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拆體外診斷業務上市的公司又新添一例。近日,麗珠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麗珠集團)和健康元發公告宣布,擬分拆所屬子公司珠海麗珠試劑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麗珠試劑)A股上市。
分拆完成後,麗珠集團維持對麗珠試劑的控制權,直接持有麗珠試劑 39.43%股權,而健康元直接或間接持有麗珠集團44.45%股權,為麗珠集團控股股東。若麗珠試劑成功上市,A股市場將出現「祖孫」三代公司同上市的現象。
抓住分拆機遇
自2019年12月13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若干規定》後,不少企業開始嘗試分拆,將旗下子公司獨立上市。
據相關媒體不完全統計,今年年初至8月13日,已經有32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將分拆子公司到A股上市。此前有接近監管部門相關人士透露,A股市場有100餘家符合分拆上市條件的上市公司。
其中,健康界梳理發現,2020年以來,在32家分拆上市等企業中,生物醫藥類企業共有10家,成為分拆上市的「主力軍」,分別是長春高新、華蘭生物、科倫藥業、遼寧成大、天士力、迪安診斷、華邦健康和延安必康等企業。
這10家分拆的子公司業務主要涉及診斷試劑、疫苗、高值耗材、新材料等,擬上市地點集中在科創板、創業板。
根據麗珠試劑拆分上市預案,麗珠集團2017年度、2018年度及2019年度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值計算)分別為 8.20 億元、9.47 億元及 11.92 億元,最近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
麗珠試劑 2017年-2019年,實現歸屬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值計算)分別為 0.74 億元、0.79 億元及 1.02 元。
據此,麗珠集團最近3個會計年度扣除按權益享有的麗珠試劑的淨利潤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累計為28.30億元,不低於6億元人民幣(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值計算)。
而從業績表現來看,近年來麗珠試劑實現穩步增長。2017年-2019年,麗珠試劑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49億元、7.08億元、7.55億元。截至2019年底,麗珠試劑資產總計7.46億元。
麗珠試劑成立於1989年,是麗珠集團的第一家子公司,也是中國最早的體外診斷製造企業之一,專業從事體外診斷試劑及配套設備的研發、生產和營銷,主要產品包括HIV抗體診斷試劑、肺炎支原體抗體診斷試劑及梅毒螺旋體抗體診斷試劑等。
本次分拆有利於上市公司突出主業、增強獨立性。預案中提到,預計本次分拆後,麗珠試劑的發展將有助於提升麗珠集團未來的整體盈利水平,有助於進一步拓寬麗珠試劑整體融資渠道及便利麗珠試劑獨立融資,增強麗珠集團的綜合實力。
業內人士表示,醫藥集團公司分拆上市的動力比較足,因為不同業務的生產和下遊渠道等都不太一樣,沒有太多同業競爭問題,且醫藥研發資金需求比較旺盛,拆分上市也有利於融資。
新冠檢測試劑是「功臣」
疫情期間,體外診斷(IVD)成了疫情期間醫療領域受益最多的行業之一。麗珠集團此前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為9.61億-10.35億元,同比預增30%-40%,其中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產品新增銷售是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麗珠試劑與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IgM/lgG抗體檢測試劑(膠體金法)於2月11日進入快速審批通道,並於3月中旬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
國盛證券預測2020年第二季度麗珠試劑的新冠抗體檢測試劑盒出口量約為3000萬人份,均價30元左右,淨利潤率為30%。這意味著,麗珠集團所持有的麗珠試劑39.4%股權有望為前者貢獻超過1億元淨利潤。
對於之後的銷售情況,中信建投曾在一份研報中預計,2020年全年試劑盒有望為麗珠集團貢獻超過10億元收入。
截至2019年底,麗珠試劑的化學發光平臺、分子核酸平臺、自免多重平臺和螢光層析平臺共有24個在研項目,其中結核病毒感染T細胞檢測試劑、HCV 核酸檢測試劑等9個產品已經完成了臨床試驗,進入了註冊階段。
在根植國內業務的同時,麗珠試劑也極其注重全球市場的拓展,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公司共有14個產品在歐盟獲得15個醫療器械證書,其中6個通過TUV國際認證現場檢查。
面臨多方競爭
儘管市場多看好,但從當前整體市場格局來看,麗珠試劑目前面臨的競爭較為激烈。
對於這一點,麗珠集團在公告中也供認不諱:若未來市場競爭加劇,而麗珠試劑不能持續優化產品結構、保持技術研發優勢、加強營銷網絡建設,則可能存在無法保持市場前列和持續競爭力的風險,進而對麗珠試劑的業務產生不利影響。
目前來看,在研發上,麗珠試劑有完善的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先後通過了國家 GMP 認證、GSP 認證和 ISO13485/ISO9001 認證。研發麵積6000平方,有五支研發團隊和三大研發中心,分別位於珠海、上海和蘇州,研發人員佔比近 20%,年研發投入超過銷售收入的 10%。
但在此次新冠檢測試劑各省的帶量採購競爭中,麗珠試劑與其他中標企業價格略有漲跌相比,其IgM/IgG抗體檢測試劑盒的價格變化最大,從湖北省的12.9元,上漲至24元,漲幅近一倍。
2020年一季度,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研發企業大多實現了業績的增長。其中,從營業收入來看,2020年一季度華大基因、達安基因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35.7%、132.8%;從淨利潤來看,2020年一季度達安基因、陽普醫療淨利潤同比增長更是達到564.3%和120%。
快速增長的體外診斷市場以及較高的毛利率吸引了眾多國內體外診斷企業加入競爭,碩世生物、浩歐博、熱景生物等多家體外診斷企業紛紛申請科創板上市。
7月29日,樂普醫療宣布擬將子公司樂普診斷拆分至科創板上市。樂普醫療所屬子公司樂普診斷主要經營體外診斷試劑及儀器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麗珠集團也是繼樂普醫療之後,又一家分拆體外診斷(下稱IVD)業務的A股公司。IVD正成為醫藥企業競逐領域,包括新華醫療(600587.SH)、邁克生物(300463.SZ)等都加碼了IVD項目投資。
麗珠單抗曾是分拆主體
麗珠集團是典型的傳統藥企,主要由四大板塊構成,包括化學製劑、化學原料藥及中間體、中藥製劑、診斷試劑。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胃藥「麗珠得樂」(枸櫞酸鉍鉀膠囊,主要用於治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及紅斑滲出性胃炎、糜爛性胃炎等)起家,隨後推出了抗病毒顆粒、參芪扶正注射液等中藥製劑,參芪扶正注射液的年銷售額一度突破10億元。
從業績指標看,麗珠集團算得上是醫藥股中的「大白馬」。2016年開始,麗珠製藥的營收就一直穩定在70億元以上,淨利潤也維持在7億元以上,增長趨勢較為平穩。
2017年開始,受國家醫保控費及重點監控目錄等限制性政策影響,麗珠集團中藥板塊成為最大拖累。公司中藥製劑主要為參芪扶正注射液,為最重要單品之一。2017年麗珠集團參芪扶正注射液銷售額有15.73億元,2019年這一銷售額則下降至8.17億元。
早在2012年,麗珠集團就已經開始轉型,從普藥向特色專科藥轉型,成立了微球部門和麗珠單抗子公司。目前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和消化道領域的重點產品艾普拉唑系列已經成為了麗珠新一代的銷售「主力軍」。
麗珠試劑也並非麗珠集團旗下首個提出分拆上市的子公司。早在2018年,麗珠集團旗下子公司麗珠單抗在進行A輪融資時,就在《股份認購協議》中約定將力爭在2022年底前實現單獨上市。目前,麗珠單抗是麗珠集團轉型創新型生物藥的關鍵平臺。
公司計劃2020年擁有第一個產品申報生產(LZM003),之後平均每年至少1個新產品申報生產,加速推進創新藥研發,每年將至少有2–3新項目進入臨床,優化歐美臨床申報能力,完善CAR-T研發線,布局全球創新項目,擴大自主生產能力,逐步實現良好的經營業績,為股東及投資者創造可觀收益。
但在生物藥領域,被寄予厚望的麗珠單抗目前仍未有產品實現商業化。截至2019年底,麗珠單抗唯一獲批上市的產品「注射用重組人絨促性素」完成申報生產,正進行生產現場核查準備工作。
(本文綜編自21世紀經濟報導、時代財經、第一財經、界面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