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壇少帥出自「川菜黃埔軍校」 師門鼻祖為川渝業界「第一人」∣烹飪大師葉彤:一位為數不多的複合型餐飲人

2021-02-27 味瀾世紀

國際烹飪藝術大師張正雄(前排中)和烹飪大師鄭顯芳(前排左)等到九茗軒指導工作

位於長壽古鎮的「闌若小院」私房菜館,稱得上獨一無二。這家菜館主營精品川菜和養生湯鍋,不僅菜品有特色、創意十足,而所處的300多平方米的四合院,在南方極為罕見,既有宮廷建築的恢弘大氣,又有小橋流水的江南婉約。

 

2018年12月18日,記者在烹飪大師薛祖達先生陪同下走訪「闌若小院」時,有一種別有洞天的感慨。然而這只是有著「廚壇少帥」之稱的葉彤先生打造的餐飲產業鏈中的一環,其它還有天香大酒樓、小橋人家農家樂和九茗軒精細潮州菜館等。

 

葉彤曾在「川菜黃埔軍校」味苑餐廳深造,師門鼻祖為川渝業界唯一的「七匹半圍腰」廖青廷。有著如此炫目背景的葉彤,卻沒有飄飄然,而是從學徒開始,到自主創業,並逐漸成長為餐飲業界為數不多的複合型人才,同時通過成功的打拼事跡,讓人看到了一個高潮迭起的勵志故事。

 

葉彤學藝路上有兩位師傅。一位叫林笑龍,他是葉彤的啟蒙老師,師從徐德章。徐德章是1978年經四川省政府命名的特級廚師。徐德章12歲時到江津縣白沙鎮隨園飯店當學徒,拜劉長號為師。1941年到頤之時。1950年以來,先後在重慶飯店、人民飯店主廚。1981年後任重慶會仙樓賓館皇后餐廳廚師長。

葉彤(後排右)與師傅劉景奎(前排中)、林笑龍(前排左)

葉彤另一位師傅劉景奎,是他在味苑餐廳學習時的老師。劉景奎的老師為許遠明,許遠明的老師廖青廷更是近、現代烹飪史上的傳奇人物。據《川菜烹飪事典》介紹,廖青廷13歲到重慶適中樓餐館拜杜小恬學藝,人稱小聰明。由於人矮灶臺高,他墊著凳子上灶炒菜,在廚壇中傳為佳話。上世紀20年代與樊青雲、朱康林合夥創辦小洞天餐館。曾在凱歌歸、國泰餐廳等處主廚,並被聘到上海麗都花園主廚。解放前曾赴臺北一家餐廳事廚,重慶解放前夕回到重慶,以後在蜀味餐廳和民族路餐廳主理廚務。有「七匹半圍腰」之稱。

 

何為七匹半圍腰?七匹半圍腰又稱「七角半活路」。舊時飯館中所有工種的總稱,即燒烤、爐子、墩子、冷菜、籠鍋、白案(或飯鍋)、水案和雜務(半匹)為「七匹半」的,表示事廚者具有多種技能。

 

葉彤的師門背景堪稱輝煌,不論冷菜、熱菜和刀工等,他都繼承了前輩大師正統手藝,加之他頭腦靈活、勤學苦練,又敢於開拓創新,遂漸在廚界產生了影響力。

 

葉彤出身於烹飪世家,父親雖是長壽新民餐廳會計,但是做菜也是一把好手。餐廳生意火爆時,也會上灶炒菜,精湛廚藝不亞於科班出身的大廚。

 

「我從小在餐廳長大,放學都不回家,回餐廳,在餐廳吃飯,看大家弄菜,就從那時起,我就開始對餐飲產生了興趣」。葉彤如是說道。

 

「新民餐廳為當時長壽著名餐廳,也是當地定點培訓餐廳」。陪同採訪的薛祖達老先生補充道。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葉彤,從小耳聞目染,對烹飪自然有著不同常人的理解和熱愛。

1986年,時年16歲的葉彤,入職長壽大眾飯店,在這家國營餐廳開始了餐飲之旅。作為學徒的葉彤,先從基礎工作做起,燒煤、洗菜、殺雞殺鴨等。「雞很大,人又小,雞垂死前的掙扎,經常從手中逃脫,想殺一隻雞都難」。葉彤回憶起工作之初時的往事,禁不住笑了起來。

 

學徒期間,一般員工上不到灶,連刀都碰不了,但是因為葉彤從小接觸烹飪,又有父親指點,得以很快上灶做菜。雖然所炒菜餚非常簡單,如炒肉絲、煮豆瓣魚、炸酥肉、魚香肉絲和平菇肉片等,卻比其他學徒先走了一大步。按當時規定,從學徒到上灶炒菜,至少需要一、二年時間。葉彤卻縮短了這個距離,基本功和實作經驗,自然也優於常人。

 

「當時魚香肉絲價格貴,點單率不高」,葉彤說,「能夠炒個魚香肉絲,會高興好一陣子」、「那時40多元一桌,有很多菜品。拿著菜譜看不懂,就請教,餐廳的前輩教了我很多。那時墩子有兩個女師傅,一個擅長切主料,一個擅長切小料」。

 

葉彤就是在這裡認識了啟蒙師傅林笑龍。1986年林笑龍剛從會仙樓餐廳培訓回來,他的老師徐德章刀功遠近聞名,葉彤的刀功也很厲害,似有一些一脈相承。「那時我從早上七點上班到晚上八點。願意學東西。林老師教給我的工作理念,至今銘記:要有責任心,工作盡心盡力,講究廚德」。葉彤說道:「林老師的冷拼做得很好,比如喜鵲鬧梅、迎賓花籃、孔雀開屏等。他的雕花也是一絕,至今讓我受益匪淺。」

 

葉彤1988年開始承包小雅餐廳,該餐廳屬於大眾餐廳,撥計劃油糧。「當時自己開店還是覺得吃力,便沒經父親同意就把店關了」。葉彤說,「當時小雅餐廳每個月都能賺錢,有四五百元收入。因為想學技術,決定再到國營餐廳深造。」

 

就在關掉小雅餐廳二個月後,葉彤在父親安排下,到長壽飯店學習。「長壽飯店席桌多,每天80-100桌。我就自己做涼菜,每天切雞鴨等,還是覺得學不到東西」。 葉彤回憶道,但他在這裡卻獲得了人生路上的一次大獎。

葉彤在長壽飯店時,每年大年初四都會在文化宮舉辦一個三分鐘的比賽。「我表演了一個傳統節目,活雞成菜,本來想一個人完成,殺雞練了一個月。但那時只有20歲,太小,雞燙了後去毛,燙手,時間上達不到。後來就讓殺雞的來完成殺雞環節,其餘的由我一人完成。練習的時候,是一分五十四秒,但是上臺表演時太緊張,加上燙雞耽擱了時間,最後完成是兩分零十秒。得了特別獎,獎金70幾塊錢」。

 

由此看來,葉彤不僅勤奮還有烹飪天賦。而他廚師考級時,也創造了奇蹟。他考四級、三級、二級、一級、特級,都是一次考過。對於別人來說考級可能是過難關,但對葉彤來說,卻是難得的學習機會。「考前有複習大綱,當時覺得每次考試都可以學到好多東西。22歲考過特級,23歲拿到證。是西南三省最年輕的特級廚師」。沉浸在回憶中的葉彤,事過數十年後,依然喜形於色。

 

「川菜黃埔軍校」味苑餐廳,作為重慶乃至全國餐飲業的標誌,廚師們以到味苑餐廳學習為榮,入學門檻也很高,須七年工齡和擁有三級廚師資格證書。1989年上半年,葉彤時為四級廚師,但是因為業績突出又廚藝糈通,是可造之材,由時任長壽鳳城飯店主任的薛祖達先生推薦他去了味苑餐廳學習。

葉彤在味苑的老師劉景奎,曾於1982年去美國會仙樓餐廳事廚,後在深圳重慶酒家任廚師長,1989年在四川大廈四川酒樓工作。「味苑對我影響很大,做爐子,一尺六的鍋,做海參,劉老師看我煸豆芽煸過頭了,很著急,老師就拿過去自己幾下就煸好了。過後,劉老師對我說,做事不要慌。我都是住在劉老師家裡,他對我影響大」。葉彤說,「我的宿舍與陳志剛家門對門。他的家就住在餐廳樓上。那時在味苑,天氣很熱,中午鋪張蓆子睡覺,開風扇。起來後,蓆子上一個人形印子」、「以前廚房燒煤,一個主灶,兩個偏灶。在味苑早上食堂吃得好,但廚師都喜歡自己煮麵吃,味苑的調料多,幾層架子。自己打佐料,煮一大碗,然後吃不完。陳志剛看到了就說,作為一個廚師,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吃多少,麵條的軟硬度不知道,怎麼給客人做」。

 

葉彤在味苑經過系統專業的培訓,廚藝突飛猛進,掌握了不少名菜烹製,如口袋豆腐、樟茶鴨子等。「味苑的火鍋好吃,日本人專門過來吃。那時火鍋渣拿來煮菜都好吃得很。味苑培訓完後,回長壽飯店。自己搞涼菜活動,練技術」。

長壽飯店工作三年後,葉彤於1990年至1991年間,在小四川酒樓打工。年僅20歲的他,擔任廚師長。在這裡他把在味苑學到的知識和在老四川吃飯時感興趣的菜品,加以發揮。推出了水煮牛肉、砂鍋鴨子和一些風味菜。「那時包席90元一桌都很好了,最多也就120元,但是我去做的是150元一桌。有一次,一位銀行的職員為母親慶壽,當時的人都會把鍋帶去,好把剩菜打包走。但是我辦這次,因為做得好吃,客人把菜全都吃完了,最後這個職員找到我,說怎麼沒剩東西,以為我剋扣了。我就問他,吃得好不好,吃得舒服不?他說吃得好很舒服。我就說對了,都吃完了,哪還有剩菜」。葉彤說,「那時每天都有3000多元的營業額。食材大部分從重慶買回來,辦席的前一天晚上去買回來。在重慶大陽溝買」。

 

嚴格意義上說葉彤創業的第一家店是竹林酒樓。該酒樓全部用竹子裝修。時年21歲的他,開拓精神十足,或許是為與酒樓名稱相符,自己去砍竹子,研製了竹筒飯,竹筒裡放糯米、紅糖等蒸。用油紙墊在下面,蒸好後就不水滴滴的,很是搶手。

 

1993年,23歲的葉彤,參加重慶市第一屆高級烹調師進修班,「本來是30人,後來又加了幾個名額。報名費3000多元。我早上坐兩個半小時車從長壽到重慶,上午學理論,下午實作。在小賓樓上課,晚上七點多上完課,沒車回長壽了,就坐計程車回去,250元車費。18個特級廚師給我們上課。因為離重慶遠,容易遲到,早上我就很早起來。有一次堵車,堵到下午才到,課已經完了,沒得法,又坐車回去」。

 「面魂」油辣子經葉彤多年研發,採用多種海椒、花椒、肉油、菜籽油、花生、芝麻經過多種工序秘制而成。又麻又辣而沒有灼傷感,是他多年心血的結晶。 


本刊記者著述的《味瀾世紀》對此亦有描寫(見該書上卷116頁),然而在該書登載的合影照中卻沒有葉彤?對此葉彤專門作了解釋,原來拍照那天,葉彤剛好家裡有席桌,不能離開,他就沒去重慶,因而沒照成相。如果葉彤知道多年以後這張結業照,將出現在名揚行業內外的美食名著《味瀾世紀》時,也許說什麼他也會趕去重慶拍這張照?

 

當然這只是假設,不過由《味瀾世紀》作者的我,在此為葉彤解釋原委,似乎多少也能彌補他的遺憾。

 

「之後在長壽縣委門口開了紅葉火鍋,真正熬湯的火鍋,筒子骨湯。其它火鍋都是加水。生意好,一年多時間掙了套房子。先是七張桌子,後來是十一張。吳萬裡都來吃過,覺得好吃。那時大多火鍋店是看牆壁上的黑板點菜,因為我的菜品多,我就設計了菜單,服務員只有2個,讓客人慢慢看了點,也節約了時間」。 葉彤說,「吃完還要送口香糖。菜品有白水煮的豬耳朵、豬尾巴、腸頭,燙火鍋很好吃」。

葉彤抽空還在長壽電視臺《家庭川菜》欄目上,教大家做菜,有燒白、麻婆豆腐、魚香肉絲、炒豬肝等家庭菜。每周講一個,講了大半年,教了幾十個菜。後來葉彤成名後央視9套《餐桌上的節日》,還為他做過專題介紹,導演王小林通過微信告訴他,這檔節目有朋友在美國的電視上看見過,見葉彤在做肉湯圓,並希望再赴長壽拍攝葉彤和他打造的菜,把傳統川菜做成一個看點節目。

 

葉彤開辦紅葉火鍋的同時,父親也開辦了金鳳酒樓,前後共開了11年,後來父親提議,他用金鳳酒樓與葉彤的紅葉火鍋對換經營,葉彤便把金鳳酒樓改為鳳凰酒樓,做包席。

 

接著葉彤又開辦了杏花村夜宵大排檔,有20幾張桌子,因為菜品有特點,經營有方法,管理有成績,每天要翻幾輪,一晚上要賣90多桌。

 

「杏花村」店名出自唐代大詩人杜牧一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葉彤經營此店,頗有一些領先時代的潮流舉措,採用藤椅和藤桌,讓顧客坐起舒服。菜品有手撕鱔魚等。此菜把鱔魚買回來後餵兩天,再用滷水泡,用油炸(加豬油),幹辣椒炒。用手撕,一撕就是一片肉。當時有人編了順口溜形容此菜的好吃:雞鴨魚蛋,當不了手撕黃鱔。葉彤還研發了「糯米小肚」,此菜至今都是長壽流行的特色菜品。

葉彤接著開辦了「闌若小院」私房菜館。該店以燉湯為主,有雲南火腿配筍子、老鵝配酸蘿蔔、酸菜魚湯鍋等。又創辦了天香大酒樓,該酒樓大廳有90多桌,在長壽名聞遐邇。

 

記者採訪當天,中午在「闌若小院」吃飯,當時聚集了葉彤20多位徒弟,不是老闆就是廚師長,其中不少徒弟每人奉獻了一道拿手菜,葉彤還親自下廚製作了合川肉片。這道菜他採用長壽傳統做法:二刀腿肉,厚切,碼味,一個蛋黃,碼粉(豌豆粉、玉米粉),煎成二面黃,改菱形塊,過油炸。做成荔枝味,馬耳朵蔥、泡椒。汁起果子泡。起鍋時下豌豆尖。

午飯後,葉彤及徒弟們身著廚師裝,與記者和烹飪大師薛祖達在「闌若小院」門前合影,接著由我籤售所著《味瀾世紀》。整個過程,葉彤團隊井然有序,精神抖擻,可見葉彤的帶隊能力和管理水平。然後我們隨葉彤走訪了天香大酒樓和小橋人家農家樂。前者富麗堂皇,後者宛如世外桃源,集休閒、人文、自然景觀為一體,經營烤羊、烤兔,並引進了新疆饢坑烤羊。  

葉彤還在重慶開辦了九茗軒精細潮州菜館。《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曾說過,沒吃過潮州菜都不算美食家。該菜館是一家集美食與文化為一體的高端美食餐廳,主理大廚深耕潮菜30餘年,深得潮菜精髓,知曉遵循四季變幻,追求還原食材本味。每天食材都從潮汕地區和全球食材原產地空運抵達重慶,力求利用最地道的烹任技法,將潮菜與創意料理巧妙結合,烹製出令人讚嘆的美味。

 

在九茗軒,葉彤吃住都與員工打成一片,有套房不住,住員工宿舍,吃員工餐,體現出一種實幹家精神。他吃員工餐時如覺得味道不正,便馬上叫廚房改進。

潮州菜注重湯汁,九茗軒有三種湯,頭湯、二湯和濃湯(加了乾貝、火腿等,起鍋前再熬一下)。對此葉彤認為,熬湯,粵菜走在了前面。而且川菜不要被江湖菜影響太深,江湖菜要做好,須拼功底,正確引導食客。另外將致力於傳承和研發正宗川菜,他說,泡辣椒發源於彭州,沒有泡辣椒、豆瓣,怎麼做川菜。所以川菜怎麼分家?為了做好菜,葉彤都是自己泡辣椒和泡姜,他的師門有上千個泡壇,要做好菜,自己要泡好料。只用娟城豆瓣,深色淺色的搭配用。

 

為了保持高水準廚藝和良好的經營狀況,葉彤採取「走出去」、「請進來」辦法,比如成都有一家朋友開的店,做得好,他就把徒弟送過去學習。同時邀請手藝好的師傅到店裡來指導工作。

 

葉彤從竹林酒樓時開始收徒弟,來學的人不下百人,但他本著寧缺勿濫的態度,僅收徒弟30多人,「聽話、肯幹、吃得苦」。這是他收徒標準,為了正確引導團隊,他倡導做事要掙錢,但要用正確的觀念掙錢。並強調要做健康營養菜品。因為食物是拿來吃的,吃下去是為了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的,一定要精益求精,來不得有半點馬虎。

 

葉彤部分徒弟簡介 

朱經魚:行政總廚,董事,高級烹調師,重慶烹飪大師,(純麥啤酒堡、汗蒸牛肉)從廚25年。   

高小崗:廚師長,高級烹調師,重慶烹飪大師,總經理,(天香大酒樓、鮮牛雜火鍋)從廚20年。   

張波:廚師長,高級烹調師,總經理,(張記水滑肉)從廚19年。

黃瑜:廚師長,高級技師,(華夏大酒店)從廚22年。

朱經貴:廚師長,高級烹調師,重慶烹飪大師,(澳凱生態園)從廚22年。

向鑫:董事,總經理,高級烹調師,(天香大酒樓)從廚20年。

吳聖:高級技師,總經理,(東朝家常菜)從廚20年。

杜世剛:廚師長,重慶烹飪大師,董事,總經理,(天香大酒樓、大鼻子老火鍋)從廚20年。

本文轉載自《重慶烹飪》雜誌2019.2期

— — —   END   — — — 

相關焦點

  • 王龍貴—中國烹飪大師 中國川菜大師
    王龍貴,男,漢族,1982年6月出生,四川宜賓人。國家高級烹調師,中國烹飪大師,中國川菜大師,中國川軍團名廚俱樂部福州分會副會長,師承世界川菜名師、資深中國烹飪大師、川軍團創始人主席楊俊大師。現任福建省川冊鍋兒將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 重慶特產傳說(163)丨消失的重慶味苑餐廳 曾經的「川菜黃埔軍校」
    重慶味苑餐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辦的川菜名店,曾是原商業部指定的全國五大烹飪技術培訓站之一,被譽為川菜培訓的「黃埔軍校」。與頤之時、老四川、小洞天等重慶老字號川菜館相比,味苑餐廳雖然歷史不長但意義深遠。
  • 黃埔三傑是指黃埔軍校中的哪三位?
    黃埔第一期學員蔣先雲、賀衷寒和陳賡並稱「黃埔三傑」,是因為他們三人均來自湖南省,並且在黃埔軍校學習期間,成績優秀,表現活躍,在國共沒有分裂前,全部深得校長蔣介石的欣賞與信任。1,蔣先雲,湖南人,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與劉少奇、李立三共同領導了「安源路礦大罷工」,年僅20歲。在黃埔軍校第一期招生時,蔣先雲入校考試成績在1200餘名考生中名列第一,並且保持畢業前的全部科目第一,廖仲愷驚嘆:軍校最可造就的人才。
  • 中國十大川菜名廚邱克洪:只要生命在,我就不會忘了振興川菜的初心
    邱克洪,中式烹調高級技師、中國烹飪大師、中國飯店協會名廚委員會副主席、川菜文化全球推廣大使、餐飲業國家一級評委、原菜根香烹飪學院院長、四川省職業技能鑑定專家委員會委員、重慶現代職業技師學院客座教授、中國首屆川菜大賽優秀評委、全國第六屆烹飪大賽評委、中央電視臺美食冠軍PK賽評委、2018
  • 烹飪大師見證重慶餐飲業40年 從買肉憑票到火鍋江湖菜遍地開花
    老人名叫朱國榮,今年66歲,中國烹飪大師,是國寶級廚藝大師「山城第一刀」徐德章的關門弟子,也是目前為數不多依然活躍在餐飲一線的特級廚師。19歲入行,歷經40多年不懈努力,朱國榮完成了從一名普通墩子工到烹飪大師的升華,也見證和參與了改革開放以來,重慶40年餐飲潮流的巨大變化,目睹了重慶人的餐桌從簡陋到豐盛。
  • 《二毛的老菜譜》第9期:《中國烹飪》川菜專輯,記錄了一代川菜名師
    1987年直至現在,先後在重慶、成都和北京創立文化餐飲品牌「川東老家」和「天下鹽」。著有《碗裡江山》《媽媽的柴火灶》《味的道》《民國吃家》等美食著作。《中國烹飪》1983年第一期今天介紹的這本,是1983年的第一期。這期專門做了川菜特輯。從1980年創刊開始,《中國烹飪》常會涉及川菜。其中還有一期談到,「宮爆雞丁是不是一開始就有花生?」這個問題一直有爭議,《中國烹飪》通過考證,發現宮保雞丁剛開始是沒有花生米的。
  • 「第六屆江蘇鄉土風味烹飪大賽」川商餐飲榮膺桂冠
    「第六屆江蘇鄉土風味烹飪大賽」川商餐飲榮膺桂冠2015-12-11 15:35:33 來源:  中國網    近日,第六屆江蘇鄉土風味烹飪大賽暨江蘇省青年名廚技能大賽在南京舉行,我川商公司應邀參加並派川渝大酒店總廚張永雷、王海軍,鹽巴客南京旗艦店總廚胡恩華以及金碧輝煌大酒店大廚王森參加此次比賽
  • 45.黃埔軍校-海員故事
    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這是一個只聽了名字就足可以讓人熱血沸騰,盪氣迴腸的地方。尤其是像我這樣的熱血青年,甚至這四個字不僅是代表著一種精神,更是一種理想。如果我生活在那個年代,我也會像先輩那樣,報效國家,為民族獨立富強而戰。
  • 出自黃埔軍校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名單
    黃埔軍校作為中國近代歷史上最成功的軍校了,為中國培養了非常多的軍事人才
  • 【名廚會】繆青元 川菜功勳匠人 中國烹飪大師
    繆青元,男,1952年出生,高級技師,中國烹飪大師,國家一級評委,四川省烹飪協會常務理事、專家顧問,四川省商務學院客座教授,甘肅隴南師專客座教授,眉山東坡烹飪學院客座教授,川菜老師傅傳統技藝研習會會長,現任成都青龍正街飯店管理公司董事長。
  • 北京市四川飯店行政總廚 郝振江——中國烹飪大師 國家名廚
    大師檔案郝振江,男,1973年出生,北京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高級技師,中國烹飪大師,中國烹飪名師,北京市烹飪大師,現任北京市四川飯店有限責任公司行政總廚。他於1992年進入四川飯店,同年拜中國烹飪大師鄭紹武先生為師,跟隨師傅學習烹飪技藝和廚政管理,深得烹飪大師鄭紹武先生的真傳。1996年四川飯店恭王府分店成立後,他在恭王府分店任廚師長。
  • 黃埔軍校走出的十大開國將帥名單一覽
    如有不同聲音,請私信或者評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謝謝大家! 1924年5月,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孫中山先生在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在廣州創辦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故簡稱黃埔軍校。
  • 元老級中國烹飪大師何逸奎傳刀慶典圓滿舉行
    幾年來在自治區人社廳、烹協和華南烹飪技工學校領導關懷和幫助下,2019年6月工作室通過評審成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何逸奎技能大師工作室何逸奎大師表示:「大師工作室的宗旨是以創新為核心,以相互合作為方法,以課題為載體,以培養創新和應用人才為目的促進桂菜快速發展成為高級人才培訓基地。
  • 中國最具傳奇色彩的川菜名師:羅國榮
    與現代餐飲以經營管理為中心的發展模式不同,早年的傳統川菜更側重以廚師為中心,以店面為保障,以菜品為支撐,實行「人、店、菜」三位一體統籌發展,湧現過一大批技藝皆優的名家、名師和名廚。開水白菜步入廚壇,師門迷津羅國榮是成都新津人,1911年12月生於花園場(今屬花源鎮),少時只讀過一兩年書,便因家境貧寒輟學,1923年經人介紹拜師學藝
  • 世界四大著名軍校的「黃埔軍校」無憑無據
    儘管黃埔軍校在中國近代史上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黃埔軍校無疑是老蔣賴以起家的資本,黃埔畢業生又被稱為「天子門生」,如此無根無據的將「黃埔軍校」吹噓成「世界四大著名軍校」之一,甚至意淫排名為世界第一,還說什麼中國近代史就是某種意義的「黃埔軍校史」,這不是天大謊言?這不是居心叵測?這不該以正視聽?!
  • 共產黨人在黃埔軍校:在各部隊中擔任重要骨幹
    在黃埔軍校工作和學習的共產黨員,文化程度比較高,不少教官、學生曾就讀於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有的曾留學法、德、日、蘇,有的教官曾任教於北大等著名院校。他們政治素質較好,有的人參與過中共創建活動,為黨的早期組織成員,分別出席過黨的一大、俄國「遠東會議」或黨的三大;有的人是各地方共產黨、青年團組織的創建者;還有的參加過國民黨改組,分別是國民黨一大、二大的代表。
  • 瀋陽老字號五星級酒店停業,當年為酒店行業的黃埔軍校
    酒店大門貼著各種告示 2001年4月開業的瀋陽中山皇冠假日酒店是瀋陽國際連鎖高端酒店的「鼻祖」之一,號稱瀋陽五星級酒店管理人員的黃埔軍校,
  • 陝西烹飪餐飲行業協會第六屆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暨陝菜大師——杜西...
    2019年12月25日,陝西會客廳高朋滿座、精英匯聚、歡樂洋溢,陝西省烹飪餐飲行業協會第六屆三次會員代表大會2019聯誼會暨陝菜大師杜西鋒收徒大會在這裡隆重舉辦。餐飲行業服務千家萬戶,關係國計民生。陝西餐飲人要始終為夢想堅守這份執著,用心血打造行業品牌,靠創新實現轉型發展,履行好一個行業的社會責任與職業擔當。
  • 川菜大師張中尤:兩次為鄧小平做菜 徵服外賓
    川菜大師張中尤。  張中尤的頭髮已經花白了,常年在廚房勞作,讓這位川菜大師的腰微弓,但是精氣神卻很足。  兩次為鄧小平做菜  1964年春夏時分,張中尤跟著師傅來到金牛賓館,為一位貴賓製作點心,這位貴賓就是鄧小平。  沒想到19年後,他再為這位老首長烹飪菜餚。  張中尤記得,師傅當年為鄧小平準備的是茨菰包子和雪梨抄手。
  • 新川菜「頭腦風暴」即將來襲
    由成都傳媒集團成都晚報社、中華美食網、金宮川派味業主辦,四川省美食家協會協辦的「新川菜 榮耀十五年」總評榜暨「新川菜15年」高峰論壇即將啟幕,屆時,來自業界的美食家、大廚、企業家等將匯聚一堂,在蓉掀起一場新川菜「頭腦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