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具傳奇色彩的川菜名師:羅國榮

2020-12-24 川味龍門陣

譽滿成都、重慶、北京三地,

服務過國內外眾多領導人,

位列新中國開國四大名廚,

講述川菜名師羅國榮的傳奇一生。

與現代餐飲以經營管理為中心的發展模式不同,早年的傳統川菜更側重以廚師為中心,以店面為保障,以菜品為支撐,實行「人、店、菜」三位一體統籌發展,湧現過一大批技藝皆優的名家、名師和名廚。其中,川菜名師羅國榮,因其在成都、重慶、北京三地的傳奇經歷,創製的一大批經典菜式,培養出的一大撥名廚高徒而彪炳史冊。

開水白菜

步入廚壇,師門迷津

羅國榮是成都新津人,1911年12月生於花園場(今屬花源鎮),少時只讀過一兩年書,便因家境貧寒輟學,1923年經人介紹拜師學藝,開始了廚行生涯。

十二三歲拜師,在傳統川菜界是一個常見現象,像藍光鑑、謝海泉、廖青廷、周海秋、張德福、賴世華、曾國華、徐德章等人都是在這個年紀入行。早年學廚,學三年,免費幫師父兩三年,至少五六年才能出師,底盤相當紮實。不像現在是流水線生產,幾個月就可以培養出一堆優秀學員,幾年時間就敢稱大師。

關於羅國榮的師父,目前已知有四個版本:

一說是先後分別拜王海泉和黃少清(有的寫作黃紹清)為師,此說出自羅國榮之後羅開鈺;一說是拜王海泉為師,此說出自王樾村、劉永康、章肇源、黃忠堂及羅國榮之後羅楷經等人;一說是拜黃少清為師,持此說的如廖清鑑;還有一說是先後拜黃紹清和王小泉為師,此說來自李維楨,其文與前述諸文內容差異較大。

太白鴨子

這裡,筆者也嘗試梳理了一下其中的人事脈絡,探索了羅國榮的師門關係,因為這涉及到一個川菜著名流派「福字派」的源流問題:

王海泉是此派宗師,成都新津人,為現代川菜開宗立派的名家之一,業界稱大王,早年曾在貴州官府事廚,1910年前後在成都開辦包席館三合園,1915年左右歇業,後至鄧國璋府上主理廚政,其徒有王金廷(業界稱小王)、黃少清、邵開全、王小泉(大王之侄)等,1930年去世。

1920年前後,王金廷、黃少清合辦包席館福華園,1925年分道揚鑣,王金廷率師弟邵開全等人開辦薦芳園直至去世;黃少清開辦桃園春,1930年歇業,後輾轉蓉、渝、京等地。

千頭萬緒理出來,當時的情況有可能是這樣的:

王海泉以三合園開宗立派,此派最初又可視為新津派(早期新津人很多且名師、名廚輩出),歇業後曾在徒弟王金廷、黃少清二人開的福華園內指導過工作,12歲的羅國榮在福華園拜黃少清為師,並時常得到師爺的指點,後追隨黃紹清辦桃園春,其後師徒二人又到劉公館幫廚,1933年轉投姑姑筵深造,此是後話。

下面這張照片比較能說明問題:

照片上的注文:少清師尊七旬壽誕,門生陳海清、羅國榮、張漢文祝賀合影,1961.12.5。

前排中坐者:黃少清,後排左起:張漢文、羅國榮、陳海清(1961年攝於北京)

初涉軍政,深造黃門

話說師爺王海泉,憑藉早年為高官掌勺的經歷,在上世紀20年代前後進入鄧公館任總廚,主人鄧國璋為綠林出身,後投在劉文輝麾下,這個背景對此後徒弟黃少清和徒孫羅國榮到劉文輝府上幫廚應該是有較大影響的,而這段經歷也正是羅國榮川菜傳奇人生的起點。

起先,師徒二人常到劉府門上操辦酒席,羅國榮因手腳勤快,腦殼機靈頗得劉府上下喜歡,後來就經常到府上幫忙,幾為固定家廚。1933年,劉文輝在二劉戰爭中兵敗退守雅安,羅國榮經人介紹進入了當時在成都聲名顯赫的黃敬臨黃老爺子開辦的姑姑筵深造

說是深造,一點不過。關於黃敬臨和姑姑筵的龍門陣,川味文化已有詳細擺述(請查閱本號前期內容)。黃老爺子獨有的文化氣質、飲食稟賦和姑姑筵一覽眾山的獨門菜式,都使羅國榮受益匪淺,這也讓他後來在面對一眾軍政要員、名流顯貴的精嘗細品中顯得遊刃有餘。

在這個時期,羅國榮的烹飪技術又得到了一次顯著的升華,他將王海泉一系的大刀闊斧、紅白精髓,與黃敬臨一系的溫文爾雅、妙手偶得融為一體,為接下來的爆發做好了準備。

八寶全鴨

重慶打底,成都開張

1936年,蔣介石派參謀團入川,在重慶設立行轅,時處西康的劉文輝派丁次鶴赴渝周旋,並授意丁以高薪將羅國榮從姑姑筵挖走,在二十四軍駐渝辦事處搞了個班子,專門辦夥食打關節。劉文輝常在此宴請各界要員,其時林森、賀國光、孔祥熙、宋子文、張群等人都是座上客,羅國榮傾其所能,大顯身手,眾人對其手藝亦是讚不絕口,林森還特地向羅國榮贈送一道書有「川菜聖手」的金字橫匾。

1941年,在技藝純熟並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後,羅國榮回到成都自立門戶。由李光甫、祝玉龍、楊春生等多位軍政老闆出資,羅國榮搭班子出技術,在華興正街悅來茶園旁(今錦江劇場旁),正式創辦了川南堂「頤之時」,並由羅國榮全權管理經營。

早年的川菜老字號名字多有來歷和說道,字字珠璣,文美意深,大有精彩之作,如味之腴、不醉無歸、盤飧市、醉東風、小洞天、錦江春等等,而頤之時亦屬上乘,「頤」為腮幫子之意,又有頤養之涵,往俗了說是吃飯時大快朵頤的酣暢,往雅了講則有「頤之時大矣哉」的精深,妙不可言。

蠶絲雜燴

為其取名並親書招牌之人,正是蓉城大書家盛光偉,盛老先生的「頤之時」三字正書,筆法自鐘太傅宣示表出,凝重疏朗,為得意之作。後來盛老先生也成了羅國榮的忠實粉絲,尤喜其拿手名菜乾燒魚翅,稱讚他以南瓜藤圍於菜盆四周猶如「王宮午畫墨龍,生動有致,潑墨神奇,畫中王宮午,菜中羅國榮」。羅國榮也不敢怠慢,逢年過節便將好菜端送至盛家,以示敬意。

羅國榮與文人大家之間的惺惺相惜,在頤之時經營期間時有發生。據飲食菩薩車輻老人記載,大學者謝無量,就曾以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三希堂法帖,比喻羅國榮的「開水白菜」、「口蘑肝膏」和「雞皮冬筍三道精品川湯

而文人楊嘯谷,則評價羅國榮的辣味豆芽包子是「詩中奇峭,賈島鬼才,別出新意,前人未及」。

唐覺從、王樾村的點評更體現了當年傳統川菜所處的第二個光輝歲月:「頤之時一出,盛極一時,人稱榮樂園與頤之時為一時瑜亮,比之書法,則為劉石庵和鄧完白,比之繪畫,稱之為吳湖帆與張大千。」

一品熊掌

說到張大千,羅國榮與他還有段小插曲。當年大千要招一名家廚,一位廚藝不算頂尖但人品不錯的年輕人前來應聘,大千原本不欲啟用,後在羅國榮的勸說下才讓他留下來,並事廚多年。後來此人在日本創建四川飯店,通過祖孫三代努力,讓川菜在日本大放異彩,人稱日本川菜始祖,被授予匠人稱號,他就是川菜名師,四川自貢人陳建民

你弄得繽紛,我吃得舒坦,你做得精緻,我評得傳神。會做、會吃、會品,川味之道,道在其中也。而今傳統川菜不再輝煌,不能光說技藝失傳,菜品層面不如從前,真正會吃的人、會品的人又能有幾多?幾句外酥裡嫩,入口即化、嚼勁彈牙,放入四海皆準,真希望「知味、知音、知道」的盛況能早日重現。

開業之初的頤之時,既有眾位股東的推波助瀾,又有名人雅士的恢弘造勢,生意自然興隆至極。但不得不說,羅國榮搭建的技術班子,才是其中的命脈,齊集了名廚黃炳清、王小金、王銀宣、黃永林、劉少安,師弟陳海清、餘集成、楊吉安,爐子李玉平,跑堂掌門彭聚星、樊玉成,以及徒弟汪再元、白茂洲、陳志剛、梁國全、劉元發、陳崇真等人,再加上後入拜師的黃子云、張雨山等人,這個陣容可謂相當彪悍,要曉得陳海清、黃子云、白茂洲、陳志剛這些人個個都是資格的川菜名師。

重慶頤之時名師周海秋、徐德章

眾人合力推出的幹燒魚翅、香酥熊掌、一品酥方、脆皮烤雞、火腿蝦仁、清蒸江團、清蒸鴨子、酸菜海參、清湯腰塊以及著名的羅氏三湯和特色小吃點心,名菜迭出,精彩紛呈

再赴重慶,揮師進京

1947年,羅國榮因率領頤之時團隊連續為劉文輝結兒媳婦,操辦數百桌超大型流水席而名噪蓉城,便趁著火頭帶隊奔赴重慶,在當時的重慶銀行工會頂樓(今道門口中西醫結合醫院旁)創辦了重慶頤之時,生意依舊紅火。

解放前夕,重慶頤之時因各種原因歇業,羅國榮回蓉後又因主理大型宴會獲得各界青睞,幾度輾轉之後,於1953年由賀龍推薦,北上進京展示川菜技藝。重慶頤之時復業後在另一位川菜名師周海秋的帶領下繼續前行,成都頤之時則不久後關閉。

左起:陳勝、範俊康、羅國榮、王蘭

羅國榮在京的落腳點是當時代表中國烹飪最高水平的北京飯店,在他和來自成都的同門師弟範俊康、徒弟黃子云等人的努力下,北京飯店川菜部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名角,羅國榮與川菜名師範俊康、粵菜名師陳勝、淮揚菜名師王蘭被譽為開國四大名廚,並當選為北京市政協委員。

羅國榮在北京曾為多位領導人做過菜,許多在京的川籍首長也都品嘗過他烹製的川味菜餚,並多次承擔國宴任務為各國首腦服務,還培養出李治全、黃潤、於存、李世寬、王義均、魏金亭等諸多名廚,1959年國慶期間,羅國榮因主理操辦新中國十周年國宴被周恩來贊為「帥才」

1969年1月,羅國榮在京病逝,享年58歲。

川菜名師羅國榮

縱觀羅國榮的一生,經歷了兩個不同的歷史時期,見證了兩次社會環境的重大變革,也親歷了傳統川菜的兩個高光時刻,創造性地完成了兩大川菜流派的融合,曾經由他主理的頤之時川菜館以及一系列川菜名菜,已然成為傳統川菜滿天繁星中,最為耀眼的傳奇。

向名師致敬!

(全文完)

備註:

文中部分菜品圖片分別出自上世紀80年代重慶頤之時和北京飯店;川菜宗師「黃敬臨」和「姑姑筵」的兩篇文章,請查閱本號歷史信息。

轉載請註明:川味龍門陣(即川味文化)

【關注百家號「川味龍門陣」】

看川菜老傳統,聽川味龍門陣。

相關焦點

  • 十周年國慶 國宴菜單,川廚上陣 川菜登場
    1959年的國慶國宴堪稱國宴史上的經典,同之前十次國慶國宴幾百人的規模相比,這次宴會的參與人數足足有5000多人,包括八十多個國家的國賓和國內各界人士,雖然後來也有幾千人甚至上萬人的國宴,但這次的難度無疑是最大的,在這次宴會中川菜廚師扮演了重要角色,川菜也悄然登場並開啟了國宴之路。
  • 中國烹飪大師唐代燦和他的老師們
    利用空餘時間泡在各位師傅後面聽他們的傳奇人生、模仿他們的切菜手法、翻鍋手法、偷嘗他們的作品、晚上睡覺前一本烹飪書籍「川菜珍餚」相伴、周而復始地不知歲月流逝。一個耀眼的個人相片、一道道精美菜餚圖片,使我記住了一個人:陳志剛、這人有點牛而且還是老總的師傅、學一下總歸要離他近一點吧。
  • 川菜檔案:新中國四大名廚、開國烹飪大師,四川兩位
    1959年10月20日,北京晚報刊登了一篇題為《訪四大名廚》的文章,作者署名「本報記者郭仲義」,文章講述了作者訪問在北京工作的四名特級廚師的事跡,他們是解放初期由毛主席、周總理欽點的中國「四大名廚」,曾被周總理稱為中國烹飪界「四大名旦」,他們是特級廚師範俊康、陳勝、王蘭和羅國榮。
  • 專訪|「十大感動川菜人物」二毛:川菜發展的歷史,是一部不斷「走出...
    從事餐飲相關工作30年,二毛出版了《媽媽的柴火灶》等十餘部美食著作;策劃、製片並出鏡的紀錄片《川菜在民間》,獲得文化部首屆中國平遙「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影像十佳紀錄片獎;尤其是,他數十年堅持不懈地收藏和研習了從明清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全國各大菜系老菜譜代表文獻兩千多部,其中川菜文獻多達六百多種。
  • 中國八大菜系——川菜
    川菜即四川菜餚,是中國特色傳統的四大菜系之一、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中華料理集大成者。元代時,四川經歷長時間戰亂,經濟和文化受到嚴重摧殘,直到明代才有所恢復;明末清初,再遭空前浩劫,人口銳減,經濟蕭條,川菜發展陷入低谷。《清聖祖實錄》卷六言:"川省初定,士滿人稀"。清朝統治者為重振四川經濟,採取了包括移民入川在內的一系列措施,其中最具影響力的便是"湖廣填四川"。
  • 《二毛的老菜譜》第9期:《中國烹飪》川菜專輯,記錄了一代川菜名師
    口述/二毛整理/封面新聞記者 薛維睿《中國烹飪》在1980年創刊,是中國第一本具影響力專業飲食期刊。1980年包括創刊號在內出了四期,1982年變為雙月刊,1983年開始又改為月刊。《中國烹飪》1983年第一期今天介紹的這本,是1983年的第一期。這期專門做了川菜特輯。從1980年創刊開始,《中國烹飪》常會涉及川菜。其中還有一期談到,「宮爆雞丁是不是一開始就有花生?」這個問題一直有爭議,《中國烹飪》通過考證,發現宮保雞丁剛開始是沒有花生米的。
  • 繼李師師之後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風流名媛
    媒體披露,李薇身高165cm,喜留直發,並通過亮麗的色彩與飄逸的布料來表現她的身體曲線。衣著於她更像是武器,在性別意識仍然森嚴的權力體系裡,她藉此展現另一種優勢。2004年7月,李薇及其妹妹在京註冊巴納斯傳媒廣告有限公司,獨家獲得中國石化的形象代理與全部加油站廣告投放。同在2004年7月,中國石化北京分公司與北京首創石油投資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北京中石化首創石油投資經營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億元,前者以北京七城區123家全資加油站實物資產 7 億元投資。後者出現金 3 億元,計劃新建 60 座加油站。
  • 王龍貴—中國烹飪大師 中國川菜大師
    國家高級烹調師,中國烹飪大師,中國川菜大師,中國川軍團名廚俱樂部福州分會副會長,師承世界川菜名師、資深中國烹飪大師、川軍團創始人主席楊俊大師。現任福建省川冊鍋兒將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他15歲便投身烹飪工作,至今已有20多年工齡,煉就了一手精湛技藝,積累了餐飲管理和全面安排廚房技藝的豐富經驗,在同行中享有盛譽。
  • 【名廚會】繆青元 川菜功勳匠人 中國烹飪大師
    繆青元,男,1952年出生,高級技師,中國烹飪大師,國家一級評委,四川省烹飪協會常務理事、專家顧問,四川省商務學院客座教授,甘肅隴南師專客座教授,眉山東坡烹飪學院客座教授,川菜老師傅傳統技藝研習會會長,現任成都青龍正街飯店管理公司董事長。
  • 今年的熱門球鞋很多,最具中國色彩的球鞋又有哪些
    豬,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寓意著「福氣」,伴隨著己亥年的到來,佩奇再度回到了大家的眼裡,大家都在好奇「佩奇家的餃子是什麼肉餡」的,管他啥餡兒,我只知道2018年年底球鞋圈的「餡」美味誘人。新春將至,各大球鞋品牌紛紛推出了風格迥異的「中國特色」主題的球鞋,如最近熱度很高的Nike Air Max 98,鞋面注入了天津年畫元素,鞋底上印著代表中國傳統禮節「作揖」的手勢,給誠意設計點個讚。另外一款球鞋,也有作揖的手勢,那就是籃球鞋 Air Flightposite。
  • 【方志四川•美食】薛維睿 ‖ 專訪「十大感動川菜人物」二毛...
    從事餐飲相關工作30年,二毛出版了《媽媽的柴火灶》等十餘部美食著作;策劃、製片並出鏡的紀錄片《川菜在民間》,獲得文化部首屆中國平遙「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影像十佳紀錄片獎;尤其是,他數十年堅持不懈地收藏和研習了從明清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全國各大菜系老菜譜代表文獻兩千多部,其中川菜文獻多達六百多種。
  • 中國最具民族民間色彩的表演藝術
    曲藝的地位曲藝作為中國最具民族民間色彩的表演藝術,在中國整個的文藝發展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曲藝是中國民族歷史和民族文學的特殊傳承載體。中國歷史上各個少數民族的史詩以及許多民歌與敘事詩,藉曲藝藝術的「說唱」得以傳播、弘揚和保存。
  • 川菜十大名菜
    川菜作為中國四大傳統菜系之一,自古就有很多耳熟能詳的經典傳統名菜,如聞名遐邇的麻婆豆腐、東坡肘子、宮保雞丁等等四川傳統名菜,這些經典傳統名菜背後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那麼,川菜傳統名菜還有哪些呢?四川傳統代表菜還有哪些呢?1、麻婆豆腐麻婆豆腐是四川省傳統名菜之一,是上河幫蓉派川菜,屬於川菜。
  • 中國十大川菜名廚邱克洪:只要生命在,我就不會忘了振興川菜的初心
    邱克洪,中式烹調高級技師、中國烹飪大師、中國飯店協會名廚委員會副主席、川菜文化全球推廣大使、餐飲業國家一級評委、原菜根香烹飪學院院長、四川省職業技能鑑定專家委員會委員、重慶現代職業技師學院客座教授、中國首屆川菜大賽優秀評委、全國第六屆烹飪大賽評委、中央電視臺美食冠軍PK賽評委、2018
  • 中國最受歡迎的十大川菜,每一道菜都是經典!
    川菜歷史悠久,是中國菜系的經典之作,口味麻辣是其特色,形式多樣,取材廣泛,深受各地食客的喜愛。說川菜是經典一點也沒有誇張,那就讓我們先來了解排名前十的十大經典川菜,看看其中哪一款才是你的最愛。火鍋1.火鍋火鍋是我們冬季常吃的一道四川菜,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其普及率是沒有一道菜可以比擬的
  • 食在中國味在四川,吃貨必知的川菜美食有哪些
    川菜即四川菜餚,當然也包括了重慶菜餚。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中華料理集大成者。食在中國,味在四川。川菜分為三派,上河幫、小河幫、下河幫。上河幫川菜是以川西成都、樂山為中心地區的蓉派川菜; [ 小河幫川菜是以川南自貢為中心的鹽幫菜,也包括宜賓菜、瀘州菜和內江菜 ;下河幫川菜是以重慶江湖菜、萬州大碗菜為代表的重慶菜。
  • 臨沂七中邀請名師專業指導,提高學生水平
    因邀請速寫名師趙建華老師給學生指導速寫,本周末美術班學生不再回家休息,請知悉,謝謝! 李凱老師16-18日給學生上了色彩課,通過三天的教學互動和對15日專業考試色彩卷子的批閱,李凱老師向我們反饋,咱們的學生色彩水平遠遠高於外面的機構和其他學校。
  • 成都名宴系列之六:崇德裡「錦繡十樣」,最成都,很中國,真美麗
    2020年12月5日、6日,由四川省美食家協會主辦、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成都範兒協辦,世界中餐業聯合會中國服務委員會、四川旅遊學院川菜發展研究中心、成都市烹飪協會等機構支持的「成都十大名宴」主題文化名宴創建與推介活動第六場走進崇德裡·吃過食舍,感受了一場「最成都,很中國,真美麗」的成都名宴「錦繡十樣」。
  • 四川 川菜十大名菜
    川菜作為中國四大傳統菜系之一,自古就有很多耳熟能詳的經典傳統名菜,如聞名遐邇的麻婆豆腐、東坡肘子、宮保雞丁等等四川傳統名菜,這些經典傳統名菜背後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
  • 傳奇經典川菜:榨菜肉絲,乾鍋雞
    傳奇經典川菜:榨菜肉絲,乾鍋雞美味的食物總是讓人感覺心情愉悅。一口美味,既是美食享受也是生活享受。中國四大菜系,川菜榮幸臥居其中之一。本期資訊,小編繼續為大家帶來川味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