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後,作為父母的你,是選擇講道理還是引導?

2020-09-05 習伴

小玉最近特別鬧心,家裡的孩子似乎是到了叛逆期,怎麼管教都不聽。在她的認知中,是不主張打罵教育孩子的。所以,每次教育孩子的時候,她都會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希望他能夠自己認識到錯誤,並改正。

不過,最近這種方式好像「失效」了,無論她怎麼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就像是沒有聽見一樣,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而且不知悔改。看著孩子這個樣子,她真的是氣不打一處來,有時候都想直接上手教育了。

那麼,為什麼和孩子講道理沒用呢?


受年齡限制,孩子無法理解

孩子在3歲之前,你和他們講道理,效果是不理想的。因為受大腦發育的影響,他們無法理解太深刻的道理。所以,當你苦口婆心講了一大堆,他們不一定能聽懂。


只是反覆講道理,而不是去執行

家長們總是喜歡給孩子喋喋不休講道理,但是從來不去引導孩子執行,那麼這樣的「講道理」都是沒有說服力的。就像我們總是對孩子說要懂得分享,卻不在實際情況中去教會孩子如何分享,孩子就會越來越討厭分享。

在孩子處在某種情緒時,去講道理

孩子處在發怒、生氣、委屈等情緒時,是很難聽得進去道理的。所以,如果這個時候你在他旁邊講道理,他們不僅聽不進去,還會覺得你很煩,對你的說教產生厭煩感。

其實,針對給孩子講道理無用,李玫瑾教授也發表過自己的觀點,她認為:「在孩子6歲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語就是垃圾。」她的意思是說,在6歲之前,是孩子三觀建立的關鍵階段,父母通過給孩子講道理,幫他們養成正確的行為準則。而6歲之後,孩子有了更大的自主意識,就不會再將父母的話語當成「聖旨」。

所以說,一定不要不斷和孩子講道理,而是要注意時機和具體方式。只有低層次的父母才會不斷和孩子講道理,而高層次的父母,他們都在這樣做:

1、遵循孩子的年齡特徵,允許犯錯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就算年紀小,但是你給他們講得多了,孩子自然能記住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但是,2歲以內的孩子,你給他講道理其實是沒有多大用的。所以,要遵循孩子的年齡特徵,允許他們犯錯。畢竟,教育不必操之過急。

2、以幽默的方式去講道理,而不僅僅是說教

其實不光是孩子們,就算是一個成年人,遇到一個人喋喋不休地對你講道理,你也會感到厭煩。因為這種方式不是講道理,而是說教。所以,如果父母們在講道理的時候,不能太上綱上線,而是要用幽默的方式去講出來,這樣的話,相信孩子們的接受度能提高很多。

3、先安撫情緒,再進行教育

如果孩子還處在生氣、委屈當中時,我們可以先安撫孩子的情緒,讓他們冷靜下來,然後再進行教育。這時候,他們也會更願意聽進去你的教誨。

4、發揮榜樣的力量,並以身作則

如果孩子不願意聽你講道理,那麼我們不如換一種方式,可以用孩子喜歡的人或者事物做例子,發揮榜樣的力量,讓孩子向他學習。這樣做之後,枯燥的講道理就會變得具象化,孩子更易接受。而且,如果家長們能夠以身作則,效果會更明顯。


教育家盧梭曾經說過:最沒用3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和刻意營造的感動。這樣做,只會顯示出父母教育方式的缺乏以及自我管理的情商不足。所以說,真正高層次的父母,都會從管好自己開始,給孩子做好榜樣,然後尊重孩子,用真正適合他們的方式去引導、教育。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後,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只有低層次父母會給孩子講道理
    低層次父母在孩子犯錯後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而身處在情緒當中的孩子,是聽不進去任何語言的,這個時候跟孩子講道理是根本沒用的,孩子不僅聽不進去,而且還會對說教產生反感,所以說和孩子講道理是要分時機,低層次的父母會不斷的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的家長都是這樣做的。
  • 孩子犯錯後,父母不停嘮叨是下策,講道理是中策,上策卻很少人用
    有了孩子之後,媽媽的話題總是會3句不離孩子。這天,小雅和安安在一起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了關於孩子犯錯後,家長應該怎麼處理的問題?小雅覺得要和孩子講道理,但是安安卻說這樣根本沒用,自己家的孩子講道理是根本不會聽的。
  • 孩子犯錯後,低層次父母會不停給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小玉最近特別鬧心,家裡的孩子似乎是到了叛逆期,怎麼管教都不聽。在她的認知中,是不主張打罵教育孩子的。所以,每次教育孩子的時候,她都會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希望他能夠自己認識到錯誤,並改正。不過,最近這種方式好像「失效」了,無論她怎麼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就像是沒有聽見一樣,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而且不知悔改。
  • 孩子犯錯,低層次父母才會講道理,真正高明的是這樣做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比較困惑一件事情,就是孩子犯錯的時候,到底應該怎麼去做,不管教孩子吧,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管教吧,又不能打孩子一頓,因此,父母們就會去選擇即不用動手打他們又能說他們的一種方法——講道理,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講道理
  • 孩子犯錯了,低情商的媽媽才一直講道理,機智的媽媽都會理性引導
    此時,對於闖禍的孩子,家長們各不相同的應對方式很有可能產生兩極分化的結果。盧梭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低情商的媽媽可能就是在每一次孩子犯錯後,和孩子講著千篇一律的大道理,讓孩子聽了很不耐煩。孩子左耳進,右耳出,同樣的錯誤下次繼續犯著。
  • 孩子犯錯,三流父母發脾氣,二流父母講道理,一流父母對策很高明
    執筆:王筱銘編輯:劉一之定稿:蘇子後小孩子由於天性好玩,再加上是非觀、道德觀等都還沒有建立起來,會經常犯錯,有的家長會直接採取吼罵的方式,有的會為了娃健康而使用講道理的方法,,會選擇保護孩子的方式,打斷父母的教育。
  • 孩子犯錯後就講道理?家長可用「自然法則」,給孩子更高級的教育
    她決定不對孩子發脾氣,而是先和孩子講道理。小王覺得,自己講太多的大道理,對孩子也沒有任何作用。在現實生活中像小王這樣的家長有很多,在孩子犯錯後他們使用了自己覺得好的教育方式,但實際上對孩子沒有效果,起不到震懾孩子的作用。
  • 當孩子犯錯時,吼和講道理沒什麼用,真正奏效的還是以下做法
    那一瞬間,自己就像是感受到了火星撞擊地球,快氣爆炸了,只想把孩子拎起來揍一頓......其實,孩子犯錯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犯錯是他成長的一部分,只要家長能正常看待孩子犯錯,別著急吼他或者講道理,循序漸進地教育孩子,他更容易接受改正。
  • 打罵還是講道理?高明家長這樣處理孩子犯錯
    從來沒有主動牽過她的手,在節目中被牽手後激動落淚。:我也不想打孩子呀,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自己心疼,但是給孩子講道理講不聽呀,脾氣一上來就……確實,打罵是最直接、見效最快的方式,但治標不治本。家長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給孩子講道理孩子不聽呢?02 為什麼給孩子講道理沒用?
  • 孩子犯錯時,比講道理、發脾氣都管用的4句話
    小孩子犯錯是一件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不斷嘗試、不斷犯錯、不斷嘗試、不斷犯錯的過程。但是相當一部分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要麼跟孩子去講大道理,要麼直接衝著孩子大發脾氣,但是細心的家長朋友們肯定已經發現,這兩種教育方式,對於孩子來說都沒有什麼用。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孩子不聽話到底是該不該給孩子講道理?可是即使給孩子講了道理,孩子還是我行我素,半點不知悔改。可是不給孩子講道理,孩子犯錯的時候又該怎麼辦?總不能打孩子吧?相信對於這一系列的問題,很多家長都困惑過。知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表示:孩子六歲以前,家長可以給孩子講道理,但6歲以後,家長的道理只會加劇孩子的不耐煩,起不到半點的引導作用。
  • 孫儷育兒法則:講道理無異於"家暴",你還在給他講道理嗎?
    現在當父母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情,要照顧孩子的起居,還要引導孩子有正確的思想。孩子從剛出生是逐步的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在這個過程當中,犯錯是避免不了的。而父母也最害怕的就是孩子犯錯,現如今大多數都是較為年輕的父母,年輕父母也心浮氣躁,也會有脾氣,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已經儘量心平氣和的跟孩子講道理。
  • 如何跟孩子講道理?鍾南山直言:我犯錯的時候父親只和我說一句話
    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成年人會因為種種原因在工作上出現失誤,孩子則會因為懵懂與好奇犯錯,不同的是,成年人在出現失誤後補救,而孩子則需要父母讓他明白自己犯的什麼錯。如何跟孩子講道理?鍾南山院士直言道,他犯錯時,父母只和他說一句話,他就會去思考,反省。那麼,一般的家長面對犯錯的孩子要怎麼做呢?
  • 如何和孩子講道理?鍾南山教授犯錯時,父親只和他說這「1句話」
    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成年人會因為種種原因在工作上出現失誤,孩子則會因為懵懂與好奇犯錯,不同的是,成年人在出現失誤後補救,而孩子則需要父母讓他明白自己犯的什麼錯。如何跟孩子講道理?鍾南山院士直言道,他犯錯時,父母只和他說一句話,他就會去思考,反省。那麼,一般的家長面對犯錯的孩子要怎麼做呢?
  • 你越講道理,孩子越叛逆?父母學會不講道理,才是更有效的教育
    孫儷曬出兒女吵架微博,獲贊92萬,父母學會不講道理,才是更有效的教育在教育孩子這一塊,孫儷就做得非常好。前段時間,孫儷曬出了自己孩子吵架的微博,結果引來了網友們的熱議,事情是這樣的:當時妹妹小花看了一個音樂劇後,回到家中和哥哥等等說:「我發現一個女演員很美,比媽媽還要好看。」
  • 孩子做錯事,父母別再講道理了,「規則感」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犯錯是不可避免會發生的,通常面對犯錯的孩子時,父母的管教大多是以講道理為主,可是雖然大人的道理無懈可擊,但是孩子卻有可能對此並不感冒。於是父母們會發現同樣的錯誤在孩子身上接二連三地發生,道理說了千百遍,孩子卻一點都沒有過心。此前在網上看到這樣一篇報導。
  • 孩子犯錯後別光顧著講道理,建議在這之前先處理好這種關係
    當孩子犯錯後,講道理是多數父母的第一反應。講累了,忍不住開始罵。罵累了,忍不住開始打。打完了,好不容易結束這場戰爭。但沒過三天,孩子又犯錯了......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這樣。總有一部分父母堅持忍著不打不罵的原則,秉承著用「說教」的方式來說服孩子。但其實結果都一樣。
  • 孩子犯錯,動手和講道理都沒有用,聰明家長不妨這樣做試試
    在孩子情緒平靜的情況下,適度的講道理是可以的,因為這時候孩子的理智腦開始發揮作用,通過講道理,我們傳遞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孩子就能慢慢吸收。但是一味的講道理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孩子的信息接收管道是有限的,而不停地灌輸道理,會讓孩子的管道出現情緒過載,就好比有一臺裝載機整天在你的樓下施工,發出的噪音讓你開始難受。過多的嘮叨和講道理只會讓孩子關閉接收管道。
  • 跟孩子嘮叨講道理,多是「低層次父母」,李玫瑾:聰明父母這樣做
    曉芹說,總是給孩子講道理,其實是沒有用的!二、李玫瑾說:低層次的父母,才會給孩子講道理!李玫瑾作為育兒領域的專家,她曾經提出在孩子六歲以前,你給孩子講道理,她可能根本就聽不懂!在孩子情感還沒有發育完全的時候,他的世界裡只有父母,他不懂什麼是感同身受,也不知道為別人著想。總是和孩子講大道理,對孩子來說未必能理解,所以講了等於沒講。到了孩子六歲以後,能聽懂你的大道理,可是每天不停地在孩子的耳邊念叨,孩子會覺得很煩躁,只是迫於壓力臣服。
  • 孩子犯錯以後別總是嘮叨講道理,換一種方法試試
    我想既然每個人都會犯錯誤,那麼更何況是一個孩子呢。現在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再使用以前的棍棒教育。孩子犯錯以後,很多家長都會主動跟孩子講道理,或者進行批評教育。可是孩子畢竟還小,並不能做到換位思考。那麼家長去跟孩子講道理,真的行得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