也可以說是通俗的經典與經典的通俗。
  • 王延松詮釋曹禺經典 萬方贊《雷雨》詩意解讀
    昨天,導演王延松攜全新解讀版《雷雨》來京舉辦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現場,曹禺的女兒萬方稱:「這一版的《雷雨》,王延松是透過曹禺年輕的眼睛來解讀的,感謝王延松導演如此詩意的解讀,這是我認為最忠實於曹禺先生原著,最原汁原味的版本。」
  • 《雷雨》《雷雨·後》將在海口連演兩天 劉愷威、何賽飛等演繹
    作為2020年(第二十一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藝術演藝周推出的精品劇目,這臺精彩的連臺戲《雷雨》《雷雨·後》將於12月5日、6日在海口灣演藝中心舉行全球首演,由劉愷威、何賽飛、史可、孔維、呂星辰等超明星陣容演出。
  • 23歲的曹禺是怎樣寫成《雷雨》的?他為什麼寫《雷雨》
    後來,他父親就染上了抽大煙,同時他的繼母也抽大煙,他說他放回家時一般都是四點多鐘,但是家裡沒有聲音,就像墳墓一樣,他的父母抽了一夜大煙一直睡覺,一直睡到晚上才會起來。因此,他很小的年紀就會覺得非常的寂寞孤單。他說,我不喜歡我的家,這個家庭氣氛十分沉悶的,很彆扭。
  • 《雷雨》《雷雨·後》全球首演即將拉開帷幕
    記者 姚皓 攝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6日消息(記者 姚皓)11月26日,我國家喻戶曉的劇目《雷雨》《雷雨·後》全球首演海南見面會在海口灣演藝中心舉行。期間,該劇導演、法國著名戲劇導演埃裡克·拉卡斯卡德,監製、著名戲劇製作人王可然,主演劉愷威、何賽飛、史可等亮相現場與粉絲親切互動。
  • 一天之內看遍兩代人的《雷雨》 《雷雨》不再民國範兒《雷雨後》更...
    《雷雨後》之於《雷雨》,沒有續寫、更像是前傳。 央華戲劇出品的連臺戲《雷雨》和《雷雨後》,12月6日晚結束了在海口的全球首演。來自法國的導演對於兩部作品風格迥異的呈現方式,成就了話劇舞臺上絕無僅有的父女兩代人對同一部作品的靈魂解讀。
  • 遊曹禺故居 演話劇《雷雨》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為期三天的活動在昨天正式落下帷幕,小記者們收穫滿滿。不僅在天津大劇院觀看了話劇《雷雨》,走進了曹禺故居紀念館深入了解曹禺先生的生活,最後還變身話劇演員,親身體驗了一把話劇《雷雨》中的角色。
  • 《日出》和《雷雨》,你最喜歡哪一個?曹禺一定會這樣回答
    2020年是曹禺誕辰110周年。在曹禺的劇作中,演出場次最多的是《日出》和《雷雨》。但如曹禺在《〈日出〉跋》中所言,假如有人問他:「《日出》和《雷雨》,你最喜歡哪一個?」他一定會回答:「《日出》」。原因卻是,「它最令我痛苦」。
  • 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萬方暢談父親創作源泉
    中新網北京8月1日電 7月31日,曹禺女兒萬方的作品《冬之旅》的一個片段,重新拉開了北京保利劇院的大幕,同時也開啟了「曹禺誕辰110周年特別行動」的演出。演出包含六個戲劇片段,分別是曹禺的《日出》《北京人》《原野》《雷雨》以及萬方的《冬之旅》和《新原野》,史可、顏冠英、孔維、程愫、閆楠、林麟、李宗雷等參演過多部舞臺劇的實力派演員參演。每一個段落既獨立成章又相互關聯呼應,並全部配以現場樂隊和演唱,形成一臺完整的作品。這六個戲劇場景都由萬方親自挑選,其依據是「愛、希望和信心」三個主題。
  • 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經典戲劇《日出》《雷雨》等重登舞臺
    回放 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經典戲劇《日出》《雷雨》等重登舞臺
  • 《雷雨》:曹禺心靈獨白的外化 超意識形態存在
    作為《雷雨》的「同齡人」,我還是有話要說的。  感謝我的師弟、現代文學史研究專家劉家鳴先生,恰逢其時地給我複印了兩份材料,一是曹禺的《雷雨》序;一是1979年9月曹禺接受王朝聞先生的訪談,後來發表在當年的《人民戲劇》上,即《曹禺談〈雷雨〉》。後一篇雖然已是「文革」三年後了,但我們仍可看到曹禺被扭曲的靈魂,他幾乎仍然用「左」的眼光去看待他的「舊作」。
  • 《雷雨》中的混亂家庭,實則是曹禺的真實生活,生活遠比作品狗血
    作者也喜歡將自己的情感體驗和人生經歷釋放到作品中,這種情感的真實性會使我們在看文學作品時跟隨著作家的情感而產生波動。《雷雨》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部話劇作品,它之所以有著很廣泛的影響力,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的創作就融合了作家曹禺真實的生活和感情,讓我們看到了血淋淋的人生。
  • 劉愷威登臺,法國人導《雷雨》如何讓現代人產生共鳴?
    近日,央華年度製作、連臺戲《雷雨》《雷雨·後》連續舉行了兩場排練觀摩活動,劇中主要演員劉愷威、何賽飛、史可、佟瑞敏、孔維等在排練廳為媒體、觀眾呈現了曹禺先生經典作品《雷雨》,以及其女兒、劇作家萬方創作的《雷雨· 後》中的片段。本劇導演、法國戲劇導演埃裡克·拉卡斯卡德(Eric Lacascade)現場給演員們做出指導。
  • 曹禺誕辰110周年:他為何總說「女人真是可憐」?
    資料圖:萬方與父親曹禺在家中 (圖片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北京圖書中心提供)他自小熱愛文學和戲劇,23歲時,他的苦悶隨著他的文字噴薄而出,寫就了《雷雨》,這部中國話劇史上裡程碑式的作品。之後,他又創作了《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多部劇作。
  • 《雷雨》作者曹禺:婚內出軌女學生,妻子死後,愧疚之餘寫下16字
    有人說,愛在甜蜜時,讓人如飲蜜露,愛在痛苦時,讓人想毀天滅地。在曹禺先生的《雷雨》中,我們就曾經見識過愛情可怕的一面,其中既有有虛偽自私的愛,也有罪孽深重的愛。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曹禺自身的感情經歷,「精彩程度」絲毫不亞於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