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小黑
前兩天,朋友鈺瑩邀請我到她們家吃飯的時候,聽到了這樣一件事。
她的女兒果果現在三歲半了,平常很聽話、很有禮貌也特別招人喜歡。
然而,雖然鈺瑩常常在他人面前誇讚自己女兒,但有一點卻讓她很是頭疼。
女兒一到飯點總是不愛吃飯,每頓飯要她左哄右哄一個多小時才能吃完。
於是她向我吐槽道:我軟的硬的都嘗試無數遍了,到底要怎樣做才能讓我的「老佛爺」乖乖地吃飯啊,真的愁死老娘了。
其實,孩子不愛吃飯這件事不止困擾著鈺瑩一人,很多父母都為此想方設法,操碎了心。
那麼,當孩子不肯吃飯時,該怎麼辦呢?
01.穩住心態,不要強迫餵食
很多父母在寶寶不肯吃飯的時候,動不動就大發雷霆,拿起棍子就是通過打小手來威脅寶寶吃飯。
其實這樣做,第一步就大錯特錯了。
想想,再乖巧的孩子也是孩子,總會有耍脾氣的時候,而這時候你要做的是盡力保持不急不躁,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
如果每次孩子吃飯都要被訓斥的話,長期以往,孩子一到吃飯的時候就想到會被打被罵,那食慾肯定大減,甚至很可能會出現厭食的狀況。
因此,沒必要為孩子不吃東西而發脾氣,保持好心態,不要給自己和孩子過多的壓力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我們必須要做到的。
然而,很多父母在孩子不吃飯的時候會選擇強迫餵食。
其實在很多時候,孩子不肯吃飯並非真的不想吃飯,而是他們小肚子真的飽了導致吃不下。
這時候你還因為他不吃而逼迫他吃,那樣很可能會撐壞孩子的肚皮,破壞他的胃口。
曾經在網絡上有人做了這樣一個調查:孩子不吃飯,你為什麼會生氣?
其中大多數父母的回答都是因為關心孩子,怕孩子沒吃飽、營養跟不上、長不高等等。
說白了就是怕孩子不夠吃而導致營養不良。
但換位思考一下,孩子也是人,肚子餓了肯定會主動找吃的。
況且現在的孩子,每天吃各種營養品,分分鐘營養過剩,哪像我們以前餓著肚子到處找吃的。
因此,在孩子不肯吃飯的時候,應該先問問孩子是不是飽了,而不是一味地自以為孩子不夠吃而強迫餵食。
02.創造良好的就餐環境
對於寶寶而言,吃飯的過程其實是一次認識事物和學習語言的絕佳機會。
比如在吃飯之前,你把菜式弄得稍微好看一點,吸引他的注意力,然後多跟他說一些描述性,或者提示性的語言。
比如,你端在他面前的是玉米粒炒青瓜。
你就可以跟他講「這是青瓜,翠綠翠綠的多好看,某某某動畫片上的某個人物很喜歡吃。這是玉米,是金黃色的,甜甜的就像平時吃糖一樣,你常常。」
通過這樣做,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對於食物的欲望。
但千萬不要用寶寶喜歡的東西來引誘他吃飯。
朋友鈺瑩告訴我,每當果果不肯吃飯的時候,她爸爸就喜歡跟她說:「寶寶,快快吃完飯,吃完我給你吃你最喜歡的山楂片。」
開始的時候挺管用的,但慢慢的,果果越來越不喜歡吃飯了。
通過引誘的方式來哄寶寶吃飯,只會讓寶寶覺得飯愈加不好吃,而把吃飯的興趣都移到了山楂片上面。
因此,孩子吃飯的時候,儘量多給他描述食物的的好處,而不要以吃完飯後給零食來讓孩子分心。
給孩子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就餐環境後,自然孩子就更愛吃飯了。
03.從小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現在,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食物也越來越多。
可以說,孩子想吃啥就有啥,很多孩子在即將吃飯之前手裡還拿著滿滿的零食、水果、牛奶......
而據調查顯示:孩子不愛吃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良好的進食習慣沒有養成,很多孩子在吃飯之前就已經被其他食物填飽肚子了。
表嫂常常跟我抱怨說兒子梓恆經常一到飯點就說飽了,不想吃飯,怎麼也拿他沒辦法。
聊了一會兒後,才發現原因出在她對孩子吃飯前的進食管理不當上面。
表嫂是個沒什麼耐心的人,所以每當兒子哭鬧,她哄兩句發現不行的時候,就翻箱倒櫃地把零食、牛奶之類的拿出來給孩子吃。
還有孩子一喊餓她就心軟,立馬拿麵包之類的東西給孩子填肚子,生怕會把孩子餓著。
正因為如此,孩子常常在吃飯之前就被零食之類的東西把肚子填得差不多了,這樣一來,孩子也就感覺不到飢餓,沒有飢餓感,自然就不願意吃飯了。
因此,在孩子吃飯前,一定不能讓孩子過多的攝入食物,放心的讓孩子挨一下餓。
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胃口,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其實,想要孩子乖乖吃飯,說難不難,但說易也不易。
如果父母沒有事先想好怎麼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從小就對孩子放羊式管理、聽之任之的話,等到孩子年齡稍長,養成壞習慣後,要想改過來肯定得費大勁兒。
但要是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教育方式,那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讓孩子在餐桌前乖乖吃飯。
作為父母,我們都渴望孩子能讓自己省心,但偏偏我們的疏於管教只會讓孩子成為我們日夜為之發愁的痛點。
因此,相比之下,無疑花時間去提前摸索更好的教育方式是一筆明智的投資。
千萬別等到孩子在餐桌上把你氣得火冒三丈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