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詩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古第一?蘇東坡:我還有兩首

2020-12-20 文化養生談

說到中秋詩詞,說到蘇東坡,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他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不錯,這首詞一出來,就被唱遍大江南北,尤其被胡仔在《溪漁隱叢話》稱讚:「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以後,更是膾炙人口,但凡說到中秋節詩詞,基本都以這首為標杆。而其他人、真正蘇東坡自己寫的中秋詩詞,基本被人忘記。其實,僅以蘇東坡來說,關於中秋節,他還寫過很多優秀的詩詞,尤其有幾首,和今年的情況非常相似,值得一讀。

蘇東坡.明月幾時有

第一首:七絕·中秋月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蘇東坡寫這首詩的那個中秋,是他成名後難得一見的、團聚的中秋節。我們知道,蘇東坡儘管才華蓋世,卻個性耿直,仕途上並不順利,用一生顛沛流離來形容也毫不為過。所以他的一生,與家人朋友聚少離多,多數是一個人懷著一個思念和嚮往的心情過節。而這一年也就是1077年,他貶黜徐州,弟弟蘇轍從4月一直到中秋節,兩兄弟一起生活了四個月之久,這是兩人自成年後唯一的一次長時間相聚。

蘇轍

而這首詩的寫作也是非常有特點的。蘇東坡的其他中秋詩,多數情感暢快淋漓,可這首,身在歡而情在憂。此時的蘇東坡應該已經開始崇尚道學,因而在詩裡面也有「禍兮福所伏,福兮禍所依」的感嘆了。「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兩句,歷來被人引用來詠嘆歡樂之短暫,人生之無常,實為難得一見的警句。

第二首 中秋見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盡銀闕湧,亂雲脫壞如崩濤。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中秋見月

這首詩本來有28句,這裡只摘錄了開頭的一小段,可以當做上一首七絕的續篇。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此詩寫作於1078年,也就是蘇東坡兩兄弟上回長聚一年之後,這時候,蘇東坡在徐州是政績斐然,蘇轍在南都也過的挺滋潤的,兩兄弟天各一方,卻相互思念著對方,可謂兄弟情深。

中秋賞月

一開始是蘇東坡寫了好幾首詩寄給弟弟,其中就有「 六年逢此月,五年照離別」的句子,蘇轍收到後也有一首長詩回贈,而蘇東坡這首就是和的弟弟回贈的那首。自古以來,兄弟手足之間,詩詞唱和如蘇東坡兄弟者,真的不多見。

兩人的唱和很有特點,蘇轍在南都的詩,想像的幾乎都是徐州的景色。一來也是對哥哥的思念,二來也是自己快40歲了,還只是一個幕僚,感到有點悲觀。蘇東坡和的這首,既是用兄長、又是用詩友的身份進行勸勉,通篇都充滿隨遇而安、積極進取的樂觀,對生活充滿了希望。有兄如此,夫復何求?

蘇東坡

很快又是中秋節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之外,蘇東坡的這兩首詩,都是很有積極意義的,無論您現在是和家人團聚,還是在外地隻身拼搏,都可以給你帶來文學的美感,值得一讀。

相關焦點

  • 中秋佳節,重溫一下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 這4首描寫中秋月亮的絕美古詩,同樣流傳千古
    歷史上有大量描寫中秋的詩詞,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宋代文豪蘇東坡寫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賞析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其在中秋之夜所作的詞。當時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輾轉在各地為官。因此在宋神宗熙寧九年的中秋,詩人依舊不能與胞弟蘇轍團聚。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 蘇東坡的「中秋雙壁」,《水調歌頭》最經典,而另一首最悽涼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昨天向大家推薦蘇東坡的一首中秋詞《水調歌頭》,這首詞可以說是歷史上最為經典的一首中秋詞了。歷代詩家都對它推崇不已,有評語曰: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俱廢!蘇東坡一生宦海沉浮,屢次貶謫外放,與親人聚少離多,每逢佳節,便唯有寄情於詩詞之中,聊抒思念。並且往往寄託著個人被貶在外的悲情。《水調歌頭》便是其中一例。
  • 蘇軾蘇轍兩首《水調歌頭》兄弟情深,令人悟出中秋節本真意義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這是蘇軾那冠絕中秋之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引子,這個引子裡面有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兼懷子由」,是懷念他弟弟蘇轍的意思。這首詞寫於1076年,蘇東坡生於1037年,蘇轍生於1039年,所以它是39歲的哥哥思念37歲弟弟,情之所至,自然抒發的一首千古絕唱。兄弟感情深的,古今有很多,但是及將不惑之年,在中秋佳節酩酊大醉後,立馬想到兄弟,並且還飽含深情填詞一首的,古今卻不多。
  • 為何說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讚美中秋的終極之作?
    著名的描寫中秋佳節的名言絕句不絕於耳。可是後來卻戛然而止了,再也鮮見這些感天動地的名句了,這是為何?那都是因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橫空出世。此詞一出,冠古絕今。我們且看大家對這首詞所下的批語吧:「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謫仙再來」「中秋詞古今絕唱」「落筆高超,飄飄有凌雲之氣」「天仙化人之筆」
  • ​黃柔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
    詩詞中的意象一向負載著詩人的情感,看似寫景,實則抒情,情與景在詩詞中向來是交融的,預習過的同學能發現整首詩以「月」為主要意象,為何寫月,月又體現了詞人怎麼樣的思想感情,這些都是有待我們一起去探討的。同時詩的鑑賞是多維的,除了語言的表達,還有音韻的表達,在正式開始上課前,我們就一起來聽一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朗誦,大家仔細聽,可以跟讀,並把不認識的字詞注音並劃分詞的節奏。
  • 這首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宋詞,堪比蘇軾的明月幾時有,千裡共嬋娟!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李白這首詩意境高遠,更是啟發蘇軾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李白的這首《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也是他眾多作品最有意境的一首詩,同時他的這首詩更是啟發蘇軾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千古名篇,所以說文人與文人之間,文學與文學之間在某些方面,應當說都是有著共同之處。
  •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文直譯和深解)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作者: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明月何時才會有?我舉起酒杯怒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夕是何年?(解讀:詩人在中秋之夜,遠離他鄉,好友兄弟均不能相聚,自己的命運、國家的命運何時才得以轉變,徒然生出敢問蒼天,這樣的日子何時才是盡頭?)
  • 中秋節望月,蘇軾和蘇轍分別寫了《水調歌頭》,一首浪漫一首樸實
    蘇軾的眾多詩詞中,寫給最多的人不是紅顏知己,妻子朋友,而是他的弟弟蘇轍。那首最經典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寫作的緣起就是因為思念自己的弟弟。「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他希望「千裡共嬋娟」之語能安慰到弟弟。當然弟弟蘇轍的心裡也是有哥哥的,同樣是中秋夜蘇轍也寫下了一首《水調歌頭》應和。
  • 辛棄疾最經典的4首中秋詞,兩首極富浪漫色彩,兩首寫無月中秋
    辛棄疾本人也是能文能武的將相之才,可惜一生鬱郁不得志,不受重用,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所以詩詞中總是充滿了愛國熱情,這也是辛棄疾詩詞的特點之一。另一方面,歷朝歷代寫中秋或詠月的詩詞也非常之多,但是能夠真正流傳千古的佳作卻是少數。比如東坡的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後世能夠媲美者為數不多。
  • 宋代書法,只有他略高蘇軾,一首《水調歌頭·中秋》不在東坡之下
    宋代書法界,有兩顆璀璨的明星,一顆是蘇東坡,另一顆是米芾。至於蘇軾和米芾的書法,誰是第一,誰是第二,千年來似乎並無公論。不過一般而言,大家基本認定意境上,東坡略佔優勢;技法上,米芾更勝一籌。但是意境這個東西,人人見解不同,不大好比較;技法則可以比較。
  •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文與翻譯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 中秋節要賞月,你知道多少關於月亮的詩詞名句?句句流傳千古哦
    中秋之月代表著團圓,令人無比愉悅。而歷史上有大量描寫月亮的古詩詞,句句流傳千古,讓人爛熟於心。你知道多少關於月亮的詩詞名句?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我,和我一起欣賞描寫月亮的8個詩詞名句。第1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
  • 中秋的美好祝願,盡被此兩人詞中所言了,更有一句是千古絕句
    中秋佳節,家人共聚團圓,賞花賞月賞中秋,可謂一大幸事!可世事難雙全,月有缺,盈則虧,在千古一月下,無數風騷人物,無盡離家愁緒盡相同。離家萬裡佳節至,自是思鄉思父母,有老在家方為家,侍親侍奉方為子,可奈家離萬裡遠,只能寄以遙明月。古代詩詞曲賦,明月不可少,思念不可止,佳作亦不會少。
  • 除了「明月幾時有」的離愁,古詩詞中的中秋還有這些
    說起中秋的詩句恐怕我們第一句想到的是蘇軾的《水調歌頭》中: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蘇軾的《水調歌頭》可以說是傳唱度最高的,詩中的思鄉之情溢餘詞中。賞析:農曆一年與地球公轉一周相比,約差十日有奇,每數年積所餘之時日為閏,而置閏月。這是閏八月,即有連續兩個農曆八月,自然也就出現兩個中秋節。霖公於閏八月中秋之夜賞月,寫下這首有名的賞月詩。詩寫了客邊之愁,滿月之光,菊花之豔,桂子之香。一個百年難遇的閏中秋,被霖公寫得有聲有色,多姿多彩。
  • 千古名句之月亮「變臉」:明月幾時有、往事知多少、床前明月光
    導語:古人表達內心的感情,就是優美的詩詞。下面介紹三首千古名句:體會一下詩人是如何描寫自然現象的奇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蘇東坡的濰坊之緣,清正愛民還留下一首千古第一悼亡詞
    在密州寫下諸多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句千古名詞,是蘇東坡在密州時寫下的。公元1075年中秋夜,密州太守蘇東坡把酒對月,想到地上幾多年、天上方一日,發出了不知天上今夕是何年的感嘆。
  • 10首中秋詩詞:今夜月明人盡望
    古往今來描寫中秋佳節、遣懷抒情的詩詞不勝枚舉。下面,分享十首最經典的中秋詩詞,一起來品賞吧!01、最膾炙人口的中秋詩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