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學士,碩士,博士是指學位嗎?

2020-12-25 夜半鐘聲星

隨著社會的發展,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士在生活中漸漸多了起來,在小編讀書的年代聽到某某獲得博士,碩士學位都會有一股羨慕之情油然而生,今天小編無意間了解到學士,碩士,博士這些詞在我國古代便已經有了,和小編一起學習學習吧。

1935年,國民黨政府頒布《學位授予法》,按世界上通行的「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制授予學位,新中國成立後,這一制度曾經被廢除。可是在1981年,我國又恢復了這三級學位制,延續至今。

我國現行的學位有學士、碩士、博士三個級別。

一般大學本科畢業生都可得到學士學位;大學本科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歷的人,再經過三年左右的學習,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學完規定的課程,通過碩士論文答辯,就能獲得碩士學位;碩士研究生或具有同等學歷的人再經過三年到四年的學習,學完規定課程,熟練掌握兩門外語,學位論文有著創造性的成果,並且通過論文答辯,才能取得博士學位。

其實,「學士、碩士、博士」的說法並不是現代才出現的,在我國古代也有,只是含義大不一樣而已。

古代的學士並非現代意義上的學士,它是官位,而非學位。它最早出現在周代,本來指那些讀書的貴族子弟,後來逐漸演變成官名和有學問的人以及文人學者的泛稱。《史記·儒林傳序》云:「天下之學士靡然鄉風矣。」

魏晉時期,學士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魏晉以後,學士才正式成了以文字、技藝為朝廷效力的官吏。到了唐朝,學士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可以參政議政。唐時的學士的最高等級是翰林學士,他們是皇帝親信的顧問和秘書官,因而常被稱做「內相」。到了宋朝,如果某人被授予翰林學士,其社會地位就相當高,可以享受宰相的待遇。清朝的大學士地位顯赫,官階為正一品,是文職官吏的最高級別。

碩士在我國五代時期就有。宋代著名散文家曾鞏在《與杜相公書》中說:「當今內自京師,外至巖野。宿師碩士,傑立相望。」可見,碩士在我國古代通常指那些德高望重、博學多識的人,但古書記載不多,大概是因為它不是正式的官名或職稱。古代常用和碩士含義相似的「碩老」、「碩儒」稱呼那些博學之士。

「博士」這個官名源於戰國時代的秦國。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載:「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秦朝及漢朝初期,博士的主要職責是掌管圖書,「通古今,以備顧問」。漢朝的博士是太常屬官。漢武帝時設五經博士,博士多置弟子,初為五十人;武帝之後,博士專掌經學傳授,已與文帝、景帝時的博士制度不同。漢代以後,博士開始任學校的行政官員,同時擔任教學工作。唐朝,設國子、四門等博士。明、清兩代亦有「國子博士」。另外,博士這個稱號除授予學校行政官員外,還是專精一藝的職官的名稱。如西晉置

「律學博士」;北魏增加「醫學博士」;唐朝增加

「算學博士」、「書學博士」等,至宋代廢止。

你是什麼學位呢?還在讀書的朋友們一定要珍惜學習時光,光陰一去不復返,你是什麼學位呢,歡迎留言讓小編羨慕羨慕。

相關焦點

  • 我國古代的博士、碩士、學士,與現代的學位名稱有何不同
    博士、碩士、學士這些名稱,我國古代早已有之,不過與現在的含義不完全相同。 博士,源於戰國時代。《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博士,秦官,,掌通古今。」這說明,博士在那時既是一種官職,又指博古通今、知識淵博的人。
  • 竟然不知道古代的學士、碩士、博士和現在不一樣
    我國現行的學位制,和世界上一般通行的「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制一樣。九年義務教育完後,可獲得小學、初中、高中畢業證書。這三個證書只能說明你按照國家規定的課程,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要想獲得學士、碩士、博士這三個學位是在大學畢業或大學畢業後再深造。
  • 中國的學位制度,學士/碩士/博士
    請關注「中華博士智庫」 三級學位制度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的規定,我國實施三級學位制度,學位分為學士、碩士、博士三級。
  • 說文解字|學士、碩士、博士,在古代指什麼人?與現在有何不同?
    學士、碩士、博士,這些學位名稱,其實古代也有,而且都與學問有關,只是沒有現在這麼具體明白,古代的學士、碩士、博士,僅僅是比較籠統的稱呼,而且比較隨意一點。那麼學士、碩士、博士,在古代曾經指什麼人?與現在到底有何不同呢?現在就來說說古代的情況。
  • 本科、研究生、學士、碩士、博士到底是什麼關係?
    大家好,歡迎大家繼續關注,這期為大家分享本科、研究生、學士、碩士、博士到底是什麼關係?首先本科和研究生指的是學歷,而學士、碩士、博士指的是學位等級,大學本科畢業會授予你學士學位,學歷為本科,相當於古代的秀才,同時,你也可以繼續考取研究生,研究生學歷包括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畢業授予碩士學位,學歷為研究生,相當於古代的舉人,博士研究生畢業授予博士學位,學歷為研究生,相當於古代的進士。
  • 我國30年授予各類博士碩士和學士學位逾2100萬人
    新華社北京2月12日電(記者 劉奕湛)記者12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實施30周年紀念大會上獲悉,30年來,我國授予各類博士、碩士和學士學位分別達到33.5萬、273.2萬和1830萬多人。
  • 【知識】學士/碩士/博士,告訴你中國學位制度那點事!
    眼下,臨近畢業季,今年將有749萬高校畢業生拿到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可是,你對中國的學位制度真的了解嗎?三級學位制度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的規定,我國實施三級學位制度,學位分為學士、碩士、博士三級。
  • 【知識】學士/碩士/博士,告訴你中國學位制度那點事
    三級學位制度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的規定,我國實施三級學位制度,學位分為學士、碩士、博士三級。我國的學位分級與高等教育的不同階段相聯繫。學士學位,由國務院授權的高等學校授予;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由國務院授權的高等學校和科學研究機構授予。
  • 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用英語該怎麼說?
    大學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用英語該怎麼說?四年的學習之後,露西獲得了學士學位。副學士學位Associate Degree碩士學位master's degreeIn some western countries, master's degree is a necessary element for a teacher.在一些西方國家,對於教師來講學士學位是必備要素。
  • 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的關係與區別
    前兩天,我們講了學歷教育的一些基本知識,講了學歷和學位的的區別。今天再來看看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的關係。學士、碩士、博士,是學位的稱號。
  • 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教授的區別是什麼?
    博士(Ph.D),是研究生期間可以獲得的比碩士更高一級別的學位,攻讀博士並不需要碩士學位,本科畢業可以直接攻博,但是一旦博士不能達到畢業水平的話,可以改成碩士畢業。學士、碩士、博士都是一種學位,學士到碩士再到博士,是一種學歷提升的過程,簡單的說,本科生就是學士,畢業後獲得學士學位,碩士研究生就是通常所說的碩士,畢業獲得的是碩士學位,博士研究生就是通常所說的博士,畢業後獲得的就是博士學位,目前博士就是最高學歷。
  • 學士學位是什麼?本科畢業就有學位嗎?
    1.學位英語是什麼,是必考的嗎?2.如果平時只按照規定的課程進行學習、考試,那畢業可以拿到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雙證嘛?3.學位和學歷有什麼區別?類似以上的問題,今天小編結合相關政策、與各高校老師溝通後的結果來給大家進行解答。學位英語,一般是指成人本科學士學位英語統一考試。是由各省級教育部門組織的考試,部分地區是由學校自行組織。
  • 學歷和學位是什麼關係?「博士後」是指博士以後的學歷嗎?
    我們排除初中和高中不談,僅僅根據大學領域的話,按照高等學歷的大致分類可以分為本科、專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而這僅僅指的是高等學歷,也就是大學學歷。學位目前可以分為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博士學位。這三個學位的差距也是非常明顯的,因此我們不能夠將學歷跟學位混為一談,學歷是學歷,學位是學位,兩者之間沒有一個重複的名稱。我們只有以從低到高的順序來就讀,不可越級。
  • 學士、碩士、博士和博士後的區別是什麼?
    高等教育學歷有:大專(無學位)、本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高等教育學位有:學士、 碩士、 博士。學位:有學士、碩士、博士三個,大學順利畢業,就相當於你學位是學士!而碩士和博士都屬於研究生,本科畢業後繼續攻讀碩士、博士,順利畢業,那麼就有了碩士學位、博士學位!
  • 本科、研究生、學士、碩士、博士什麼關係,及如何申報
    本科、研究生指的是學歷,學士、碩士、博士指的是學位。大學本科畢業會授予學士學位,學歷為本科,相當於古代的秀才,同時你也可以繼續考取研究生。想要獲得本科學歷,你需要通過高考環節,再進行考大學志願填報。報考大學每個人可以填報多個志願,有的省份每個批次能填報5個,有的新高考省份最多能填報96個,可以給考生足夠多的選擇機會。
  • 本科、研究生、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怎樣區別?
    大學本科畢業是否就是學士呢?普通人知道比本科更高的學歷是研究生。隨著大學生規模越來越大,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競爭力也越來越大強。很多大學生不再以就業為最終目標,而是以提高自己的學歷或者學位,來增強自身在未來就業中的競爭力。在國內有不同層次的學歷或者學位,比如有本科、學士、研究生、碩士、博士等。下面做一個具體的區分:
  • 學士、碩士、博士和博士後的區別是什麼,它們之間的差距很大嗎?
    網友一: 這四種稱謂裡前三個是學位名稱,而最後一個則不是學位,而是一段工作經歷。它是指獲得博士學位後,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機構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作職務,一般是在博士後流動站或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進行研究的人員。那麼再來說下四者之間的區別。 首先,學士。
  • 在職讀研丨沒有學士學位,可以申請碩士學位嗎?
    但其中不乏一些人並沒有學士學位證,這種情況讀在職研究生可以申請碩士學位嗎?,報考條件要求滿足本科畢業滿3年及以上工作經驗,專科畢業滿5年,已獲得碩士、博士學位滿2年。而對於本科學士學位證書,並沒有硬性要求。(非全日制招生,大部分的大學或專業不要求學士學位證。對於沒有學位證的在職人員,建議在報名前閱讀各校招生簡章,避開對學士學位證有要求的大學或專業。)非全日制雙證研究生屬於學歷教育,不管有無學士學位,畢業後都可以獲得碩士學位和畢業證書。
  • 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有什麼區別?
    我們經常聽到學士、碩士、博士,那麼這些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難道是這樣的發量的區別?博士紅袍上面的固有印象其實不全面,更多時候都是我們片面的認識,其實,學士(Bachelor Degree)、碩士(Master Degree)、博士(Ph.D)只是不同階段的學位,是一種不同經歷的學歷證明,讓我們來看一下百科定義吧
  • 已經拿到碩士博士學位的你,弄明白古代大大小小的學士了嗎?
    在我國現行的學位體系裡,博士就算到了頂(博士後不算正式的學位)。博士下面,還有碩士和學士。一般來說,不管你是清北復交,還是哪個不知名的院校,只要是個本科畢業,都能混個學士。但是在古代可不是這樣,「博士」只是國立大學(國子監)裡的吃皇糧的教書先生而已;真正有權力的,還得看大大小小的學士們。這其中最著名的,就得說是內閣大學士了。內閣大學士制度,始於明洪武年間,全盛於明仁宗以後的整個明朝,在清朝逐漸變成了榮譽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