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許鞍華的幾何題

2020-12-15 魚為

許鞍華每有新片上映,總會有人翻起她的陳年囧事當作談資:拍片很難找到老闆投資,出行搭乘地鐵或者公車,至今和日本老母居住在香港北角的出租房……而素麵朝天一貫冬菇頭黑框眼鏡打扮的許鞍華仿佛也在身體力行的證明自己過的日子確實悽風苦雨——觀眾對「工匠精神」的理解,最多也就到「環境艱苦還能出好活兒」這個份上吧?

《明月幾時有》到底好不好看,我的答案是:好看。《明月幾時有》講述了1940年代港人抗日的故事,香港回歸20周年讓這部影片多了些電影之外的紀念意義。許鞍華的電影,不管什麼樣的故事最終的主題都會通過女性角色來升華,《明月幾時有》同樣也是如此。在這部影片中,機智勇敢如彭于晏,隱忍文藝如霍建華,都不如為了一點房租苦口婆心的葉德嫻。

《明月幾時有》是70歲的許鞍華給觀眾出的一道幾何題,其中深藏著她對歷史、文化、情感、電影以及兩地關係的諸多思考。

許鞍華早期受臺灣電影啟發,想拍一些「很悶卻有張力」的故事,於是有了後來的《明月幾時有》。在這部影片中,有兩件事出現的次數最多——吃和告別。母女相處要吃東西,生擒劉黑仔誓師大會也要吃東西,就連和日本人作詩聊天也要吃東西,送情報還不忘帶兩條鹹魚……但每頓飯、每樣食物都是花了心思的,每次吃,都讓人物吃出了不一樣的感情。而告別也從開始一直持續到了最後,方姑和茅盾先生的告別、和母親的告別,以及最後和劉黑仔的告別……一個女人,如果一生有過太多告別,絕對更容易讓人心動。

當然,這些都是形式上的,想要了解影片以及許鞍華的內心,更多的還在內容上。首先需要解讀 「明月」究竟是什麼。

在影片的開始,東江遊擊隊克服重重困難將一眾「文化人」解救出港,面對劫後餘生燈火搖曳的船塢,茅盾、鄒韜奮等人的「明月」,應該是文化人心中那一點情懷與幾兩傲骨,以及最不確定的安全感。

但步步危機中,亦有安逸風景,「風帶著夕陽的宣言走了,像忽然熔化了似的,海的無數跳躍著的金眼睛,攤平為暗綠的大面孔,遠處有悲壯的笳聲……」周迅應該去「朗讀者」讀這首詩,「勃侖侖,勃侖侖」與「轟……」兩個象聲詞,真是用的讓人心生澎湃,面對「矛盾」先生贈與的親筆籤名書,周迅的「明月」,則是薪火相傳的感動吧。

被日本人逼著在7個數之內以「幾」與「何」作詩——「明月幾時有,上高樓,何時才是團圓時候?」,在霍建華的心中,「明月」恐怕更多的是對和平的期盼吧。團圓?呵呵,勝利之後再相見吧——就連周迅和母親告別,都是用這樣的臺詞。

打向春夏和葉德嫻的兩顆子彈,讓我在漆黑的影廳裡憤怒了良久,一種欲哭無淚的憤怒,葉德嫻最後一句臺詞是「抱歉連累你了」,不知道是說給身邊陌生的女孩還是身在遠方的女兒,她的「明月」,是勿忘國恨家仇的慷慨情懷。

「我原來的名字叫孔秀芳,就要27歲了,你記住我的名字,總會找的到。」周迅和彭于晏的告別,沒有眼淚甚至連個擁抱都沒有,但這句話一說完,還是忍不住淚流滿面了,港人也好,內地人也好,都是當年走散的真愛呀。

或許,許鞍華的電影中還藏了更深刻的東西,但僅僅這些就已經覺得看這部電影,很值了。

相關焦點

  • 2018香港金像獎入圍名單公布 《明月幾時有》11項提名成大贏家
    據臺灣東森新聞網2月6日報導,許鞍華執導、周迅、彭于晏、霍建華等人主演的《明月幾時有》成為大贏家,共有11項入圍,《相愛相親》、《殺破狼.貪狼》則分別拿下9項提名,典禮將於4月15日盛大舉辦。最佳電影獎電影《拆彈專家》海報拆彈專家 Shock Wave明月幾時有 Our Time Will Come相愛相親 Love Education
  • 明月幾時有主題曲張碧晨曾經守候mp3歌詞
    小編帶來了明月幾時有主題曲張碧晨曾經守候mp3歌詞  張碧晨曾經守候mp3  當天,歌手張碧晨也驚喜亮相,現場演唱了宣傳主題曲《曾經守候》。對於這樣一部讓人熱血澎湃的作品,《明月幾時有》出品人、博納影業集團董事長於冬對影片寄予厚望:「許鞍華拍槍戰片,這可是破天荒頭一次!
  • 《明月》7月1日公映 彭于晏隔空致敬「劉黑仔」
    「2017年迄今為止最好看的華語片」,帶著如此美譽,許鞍華最新力作《明月幾時有》今日起正式全面公映。作為香港回歸20周年獻禮之作,《明月幾時有》將1940年代的香港熱血抗爭史呈現銀幕。許多媒體和觀眾看片後均表示,最大的感動來自於許鞍華今次的敘事主體——大時代大事件中的「平民英雄」。他們因時代而成為英雄,不顧個人安危,不計個人得失,拯救了許多素不相識的人。
  • 許鞍華七十有三,「漂泊」與「女性」成繞不開的標籤
    無論是此前將《明月幾時有》這部抗戰題材的影片拍出了別具一格具有人情味的文藝氣質,還是《黃金時代》採用「間離」敘事引發的部分觀感不適,即便許鞍華換了主戰場,不再年輕,卻依然「任性」,總是不斷挑戰,踐行著其作為香港電影新浪潮旗手的「先鋒」自覺。
  •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賞析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其在中秋之夜所作的詞。當時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輾轉在各地為官。因此在宋神宗熙寧九年的中秋,詩人依舊不能與胞弟蘇轍團聚。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 許鞍華:代表香港人講香港人自己的故事
    1982年,許鞍華執導由林子祥和劉德華等人主演的劇情片《投奔怒海》。影片以紀實的手法將鏡頭視角對準一個嚴肅的主題,以新聞記者的視角和新聞報導的態度對越南戰後新經濟區的慘狀給予了寫實性描述。該片是許鞍華「越南三部曲」的其中一部,獲得了1500多萬港元的票房,刷新了文藝片票房紀錄。1990年,許鞍華拍攝了由張曼玉、陸小芬主演的半自傳體電影《客途秋恨》。
  • 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竟然是「抄」李白的......
    提起蘇軾的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一定會榜上有名。這句詞作為《水調歌頭》的首句,氣勢不凡。可是,你知道嗎?這句詞是「抄襲」李白的。李白有一首望月詩,首句就是問句,千古稱奇,連日本學者讀了都說好,大文豪蘇軾更是從這一句中得到啟發,寫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名句。
  •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文與翻譯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又是一年中秋,平日裡忙亂的心終於能夠靜下來,想看看明月想到自己孤家寡人這麼多年,不覺興盡悲來,吟詩一首「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才發現蘇軾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寫了。我小時候,過中秋懵然無知。現代城市裡有看月亮習慣的人,少。到中秋,一家人吃月餅,上陽臺或院子裡看看月亮,「哇好圓啊!」後來工作到了外地,逢中秋前,接媽媽電話,中秋回家;回去了,也仍是如此:一桌宴席,吃月餅,看月亮。
  • 中秋佳節,重溫一下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 抖音評論明月幾時有是什麼意思 有何梗和內涵介紹
    「明月幾時有」是什麼梗!不知道有沒有關聯!知道的小夥伴可以留言給大家!分享一下!  4月18日消息,有消息稱,抖音每日收入金額3200萬元,DAU規模6000萬,人均日LTV0.55,在今日頭條所有產品總收入中佔比33%。  問世間「抖音」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的這句詞,原來是「抄」李白的!
    提起蘇軾的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一定會榜上有名。這句詞作為《水調歌頭》的首句,氣勢不凡。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的這句詞,原來是「抄」李白的
    提起蘇軾的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一定會榜上有名。這句詞作為《水調歌頭》的首句,氣勢不凡。可是,你知道嗎?這句詞是「抄襲」李白的。李白有一首望月詩,首句就是問句,千古稱奇,連日本學者讀了都說好,大文豪蘇軾更是從這一句中得到啟發,寫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千古名句。這首詩就是李太白的《把酒問月》。
  • 許鞍華說許鞍華:半部香港電影史
    《上海假期》(1991)劇照:俯瞰上海的弄堂。內地有人批評《明月幾時有》,翻來覆去地說,為什麼沒有打仗戲,為什麼不那麼慷慨激昂。我想套路束縛了我們的感受,讓我們無法回到現實層面思考,當時的狀況是怎樣的。其實導演拍戲和影評人寫東西,重要的都是看你有什麼新的想法,而且這個新想法是能想得通的,然後不斷地展開這個局面,而不是老是在套路裡面打滾。
  •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文直譯和深解)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作者: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名詩詞解讀譯文: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 明月幾時有01
    一、老友重聚「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英文版《明月幾時有》,別樣意境,美哭了
    關於月亮,人們總是有很多話想說,很多詩要吟詠。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是其中最著名最膾炙人口的一首。林語堂先生還把它翻譯成英文版本,在國外廣為流傳。我們來一起來欣賞。
  • 明月幾時有?文人墨客都為月亮附上了什麼特殊的含義?
    只因筆者今天所寫涉及他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有關中秋節的古詩詞句: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譯文+注釋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作者】蘇軾 【朝代】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譯文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 中秋詩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古第一?蘇東坡:我還有兩首
    說到中秋詩詞,說到蘇東坡,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他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不錯,這首詞一出來,就被唱遍大江南北,尤其被胡仔在《溪漁隱叢話》稱讚:「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以後,更是膾炙人口,但凡說到中秋節詩詞,基本都以這首為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