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脫貧答卷丨「三少民族」求新記

2020-12-20 正北方網

內蒙古自治區鄂溫克族自治旗巴彥託海鎮太陽花傳承發展中心,艾吉瑪(右一)向遊客介紹太陽花手工藝品(8月6日攝)劉磊攝/本刊

◇新中國成立初期內蒙古「三少民族」人口平均壽命不足50歲,目前平均壽命達到75歲

◇「傳統文化很受歡迎,我想通過不斷創新,為太陽花增添養料。」

11月初冬清晨,嫩江右岸的哈布奇村雪霽天晴。陽光照得屋裡暖洋洋,達斡爾族老人熬珍花特意穿上紅色花衣裳,端坐在火炕上,從扶貧幹部手裡接過脫貧告知書,一筆一畫地籤上名字,高興地說:「我脫貧啦!」

隨著國家各項扶貧政策的落地,熬珍花等最後一批貧困戶陸續領到脫貧告知書,標誌著內蒙古「三少民族」正式告別貧困。

「三少民族」是指集中分布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區域的三個人口較少民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他們曾共同居住在興安嶺山林中,過著離群索居的原始遊獵生活。通過生態移民、旅遊轉型和文化傳承,「三少民族」下山定居,過上現代生活,與各民族攜手前行奔小康,實現歷史性跨越。

走出山林擁抱新生活

靜謐的大小興安嶺山林,見證了「三少民族」數百年來的歷史變遷。

鄂溫克族、鄂倫春族都有「樹中人」之意,被稱為「中國最後的獵民」。新中國成立前,他們一直保持著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吃獸肉、穿獸皮,住著用木桿和樺樹皮搭建的「撮羅子」,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提起曾經的日子,79歲的中妮浩老人用鄂溫克語喃喃回憶:「住在山上,經常沒有糧食吃,冬天連條秋褲都沒有。」

面對現代文明衝擊和生態環境變化,獵民們沿襲多年的遊獵方式,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只有下山定居,找到新的發展方式,才能使這個族群發展壯大。」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鄉鄉長張萬軍回憶道。

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黨和政府關心下,獵民們紛紛走出山林,搬到新居點,直接跨越原始生活與現代接軌。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各級各方著力解決「三少民族」吃飯難、上學難、行路難、住房難、看病難等問題,推進產業開發扶貧。

穿越大興安嶺腹地的一片片青松白樺,一排排雙層木質小別墅映入眼帘。屋內集中供暖,做飯可用液化氣。老人們正在暖融融的屋內愜意地喝茶,婦女們在烤列巴或製作鹿皮畫。這就是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的獵民新居點。

「搬下山後的生活好得超乎想像。」鄂溫克族姑娘範索滿意地說,新居點的房子是國家蓋的,供暖用水免費;交通便利,孩子上學、老人看病都方便了;離城市更近,就業渠道也拓寬了。

住在鄂倫春自治旗古裡鄉獵民村的鄂倫春族老人葛淑雲,親眼見證了獵民生活的變遷。回望人生走過的82年,葛奶奶一共換過4套房:撮羅子、土坯房、磚瓦房、樓房。特別是最近一次換房,葛奶奶分到了一套70平方米的兩居室。葛奶奶心滿意足地說:「過去的心願都實現了,現在歲數大了,只希望再多活幾年,好好享受享受。」

新中國成立初期「三少民族」人口平均壽命不足50歲,目前平均壽命達到75歲。「三少民族」人口規模也不斷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居住在內蒙古「三少民族」自治旗的達斡爾族約8萬人、鄂溫克族2萬餘人、鄂倫春族2000多人。

[責任編輯:章穎慧]

相關焦點

  • 通訊:內蒙古鄂倫春:小紫蘇「支」起三少民族的扶貧路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呼倫貝爾11月7日電 題:內蒙古鄂倫春:小紫蘇「支」起三少民族的扶貧路中新網記者 張瑋「紫蘇非常適合在鄂倫春地區大面積種植,黑土地肥沃、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漫長等自然因素,使得鄂倫春旗的紫蘇籽油α—亞麻酸含量高達70%,遠遠高於日本和韓國的水平(α—亞麻酸含量60%
  • 雷鳴山:在脫貧攻堅戰中交出合格答卷
    原標題:在脫貧攻堅戰中交出合格答卷——訪三峽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雷鳴山「三峽集團堅決當好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國家隊和主力軍。」「無論是哪一種題,只要事關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峽集團都責無旁貸,都必須交出合格答卷。」雷鳴山強調。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是中國特色扶貧開發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的重要體現。根據中央安排,三峽集團從2002年起開始定點幫扶重慶市巫山縣、奉節縣以及江西省萬安縣、內蒙古巴林左旗。
  • 【脫貧答卷】全面奪取脫貧攻堅戰略勝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玉泉區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玉泉區,258平方公裡的美麗土地,玉泉區兒女脫貧攻堅奔小康的步伐威武雄壯。在這場不落一人的脫貧攻堅大決戰中,玉泉區緊緊圍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深入開展脫貧攻堅十項「清零達標」專項行動,創新推行產業幫扶、大病扶貧愛心等扶貧模式,集中攻克教育扶貧、醫療保障、住房安全、飲水安全等重點難點,加快補齊民生領域短板。
  • 【輝煌「十三五」 看雲南脫貧攻堅完美答卷】德宏:4個「直過民族...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是一個集邊境、民族、貧困於一體的少數民族自治州,近年來,全州精準施策,開展各項扶貧措施,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芒市、盈江、梁河、隴川4個貧困縣如期高質量摘帽,「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基本解決,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以紮實的脫貧成效交上滿意答卷
    江夏在脫貧攻堅「收官大決戰」推進會上強調以紮實的脫貧成效交上滿意答卷黃祖英主持 陳強陳加義袁德祥參加12月7日上午,忠縣召開脫貧攻堅「收官大決戰」推進會,安排部署相關工作。縣委書記江夏出席並講話。
  • 巴陵勝狀喜無前:嶽陽市書寫高質量脫貧新答卷紀實
    嶽陽樓下,一群少年高聲背誦《嶽陽樓記》,抑揚頓挫的聲音傳出很遠。嶽陽,一座迅速崛起的開放之城、魅力之城,承載中國民本思想的一方厚土。900多年前,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嶽陽樓記》傳誦千古。千百年來,憂患意識流淌在巴陵兒女的血脈裡,凝聚成先憂後樂的嶽陽精神。如今,這種精神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 ...屆三次全會暨「六安決勝脫貧 老區青年答卷」五四主題團日活動...
    共青團六安市委四屆三次全會暨「六安決勝脫貧 老區青年答卷」五四主題團日活動舉行 2020-05-12 11:11:14
  • 助力脫貧攻堅 民族喜歌劇《馬向陽下鄉記》打破傳統形式,以「喜...
    脫貧攻堅題材的《馬向陽下鄉記》民族歌劇於11月25日、26日在國家大劇院傾情上演,據了解,這部由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的大型民族歌劇已經是第四次來京演出,不同以往的是,這部民族歌劇打破傳統形式,而以觀眾喜聞樂見的喜歌劇的形式,來展現「第一書記」的扶貧故事。這部劇遲遲未開始排演,因為在等待黃定山導演的檔期。
  • 決勝中原丨洛陽:奮力書寫脫貧攻堅的出彩答卷
    在嵩縣三合村,青山綠水間,一座座寫生賓館沿汝河而建,白牆黛瓦、鄉愁鄉韻,宛如一幅田園水墨畫;在伊川鴉嶺,「嶺上硒薯」土裡「掘金」,讓望天收的山坡地種出了「萬元田」;在欒川潭頭,易地搬遷社區成為大山裡最亮麗的風景,人們告別山溝、搬進新家,開啟新的生活;在汝陽小店,村村建起了「網際網路醫院」,一條網線讓鄉親們足不出村「雲端」就診……放眼河洛鄉村,一幕幕真實、生動、精彩的脫貧故事
  • 三峽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雷鳴山:在脫貧攻堅戰中交出合格答卷
    以三峽工程為例,該工程先後遷建2座城市、10座縣城和114座集鎮,新修等級公路830公裡,創造了史無前例的壯舉,使三峽庫區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我們水電工程的移民經費已經超過了工程本身投資,工程修建促進了項目所在地基礎設施改善、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對庫區發展是一個大機遇。」雷鳴山表示。
  • 「小橙」助脫貧是一張「幸福答卷」
    (1月5日 紅網)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貧困這個困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的大難題即將畫上歷史的句號,2020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計劃。脫貧攻堅最後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需要的是勠力同心,在脫貧的路上更堅定步伐,創新思維,積極獻力,正如「小橙」產業帶來的脫貧巨變。
  • 讓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
    做好民族工作,要堅決打贏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戰。  民族地區是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最難啃的硬骨頭: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有11個位於民族地區或包含民族自治地方;全國120個自治縣(旗),有85個是國家級貧困縣;中央確定的深度貧困「三區三州」都在民族地區。
  • 河南洛陽:把脫貧答卷鐫刻在河洛大地上
    伊川縣平等鄉四合頭村綠嘉源種植扶貧基地通過吸納貧困戶在園區就業,增加貧困戶收入來到嵩縣三合村,青山綠水間,一座座寫生賓館沿汝河而建,白牆黛瓦、鄉愁鄉韻,宛如一幅田園水墨畫;在伊川鴉嶺,「嶺上硒薯」土裡「掘金」,讓望天收的山坡地種出了「萬元田」;在欒川潭頭,易地搬遷社區成為大山裡最亮麗的風景,人們告別山溝、搬進新家,開啟新的生活
  • 《馬向陽下鄉記》唱響「民族歌劇新樣本」
    匯聚國內頂尖創作團隊綻放青島出品新實力「一棵大槐樹,記住鄉愁,記住村魂。一個好幹部,積聚能量,凝聚人心。」由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的大型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是此次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山東省唯一參評「文華大獎」的劇目。
  • 幸福夢圓——衡陽市珠暉區高質量書寫脫貧攻堅答卷側記
    前不久,衡陽市珠暉區委書記劉楨幹在大昌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並走訪慰問貧困戶時要求,要抓住脫貧攻堅的重點,做好穩崗就業,做細走訪入戶,做實資料臺帳,提升貧困戶滿意度。七年來,珠暉區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及鄉村振興目標接續奮鬥,舉全區之力、集全區之智,一張解民難、治民貧的民生大網加速織就,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的脫貧攻堅答卷。
  • 包頭匯星影城行政管理、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民族大學納米創新研究院、內蒙古金牛投資經營、包頭市子聰教育
    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2017年第二次公開招聘43名工作人員公告  一、招聘計劃  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擬招聘工作人員43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崗位7名,碩士研究生崗位36名 。其中,定向招聘「蒙漢兼通」崗位11名。  「蒙漢兼通人員」是指:能熟練運用蒙古語言文字和漢語言文字的人員。
  • 解讀脫貧攻堅定邊答卷
    同時,定邊縣按照國家「五個一批」、省上「八個一批」措施,結合實際,創新實施了「菜單式扶貧」和「十個一批」攻堅舉措,著力解決「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 產業扶持脫貧一批。 健康扶持脫貧一批。累計投入2308.06萬元,在全縣所有行政村全部建設標準化村衛生室。累計投入2703.5萬元,為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代繳合療費、大病保險、小額意外人身保險,實現貧困人口參合率、參保率和代繳率「三個100%」。同時,創新實施「合療報銷、大病報銷、民政救助、政府兜底」的四重保障措施。 生態補償脫貧一批。
  • 履職內蒙古團 習近平面授發展良策
    3月5日下午,習近平參加了自己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  在選舉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時,黨中央提出,中央領導同志應選擇老少邊窮地區參加選舉。習近平選擇在內蒙古自治區參加選舉,表達了黨中央對民族邊疆地區的重視,體現黨中央加快推進欠發達地區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  習近平對內蒙古的發展現狀了如指掌。
  • 蘭州大學:紮根西部助力脫貧攻堅 書寫新時代高校答卷
    蘭州大學:紮根西部助力脫貧攻堅 書寫新時代高校答卷 杜昱欣 王文嘉 黃帆 2020年09月09日13:53  來源:人民網-社會頻道
  • 【70周年大型成就展 · 山西元素】脫貧攻堅的呂梁答卷
    【70周年大型成就展 · 山西元素】脫貧攻堅的呂梁答卷 2019-10-12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