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1817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我們常說父母對於子女的愛是出於本能的,是最無私最偉大的。
那麼孩子對於父母的愛究竟又是怎麼樣的呢?
平常的生活中,父母和孩子之間難免會發生一些爭吵,當孩子做錯事,父母會控制不住的吵一頓,當父母過於囉嗦時,孩子也會有些不耐煩的頂頂嘴。但其實有許多父母不知道的是,那一個讓你操碎了心的孩子,其實也是最愛你的。
隨著如今很多人對於生活記錄熱情的提高,也讓不少親子關係感動了大眾。
就拿以下這8張照片來說,張張都能夠打溼我們的眼眶,讓你知道原來孩子究竟是有多麼的愛你。
在吃飯的過程當中,媽媽特意把孩子愛吃的香腸加了一塊到自己的碗裡。原本以為孩子看到自己喜歡吃的香腸被媽媽給夾走了會哭鬧,但是孩子並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把所有的香腸都給了媽媽。
雖然孩子全程沒有說一句話,但是他的這一做法已經是讓媽媽的心裡頓時覺得暖暖的了。
放學路上媽媽披著雨衣,天氣惡劣,寶媽一心只注意著前方的交通路況,兒子卻將一把只能容得下他一個人的雨傘,高高的舉了起來給媽媽擋雨,自己只是拿一本書放在頭上避雨。
這樣的一幕不就是很好的演繹了「你為我遮風,我為你擋雨」這句話嗎?不得不說,這孩子真的是太貼心了,以後會成為一枚暖男的。
父母愛孩子這是我們都了解的,但是孩子有多愛父母?可能很多人並沒有想過這個話題。
有不少父母只是一味的指責自己的孩子,平時不懂得體貼自己,不知道為自己分擔,總是氣自己。但事實上,有很多孩子他們其實內心都非常的暖心。
他們的這些舉動,如果說父母能夠觀察得到的話,就可以感受到孩子到底是有多麼的愛自己了。只是有的孩子不善於言談,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愛,只會用行動默默地關心父母。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百善孝為先,子女孝順父母在我們看來是天經地義的,畢竟父母對子女是有養育之恩的。但是如今,由於有部分父母對孩子的錯誤教育,導致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淡薄,不僅不懂得孝順父母,甚至於是對父母冷言相待,大打出手,這些情況屢見不鮮。
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培養出溫柔可愛又懂得孝順的孩子,有的人卻培養出了囂張跋扈,從不懂得站在父母角度思考問題的孩子呢?其實這和父母的教育有著直接的關係。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這幾點。
一、讓孩子從小覺得父母的給予是應該的
父母把孩子帶到了這個人世間來,就要履行自己的責任,但是父母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給他的所有一切都是應該的,不要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
有些父母嘴上說的話非常難聽,總是吵孩子,但是平時卻又默默的給孩子安排好了一切。父母以為自己這樣的做法孩子可以明白,其實你的這種做法,孩子不一定就會領情。
這種做法反而可能會導致有部分孩子覺得自己的父母對自己不好,認為父母給自己的都是應該的,最終就會導致家庭親子關係疏遠,讓孩子不懂得感恩。
二、沒有注意處理好親子關係
大家可能會發現,親子關係比較好的家庭,往往很和諧,也不存在孝不孝順這個話題,因為孩子的心裡有父母,自然流露出的行為和語言就是愛父母的,關心父母的。
但如果說從小親子關係就沒有處理好的話,那麼等到孩子長大之後,很有可能就會出現這方面的問題。
想要讓孩子能夠更加孝順你,希望孩子可以更加愛你,我們從小就應該要注意處理好親子關係,可以多通過一些肢體動作和遊戲來表達自己對於孩子的愛,這樣能夠讓孩子更感到暖心,也能讓孩子長大之後更懂得感恩,和父母的關係更加親密。
三、有善於發現美的眼光,不要總是一味的抱怨
有部分家長總覺得自家孩子不懂事,認為孩子不知道給自己分擔,不像別的孩子那麼聽話,但其實孩子早就已經用自己的小行動表明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只是父母忽略了,不在意孩子而已。
父母應該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光,不要一味的只知道抱怨自己的孩子。
當你有了一雙發現美的眼光時,你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其實非常優秀。平時如果再對孩子多說一些稱讚和鼓勵的話,那麼不僅是能夠讓親子關係更加和諧,也能夠讓孩子懂得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問題,會更加體貼父母的。
很多父母由於平常工作很累壓力大,有時不自覺的就會對孩子發火,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當你靜下心來,安安靜靜的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時,你就會發現,孩子其實是愛父母的,只是表達的方式和大人不一樣罷了。
那個讓你操碎了心的孩子,其實最愛你,寶爸寶媽們,現在放下手裡的手機和工作吧,去抱抱孩子,看著孩子的眼睛,你會發現,你就是孩子的全世界。
本文編輯:媽媽緣
審稿主任:全能辣媽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