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後,家長講再多的大道理也是無用功,不如這樣做有效果

2020-12-16 西紅柿媽媽

|西紅柿媽媽

明星的育兒經驗,一直就廣受關注。明星的育兒方式,很多家長都在效仿。

一方面是因為明星的社會資源更多些,育兒理念也許更先進,大家很樂意相信或參考;另一方面這也是粉絲效應的結果。

在眾多明星中,孫儷的育兒經非常受好評,尤其是這句微博動態,簡直就是教科書式育兒的典範。

孫儷說: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痛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要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她。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

總結的真精闢!

其實,在孩子犯錯後,家長一味的講道理,在孩子聽起來就是「嘮叨」,甚至有的孩子會把父母中性的話語聽成是「責備」的語言,孩子自然容易有不滿的情緒。

父母在這個時候跟孩子講個不停,做的就是無用功。

因為,孩子都是直線思維,自己不開心時,就算能聽進去道理,能記住的也不多,教育的效果較小、微乎其微。

坐地鐵的時候,偶遇一個媽媽帶著小孩子乘車,小孩子嘴饞,拆開了剛從超市買來的薯條,旁若無人的大吃起來。

媽媽原本是半眯著眼睛在養神,聽見孩子有動靜,一睜開眼睛就指責孩子「地鐵不讓吃東西,你不知道嗎?趕緊收起來。」

孩子撇了撇嘴巴,假裝收起來。可是,等媽媽又眯著眼睛休息時,孩子就偷偷又拿出來薯條開吃了。

媽媽再次醒來,又開始嘮叨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呢,天天跟著你丟人現眼。地鐵不讓吃東西,我說了幾遍了?」

媽媽在跟孩子講道理,孩子臉上掛著的表情,卻並非是愧疚,而是有點得逞後的小驕傲,還有吃到食物後的小開心。

如果講道理沒用,動手打孩子,會不會起到管教的作用呢?

這位媽媽看見孩子「嘚瑟」不聽話,氣的不得了,使勁兒擰了孩子的胳膊,孩子一下子就哇哇大哭起來。

許久,母子倆到車站了,孩子才跟在媽媽的身後下車了。

只是,沒走多遠,地鐵車都沒開走,我就透過車窗玻璃看見那小孩,又拿出薯條開吃了。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起初媽媽認為,不停的講道理,就是在教育孩子。可惜,結果卻一點都不顯著。無奈之下,媽媽動手打了孩子,但孩子依然沒改正錯誤。

可見,一味地講道理或是打孩子,有時候完全等同於在做無用功。

孩子犯錯後,家長到底該怎麼做呢?

有一次,鄧超帶著等等出去玩,可是,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等等竟然左右跳躍,搖頭晃腦的走路。小孩子把頭髮甩成了絨毛刷子樣,看起來簡直就是個人來瘋。

鄧超當然知道,這孩子可能像極了自己的童年版本。

可他並沒為此開心,他覺得孩子這個錯誤行為,必須糾正才行!

於是,鄧超趕緊把等等拽了過來,直接背在了背上,帶著等等離開現場。

沒錯,鄧超全程沒有責怪孩子,沒有打罵孩子,更沒蹲下去立馬跟孩子講道理。他只是用這樣很直接,很有效的方法,糾正了孩子的錯誤行為。

歸納整理鄧超在孩子犯錯後,教科書式的育兒方法,分享給大家:

家長首先應該做的事情,終止孩子犯錯的行為

看見孩子犯錯,家長首先要做的是終止孩子的犯錯行為,立即馬上實施。

這點鄧超做的很棒,他看見孩子不注意形象,給旁邊走路的人帶去不良感受,立即背起了兒子。

然後,家長要告訴孩子,繼續這樣做會帶來哪些後果

當孩子犯錯後,孩子意識不到自己做錯事,會給自身和他人帶來哪些嚴重的後果。

小孩子可能在玩鬧的時候,單純的想圖個愉快,沒重視某些後果發生的可能性。

這時候,家長要告訴孩子,這樣做的不良結果有哪些,尤其要重點說清楚,對孩子的糟糕影響有哪些。

如此,孩子自然就會意識到,自己犯錯了。

最後,跟孩子做溝通,詢問他犯錯動機,引導孩子避免下次犯錯

家長發現孩子犯錯時,要先完成上面兩個步驟,切記先別急著講道理,更不要怒不可遏的打孩子。

最後,再跟孩子進行溝通,詢問孩子的犯錯動機,引導孩子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比如,發現孩子在街上雀躍,旁若無人的小瘋子樣兒,我們可以猜測出孩子犯錯的動機是一時開心,得意忘形了,這時候我們注意下引導即可。

比如,可以告訴孩子「這種走路方式,別人看見會認為你沒素質,下次不要這樣了。」

是孩子都會犯錯,您的孩子犯錯時,您是如何教育的呢?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別不停和孩子講大道理了,一流父母都這樣教娃
    其實,男孩和女孩都有叛逆期,但是男孩子的叛逆期,往往更讓家長頭大。曾經看到過這麼一個事情,寶媽有兩個孩子,大女兒和小兒子,自從兒子到了叛逆期,常常跟著自己閨蜜訴苦:「之前我女兒叛逆期,也沒有像我兒子這樣令我頭疼。」兒子到了叛逆期,上課總是不專心,甚至現在還出現了逃學去遊戲廳的情況,自己也更是常常被班主任叫到學校。
  • 「為什麼不和孩子講大道理」,因為三到六歲的孩子無道理可講
    孫儷分享過這樣一條育兒微博: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痛的情緒發生,他們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其實啊,也怨不得孩子、怨不得父母,因為根據研究發現:孩子在三到六歲這段時間裡,腦發育腦發育還不夠完善,邏輯和思維都比較弱,根本就理解不了家長所說的大道理,他們這時還是被自己的感受所控制著。說白了就是我就喜歡這個玩具,你講再多的話,也不會改變我喜歡這個玩具的初衷,所以家長在那非要和孩子掰扯明白,那只能是家長自己被氣暈了。
  • 家長給孩子講道理不太有用
    現在很多八零、九零後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知道育兒書上提到過的,對孩子進行打罵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因此在孩子犯錯後,這些家長會選擇說教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但是又會發現,雖然不再對孩子進行打罵了,但是說教式教育,並不能起到自己所想像的效果,孩子該犯錯還是會犯,甚至變本加厲。這也讓一些家長感到非常奇怪,難道自己給孩子講道理還存在問題嗎?
  • 孩子犯錯後就講道理?家長可用「自然法則」,給孩子更高級的教育
    小王覺得,自己講太多的大道理,對孩子也沒有任何作用。在現實生活中像小王這樣的家長有很多,在孩子犯錯後他們使用了自己覺得好的教育方式,但實際上對孩子沒有效果,起不到震懾孩子的作用。孩子犯錯後家長的錯誤做法:1.直接用武力解決問題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犯錯後,脾氣上來後直接就對孩子上手了,有的甚至給孩子來個&34;。家長直接用武力震懾孩子的效果確實很快,因為孩子迫於大人的威壓之下,只能直接認錯反省了。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會叨叨不停、講大道理,一流父母這樣做
    分析孩子在小的時候會聽父母不斷地講大道理,是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還沒有覺醒,這個時候父母說什麼他們都會聽話,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不斷覺醒,不斷的追求自我的時候,他們很不願意再聽父母重複的講大道理,而且這也是對孩子的不信任。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總喜歡講大道理,面對孩子出錯應該這樣做
    有些父母認為多給孩子講道理可以讓孩子改掉愛犯錯的毛病,但卻在實行時才發現自己的大道理孩子並沒有什麼反應,反倒是自己要被氣瘋了。這時候父母又會接著嘮叨,為什麼自己一片苦心孩子卻聽不進去?為什麼孩子這麼不懂事?
  • 「講道理」是無用的教育?家長用對了辦法,孩子自然知錯就改
    其實這樣的事情有很多,很多父母都發現跟孩子講道理是非常沒有用的。其實真實的情況往往是這樣的,有很多孩子在聽父母講道理的時候,都會選擇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有時候講多了,反而還會跟家長對著幹。所以家長如果在沒有考慮到孩子的理解能力的情況下,跟孩子講大道理,那麼孩子肯定是聽不懂的,即便家長這個時候說幹了口舌,也都是無用的。2、家長言傳不身教家長只會言傳,卻沒有達到身教的效果,孩子怎麼可能願意去聽父母的大道理。
  • 孩子犯錯後,低層次父母會不停給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語就是垃圾。」她的意思是說,在6歲之前,是孩子三觀建立的關鍵階段,父母通過給孩子講道理,幫他們養成正確的行為準則。而6歲之後,孩子有了更大的自主意識,就不會再將父母的話語當成「聖旨」。所以說,一定不要不斷和孩子講道理,而是要注意時機和具體方式。
  • 孩子犯錯後,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只有低層次父母會給孩子講道理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教育孩子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情,因為孩子小,不懂道理,所以會調皮搗蛋,也正是因為孩子小,說不得也打不得,容易給孩子的內心造成心理創傷,但是真正教育孩子幼小的方法不是講道理,而是這樣做。低層次父母在孩子犯錯後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 孩子犯錯時,講道理、發脾氣是最沒用的,真正有用是家長的4句話
    孩子犯錯時,講道理、發脾氣是最沒用的,真正有用是家長的4句話導語寶寶生長過程中其實是很難避免錯誤出現的,因為孩子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對於辨別是非的能力還不夠強。可是,大部分的家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往往都會用訓斥的方法來教育,有的還會給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 家長在4件事上「不要面子」,孩子會更優秀,不必做「無用功」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在我們有了孩子以後,從心底裡希望孩子長大後會聰明、優秀,不為了給自己爭面子,只是想讓孩子有能力生活得更好。因此在孩子從小的教育上,我們總是想給她他多的幫助和鼓勵,幫孩子解決難題讓他更順利的成長。
  • 清明節講重耳:孩子犯錯後比改正更重要的,是讓娃提高認知水平
    比如孩子吃飯時不專心,一會東張西望,一會將食物當作玩具,家長自然是不高興,畢竟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吃飯也應該有吃相,他們往往會大聲訓斥孩子,然後強行將其按在那裡,逼著他們吃飯。當時效果也許很好,可是等到下一次,孩子依舊是那個樣子,也就是說,家長做了無用功。
  • 低層次父母才會對孩子嘮叨、講大道理,高層次的父母都這樣做
    important}「愛嘮叨」幾乎是每個父母身上都會有的標籤,不管你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每次犯錯後父母總會不厭其煩地嘮叨,生怕你沒有把自己的話聽進去,下次再犯錯。因此,當孩子情緒化時,家長最好不要和孩子大道理,否則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厭惡感。
  • 孩子犯錯後,父母不停嘮叨是下策,講道理是中策,上策卻很少人用
    有了孩子之後,媽媽的話題總是會3句不離孩子。這天,小雅和安安在一起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了關於孩子犯錯後,家長應該怎麼處理的問題?小雅覺得要和孩子講道理,但是安安卻說這樣根本沒用,自己家的孩子講道理是根本不會聽的。
  • 孩子犯錯後,作為父母的你,是選擇講道理還是引導?
    只是反覆講道理,而不是去執行家長們總是喜歡給孩子喋喋不休講道理,但是從來不去引導孩子執行,那麼這樣的「講道理」都是沒有說服力的。就像我們總是對孩子說要懂得分享,卻不在實際情況中去教會孩子如何分享,孩子就會越來越討厭分享。
  • 李玫瑾:嘮叨、講大道理的多是「低層次父母」,高層次父母這樣教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懂事、理解父母,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的。每當孩子磨蹭、犯錯的時候,家長們總會忍不住大罵孩子一頓:「你這孩子怎麼這麼磨蹭,上學要遲到了,哎呀速度快一點!」「用過的東西就要放好,別說等會再放,等一等後你就忘記了,還怎麼放好?」但就算面對父母這樣「狂轟亂炸」式的教育,很多孩子仍然不以為然,繼續自顧自地「為所欲為」。其實,出現這樣情況也不能全怪孩子,很多的是父母教育的失敗。
  • 孩子犯錯後,家長說的第一句話很重要,這三句話對教育孩子有奇效
    通常每次孩子犯了錯誤之後,家長就會語重心長的講一通大道理,孩子的耳朵快磨出繭子,他們也不會罷休。只是這樣的說教真會讓孩子往心裡去嗎?育兒實踐證明,當孩子犯錯後,家長的第一句話對孩子很重要,有時甚至會收到奇效,下面這三句話可以起到一兩撥千斤的作用。
  • 和娃講大道理的,大多是低層次父母,高層次父母通常都這樣教娃
    低層次父母才會不停和娃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多半會用這3種方式和孩子講道理、發脾氣責罵孩子、刻意感化孩子,這3種最「無用」的教育方式,卻成為了很多家長「引以為傲」的育兒心得。但其實,和孩子不停地講大道理
  • 父母教育孩子只會講大道理並沒用,懂得這1點,孩子才會乖乖聽話
    剛開始批評孩子,他也沒說什麼,可能覺得自己做的確實不夠好,再後來,爸爸媽媽說的越來越厲害,批評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孩子竟然表現出了很不耐煩的表情。有一次,當朋友給孩子繼續講她的大道理時,孩子竟然把耳機往耳朵上一塞,直接從她身邊走過,回自己屋待著去了。為何朋友的孩子會變成這樣呢?難道父母不該教育孩子,不該給孩子講大道理嗎?
  • 不了解英語啟蒙各個階段的側重點,做再多也是無用功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英語啟蒙了,畢竟,對於這些00後、10後來說,英語早已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技能了。結果被自己的付出感動了,孩子的英語能力也沒見提高多少。英語啟蒙,不是給孩子越多越好。孩子該學什麼,不是看別人在學什麼。即便是同齡人之間,開始學英語的時間不同、掌握知識的進度不同,學習的側重點也會有不同。如果不能抓住孩子當前所處階段的關鍵點,家長再忙做的也是無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