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崽崽 瑞瑞 | 排版 杳杳
11月18日,立陶宛政府不顧中方強烈反對和多次勸阻,批准臺灣當局設立所謂「駐立陶宛臺灣代表處」,11月21日,我外交部發表聲明,將中立兩國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在今天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稱,中方是否會在經貿等其他領域採取配套的懲罰措施?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方已經多次重申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自身核心利益。立陶宛背信棄義,明知故犯,公然製造「一中一臺」,在國際上開創了惡劣先例。既然做了錯事,就必須為此付出代價。
立陶宛的地形可謂一馬平川,位於東歐平原和中歐平原的交界地帶,地形平坦,落差小。國內最高峰——高庫斯託雅斯山,只有294米高。是的,你沒看錯,就是294米。
更有意思的是,就這麼點面積,全國竟然有3000多個大大小小的湖泊,湖泊面積佔了國土面積的1.5%。漫漫無邊的湖泊、沼澤、森林就是立陶宛最常見的風景。畫風大概是這樣的:
「立陶宛」一詞源于波蘭語,意思是「多雨水的國家」,年平均降水量在600—759毫米之間。由於地處中高緯度地區(約為54°N),系溫帶大陸性氣候,但因為臨近波羅的海,且受到西風的影響,故而其氣候接近海洋性氣候。
立陶宛地表以下則儲藏著大量的泥炭。在寒冷潮溼的氣候條件下,沼澤植物的殘體在多水缺氧的環境下未能完全分解堆積而成的,它既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也是含有豐富有機物質的集合體,因此泥炭可以用作燃料、肥料等。
立陶宛面積雖小,但也有4處世界遺產。立陶宛的首都維爾紐斯保留下來的中世紀老城,是歐洲面積最大最美的老城區之一。老城面積有將近4平方公裡,有70多個街區,1500多幢精美的古建築。1994年,維爾紐斯老城被收錄進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來源於:wikipedia@Diliff
除了首都維爾紐斯老城區之外,還有庫洛尼亞沙嘴(Curonian Spit)、見證了10000年人類歷史的克拿維考古遺址(Kernavė Archaeological Site)和穿越歐洲10個國家的地理標記——斯特魯維地理探測弧(Struve Geodetic Arc)。
其中,庫洛尼亞沙嘴是立陶宛最獨特的自然景觀——一條98公裡長的狹長沙丘帶將波羅的海和克萊佩達(Klaipeda)海岸隔離,形成了一塊潟湖。
人們可以坐船跨過潟湖,來到這個半島上徒步、騎行,感受美妙的沙灘。這獨特的景觀於2000年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景觀之一,北半部屬於立陶宛,南部則屬於俄羅斯。
想知道更多關於潟湖的知識點,點擊下方視頻聽羊羊老師為你講解潟湖👇
波羅的海寧靜的海岸線和廣袤的森林,孕育出這塊整個地區最大的琥珀產地——立陶宛的帕蘭加(Palanga)。在4000萬年前波羅的海一帶曾是茂密的森林,生長著大量的松樹,松樹樹脂經過漫長的地質演化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寶石——琥珀。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帕蘭加城市中心的比魯特公園內,坐落著一座琥珀博物館。館內收藏有超過5000件展品,是全世界最大的琥珀博物館之一。
圖:wikipedia@Diliff
看來這裡,想必你已經對這個面積較小的國家有了些許了解,「歐洲地理中心」、「遺產寶庫」、「琥珀王國」……,但這些都不是它近期「曝光率」極高的原因。立陶宛一意孤行,不顧中方的嚴正抗議,損害了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為此,立陶宛政府必須承擔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
正如立陶宛議會經濟委員會副主席金陶塔斯·帕盧茨卡斯所說,立陶宛了解一切形勢,但卻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長期以來,我們用『價值外交政策』取代了理性的外交政策,這掩蓋了我們政客們的自卑感、能力不足,或者說是愚蠢。」
可真的能掩蓋嗎?立陶宛,哪來的自信?
資料來源:
俠客島:立陶宛為啥成了反華急先鋒
新華網:外交部敦促立陶宛立即糾正錯誤
人民日報:中方是否有同立陶宛斷交打算?外交部回應
玉淵譚天:立陶宛,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