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高考志願填報
學農沒有前途?農科高校的其他專業不行?如果這樣想就大錯特錯啦!7月31日,記者採訪了華南農業大學和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招生辦相關負責人。據介紹,近年來,北京大學、中山大學、鄭州大學等高校紛紛成立農學院,未來智慧農業大有可為。
志願填報已近尾聲,專家特別提醒,提交志願別趕「末班車」!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林霞虹、王婧 通訊員龔慧楓、葉遠蘭
戒 刻板印象
提起農學類專業,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田間地頭,部分考生和家長也因此總擔心學農沒有前途。對此,華南農業大學本科生院副院長、招生辦副主任陳振明說,生活水平在提高,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必須通過提高農業生產技術來滿足,這必將為農科大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
陳振明還表示,近幾年,許多高校都在積極開設農科類專業,各路資本也已大手筆入局農業。「這些都說明無論是學術界還是產業界都非常看好國家的農業發展,未來的智慧農業大有可為。」陳振明說。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教務處處長、招生辦主任石玉強教授介紹,農學類專業既有傳統意義上的農學、植物保護、種子科學與工程等,有與時俱進的園林、動物醫學等,同時也有運用科學技術武裝作物生產的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等。「學生在就業方面有很強的競爭力。」石玉強說。
戒 望文生義
有一些考生在填報志願過程中,單從學校的名字來判斷學校的科類和好壞,認為「農業」學校都是學農、「師範」學校都是學師範等,進而推斷其他學科或專業沒有優勢。
陳振明說,學校的名字因為歷史原因無法變更,但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發展,很多這類大學正努力發展為綜合性大學,除了傳統的優勢學科,有很多不為考生所知的學科也是非常強大的。他舉例說,最新的2020ESI全球前1%學科中,華南農業大學的化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工程學等非農科類學科進入全球前1%。石玉強也介紹,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今年新增了文化產業管理、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生物科學類(國際班)招生專業。
陳振明建議:「考生在填報志願的過程中不能望文生義,單憑學校的名字來判斷學校的優劣,而要進一步了解學校的歷史及目前的發展情況,以免給自己的選擇留下遺憾。」
宜 服從調劑
石玉強建議,考生選報專業志願時應從自身實力和興趣出發,通過諮詢電話、網絡、現場諮詢等各種方式充分了解各專業的研究方向和內容、主幹課程設置、教學特色、就業流向等,同時要注意填報專業志願之間的合理梯度,冷熱搭配,「服從調劑」將會增加錄取機會。
石玉強建議,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將志願表中院校的六個專業志願填完。如果不填完,服從調劑,可能會調劑到不太喜歡的專業。考生在填報專業志願時可以把分數高的、喜歡的專業放在前面。
此外,他還建議考生填寫「服從調劑」,因為本科只有一個批次,且沒有第二志願組,如果因為不服從調劑被院校退檔,則需要參加補錄。
須 及時提交
目前,考生填報志願已經接近尾聲,石玉強提醒,考生最好提前一天提交志願,以免截止時間一到,志願填報系統自動關閉,出現志願保存不了的情況。同時,考生填完志願一定要點擊保存按鈕,志願沒保存等於沒填報志願。
陳振明特別提醒,志願填報之後,考生要提高警惕,防範高考詐騙。他說,每年高考放榜至錄取結束都是電信詐騙的高發時期,考生和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相信諸如「只要花錢就可以上大學甚至名牌學校」「聲稱有特殊門路保證錄取」以及「自稱教育局工作人員提前發放助學金誘導考生轉帳」等謊言。他建議考生及時關注相關高校招生網,獲取最新高考錄取資訊,避免受騙。
「對於高考的結果,無論是遺憾還是滿意,都已經成為過去,考生需要正視現實,及時做好自我調整,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和昂揚的鬥志迎接新的生活,而不是一直停留在過去,自怨自艾或驕傲自滿。」陳振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