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後,低層次父母會不停給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2020-08-15 拜託了爸媽

小玉最近特別鬧心,家裡的孩子似乎是到了叛逆期,怎麼管教都不聽。在她的認知中,是不主張打罵教育孩子的。所以,每次教育孩子的時候,她都會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希望他能夠自己認識到錯誤,並改正。

不過,最近這種方式好像「失效」了,無論她怎麼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就像是沒有聽見一樣,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而且不知悔改。看著孩子這個樣子,她真的是氣不打一處來,有時候都想直接上手教育了。

​那麼,為什麼和孩子講道理沒用呢?

受年齡限制,孩子無法理解

孩子在3歲之前,你和他們講道理,效果是不理想的。因為受大腦發育的影響,他們無法理解太深刻的道理。所以,當你苦口婆心講了一大堆,他們不一定能聽懂。

只是反覆講道理,而不是去執行

家長們總是喜歡給孩子喋喋不休講道理,但是從來不去引導孩子執行,那麼這樣的「講道理」都是沒有說服力的。就像我們總是對孩子說要懂得分享,卻不在實際情況中去教會孩子如何分享,孩子就會越來越討厭分享。

在孩子處在某種情緒時,去講道理

孩子處在發怒、生氣、委屈等情緒時,是很難聽得進去道理的。所以,如果這個時候你在他旁邊講道理,他們不僅聽不進去,還會覺得你很煩,對你的說教產生厭煩感。

其實,針對給孩子講道理無用,李玫瑾教授也發表過自己的觀點,她認為:「在孩子6歲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語就是垃圾。」她的意思是說,在6歲之前,是孩子三觀建立的關鍵階段,父母通過給孩子講道理,幫他們養成正確的行為準則。而6歲之後,孩子有了更大的自主意識,就不會再將父母的話語當成「聖旨」。

所以說,一定不要不斷和孩子講道理,而是要注意時機和具體方式。只有低層次的父母才會不斷和孩子講道理,而高層次的父母,他們都在這樣做:

1、遵循孩子的年齡特徵,允許犯錯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就算年紀小,但是你給他們講得多了,孩子自然能記住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但是,2歲以內的孩子,你給他講道理其實是沒有多大用的。所以,要遵循孩子的年齡特徵,允許他們犯錯。畢竟,教育不必操之過急。

2、以幽默的方式去講道理,而不僅僅是說教

其實不光是孩子們,就算是一個成年人,遇到一個人喋喋不休地對你講道理,你也會感到厭煩。因為這種方式不是講道理,而是說教。所以,如果父母們在講道理的時候,不能太上綱上線,而是要用幽默的方式去講出來,這樣的話,相信孩子們的接受度能提高很多。

3、先安撫情緒,再進行教育

如果孩子還處在生氣、委屈當中時,我們可以先安撫孩子的情緒,讓他們冷靜下來,然後再進行教育。這時候,他們也會更願意聽進去你的教誨。

4、發揮榜樣的力量,並以身作則

如果孩子不願意聽你講道理,那麼我們不如換一種方式,可以用孩子喜歡的人或者事物做例子,發揮榜樣的力量,讓孩子向他學習。這樣做之後,枯燥的講道理就會變得具象化,孩子更易接受。而且,如果家長們能夠以身作則,效果會更明顯。

教育家盧梭曾經說過:最沒用3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和刻意營造的感動。這樣做,只會顯示出父母教育方式的缺乏以及自我管理的情商不足。所以說,真正高層次的父母,都會從管好自己開始,給孩子做好榜樣,然後尊重孩子,用真正適合他們的方式去引導、教育。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後,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只有低層次父母會給孩子講道理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教育孩子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情,因為孩子小,不懂道理,所以會調皮搗蛋,也正是因為孩子小,說不得也打不得,容易給孩子的內心造成心理創傷,但是真正教育孩子幼小的方法不是講道理,而是這樣做。低層次父母在孩子犯錯後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可是不給孩子講道理,孩子犯錯的時候又該怎麼辦?總不能打孩子吧?相信對於這一系列的問題,很多家長都困惑過。知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表示:孩子六歲以前,家長可以給孩子講道理,但6歲以後,家長的道理只會加劇孩子的不耐煩,起不到半點的引導作用。
  • 孩子叛逆不聽話?低層次父母喜歡打罵講道理,高層次父母卻這樣做
    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很多問題,比如孩子孩子叛逆或者鬧脾氣時,一些父母會選擇打罵或者給孩子講大道理,結果道理講了一大堆,現孩子依舊老樣子,一點變化都沒有。那麼,對於叛逆不聽話或者鬧脾氣的孩子,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 低層次父母才會不停給孩子「講道理」,高情商的父母,一般這樣做
    講道理是大部分的家長都會犯的一個錯誤,在家長的觀念當中,想要用自己這麼多年來的經驗給孩子鋪平一條道路,讓孩子少走一些彎路。這樣的初衷雖然是好的,但是現實往往是很多的孩子聽不進去父母講的道理,甚至會覺得很厭煩,還會產生親子隔閡。由此只會給孩子講道理的父母是屬於低層次父母,真正高情商的父母並不會這樣做。
  • 「低層次」的父母,喜歡跟娃講道理,而「高層次」的父母會這樣做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家孩子不聽話,自家孩子太叛逆等等,而且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父母們總是會遇到難題。比如:越是讓他們洗手吃飯,他們反而坐在那裡不動彈,越是說天氣太冷要穿衣服多一點,他們反而會把薄的衣服穿在身上。反正父母越和孩子講道理,他們越逆反,有的甚至直接公然和父母對抗,玩起了離家出走。
  • 孩子犯錯,低層次父母才會講道理,真正高明的是這樣做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比較困惑一件事情,就是孩子犯錯的時候,到底應該怎麼去做,不管教孩子吧,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管教吧,又不能打孩子一頓,因此,父母們就會去選擇即不用動手打他們又能說他們的一種方法——講道理,覺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講道理
  • 低層次父母才喜歡不停給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懂得三個技巧
    ,你這樣做,可不是個乖寶寶,會被小朋友笑話...尤其是講道理這一種,如今幾乎成了教育孩子的金科玉律,但你知道嗎?它的效果可能會很差。低層次父母才喜歡不停給孩子講道理父母本身都是偉大的,但教育方式卻有高低之分。養孩子小動物都會,但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既然孩子打不好罵不好,那麼就跟他講道理嘛,這總沒錯了?但你知道嗎?
  • 低層次父母就知道講道理,高層次父母從不和這三種孩子講道理
    現代社會,提倡教育孩子時不打不罵,於是很多父母推崇和孩子講道理。有些低層次的父母,就知道不停地和孩子講道理,不注意場合和方式,效果往往並不理想。高層次父母這樣做高層次的父母懂得用心陪伴孩子,和孩子做朋友,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溝通也更順暢。
  • 哈佛校長:「低層次父母」只會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會熱嗎?會冷嗎?你就這樣穿著出門嗎?別忘了鋼琴課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練!出去外面玩,別玩太瘋,別鬧太兇。今晚不準玩電腦!我說了算!我是你媽!……很多人都有個「嘮叨媽」,有關調查顯示,九成孩子認為媽媽太嘮叨,有人甚至說「嘮叨」是「媽媽」的代名詞,你也是一個嘮叨媽嗎?
  • 父母「層次」分高低:低層次父母只會講道理,高層次會做這3件事
    作者/青青編輯/青青張女士最近很煩惱,因為孩子終於到了叛逆期,不管自己說什麼都不願聽,因為不願意自己成為"殘害"孩子心理的罪魁禍首,因為張女士按捺著怒火跟孩子講道理,然而講完以後孩子仍舊不願意和自己溝通,也不願意停止自己的胡鬧。
  • 「低層次」父母只會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會做這三件事
    由於要照顧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要克制住自己不能用暴力對待孩子,要把心頭的火壓抑著跟小孩講道理,但是,孩子不在乎大人是否生氣。最終,孩子的問題沒有改變,父母們還是高興不起來。李玫瑾教授曾經講過這麼一句話:「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 低層次父母才會對孩子嘮叨、講大道理,高層次的父母都這樣做
    important}「愛嘮叨」幾乎是每個父母身上都會有的標籤,不管你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每次犯錯後父母總會不厭其煩地嘮叨,生怕你沒有把自己的話聽進去,下次再犯錯。,家長去和孩子講道理大人在生氣的時候,你和他講道理,他都哦不一定會接受,更何況幾乎沒有情緒管理能力的孩子。
  • 「低層次」的父母,總愛和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是這樣做的
    父母認為,只要自己說得在理,孩子就能夠接受。很多父母認為,&34;孩子是一種不正確的教育行為,而&34;這種方式比&34;更加民主。但很多時候父母喋喋不休的講完&34;後,孩子常常一臉不耐煩,甚至覺得&34;就是枯燥的理論。又或者是孩子聽過就算了,並沒會記在心裡。
  • 低層次父母喜歡跟娃講道理,高層次父母卻這樣做,難怪孩子優秀
    小區鄰居張姐在小區裡是出了名的情況,不光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而且對於孩子的學習進度都安排的特別清楚,給孩子做了十分規整的學習計劃,這些事對於他來說,就想把孩子的全面發展都握在自己的手裡,這樣才能把握住孩子成長階段各個時間的不同,對於一些孩子的不正常表現,都能及時反饋到手中。
  • 李玫瑾:嘮叨、講大道理的多是「低層次父母」,高層次父母這樣教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懂事、理解父母,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的。每當孩子磨蹭、犯錯的時候,家長們總會忍不住大罵孩子一頓:「你這孩子怎麼這麼磨蹭,上學要遲到了,哎呀速度快一點!」「用過的東西就要放好,別說等會再放,等一等後你就忘記了,還怎麼放好?」但就算面對父母這樣「狂轟亂炸」式的教育,很多孩子仍然不以為然,繼續自顧自地「為所欲為」。其實,出現這樣情況也不能全怪孩子,很多的是父母教育的失敗。
  • 低層次父母總喜歡給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大多用3種辦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孩子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育好孩子更是一件難事。從教育的理念與方式之中就能夠看出父母的層次,低層次的父母總是會採用落後,脫節的教育方式,高層次的父母會採用更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教育方式,比如最真誠的陪伴、親子共讀等等。教育家盧梭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 「低層次父母「總愛和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會這樣做
    我們都知道孩子生活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會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但是影響孩子價值觀的卻是孩子的父母。因此,家長應該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只有這樣孩子的將來才會更加優秀。父母該怎樣教育孩子呢?大部分父母都會和孩子講道理,父母總認為自己積攢多年的經驗,可以幫助到孩子,可以讓孩子少走一些彎路,早日成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想法是對的。
  • 和娃講大道理的,大多是低層次父母,高層次父母通常都這樣教娃
    低層次父母才會不停和娃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多半會用這3種方式和孩子講道理、發脾氣責罵孩子、刻意感化孩子,這3種最「無用」的教育方式,卻成為了很多家長「引以為傲」的育兒心得。,這樣教娃的大多是低層次的父母,他們對育兒教育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愛嘮叨孩子,「高層次」父母自有招數
    家裡的「熊孩子」,即便經過嘮叨和講道理的輪番轟炸,也仿佛在對牛彈琴一樣,人家孩子壓根兒沒聽到一樣,自己該幹啥幹啥,下次也不吸取教訓。面對此情此景,父母們總是無可奈何,甚至產生疑問「我怎麼生出這麼個不聽話的孩子?」「這孩子總和我作對,是我親生的嗎?」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愛嘮叨孩子,「高層次」父母自有招數
    各位想一下,這樣的場景和交流畫面,是不是每天在家都發生無數遍?家裡的「熊孩子」,即便經過嘮叨和講道理的輪番轟炸,也仿佛在對牛彈琴一樣,人家孩子壓根兒沒聽到一樣,自己該幹啥幹啥,下次也不吸取教訓。 面對此情此景,父母們總是無可奈何,甚至產生疑問「我怎麼生出這麼個不聽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