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起床,快起來!去洗臉、去刷牙、記得梳頭!會熱嗎?會冷嗎?你就這樣穿著出門嗎?別忘了鋼琴課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練!
出去外面玩,別玩太瘋,別鬧太兇。今晚不準玩電腦!我說了算!我是你媽!……
很多人都有個「嘮叨媽」,有關調查顯示,九成孩子認為媽媽太嘮叨,有人甚至說「嘮叨」是「媽媽」的代名詞,你也是一個嘮叨媽嗎?
李玫瑾教授也認為,愛和娃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在孩子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是「黃金」,但當孩子到了12歲,父母的嘮叨就是「垃圾」。
每個父母幾乎都遇到過自己的孩子生氣發脾氣,有的孩子有時還會大喊大叫,大聲哭鬧甚至無理取鬧以示憤怒。
有心理學者說:當說話的聲調高低,跟你傳達給別人的信任,是成反比的。
也就是說,當你對孩子大吼大叫時,孩子感覺你不信任他;當你說話柔和時,孩子就能感覺到你的信任。
事實就是這麼神奇,比如:當孩子手拿香蕉皮準備扔時,你一句怒吼「別扔地上!」這時候,其實你在內心是默認孩子會扔在地上的。
如果你認真、輕聲地說一句「寶寶,放垃圾桶裡吧,這時候你是默認孩子會放到垃圾桶裡的。」
漢語是世界最複雜的語言之一,同樣的觀點有多種表達的方法。
如:家長們經常愛數落孩子:「給你講了兩遍,還沒有懂呀,怎麼反應這麼慢呀」,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表達——
「你的眼神告訴我,你還是沒有明白,想不想讓我再講一遍?」
所以,我們在要表達觀點時不妨深思三秒鐘,停頓一下再說話,也許會生成更精彩、讓人喜歡的語言,這種語言可能成為激勵孩子前進的勇氣。
孩子頑皮不聽話,對於父母的規勸屢教不改,那麼就適當地讓他嘗嘗任性的結果吧!
孩子在生活中多犯錯「碰壁」,能夠逐漸理解並接受自己行為的自然結果,孩子的受挫能力也將會更強。
比如:如果孩子總是摔玩具,媽媽可以把孩子的玩具都收起來,並且罰他3天內不準玩玩具。或者孩子在公園和別的小朋友打起架來,媽媽也可以禁足孩子3天內不能去公園玩。
父母在做這些處罰時,一定要跟孩子說清楚懲罰的原因,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錯了。只有讓孩子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這些懲罰才起到效果,不然孩子心中肯定非常的不服氣哦!
許多家長都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學到更多知識,都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是自己本人又不是從事教育專業的,所以還是沒有任何方案去執行該如何教導好自己的孩子們。
畢竟作為家長的自己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自己不能給予孩子更好的環境但也得教會他們學習更多知識,好讓孩子們以後出到社會可以更好的生活,比自己更加出色。
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孩子對故事和色彩鮮豔的圖片很敏感,所以通過繪本來跟孩子講道理是最合適不過的了,而其中李玫瑾教授也最推崇——「繪本教育」
跳跳爸特地找來了他媽媽給跳跳看的這套繪本,是一套專門幫助孩子克服情緒障礙,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雙語繪本。
該系列共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培養孩子十種情緒正能量:自我保護、勇敢、自信、誠實守信、情緒管控、懂禮貌、友誼、分享、自強、自律。
每個主題後面都附有「給父母的話」,給父母補充相應的兒童心理學知識,幫助他們更好地跟孩子相處。
全套繪本貼心考慮孩子生長發育特點,每一個主題故事,都根據孩子的視覺創作,配有精緻的手繪插畫,充分吸引孩子注意力,激發閱讀興趣。
還能實現有聲伴讀,不用擔心自己的英語發音不準哦。工作累了,手機能代替你講故事給孩子聽。
一套書10冊,卻只需要38.5,一本不到4塊錢,也就是早餐一個包子、一杯豆漿的錢,卻能夠幫助孩子改掉壞毛病、養成好習慣,我們為什麼不試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