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校長:「低層次父母」只會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2020-09-03 馬小跳的超人老爸

「起床、起床,快起來!去洗臉、去刷牙、記得梳頭!會熱嗎?會冷嗎?你就這樣穿著出門嗎?別忘了鋼琴課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練!

出去外面玩,別玩太瘋,別鬧太兇。今晚不準玩電腦!我說了算!我是你媽!……

很多人都有個「嘮叨媽」,有關調查顯示,九成孩子認為媽媽太嘮叨,有人甚至說「嘮叨」是「媽媽」的代名詞,你也是一個嘮叨媽嗎?

哈佛教授說過:「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會這樣做。

李玫瑾教授也認為,愛和娃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在孩子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是「黃金」,但當孩子到了12歲,父母的嘮叨就是「垃圾」。

每個父母幾乎都遇到過自己的孩子生氣發脾氣,有的孩子有時還會大喊大叫,大聲哭鬧甚至無理取鬧以示憤怒。

1、給孩子更多信任、尊重

有心理學者說:當說話的聲調高低,跟你傳達給別人的信任,是成反比的。

也就是說,當你對孩子大吼大叫時,孩子感覺你不信任他;當你說話柔和時,孩子就能感覺到你的信任。

事實就是這麼神奇,比如:當孩子手拿香蕉皮準備扔時,你一句怒吼「別扔地上!」這時候,其實你在內心是默認孩子會扔在地上的。

如果你認真、輕聲地說一句「寶寶,放垃圾桶裡吧,這時候你是默認孩子會放到垃圾桶裡的。」

2、和孩子溝通

漢語是世界最複雜的語言之一,同樣的觀點有多種表達的方法。

如:家長們經常愛數落孩子:「給你講了兩遍,還沒有懂呀,怎麼反應這麼慢呀」,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表達——

「你的眼神告訴我,你還是沒有明白,想不想讓我再講一遍?」

所以,我們在要表達觀點時不妨深思三秒鐘,停頓一下再說話,也許會生成更精彩、讓人喜歡的語言,這種語言可能成為激勵孩子前進的勇氣。

3、適當讓孩子承擔不聽話的後果

孩子頑皮不聽話,對於父母的規勸屢教不改,那麼就適當地讓他嘗嘗任性的結果吧!

孩子在生活中多犯錯「碰壁」,能夠逐漸理解並接受自己行為的自然結果,孩子的受挫能力也將會更強。

比如:如果孩子總是摔玩具,媽媽可以把孩子的玩具都收起來,並且罰他3天內不準玩玩具。或者孩子在公園和別的小朋友打起架來,媽媽也可以禁足孩子3天內不能去公園玩。

父母在做這些處罰時,一定要跟孩子說清楚懲罰的原因,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錯了。只有讓孩子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這些懲罰才起到效果,不然孩子心中肯定非常的不服氣哦!

許多家長都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學到更多知識,都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但是自己本人又不是從事教育專業的,所以還是沒有任何方案去執行該如何教導好自己的孩子們。

畢竟作為家長的自己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自己不能給予孩子更好的環境但也得教會他們學習更多知識,好讓孩子們以後出到社會可以更好的生活,比自己更加出色。

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孩子對故事和色彩鮮豔的圖片很敏感,所以通過繪本來跟孩子講道理是最合適不過的了,而其中李玫瑾教授也最推崇——「繪本教育」

跳跳爸特地找來了他媽媽給跳跳看的這套繪本,是一套專門幫助孩子克服情緒障礙,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雙語繪本。

該系列共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培養孩子十種情緒正能量:自我保護、勇敢、自信、誠實守信、情緒管控、懂禮貌、友誼、分享、自強、自律。

每個主題後面都附有「給父母的話」,給父母補充相應的兒童心理學知識,幫助他們更好地跟孩子相處。

全套繪本貼心考慮孩子生長發育特點,每一個主題故事,都根據孩子的視覺創作,配有精緻的手繪插畫,充分吸引孩子注意力,激發閱讀興趣。

還能實現有聲伴讀,不用擔心自己的英語發音不準哦。工作累了,手機能代替你講故事給孩子聽。

一套書10冊,卻只需要38.5,一本不到4塊錢,也就是早餐一個包子、一杯豆漿的錢,卻能夠幫助孩子改掉壞毛病、養成好習慣,我們為什麼不試試呢?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嘮叨、講大道理的多是「低層次父母」,高層次父母這樣教
    「用過的東西就要放好,別說等會再放,等一等後你就忘記了,還怎麼放好?」但就算面對父母這樣「狂轟亂炸」式的教育,很多孩子仍然不以為然,繼續自顧自地「為所欲為」。其實,出現這樣情況也不能全怪孩子,很多的是父母教育的失敗。
  • 和娃講大道理的,大多是低層次父母,高層次父母通常都這樣教娃
    低層次父母才會不停和娃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多半會用這3種方式和孩子講道理、發脾氣責罵孩子、刻意感化孩子,這3種最「無用」的教育方式,卻成為了很多家長「引以為傲」的育兒心得。,這樣教娃的大多是低層次的父母,他們對育兒教育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
  • 「低層次」的父母,總愛和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是這樣做的
    ,卻總愛和孩子講&34;。講道理式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和自己的父母溝通。有父母也會產生疑惑。那麼不講&34;,該怎麼去教育孩子呢?事實上,高層次的父母是這樣做的:1、放手讓孩子去做有時候孩子看事情的角度和父母不同,父母越是講道理不讓孩子去做,孩子就越想要去嘗試。
  • 「低層次父母「總愛和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會這樣做
    我們都知道孩子生活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會影響孩子的行為習慣,但是影響孩子價值觀的卻是孩子的父母。因此,家長應該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只有這樣孩子的將來才會更加優秀。父母該怎樣教育孩子呢?大部分父母都會和孩子講道理,父母總認為自己積攢多年的經驗,可以幫助到孩子,可以讓孩子少走一些彎路,早日成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想法是對的。
  • 低層次父母才會對孩子嘮叨、講大道理,高層次的父母都這樣做
    這時候父母會說:「我說了這麼久,你到底有沒有在聽?」,家長去和孩子講道理大人在生氣的時候,你和他講道理,他都哦不一定會接受,更何況幾乎沒有情緒管理能力的孩子。作為父母應該明白,自己的說教就像是雨水一般,偶爾下幾次會讓孩子反省自己,進步得更快,但雨下多了,就會像洪水一般,摧毀孩子對你的好感,對雙方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 孩子叛逆時,和娃講大道理的,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
    孩子叛逆不聽話?低層次父母才會打罵嘮叨,高層次父母這樣教娃「快起床去刷牙、洗臉!」「你就穿這樣的衣服出門嗎?像什麼樣子?」「別忘了下午去上課!」哈佛教授曾說過:「孩子叛逆時,和娃講大道理的,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不光是哈佛教授,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也認為:「低層次父母才會打罵嘮叨,高層次的父母,從來不會和孩子嘮叨、講大道理。
  • 孩子犯錯後,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只有低層次父母會給孩子講道理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教育孩子是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情,因為孩子小,不懂道理,所以會調皮搗蛋,也正是因為孩子小,說不得也打不得,容易給孩子的內心造成心理創傷,但是真正教育孩子幼小的方法不是講道理,而是這樣做。低層次父母在孩子犯錯後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 父母「層次」分高低:低層次父母只會講道理,高層次會做這3件事
    ,低層次的父母只會跟孩子講些大道理,但是高層次的父母會用心做好這三件事。甚至還會激起孩子的反叛心理,遇到父母說錯的地方還會頂嘴反駁,這樣實際上只會激化親子之間的矛盾而已。對於孩子,很多父母都需要用命令的方式表達,通過這樣的方式以為能讓孩子服從,然而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長通過命令的方式去和孩子溝通,一來可能會扼殺孩子自主獨立的想法,二來可能激化與孩子的矛盾。
  • 「低層次」父母只會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會做這三件事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們每次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心裡總不由得會冒出這種想法:怎麼會有這樣的祖宗?由於要照顧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要克制住自己不能用暴力對待孩子,要把心頭的火壓抑著跟小孩講道理,但是,孩子不在乎大人是否生氣。最終,孩子的問題沒有改變,父母們還是高興不起來。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只會講道理,「高層次」父母卻是做3件事
    為了照顧小朋友的心理健康,父母總是壓抑著心中的"怒火",克制著讓自己跟孩子講道理,但是孩子卻完全體會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隨你講道理,不聽就是了。到最後,不僅孩子出現的問題沒有解決,父母的心情也會更差,怒火持續積壓,等到爆發那天就晚了。
  • 孩子叛逆不聽話?低層次父母喜歡打罵講道理,高層次父母卻這樣做
    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很多問題,比如孩子孩子叛逆或者鬧脾氣時,一些父母會選擇打罵或者給孩子講大道理,結果道理講了一大堆,現孩子依舊老樣子,一點變化都沒有。那麼,對於叛逆不聽話或者鬧脾氣的孩子,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會叨叨不停、講大道理,一流父母這樣做
    「低層次父母」,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潘女士覺得自己家14歲的兒子現在越來越不聽話了,每次想跟他講道理,他都一副不耐煩的樣子,說了不到三句話就被打斷或者自己就直接走開了。而以前他不是這樣的,以前自己說什麼,這孩子都會認真的聽,並且願意去做,現在卻煩自己嘮叨。
  • 比起低層次父母,高層次父母更傾向於這樣做,孩子願意聽還長記性
    我國著名的教育大師葉聖陶先生,年輕時在一所小學做校長時,有一天看到一個孩子在打另一個孩子。他上前把兩個孩子拉開,並讓打人的那個去校長辦公室等他。父母也分等級,低層次的父母往往在孩子的心靈上留下傷痕,還不懂得及時修復破裂的親子關係,將孩子越推越遠還不自知。
  • 低層次父母喜歡不停地給娃講道理,而高層次父母,常用3種辦法
    很多次都和父母表明不喜歡這樣的方式,而且他們講的道理已經重複了很多次,他已經聽膩了,結果第二天還是會重複。看著多多頭疼的樣子,我和孩子的奶奶也覺得多多的媽媽這次做的有些過,所以就和多多的媽媽表示,再讓多多住家裡面幾天,她也能和老公一起反省一下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回家。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可是不給孩子講道理,孩子犯錯的時候又該怎麼辦?總不能打孩子吧?相信對於這一系列的問題,很多家長都困惑過。知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表示:孩子六歲以前,家長可以給孩子講道理,但6歲以後,家長的道理只會加劇孩子的不耐煩,起不到半點的引導作用。
  • 孩子犯錯後,低層次父母會不停給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這樣做
    小玉最近特別鬧心,家裡的孩子似乎是到了叛逆期,怎麼管教都不聽。在她的認知中,是不主張打罵教育孩子的。所以,每次教育孩子的時候,她都會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希望他能夠自己認識到錯誤,並改正。不過,最近這種方式好像「失效」了,無論她怎麼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就像是沒有聽見一樣,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而且不知悔改。
  • 低層次父母就知道講道理,高層次父母從不和這三種孩子講道理
    現代社會,提倡教育孩子時不打不罵,於是很多父母推崇和孩子講道理。有些低層次的父母,就知道不停地和孩子講道理,不注意場合和方式,效果往往並不理想。了這些嘮叨,只當做「耳邊風」;而且,很多父母在講道理時都帶著責備或訓斥的語氣,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 低層次父母總喜歡給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大多用3種辦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孩子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育好孩子更是一件難事。從教育的理念與方式之中就能夠看出父母的層次,低層次的父母總是會採用落後,脫節的教育方式,高層次的父母會採用更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教育方式,比如最真誠的陪伴、親子共讀等等。教育家盧梭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 「嘮叨」成為低層次教育方式,高層次父母這樣做,把孩子教育成才
    但是如果只會嘮叨孩子,那麼只能代表你是低層次的父母,不懂得其他更好的教育方式。為什麼"嘮叨"成為低層次的教育方式1、引起孩子反感。很多父母教育孩子時總是喜歡重複說單一的話,不僅不能真正地教育孩子,還會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
  • 李玫瑾:「低層次」家長才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父母都有高招
    有些脾氣暴躁的家長會直接進行「棍棒教育」,認為只有打才能讓孩子聽話,還有的父母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選擇跟他們不斷的講道理,但是這樣真的有效果嗎? 最後的結果顯而易見,家長們跟孩子講道理,他們是完全聽不進去的,反而會令父母覺得,自己在這費心講話孩子卻越來越能鬧。 李玫瑾教授就曾經說過:"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都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