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明星的育兒經驗,一直就廣受關注。明星的育兒方式,很多家長都在效仿。
一方面是因為明星的社會資源更多些,育兒理念也許更先進,大家很樂意相信或參考;另一方面這也是粉絲效應的結果。
在眾多明星中,孫儷的育兒經非常受好評,尤其是這句微博動態,簡直就是教科書式育兒的典範。
孫儷說: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痛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要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她。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
總結的真精闢!
其實,在孩子犯錯後,家長一味的講道理,在孩子聽起來就是「嘮叨」,甚至有的孩子會把父母中性的話語聽成是「責備」的語言,孩子自然容易有不滿的情緒。
父母在這個時候跟孩子講個不停,做的就是無用功。
因為,孩子都是直線思維,自己不開心時,就算能聽進去道理,能記住的也不多,教育的效果較小、微乎其微。
坐地鐵的時候,偶遇一個媽媽帶著小孩子乘車,小孩子嘴饞,拆開了剛從超市買來的薯條,旁若無人的大吃起來。
媽媽原本是半眯著眼睛在養神,聽見孩子有動靜,一睜開眼睛就指責孩子「地鐵不讓吃東西,你不知道嗎?趕緊收起來。」
孩子撇了撇嘴巴,假裝收起來。可是,等媽媽又眯著眼睛休息時,孩子就偷偷又拿出來薯條開吃了。
媽媽再次醒來,又開始嘮叨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呢,天天跟著你丟人現眼。地鐵不讓吃東西,我說了幾遍了?」
媽媽在跟孩子講道理,孩子臉上掛著的表情,卻並非是愧疚,而是有點得逞後的小驕傲,還有吃到食物後的小開心。
如果講道理沒用,動手打孩子,會不會起到管教的作用呢?
這位媽媽看見孩子「嘚瑟」不聽話,氣的不得了,使勁兒擰了孩子的胳膊,孩子一下子就哇哇大哭起來。
許久,母子倆到車站了,孩子才跟在媽媽的身後下車了。
只是,沒走多遠,地鐵車都沒開走,我就透過車窗玻璃看見那小孩,又拿出薯條開吃了。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起初媽媽認為,不停的講道理,就是在教育孩子。可惜,結果卻一點都不顯著。無奈之下,媽媽動手打了孩子,但孩子依然沒改正錯誤。
可見,一味地講道理或是打孩子,有時候完全等同於在做無用功。
孩子犯錯後,家長到底該怎麼做呢?
有一次,鄧超帶著等等出去玩,可是,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等等竟然左右跳躍,搖頭晃腦的走路。小孩子把頭髮甩成了絨毛刷子樣,看起來簡直就是個人來瘋。
鄧超當然知道,這孩子可能像極了自己的童年版本。
可他並沒為此開心,他覺得孩子這個錯誤行為,必須糾正才行!
於是,鄧超趕緊把等等拽了過來,直接背在了背上,帶著等等離開現場。
沒錯,鄧超全程沒有責怪孩子,沒有打罵孩子,更沒蹲下去立馬跟孩子講道理。他只是用這樣很直接,很有效的方法,糾正了孩子的錯誤行為。
歸納整理鄧超在孩子犯錯後,教科書式的育兒方法,分享給大家:
①家長首先應該做的事情,終止孩子犯錯的行為
看見孩子犯錯,家長首先要做的是終止孩子的犯錯行為,立即馬上實施。
這點鄧超做的很棒,他看見孩子不注意形象,給旁邊走路的人帶去不良感受,立即背起了兒子。
②然後,家長要告訴孩子,繼續這樣做會帶來哪些後果
當孩子犯錯後,孩子意識不到自己做錯事,會給自身和他人帶來哪些嚴重的後果。
小孩子可能在玩鬧的時候,單純的想圖個愉快,沒重視某些後果發生的可能性。
這時候,家長要告訴孩子,這樣做的不良結果有哪些,尤其要重點說清楚,對孩子的糟糕影響有哪些。
如此,孩子自然就會意識到,自己犯錯了。
③最後,跟孩子做溝通,詢問他犯錯動機,引導孩子避免下次犯錯
家長發現孩子犯錯時,要先完成上面兩個步驟,切記先別急著講道理,更不要怒不可遏的打孩子。
最後,再跟孩子進行溝通,詢問孩子的犯錯動機,引導孩子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比如,發現孩子在街上雀躍,旁若無人的小瘋子樣兒,我們可以猜測出孩子犯錯的動機是一時開心,得意忘形了,這時候我們注意下引導即可。
比如,可以告訴孩子「這種走路方式,別人看見會認為你沒素質,下次不要這樣了。」
是孩子都會犯錯,您的孩子犯錯時,您是如何教育的呢?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