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統訓練進步慢?因為缺少一個環節:整合原始反射

2020-09-09 楊光明說

經常聽家長抱怨:現在養個孩子太不容易了!

也經常聽老人們講:你們養個孩子太費勁了,像我們那時候一家五六個,你們連飯都吃不上!

為什麼養個孩子這麼費勁呢?

的確,現在養孩子太費勁了!

以前一家都好幾個孩子,即便如此,家長也沒有幾個是「專職媽媽」,也都一直在工作,也不請保姆,孩子們一個照顧一個,慢慢地也都長大了。

現在都基本一兩個孩子,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成長,一般是媽媽辭去工作,在家成為了「專職媽媽」,整天為孩子提供一切必要的服務,有的家庭還請個保姆或做飯的鐘點阿姨,其實就是一點:一切為了孩子!

讓孩子呼吸好的空氣,買臺空氣淨化器;為了讓孩子喝上好水,弄臺淨水器;為了讓孩子吃好,天天翻書看菜譜、請做飯阿姨、網淘美食,……

天天忙得不亦樂乎!時間基本都被孩子佔用、夫妻雙方掙來的錢也優先給孩子花!真的是很操心、很燒錢、很費勁!

為什麼精養的孩子,問題還是如此之多?

然而,事情並不是像想像的那樣順利!

按理說,時間都給了孩子、錢也優先給孩子花,一切都為孩子讓路、一切都為孩子服務,那孩子應該在成長和發展方面都非常好吧?答案令家長們吃驚,事實與理想的差距比想像的還大!孩子的問題越來越多!

  • 身體問題,如吃飯、睡眠問題、大便和腸道問題等;
  • 語言問題,不說話,說話晚,吐字不清,大人說話孩子聽不懂,叫不應等;
  • 認知問題,理解力差,詞彙混淆,智力低下等;
  • 情緒問題,情緒控制能力差,動不動就發火、摔東西,要麼就自我封閉、極度內向、不理人;
  • 運動問題,大運動不好,缺少平衡性、靈活性和協調性,精細動作也不好,手指不靈活等;
  • ……

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主要是孩子照顧得過於精細,或父母代勞過多,孩子沒有足夠的自由玩耍和運動的時間,也就是說,父母們太精心了,導致孩子沒有機會去練習自己的身體(手、腳、肢體等)。如果是這樣,問題就出現了:由於玩耍和運動不充分,孩子的原始反射就會不整合;由於反射的不整合,孩子就會在運動、語言、認知、情緒和學習等方面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上所列。

當然,也不能把問題完全歸咎於父母的照顧上,還有其他因素。這些因素就是今天與40年前的差異。很多人不認可我的說法,但我們想一想,今天的蝨子、跳蚤哪去了?更不用說我們所處的其他環境了。有一次回老家,跟我侄說到河裡撈幾條魚吃,他斷然地告訴我:現在的河裡哪有魚了!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家裡來客人了,我們幾個孩子拿起漁網到河裡就能撈出很豐盛的一頓美味!

原始反射是什麼鬼?

按三合一大腦的理論,我們是先發展腦幹,然後才有大腦皮層(新皮質)的,也就是說,一些基本動作和肢體反應先是由腦幹來控制的,隨著肢體的成長和成熟,特別是控制身體的原始反射陸續整合之後,對身體的控制權就由大腦的新皮質來控制了。

新皮質控制身體各器官的能力,要比腦幹更「高級」、更豐富、更繁雜,相反,腦幹與新皮質相比,就更低級、更原始、更趨向於「本能」。

拿孩子的動作和運動來講,如果由腦幹控制(原始反射未整合時),孩子的動作就顯得很原始、不豐富,想做複雜的動作和運動就很難。再比如語言吧,如果孩子的語言由腦幹控制,那他只能在語言上有些「基本反應」,想要說得很豐富、很複雜,那必須要由新皮質來控制孩子的構音器官,否則憑腦幹的語言能力,做不到!

這就是為什麼孩子說話晚的原因。孩子的構音器官沒問題,大腦也沒問題,為什麼大腦(新皮質)指揮不了孩子的構音器官?原因就是原始反射沒有整合,構音器官還由腦幹來控制,當然,孩子的語言能力自然就是腦幹控制語言的水平!

當原始反射整合了之後,腦幹不再控制孩子的身體(如構音器官),控制權歸新皮質了,孩子自然就會說話了!因為大腦皮層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語言信息:運動的、聽覺的、視覺的和書寫的。

如何整合?

(1)自然整合的方法

如果孩子的自由玩耍的運動的時間充足,並且玩耍和運動的種類很豐富,各原始反射會自然得到整合,即玩耍和運動就可以整合原始反射!

可惜的是,現在的孩子很多時間都被放在手推車上、被抱在懷裡,大好玩耍的時間被手機和電視佔據著,被命令坐在幼兒園的凳子上,孩子本來就有更多的玩耍和運動的方法,被一些家長以怕髒和危險為由給制止了:這也不行,那也不許。

請問:不讓孩子玩耍和運動,孩子的原始反射幾時才能自己完成?

(2)律動的方法
律動的方法是仿照自然整合的方法,即模仿孩子走路之前的動作和運動,開發出來的一套整合原始反射的方法,有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可精準在刺激腦幹、小腦和神經底盤。一是讓這幾個部分的大腦細胞建立起更豐富的連接,二是可以精準地完成特定的某個原始反射。

一般情況下,整合一個反射需要做三到五個律動動作,每個律動2-3分鐘,堅持半個月左右就會陸續發現孩子有變化,堅持1-3個月,該反射就會被整合,即每個律動要經過2-3萬次的重複。

所以,一個說話晚的三歲孩子,讓他半個月到一個月開口說話是不成問題的;一個寫字歪歪扭扭的孩子,一到三個月把字寫好也是不成問題的;一個注意力不集中或馬虎的孩子,在三到六個月集中力和注意力得到提高,是正常的!跟我們一起學習律動的家長都見證了這套方法的「神奇」!其實沒有一點「神奇」可言,只是這套方法從「根兒」上解決了問題而已。

相關焦點

  • 孩子感統訓練進步慢?因為缺少一個環節:整合原始反射!
    以前一家都好幾個孩子,即便如此,家長也沒有幾個是「專職媽媽」,也都一直在工作,也不請保姆,孩子們一個照顧一個,慢慢地也都長大了。現在都基本一兩個孩子,為了讓孩子更好地成長,一般是媽媽辭去工作,在家成為了「專職媽媽」,整天為孩子提供一切必要的服務,有的家庭還請個保姆或做飯的鐘點阿姨,其實就是一點:一切為了孩子!
  • 剖腹產的孩子,更需要感統訓練!
    因為,剖腹產不像自然順產,如果一個孩子是經過陰道分娩的話,那麼,在限定時間內,他必須主動通過狹窄而屈曲的產道。他的頭部、肌膚、胸腹、關節等全身各個部位,都將受到宮縮有節奏的,逐漸加強的擠壓刺激和產道適度的物理張力刺激。
  • 0到12歲孩子為什麼要進行感統訓練?
    ,當然,還有一部分家長,即使已經發現孩子存在感覺統合不足的情況(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膽小愛哭粘人,笨手笨腳等),卻也想當然地認為——「長大就會好,不必做感統訓練!」但是,感統訓練真的不必要做嗎?No!感統訓練不僅需要做,而且不止感統統合不足的孩子需要做,所有12歲以下的孩子都必須做!
  • 城市地區的孩子,如何做感統訓練?
    不過,一旦經過感統測評,確定孩子的感覺統合狀態正常,大家又會立刻大大松上一口氣——太好了,我家孩子不需要花錢去做 感統訓練只要測評結果顯示孩子的感覺統合狀態良好,就不需要做感統訓練了嗎?很遺憾,在這裡小編不得不十分嚴肅地告訴你,「感統訓練,每個孩子都需要做,即使孩子的測評結果顯示一切正常,父母也絲毫不可掉以輕心,因為,就目前這個社會的大環境而言,實在太不利於孩子的感覺統合功能發展了!」
  • 「感統訓練」究竟是什麼?它對孩子意味著哪些!
    如你所見,僅僅只是吃一小塊西瓜而已,可是每個環節,都有感覺統合的參與。 感統訓練不能錯過的四個關鍵期 感統訓練貫穿孩子整個0-13歲,不同年齡的孩子身體素質不同,因此對應的訓練方式也不同。
  • 感統訓練,讓你的孩子更優秀
    跑遍了各大醫院,訪遍了各科名醫,最終結果是「組織正常,功能缺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統失調」。感統失調的孩子要及時進行針對性的感統訓練,才有機會改善。感統訓練的益處感統訓練可以直接刺激到孩子腦幹層次的細胞,協調孩子神經系統的組織及整合功能的發展。
  • 感統測評顯示孩子能力還不錯,還需要做感統訓練嗎?
    >我家孩子不需要花錢去做感統訓練了!只要測評結果顯示孩子的感覺統合狀態良好,就不需要做感統訓練了嗎?很遺憾,在這裡老嶽不得不十分嚴肅地告訴你,「感統訓練,每個孩子都需要做,即使孩子的測評結果顯示一切正常,父母也絲毫不可掉以輕心,因為,就目前這個社會的大環境而言,實在太不利於孩子的感覺統合功能發展了!」
  • 正視感統訓練,這並不是「有毛病」的孩子才需要
    、分類、解釋和整合,並依據既往經驗,對環境做出適應性反應[1]。前庭覺失調的表現之一就是平衡力不好,如孩子已經學會走路了,但是走起來踉踉蹌蹌、經常會摔倒跌跤,很可能影響孩子的運動積極性。但必須明確一點,感統失調不是病,而是一個症狀!網絡上有流傳關於感統失調的表現和特徵,孩子中了一個或者好幾個也不代表就是感統失調。孩子是否感統失調,必須到醫院檢查,以及後續是否需要進行感覺統合訓練,亦需要遵循醫囑。
  • 寶寶感統失調了?需要做感統訓練嗎?
    關於感統訓練,如果有接觸過早教課,估計都不會陌生。市面上不少早教機構,當你帶孩子去上過體驗課後,經常會對孩子進行評估,然後跟家長說孩子感統失調需要進行感統訓練來改善。 那感統失調究竟是什麼呢?是否有必要特別去進行感統訓練呢?今天就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 孩子有感統失調,不能等!年齡越大,感統訓練效果越差
    常常有家長會問,感統訓練適合什麼年齡段的孩子?我的孩子年齡太小適合做感統訓練嗎?那麼針對這一疑問,我們結合科學理論和多年的實際教學經驗總結出:感覺統合能力發展與兒童的生理髮育和腦神經網絡聯結息息相關,感統訓練是以兒童的生長發育為中心,以尊重兒童的差異發展為原則的能力提升訓練。
  • 生活中暗含的感統訓練,不要制止孩子這樣玩
    現代社會,因為自由活動受限,家長溺愛包辦,缺少玩伴,剖腹產孩子的增加等因素,感統失調的孩子越來越多。在養育過程中,許多家長無形中限制了孩子們玩的權利,也剝奪了他們感覺統合發展的機會。其實,孩子在生活中一些看似「頑皮」的小舉動,恰恰暗含著感覺統合訓練的契機。
  • 感統訓練有沒有必要?答案在孩子出生起就有了
    因為是一直陪讀,孩子依賴心理也比較強,在完成作業方面遲遲無法獨立。機緣巧合之下,小毅媽媽了解到廈門有專業的感統訓練和注意力訓練機構,在經過一番考察後,因為對多特老師的專業性和責任心十分認可,小毅媽媽最後決定給孩子報名了多特的感統和專注力訓練課程。
  • 感統訓練,是孩子身心發育的頭等大事
    感覺統合,是機體在環境內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把從視覺、聽覺、味覺等獲得的信息輸入大腦,通過大腦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協調整合之後,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有些家長可能覺得孩子小,沒有關係,其實,這個階段讓孩子接受一定量的合適的感統訓練,可以有效預防以後感統失調問題。
  • 哪些孩子需要進行感統訓練?(內附:各個年齡段感統訓練方法)
    ◆情緒不穩定、有打人、咬人動作◆不善於溝通,人緣不佳,文字運用能力不佳◆語言組織,閱讀及演說能力不佳◆對語言指令反應慢半拍或者反應錯誤◆……家長就需要及時對孩子進行感覺統合訓練。感覺統合訓練——不是很多家長認為的那樣,交給老師就可以不用管了。父母是孩子感覺統合訓練中不可或缺的輔助人員。訓練過程中的親子交流是感統發展的重要基礎,父母的參與有助於孩子身心健康快速發展。
  • 孩子錯過感統訓練黃金期,還有效果嗎?
    「老師,我孩子膽小愛哭,我從兩歲都發現了,總想著長大就好了,可是現在都快7歲了,卻沒有改善,但是別人都說我們孩子錯過感統訓練黃金期了,再上感統課都沒有效果了,是這樣嗎?」0-3歲,是感覺統合失調的預防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各項感覺統合能力在慢慢發展,如果在這個時期給予孩子一定的感統刺激,可以預防日後出現感統失調。3-6歲,是感覺統合訓練的黃金期,在這個時期,給予孩子專業的、有針對性的定製式訓練,可以快速提高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專用神經通路隨感覺整合而增多,並使大腦五個語言區都發育成熟並建立聯繫。
  • 感統訓練的益處
    感統訓練可以直接刺激到孩子腦幹層次的細胞,協調孩子神經系統的組織及整合功能的發展。感統訓練對改善孩子注意力集中程度、提高學習成績等都具有明顯效果。,還涉及心理、大腦和軀體之間的相互關係,孩子通過訓練可增強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情緒變得穩定,注意力有所改善。
  • 什麼是孩子的感統訓練,何為兒童感統訓練
    兒童感統訓練,也叫感覺統合訓練,它的定義是指孩子的各種感覺統合有機運作。通俗來講,就是孩子想學習任何東西,都需要多個器官協調配合才能完成。例如,孩子上課聽講時,需要用到耳朵聽老師的聲音,需要眼睛看老師寫的字,需要用筆記錄,只有眼睛視覺、耳朵聽覺、手的精細動作這三種感覺正常運作,並都把接收到的信息準確傳入大腦,大腦才能接收到這些知識信息,並作出分析和指令。其實,不僅孩子學習是如此,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需要身體各個感覺器官統合運作,才能完成各種認知、學習、動作、表達和書寫等等。
  • 如何通過運動來訓練孩子的感統?
    很多家長不太清楚,如何通過運動訓練來促進孩子的感統。什麼叫感統?感統全稱感覺統合,是視覺、聽覺、觸覺、前庭覺、本體感這些感覺信息輸入大腦並組織起來,經過大腦的統合完成對外界的反應,感覺統合是大腦和身體協調發展的基礎。
  • 感統失調的孩子,如何在「玩」中訓練改善?
    孩子身體不協調,平衡感差;難以完成跳繩、投擲、接球、踢球、等運動,穿衣服、繫鞋帶、系扣子困難,不能靈活用筷子 、剪刀剪紙、寫字、玩拼圖遊戲困難,身體乏力、笨拙、鬆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專注於一件事。上面這些問題,與感統失調都有很大關係,我發布了很多關於孩子感統失調問題的文章,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統失調,嚴重感統失調的人往往在運動、協調、判斷、處理、語言、視覺、聽覺,記憶、和其他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問題。感統失調隨著年齡、身體的發展,會有相應的改善,但如果不及時幹預訓練,成年後仍然會存在,身體協調差、易疲勞、情緒差,計劃和組織事務,存在相應困難的問題。
  • 看看你家孩子做感統訓練了嗎?
    大家聽說過感統訓練嗎?對於學齡前兒童,很多家長都在給孩子進行感統訓練,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刺激其大腦功能,鍛鍊孩子的觸覺和本體感,從而提高對孩子感覺統合能力的訓練。從日常活動來說,感統訓練就是一種在平時遊戲和玩樂中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