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陳啟禮這個黑幫老大所犯下的江南命案成為一個時代的終結,甚至轟動了整個世界。在他離去之後,這段歷史變得更加清晰:曾經千夫所指的案犯,不過是一個政治的犧牲品,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劉婉媛 特約撰稿/黃平(發自臺北)
資料圖:江南案後,陳啟禮返臺,被逮捕受審,被判無期徒刑,於一九九一年假釋出獄
資料圖:二00一年,臺灣「竹聯幫」頭子陳啟禮因私藏槍枝罪被金邊法院判刑。圖為陳啟禮被送上法庭的鏡頭。 中新社發
10月4日晚,陳啟禮在香港病故,走完65年的坎坷人生。
陳啟禮,臺灣第一大幫會「竹聯幫」前幫主,如今依然被奉為該幫的精神領袖。而他不僅僅是一名黑道大佬,他所做的事情遠遠超越了黑道事業——因為當年犯下江南命案,陳啟禮這個名字連同這起政治謀殺案傾覆了蔣氏王朝,轟動了整個世界。
在他去世後,人們用「臺灣教父」稱號,來評價他一生的傳奇。
黑道教父的身後事
陳啟禮並非出身草莽,他的父親是一名司法官員,他也算是官宦子弟。1949年,籍貫江蘇的陳啟禮隨父母到了臺灣,住在眷村。當時,臺灣本省人與外省人的鬥爭非常激烈,陳啟禮在上學時多次與本省籍學生打架、毆鬥,這成為了他踏入黑社會的主要原因。
上高中後,陳啟禮加入了以外省人為主的「竹聯幫」,綽號「鴨霸子」。16年後,他被推舉為總堂主。擔任幫主的陳啟禮帶領弟兄們與各黑幫火拼,不斷擴大地盤,尤其是在成功擠壓當時勢力最大的「四海幫」地盤之後,「竹聯幫」聲勢猛漲,一躍成為臺灣第一大幫會,成員達到十幾萬人。直到1984年江南命案案發之前,陳啟禮的黑道事業如日中天。
正因為陳啟禮和「竹聯幫」的過人本領,才得到了臺灣情報部門的「青睞」,成為暗殺美籍華人作家江南的執行者。然而,陳啟禮沒想到,這起命案使他被迫亡命天涯,最終客死異鄉,而他一手打造的「竹聯幫」也從此日漸式微,四分五裂。
如今,離開臺灣11年,陳啟禮終於可以如願回家。10月18日,他的遺體將用包機從香港移靈回臺,「竹聯幫」將以隆重儀式安葬這位精神領袖。
這位傳奇人物的葬禮註定是一場「江湖盛事」,讓臺灣警方如臨大敵。要知道,上一次臺灣另一位黑道老大「蚊哥」許海青的葬禮舉行之時,各幫派動員「黑衣人」不計其數,造成臺北市交通癱瘓、民怨不斷。而這一次主角換成了臺灣黑道教父,場面只會更為盛大。
據警方掌握信息,陳啟禮葬禮期間可能會有成千上萬名幫派分子前往悼念。為了防止「竹聯幫」大串聯,重振「第一幫」聲勢,警方向治喪委員會提出「三不原則」:不得穿著堂口制服,不得攜帶黑衣旗幟,不得有未成年幫眾參加告別儀式。
據悉,在陳啟禮告別儀式的會場中,將掛有這樣一副輓聯:「啟節秉乎天,人從俠道知忠盡;禮失求諸野,路斷關河望竹林」。臺灣「中央社」評論稱,這副輓聯是「陳啟禮為江南案為國盡忠,而後來卻有家不能歸的人生寫照」。
打開潘多拉魔盒之人
「吳敦一槍是從這裡(腦門)打進去,(江南)就斃命。董桂森上去再在肚子補了兩槍。」2004年2月,陳啟禮在接受香港鳳凰衛視採訪時,談起當年暗殺作家江南的經過,表情淡然的他似乎是在講述別人的故事。
1984年的10月15日早晨,「竹聯幫」總堂主陳啟禮親自帶著兩名「小弟」吳敦和董桂森,蹲守在位於舊金山市郊江南寓所的車庫內。在江南準備開車出行之時,他們用了三顆子彈結束了這位美籍華人作家的生命。
江南與陳啟禮乃至整個黑道素無冤讎,給他招來殺身之禍的是他發表的著作《蔣經國傳》。這本涉及蔣氏王朝「秘辛」的傳記在美國的中文報紙上連載刊登以後,臺灣當局曾多次試圖幹涉未果。
江南命案震驚了整個美國,媒體紛紛將矛頭指向臺灣當局。美國聯邦調查局從勘查兇案現場留下的破綻開始,一直追蹤到陳啟禮等人。一個月後,陳啟禮和吳敦在臺灣落網,董桂森稍後也在南美被抓捕。事實上,陳啟禮和吳敦是在臺灣大規模掃黑行動「一清專案」中被捕的——在美國的巨大壓力下,臺灣當局不得不做出姿態。他們以為,交出江南命案的作案者,就能夠有所交待高枕無憂了。
然而,陳啟禮不愧是一名老江湖。早在作案之前,為了防萬一遭滅口,他將一盤錄音帶交給了他的「竹聯幫」兄弟張安樂。這盤錄音帶記錄的是臺灣「軍事情報局」高官與陳啟禮的對話,前者授意陳刺殺江南。陳啟禮被捕後,這盤錄音帶落入了美國聯邦調查局之手。
在鐵證面前,時任臺灣「總統」的蔣經國於1985年1月10日下令逮捕軍情局局長汪希苓、副局長胡儀敏、第三處副處長陳虎門。當時,輿論矛頭還指向蔣經國的次子蔣孝武,認為他是整個事件的幕後主使。但這種指控因為沒有證據支持,至今仍是無頭公案。
多年以後提起江南案,臺灣媒體仍用「臺灣受傷」,來形容這起案件給臺灣形象與聲譽所帶來的傷害。黑暗、黑幕、黑金……當時,所有黑色的貶義詞似乎都成為描述臺灣政治的用語。
而這個黑色的潘多拉魔盒,是由黑幫老大陳啟禮一手打開的。
責任編輯:宋莉
責任編輯: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