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只要有這三種的行為,拜再多的佛也是無用之功!

2020-12-20 名鏡非臺

我們拜佛不是在敷衍了事,不是在尋求自我安慰,也不是在「賄賂」佛菩薩,更不是在與佛菩薩做交易。我們是為了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像臨時抱佛腳等功利的行為是一廂情願,不能奏效。佛認為所有的眾生都是平等的。佛若因你提供了許多的貢品就祝福你,這豈不是損人的慧根?

佛門上有句話:佛不渡人人自渡。佛陀和菩薩是慈悲的,他們在渡世界上所有受苦的眾生。佛陀和菩薩是我們修行的導師。他們給我們提供了各種的方法來修行,並指導我們如何消除惡業培養福報。但是我們自己的修行還是取決於我們自己,而不是其他人。我們自己的因果應該是我們自己來承受,我們自己的福報應該是我們自己來尋求。而一個人做這三件事,拜多佛是沒有用的。

第一:不畏因果

因果是世界上最公正的。佛有句話說:菩薩怕因,眾生怕果。佛菩薩是充滿智慧,但仍然敬畏因果,行善積德。因果是相輔相成的,你種下什麼因,你會受什麼果。為什麼佛教總是鼓勵人們培養善業?因為良善比智慧更寶貴。人若心裡良善,天必賜福與他。

正如《了凡四訓·積善之方》所說:人為善,福雖未到,但禍已遠;人是惡的,惡雖未到,但福以遠去。當一個人理解了因果的真相,就沒有什麼是他不能理解的了。因在今生,果便在來生,因果是相續的。你對別人做什麼,你就對自己做什麼。

你以同情心對待他人,你對他人所做的一切好事最終都會回到你的身邊。但如果你造惡果,到頭那隻自己嘗到惡果的滋味。「神通不敵業力」,更不用說你所犯的惡業的是有多麼的嚴重,即使佛菩薩對你有憐憫之心,也不能幫助你改變因果。因此,不懼怕因果,便是拜再多的佛也是無用之功!

第二、嗔恨心嚴重

當我們去寺廟拜佛的時候,我們不是在求佛,而是在學習佛菩薩的慈悲、智慧、清淨和溫柔。雖然我們在功德上不如佛菩薩,既然我們知道自己的缺點,就一定要努力改正,才能改善命運。

「嗔」是佛教的五毒之一,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憤怒和發脾氣。一旦脾氣發作,命運就會被毀,福報就會四處流傳,所有我們以前所積累的功德就會消失。發脾氣是一個人的本能,但能夠把脾氣壓下去才是真本事,這種忍辱的功夫是我們修行之中的一個重中之重。忍辱是我們學習佛法修行來說是最大的成就和功德,但這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到的。

生活中有多少人在順境的時候偽裝成修行的人,但是一旦他們遇到了困境,他們就會變成普通人。不要總是抱怨什麼,與其在抱怨,不如行動起來。當一個人深深地怨恨的時候,這個人就已經遠離了佛,就算他拜再多的佛也是無用的。

第三、愛說人是非

有句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有時候,一句話沒有注意便脫口而出,很有可能這句話帶來的危害大於行為,我們稱之為「惡語傷人六月寒」。佛教說人有三種主要的業,其中之一就是口業。一個真正有道德有修養的人,是不計較別人的是非的,而是時時反省自己,反省自己的思想,反省自己的因果。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果關係,我們不在去給自己添一些是非,結下惡緣。在佛教之中有「三不」,即不聽,不說,不看,心裡沒有是是非非,便世上沒有那麼多的糾纏和煩惱,這樣才能夠成為有福報的自在人。

佛說世間的一切法,都是為度世間的一切心;如果沒有一切心,又何必需要一切法?佛法是在醫治我們的心,幫助我們種下善因,並保護我們的心。當心是清淨卻自在的,心是自由的時候,無論在哪裡,都是極樂世界。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解開命運之謎的答案就在這個謎面之上,改善命運其實很簡單,懺悔和消除惡業,做好事和培養福。然而,如果你不懼怕因果,去造惡業,心中有怨恨,無論拜多少佛都是徒勞的。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說:拜觀音菩薩,要做到這兩點,南無阿彌陀佛
    很多在人生路上有困惑,不知道人生路該如何走下去時,便會去菩薩聖像下祈福,希望能夠降福氣於自身。佛說:拜觀音菩薩,要做到這兩點,南無阿彌陀佛。一、心淨和我們拜佛時候一樣,都需要有一顆真誠的心。這顆心要做到真正的虔誠,並且內心要清淨無雜質。我們都知道觀音菩薩修的是一顆菩薩心,菩薩心也就是慈悲心。
  • 佛教: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其實,真正與佛有緣的人,不是那些整天燒香拜佛、跪拜在佛前的人,不是整天待在寺廟裡就是修行了,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不在寺院,就在我們的心中。心中有善念、正念的人,縱使沒有佛教信仰,縱使從來沒去過寺院,也是佛緣深厚之人。一個人有沒有佛緣,看的是德行,而不是所謂表面功德。
  • 念「觀音菩薩」,做不到這2點,再念也無用!
    拜觀音菩薩,做不到這兩點,再拜也無用!提到觀音菩薩,大家再熟悉不過了。觀音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又名「觀自在菩薩」。以觀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悲精神,被認為是大乘佛法的根本。「菩薩若行大悲,一切諸佛法如在掌中」,「悲心」是佛法的根本。
  • 佛教:在寺廟之中,拜這三位佛菩薩,將會福報無量
    佛寺是清淨修行之地。無論是燒香還是拜佛,都不是形式的問題,而在乎的是人的內心。佛菩薩本的身其實不在寺廟之中,當然也不在高高在上的廟堂之中,同樣佛菩薩也不在家裡供奉的佛堂之中,而是在我們的心中。當我們心中有佛,佛便無處不在;心中沒有佛,再多的跪拜祈求也是弄巧成拙,自欺欺人。
  • 「拜太歲」是佛教搶了道教的活兒嗎?
    近期,有網友吐槽說,有的佛教寺院在給信眾做「拜太歲」法事。按照傳統的觀念,都覺得應該道觀做這類法事才比較說的過去,但有的佛教寺院做這類的法事活動,就被認為是佛教搶了道教的活兒。那麼,首先讓我們料了解一下什麼是太歲。
  • 佛教:這樣做燒香拜佛的事,才會靈驗!
    如果有什麼心願,去寺院燒點香,拜下佛,許個願,萬一達成了自己的願望,自是樂事。很多人說,哪家寺院的菩薩很靈,只要你去求,必會有求必應。但是當你去了之後,佛菩薩也拜了,香也燒了一大把,卻發現一點用處都沒有。然後你把這事跟他說了,他會說你這是「心不誠」的緣故。但是你覺得自己確實「心很誠、念很正」,但就是沒有效果。
  • 燒香拜佛,有多位佛,該從左邊開始拜還是右邊?佛者說該從這開始
    導語佛說心誠則靈,其實我們拜佛也是如此,心誠自然靈驗。只是由於時代的變遷,佛家文化流傳在民間越來越為廣泛,信眾也越來越多,那麼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許多自以為虔誠的信徒傳出來一些頗有幾分說法的拜佛禮佛的規矩。
  • 燒香拜佛時,不懂這幾點,再拜也無用!
    佛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你的得失,都是你前世造下的因,今生只不過在承受業果而已。你有德,必會讓你得到;你無德,必會讓你失去。通常佛教中,都是這樣看的。但是不管有用無用,燒香拜佛時,不懂得這幾點,再拜也無用。
  • 泰國必拜的「四面佛」其實不是「佛」?
    泰國必拜的「四面佛」其實不是「佛」?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到了曼谷就去拜「四面佛」,已經成為大部分遊客必做的事情,而各種傳說也使那裡香火越來越旺。可是,絕大部分人並不知道,四面佛到底是哪尊佛?是什麼來歷?
  • 佛教:佛渡有緣之人,這3種人佛也渡不了,看看有你嗎?
    佛教有四大禁忌,即無緣不能渡、因果不能改、智慧不可賜、真法不可說。有些人很好奇,不是說佛菩薩慈悲,眾生平等嗎?怎麼還「無緣不渡」,區別對待呢?這並不是區別對待。雖然所有眾生都有佛性,都是未來的佛,但因為每個人的業力和根本機制不同,不是每個人在今生都會有福報和善緣與佛陀結緣的。
  • 拜觀世音菩薩,牢記這2點,功德不可思議!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我們常見到的觀音菩薩大多都是女性形象,手持淨瓶甘露,頭頂頂佛,端坐蓮花寶座。其實,菩薩本無性別之分,只是菩薩慈悲柔和的品性更符合女性形象,所以佛教在造像上逐漸以女性形象塑造觀音寶像,是為了更好地渡化人心。
  • 佛教:這四種人佛也不能度,但願沒有你!
    這世間有四種人,就算拜再多的佛,佛菩薩也度不了你,希望這四種人當中沒有你。這世間還有四種人,就算不拜佛、不信佛,其實也種下了離苦得樂的善因,這四種人就是與前面四種人剛好相反的人。第一種人:心內惡毒。內心惡毒之人就算拜再多佛,如果不去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一樣會招來惡果,這樣的人拜佛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古人說: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 佛教:在拜觀音菩薩的時候,牢記這三點,便可福報無量!
    但很少有人帶著純粹的真誠和清淨之心前去拜佛。大多數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去燒香祈福。我們有這樣一個慧根,有這樣的福報和與佛法結緣,卻為什麼不從根本上解放自己,提升自己而只是祈求菩薩幫自己解決暫時的困難呢?這種方式的信佛,無疑是撿芝麻而丟了西瓜,這不是智者的一個表現。信佛不如去學習佛,學佛不如成為佛。所有的眾生之所以成為眾生,是因為他們被顛倒和迷惑。
  • 知識貼 | 泰國四面佛的正確拜法,超靈驗!
    泰國是世界最聞名的旅遊勝地之一是佛教之國多數泰國人信奉四面佛。關於四面佛的傳說也是相當多的,大多是關於四面佛的靈驗非常四面佛在哪兒?四面神位於在曼谷市中心愛侶灣的Ratchadamri路和Phloen Chit路交界。下圖把位置給大家標註出來了。
  • 佛教常識:什麼是佛?
    大家對佛教都不陌生,現在信佛學佛的人也很多,但要真正想了解佛教,要想學佛,首先得把「佛」這個字搞清楚明白了,否則學了幾十年佛,拜了幾十年佛,還可能學錯了,沒有得到真實受用。佛這個字,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是「智慧、覺悟」的意思。
  • 佛教:佛前上供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但是我們要明白的是,佛前做供養,不是「作秀」,不是裝樣子,不是做「表面」功德。我們也不要以世俗功利之心禮佛,不要將其視為與佛菩薩的「交易」或「賄賂」。佛菩薩什麼都不缺,你供養什麼,佛菩薩都不會食用,不要覺得自己供養了佛,佛菩薩就會對你有偏私,這是愚痴,也是妄想。
  • 佛法無用功處,只是平常無事
    「這類的求法故事,在佛教典籍中不可勝數。佛詩人饋贈友人的這首作品,首先寫僧人年輕時苦心孤詣,誓志求尋佛法所歷的艱辛。門前究竟有幾片落花,僧人根本不去用心琢磨,閉門悠然自臥,院內新竹千竿已綠,即便客人來訪,飲茶之餘,談空說有,亦毫不動心。偶爾品嘗品嘗時鮮水果,則甜自為甜,酸自為酸,隨其自然。
  • 孩子犯錯後,家長講再多的大道理也是無用功,不如這樣做有效果
    一方面是因為明星的社會資源更多些,育兒理念也許更先進,大家很樂意相信或參考;另一方面這也是粉絲效應的結果。在眾多明星中,孫儷的育兒經非常受好評,尤其是這句微博動態,簡直就是教科書式育兒的典範。孫儷說: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痛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要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她。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總結的真精闢!
  • 拜「觀世音菩薩」,牢記這兩個字,功德更圓滿!
    其實,佛教在對觀音菩薩的造像上有很多,比如千手千眼觀世音,還有觀音菩薩的三十三種化身,如魚籃觀音、滴水觀音、 持經觀音、施藥觀音等等。其實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在因地修行的時候就已圓滿佛果,法號「正法明如來」。但菩薩不忍眾生疾苦,但願倒駕慈航、普度眾生,而自請降格為「菩薩」。
  • 佛教:這4件事,佛也做不到,別再求佛了!
    提起佛,我們會油然升起一種恭敬、莊嚴和敬畏之心。很多人會自以為是地將「佛」視為世間最厲害的神靈,無所不能、無所不通。其實這是一種迷信思想,也是對正信佛法的誤解。佛不是所謂的神靈,佛是覺悟的人,佛也是靠自身一步步的修行,由凡夫修成了世間大覺悟者,了通三世因果,具備無量大神通,不住輪迴,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然而,佛即使擁有再大神通,以下這4件事,佛也做不到,你知道是哪幾個嗎?一、定業不可轉佛門裡有句話叫:定業不可轉,三昧加持力;無始諸障礙,一切皆消滅。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