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總有一種回憶,可以讓我們了解一段歷史。對於湛江而言,歷史給了這座沿海城市很多的烙印,有過屈辱,也有過輝煌。走過湛江的大街小巷,我們不經意間就可以通過一條街道、一幢樓房,甚或是一塊石碑見證這些烙印。毫無疑問,曾經名噪一時的海富大酒店就是這樣一個「見證者」。
曾經極為耀眼的霞山區地標——湛江海富大酒店,即將被完全拆除。
一家酒店,為何背負著湛江22年的變遷史?一家酒店,為何惹得不少老湛江人對它情有獨鍾?一家酒店,為何成為政府在改變城市面貌中最大的障礙……對於這些問題,記者不得而知。但去年12月28日,霞山區政府對海富大酒店裙樓進行拆除,2月3日又對海富大酒店主樓實施整體拆除,記者兩次都在現場,從看熱鬧的老湛江人口中聽到這樣一些話語:「海富大酒店都拆了,看來政府是下了決心,霞山很快就要變化了。」、「哎,以後都沒有海富大酒店了,真可惜!」、「拆了也好,也都輝煌了十幾年了,夠本了。」……這些或許就是答案。
【歷史】海富大酒店「生死薄」
提起霞山東堤路15號,很多人或許並不知道,但提起海富大酒店,很多人都應該知道,特別是老湛江人,對於這家被曾經被賦予湛江地標的建築應該有一些糾纏不清的情愫。
坐落在這裡的海富大酒店,樓高12層,加上基底,大概在43米左右。43米的樓房在現在不算什麼,但在1987年,這座「豬腰型」的樓房可謂湛江數一數二的高檔建築。說它見證了湛江22年的發展史,一點也不為過。
據霞山舊城改造辦公室提供的數據顯示,海富大酒店基底面積2567.07平方米,土地使用總面積3968.82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3078.44平方米。海富大酒店使用土地源於1976年市水產公司接管海洋大隊的碼頭。1984年,市地合併,市水產公司接管後的碼頭由市水產公司與郊區水產公司劃分。1984年12月,市水產公司霞山支公司與香港海天貿易公司決定合資建造海富大酒店。據老湛江人回憶,1985年9月,海富大酒店開工建設,兩年後,海富大酒店竣工。而在1994年,市房地產登記處給海富大酒店辦理了房屋所有權證(粵房證第421840號)。進入2000年後,海富大酒店因欠中國銀行湛江分行債務,被市中級人民法院查封,次年5月,經開發區人民法院裁定宣布破產。2003年2月,海富大酒店被公開拍賣,但因該酒店被列為霞山區舊城改造範圍,拍賣所得人一直沒有履行繳交拍賣款義務。又因霞山區舊城改造拆遷主體變動,致使海富大酒店承接破產資產問題一直懸而未決。2010年1月,霞山區政府開始對海富大酒店拆遷問題展開工作,1月31日與海富大酒店破產資產清算組及開發區人民法院達成一致意見,並籤訂合同。2010年2月3日上午10點,霞山區開始對海富大酒店實施整體拆除。
【輝煌】海富——湛江發展的烙印
2010年2月3日,隨著大型機械進入東堤路15號開始拆除工作,海富大酒店宣告「壽終正寢」。我們有幸見證了一段傳奇的結束,但我們更想知道這段傳奇是怎麼開始的。
據霞山老街坊介紹,清末,今霞山海富一帶是一片沙灘,背海是窪地和農田,稀疏分布洪屋等幾條小村,村民不多。海邊有一個天然避風港,俗稱避風塘,供民船停靠。漁民趕潮在此兜售水產魚貨,鄰近鄉民小販則挑來柴米食鹽與漁民交易。潮漲成圩,潮落收市。海灘僅有一字排茅棚數間,作遮日避雨。漁民在海邊建有霞山最早建築之一——海生宮廟(今海富酒店旁),意指漁民都是海的兒女,祈求保佑平安。可見海富一帶是霞山最早生產和農貿活動中心。
1899年,法國侵佔廣州灣後(湛江前身),為加強控制和掠奪,在西營(霞山前身)陸續建造碼頭,修築公路,開辦洋行郵政,設立學校教堂,屋宇漸多,始現市容,形成商埠。霞山最早的街道是沿海富岸線建成的海邊街(今東堤路)。民國26年(1937年),法國當局在海富旁建起龜背式頂蓋的固定攤位的東堤市場(俗稱老魚街,今東風市場前身),面積2500平方米,漁民上岸即可入市場售魚,海富一帶成為居民買菜和農漁副產品的集散地。赤坎的居民也常到東堤市場趁街,去東堤買魚成了去霞山的代名詞。
可見,當時海富所在地的前身就已經成了老湛江的中心。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後,湛江經濟開始升溫。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進一步開放天津、上海、大連、秦皇島、煙臺、青島、連雲港、南通、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和北海14個沿海港口城市,湛江的發展走上快車道。也就在這一年,原市水產公司霞山支公司與香港海天貿易公司決定合資建造海富大酒店,並在次年9月開工,兩年後竣工。
新落成的海富大酒店是一座綜合性旅館建築,分為主樓和附樓,酒店主樓上部平面形狀是11層豬腰形,建築物總高度43米左右,是湛江酒店中最早採用外牆貼玻璃馬賽克、鋁合金裝飾並安裝電梯的豪華建築,也是湛江市當時較大的酒店之一。建好後,正值湛江列為全國十四個沿海城市開放之一,一些大型會議、接待港澳來賓都在海富酒店進行。海富酒店曾一度風光,在霞山與海濱賓館、廣州灣賓館齊名。
【回憶】「我們心中的海富大酒店」
「南海之濱的湛江市海富大酒店,是一座三面環海、交通便利的三星級旅遊涉外酒店。憑窗而眺,我國十大主樞紐港之一的湛江港的壯觀景色盡收眼底,每當夜幕降臨,港灣美麗的夜色將帶給您一份寧靜與祥和。酒店擁有各式客房138套,房間內設備先進、設施完善,衛星電視及半路電視一應俱全,並有各種會議室,能承接各型會議及各種旅遊團隊,商務中心設有複印、傳真、打字、國際國內電話服務及訂票等代辦服務。酒店擁有能同時容納800人就餐的中、西工餐廳、VIP貴賓廳,可接待各種類型的就餐及品嘗各種海鮮及特色小食,且擁有卡拉OK桑拿、商場、美容廳等娛樂、服務項目。酒店將不斷美化環境,完善配套設施,提供最熱情、周到的服務,令每位賓客真正有『賓至如歸』的感受。」
這是一段海富大酒店的自我介紹,時至今日,通過網際網路仍可以找到相關介紹。不過,輝煌一時的海富大酒店如今已經埋沒在了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能夠找到它當時影子的只有回憶。
據老湛江人楊先生介紹,剛剛建成後的海富大酒店是湛江當時為數不多的個性化建築,湛江很多重要會議都喜歡選擇在海富舉行。「當時湛江剛被列為中國沿海開放的14座城市之一,一夜之間湛江湧進了不少外國人,有的是來考察的、有的是來旅遊的。」楊先生說:「很多外國人都喜歡到海富住宿。」而東堤路老街坊王伯也告訴記者,當時除了外賓喜歡住海富,很多湛江本地的生意人和市民,也都喜歡選擇海富作為接待親戚朋友和談生意的最佳去處。「當時能夠在海富消費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王伯如是說。
住在海富,食也在海富。王伯還告訴記者,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隨著湛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酒店漸漸多了起來,但老湛江人還是喜歡到海富喝早晚茶。「畢竟我們習慣了。」據他回憶,當時每年中秋,海富月餅也總是供不應求。另一方面,當時湛江60%左右的旅遊團都和海富有合作關係,不少外地旅遊團來湛江也主動提出要住海富酒店,這也說明了海富在當時湛江的地位。「可以說,海富就是當時湛江為數不多的標誌建築,也是屈指可數的知名酒店了。」王伯告訴記者。
【展望】海富的傳奇將變身延續
2007年7月3日,新華網一篇名為《13個碼頭將扮靚湛江海灣》的新聞引起了很多湛江人的關注。有心的湛江市民或許可以從中料想到海富已經結束了其歷史使命。報導稱13個碼頭將把湛江市區海岸線裝點得更美麗,旅遊配套設施更齊全,而其中漁人碼頭將打造主題公園式大型旅遊區。文章稱:霞山避風塘漁人碼頭位於霞山區東部,即海富酒店與湛江港務局之間……
關注時事的湛江市民應該想到,海富大酒店的使用土地本就是漁人碼頭建設用地的一部分,如今這塊土地將以另一種形式延續海富的傳奇。網友「聯珠炮」就曾在網絡發帖稱:作為在湛江生活了半個世紀的「老湛江」,親歷湛江興衰史。現在我要再次提醒大家的是:湛江最寶貴的資源——市區海濱岸線被瘋狂瓜分霸佔,破壞已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這個惡行的第一步是由填海建設海富大酒店開始的,此閘口一開,各路「兵馬」紛紛效法,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把湛江人引以自豪的、風光秀麗的黃金海岸搞得一塌糊塗,昨日的「日內瓦」變成了湛江市民「心中的痛」。我敢說:這種自我摧殘、自毀前程的行徑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湛江你給自己拋棄了!當然,我很欣賞現市委,市政府已察覺問題的嚴重性,並加已制止。但還不足夠,為防夜長夢多,需儘快進行搶救性開發建設。真正做到「還岸於民,還景於民」。
不能不說這位網友的言論很有前瞻性。如今的霞山區委、區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正在進行漁人碼頭建設的前期工作。用霞山區一位主要領導的話說,就是要把湛江最髒、最差的海灣變成本就是湛江最美、最漂亮的海灣,還景於民。
曾經的海富固然美好,因為它曾寄託了不少老湛江市民的美好回憶。但歷史終究是歷史,社會的發展要求城市同步發展,而城市的發展是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生活過得舒坦、自然。海富的整體拆除可以說是這座酒店的結束,但也可以說是海富這塊土地全新的開始。
不少老湛江人也願意接受這種改變,包括位於霞山舊城改造範圍內的不少拆遷戶們,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支持,霞山舊城改造已經首戰告捷。接下來,改造工作將進入一種常態化的工作狀態,霞山不久後將會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眼前。
或許不久以後,我們帶著朋友來到用如今海富大酒店地址建設的漁人廣場,我們可以驕傲的說:這裡曾經有一座湛江最好的酒店。這應該就是海富大酒店另一種延續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