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為何炮轟醫生職稱制度?廢除醫學碩士博士學位的時候到了!

2021-02-23 醫學界

昨天,醫學界頭條轉載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秦伯益先生的文章,秦院士對我國目前的醫學學位制度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並呼籲「是時候了!應該總結臨床職稱晉升制度和臨床醫學學位制度」,希望有關部門「大膽革除一切弊政」。秦院士的文章振聾發聵,可到底該怎麼就醫學學位制度「革除一切弊政」呢?敦復拋磚引玉,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們應向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學習,回歸到單一的醫學學位制度——就是要廢除臨床醫學大專學位、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只提供單一的「醫學學士學位」或「MD」。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都是單一學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臨床醫學專業的唯一目標是「培養優秀稱職的臨床醫生」。

長期以來,因為學制混亂,在我國,中專、大專、本科、碩士、博士都在當醫生,堪稱「全球唯一」。由於培養模式不統一,導致醫生水準天差地別——這顯然有害於優質、可靠的醫療體系的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傷害了醫療體系的均等化和公平化。

其次,我們讓醫生們讀PH.D,是在浪費時間和精力,我們可以去做個分析,諾貝爾生理醫學獎中到底有多少是臨床醫生得的呢?秦院士說得很好,我們改革開放後,培養了全世界最多的醫學碩士、博士,可產生的成果卻實在寒磣的很。以簡單靠數量累積排名的ESI排行榜來看,中國臨床醫學排第一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2017年1月在全球也僅排名187名,而要說起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更是讓人無顏見江東父老。

科研是和臨床是截然不同的專業,尤其是基礎醫學的科研。逼醫學生們搞科研、拿學位,是讓他們在本該學臨床技能的時候,卻天天泡實驗室、抓老鼠、拿試管,結果讀了博士後,上了臨床,三基技能不過關、不會看病的大有人在。

進入臨床後,以科研論文評職稱的制度,又造成了扭曲的職務晉升和資源分配體系。前兩年爆出,某國內著名的大學教學醫院,普外科主任不會做手術,堪稱國際笑話。

逼著醫生們搞科研寫論文,已經催生了全世界最大的假論文市場——這兩年屢屢爆出中國醫學論文大批量被撤稿的消息,足見其害。而中文醫學文獻質量之差已經是路人皆知,以致很多中文醫學期刊信譽掃地。

扭曲的醫學學位制度,還造成了醫學教授頭銜滿天飛,一個教學醫院動不動數百個教授副教授——中國的醫學教授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大學職稱泡沫,這對中國的教育制度真的好嗎?!有關部門可以三思。

夠了,我們必須明確:臨床醫學專業培養的不是科學家而是合格的醫生,不要說什麼要培養臨床和科研雙精通的精英醫生,所有的醫生都應該是臨床精英。正如秦院士所說:「中國迫切需要培養高水平的臨床醫生,違背治病救人這一根本宗旨的一切制度設計和行政措施都應在改革之列」。

是時候,把來自於蘇聯的、扭曲的醫學學位制度裝進歷史的垃圾桶裡去了!

相關焦點

  • 我國古代學士,碩士,博士是指學位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士在生活中漸漸多了起來,在小編讀書的年代聽到某某獲得博士,碩士學位都會有一股羨慕之情油然而生,今天小編無意間了解到學士,碩士,博士這些詞在我國古代便已經有了,和小編一起學習學習吧。
  • 中國的學位制度,學士/碩士/博士
    請關注「中華博士智庫」 三級學位制度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的規定,我國實施三級學位制度,學位分為學士、碩士、博士三級。
  • 他是少將,32歲博導,最年輕院士!碩士畢業,為何發博士文憑?
    他是少將軍銜,中國院士、美國院士、德國院士。他碩士畢業,直接授予博士畢業證,26歲成博士,28歲教授,32歲博導。他是中國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35歲申報中國工程院院士,41歲成為院士。這個人生開掛的人是誰,他就是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
  • 醫生職稱 及晉升條件
    4、本科或碩士畢業副高職稱後五年各項條件合格可以評主任醫師,博士畢業副高職稱後三年可以評主任醫師(正高)。一位醫生可以同時擁有兩個職稱,一般說來,教學科研體系的職稱比臨床體系的職稱獲得的晚一些。例如,身為主任醫師,他可能是教授,也可能是副教授,有可能一直到退休也未獲得教授職稱。
  • 兩會聲音:結束人才培養混亂體系 授予「5+3」醫學博士學位
    政協委員:應授予5+3臨床醫生博士學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在接受媒體《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我國醫學教育存在一些短板,很多方面亟待理順。但是,各個學校的4證合一,臨床型專業碩士,臨床型專業博士,科研型碩士、科研型博士等眾多體系使醫學人才培養非常混亂,讓很多年輕醫學生浪費多年時間。葛均波院士建議,臨床型人才「5+3」培養後就應授予醫學博士學位(MD),成為臨床醫生和未來的專科醫生,也能和國際接軌,「美國醫學培養是大學4年+醫學院4年授予MD學位。」
  • 博士醫生咋"拿不動"手術刀
    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人事處孫處長告訴記者,他們醫院現有醫生887人,其中獲得碩士學位的人有529人,已經取得博士學位的醫生有212人,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醫生佔到全院醫生總數的83%,其中還有80多名醫生正在攻讀博士學位,醫生博士化趨勢已經非常明顯。
  • 醫學物理師職稱問題與醫學物理師們的夢想
    尤其是醫學物理專業人才正日益受到國際許多國家的重視。經過50年的發展,我國醫學物理人才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基礎,但與發達國家比較依然落後,中國放射治療的現狀,迫切要求研製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精尖大型的醫療器械,但相關的專業人才嚴重缺乏,不僅影響醫學事業的發展,也影響其他相關學科的發展。
  • 口腔醫學碩士
    口腔醫學碩士專業學位試行辦法為了完善我國口腔醫學學位制度,加速培養口腔醫學高層次人才,提高口腔臨床醫療隊伍的素質和口腔臨床醫療工作水平,以適應社會對高層次口腔臨床醫師的要求,特此設置口腔醫學專業學位。
  • 在成為學位之前,「博士」有幾個意思?
    人們佩服他對茶葉的研究,稱之為「茶博士」;久而久之,茶博士成了茶館師傅的普遍稱呼。02在中國,「博士」是什麼時候成為學位的?對於這個問題,答案可能比你想像的晚許多。中國本土的博士學位討論,是清朝廢除科舉之後的事兒了。
  • 【知識】學士/碩士/博士,告訴你中國學位制度那點事!
    眼下,臨近畢業季,今年將有749萬高校畢業生拿到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可是,你對中國的學位制度真的了解嗎?三級學位制度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的規定,我國實施三級學位制度,學位分為學士、碩士、博士三級。
  • 【知識】學士/碩士/博士,告訴你中國學位制度那點事
    三級學位制度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的規定,我國實施三級學位制度,學位分為學士、碩士、博士三級。我國的學位分級與高等教育的不同階段相聯繫。學士學位,由國務院授權的高等學校授予;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由國務院授權的高等學校和科學研究機構授予。
  • 考本科、考研、考博士,我們可以一直考到教授和院士嗎?不能的
    我們應聘工作的時候,通常會看到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上會有「本科及以上學歷」或者「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等類似條件要求的字眼。而如果我們的學歷沒有達到用人單位要求的時候,我們中的一部分人就會選擇去「考本」或者「考研」,甚至還有部分人去「考博士」。
  • 到2020年,河北省將初步建立起全科醫生制度
    到2030年,適應行業特點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更加健全,使用激勵機制更加完善,城鄉每萬名居民擁有5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全科醫生隊伍基本滿足健康河北建設需求。2019年 增設全科醫學專業完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
  • 教育部:到2020年,基本建立全科醫生培養制度
    加強全科醫學師資隊伍建設,制訂建設規劃,在人員配備、職稱評聘、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醫學院校在全科醫學實踐教學基地聘請有教學潛質的全科醫生承擔教學任務,符合條件的可聘任相應的教師專業技術職務。 2018年起,新增臨床醫學、中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計劃重點向全科等緊缺專業傾斜。繼續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推進農村基層本地全科人才培養。
  • 這位同學讀個碩士,卻被建議破格授博士學位?上一次可是院士哦!
    孫光宇,是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學院的應屆碩士畢業生,按理答辯完就會被授予碩士學位,可是所在電氣學院卻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原因只有一個:太優秀!多優秀?碩士生的培養環節和博士的培養環節是不一樣的,按常理是不能直接授予碩士畢業生博士學位的。因為碩士當年入學時一沒有經過入學考試或考核,另外培養環節上相關了博士生要修讀的課程。最關鍵的是學位論文要求上,博士學位論文比碩士學位論文要高一個檔次。
  • 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之路應該是漸漸廢除職稱制度
    從教近20年的經歷告訴我,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之路應該是漸漸廢除職稱制度,以工作量、工作難度、工作效果和工齡來定教師的待遇,同時,保留特級教師評審,給予教師職業精英應有的經濟和社會地位。正因為如此,好多老師產生了放棄評職稱的念頭,但是,每月每到發工資的時候,看著和自己幹同樣工作的高級教師比自己多幾千元的工資,又掙扎著決定參評。但是近年來職稱評審的指標越來越少,尤其是高級職稱評審指標。辦公室主任說,我校如無意外,未來5年將沒有一個高級職稱指標。這就意味著你再優秀,你準備好了褪無數層皮的評審決心,你也沒有任何機會評審高級。
  • 28歲當教授,41歲成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以碩士論文獲博士學位資格
    曹雪濤1964年7月出生於山東濟南,現在是南開大學的校長、黨委副書記,南開大學的學生應該是比較了解的,而他年輕時候的求學經歷是非凡的。他17歲的時候就讀的是第二軍醫大學海軍醫學系,由於在大學裡成績優異,而且表現突出獲得了免試保送研究生的資格。
  • 碩士畢業工作兩年,毅然辭職讀博!因為沒有博士學位評不了職稱
    不是他本人想讀博士,而是畢業後發現,在他們醫院工作,如果沒有博士學位,根本沒有發展。醫生很多職稱評定已經要求必須是博士學歷。醫學,救死扶傷的專業;醫生,拯救人的白衣天使。可如今卻成了「勸人學醫、天打雷劈」。一邊是醫院人滿為患、病人看病難,一邊是繞醫學之路而行的考生,很矛盾,卻也不難理解。
  • 醫院選醫生為難?211醫學碩士和普通醫學博士,優先錄取哪一個?
    醫學專業目前是大家公認的比較有優勢的一個專業,大家經常吐槽說不讓高三考生報考醫學專業,導致很多考生在報考醫學院校的時候有畏難情緒,覺得學醫費神費力不好找工作,有時候碰上醫鬧,更是得不嘗試?由於醫學院校屬於985的都很難考,幾所211錄分與985的醫學院實力不相上下,其餘的大多數都是雙非醫學院,對於想學醫的學生來說,10個當中就有9個畢業於雙非醫學院,醫院在招聘醫生的時候是不是很為難?211醫學碩士和普通醫學博士,優先錄取哪一個?
  • 如何評價西交破格給碩士生博士學位?畢竟上次破格的是曹雪濤院士
    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學院的一名應屆碩士研究生孫同學在攻讀碩士學位的三年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EI論文4篇;以共同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EI論文2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論文都是被西安交通大學校內認定的最具影響力期刊,其中更是不乏國際頂尖的物理學期刊。鑑於孫同學做出的一流成果,西安交通大學建議破格授予這名應屆碩士研究生博士學位,引發了輿論的強烈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