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佳作 | 李亞隆:清江助學擺渡人

2020-08-28 中國攝影家協會

清江,土家人的母親河。她穿過鄂西群山,形成高山深谷、急流險灘。&34;,這首世界著名的民歌,來自清江。擺渡,至今是那裡人們渡河的主要方式。


在清江的中下遊,有一個名叫長陽的土家族自治縣。&34;,向世界證明了長江流域以南也是中國古文化發祥地,是中華民族誕生的搖籃。&34;,在宜昌十三個縣市區的大家庭裡,向來以愛讀書、會讀書出名。但是生在這貧困大山裡的娃們,自古讀書難。

2020年6月11日,劉發英給在清江上擺渡的孩子們講大山外的故事。她剛剛在北京參加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


1991年,一個中師畢業的姑娘劉發英走進大山裡的一所小學。那是兩層土房的一個中心小學,全校190多個學生,十幾個老師,每年級一個班。多數學生在校住讀,男女生分別住在四個大教室裡。那時,學校實行大周工作制,十天一周。住讀學生自帶的主食主要是土豆和紅薯,條件好的家庭會帶點&34;(玉米飯),菜主要是炸辣椒和豆瓣醬。學校給每個老師一小塊田,解決自己的吃菜問題,不會種菜的那個新來的老師,也只能常年吃豆瓣醬。學校把一間土房用竹片分成兩間,一間就成了那老師的辦公室、夥房和寢室。每次回家,那姑娘要擺渡清江,走十幾裡山路,轉兩次班車,在縣城住一夜,來回三天。


劉發英在黃柏山陳家坪小學舊址,29年前她在這裡開始了她的教書生涯。


那個學校叫黃柏山鄉陳家坪小學,黃柏山曾經是湘鄂西邊區紅色根據地。那時新來的老師叫劉發英,校長對她很器重,因為學校第一次有了中師畢業生。劉發英當上了六年級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一次周假後,她發現一個女同學沒有來。她找到學生家裡,學生的父親幾近失明,母親身體很弱,還有一個小妹妹,家裡實在困難。劉發英把那個學生帶回學校,與自己同住同吃。沒想到學生把蝨子傳給了她,劉發英四處求醫,後來忍著暈頭的氣味,用浸過煤油的毛巾包頭,治好了自己和學生。一個多月後,那個學生自信地回到同學中。劉發英從第一次領到工資開始,就從98.5元裡拿出一部分,幫同學解決吃菜、看病、交學費等困難。那時學校電壓不穩,經常停電。學生們從家裡帶來煤油燈備用,但煤油不好買,劉發英託父母想辦法,買回煤油把每個同學的煤油燈灌滿。面對教室的土牆上,煤油燈映照出搖曳的學生身影,劉發英決心留在山區任教,盡力幫孩子們讀書。


劉發英行走在全縣最高的崩尖子山上,新建的村道使她的家訪安全了很多。


兩年後,劉發英調到黃柏山鄉民族小學,9年後又調到黃柏山鄉民族中學。2003年,劉發英調到資丘鎮白沙坪小學任校長。隨著助學的深入,她覺得自己的力量有限,需要呼喊大山以外的愛心。2005年秋,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結識了網絡助學。後來,她藉助武漢心之旅網站、北京大耳朵英語網站為資丘鎮貧困學生開展網絡助學。2010年11月她創辦了英子姐姐助學網站,成立了網絡助學團隊。


賀家坪鎮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覃海冰,沒想到&34;冒著大雨如約來家裡。在她和爸爸的兩人世界裡,爸爸一面種3畝沙地,一面在附近打短工,懂事的她從小就幫助爸爸分擔家務。


劉發英遇到的第一個考驗,就是網友們的信任關。一位網友提出要視頻後再資助,當劉發英高興地與對方視頻時,傳來的卻是對方不堪入耳的話:你就長這麼個樣兒,還想騙我們的錢?劉發英亮出了初心:她不僅公布了自己的信息,她還公布了自己的承諾,助學絕不從資助款中取費。就這樣,劉發英把助學的真正困難留給了自己。


劉發英(右)下鄉途中,汽車輪胎被釘子扎穿,劉擁軍(左)在更換輪胎。劉擁軍是龍舟坪鎮中心學校辦公室主任,英子姐姐助學團隊的骨幹。他每年利用業餘時間,自費開車一萬多公裡,為團隊下鄉入戶走訪提供交通保障。


網絡助學,好比清江上渡河。一方面,如何把貧困學生的求助信息傳遞出去?另一方面,如何把愛心人士的助學善舉送達到位?


劉發英認識到,單憑熱情是無法&34;的。在不斷的總結中,她把網絡助學分成六步。第一步,收集信息。隨著精準扶貧的開展,個人求助越來越少,不到5%;而扶貧幹部、村第一書記成為求助的主要申請人,佔比70%。第二步,入戶核查。無論求助學生住在哪裡,都要逐人登門。他們要摸清求助學生的家庭情況、個人情況,還會拍5-10張圖片進行視覺化的呈現。第三步,發布信息。在英子姐姐助學網上發布求助信息。第四步,交流溝通。與資助人聯繫,了解資助意向,明確資助對象,確定助學內涵。第五步,入戶落實。善款到位後,他們會第二次登門,把錢送給學生家長,告知資助人聯繫方式,傳授向資助者反饋助學成效的方法。第六步,反饋成效。對願意與助學對象聯繫的資助人,由學生在學期末和新年、春節前直接聯繫匯報。其他的資助人,由工作室間接反饋情況。


資丘鎮九龍村二組農民田海濤(後右),在正施工加層的房子裡,與劉發英(後左)討論未來發展計劃。前面兩個孩子正在上網課。老大田先城(左),6歲時突發白血病,在劉發英的不斷努力下,經過10年78人、231次、211658元捐贈幫助,他的病被治癒,順利地念到初二,弟弟也上了小學。田海濤一直以&34;為榜樣,去年他成為一名黨員,村支書助理。


十五年,長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已經摘掉貧困的帽子。但劉發英的網絡助學,卻因為她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助學&34;的任務越來越重,參與的志願者也從她一個人,發展到一群人。雖然她的網絡助學團隊已達30餘人,志願者有320餘名。但助學的&34;工作,其中第三、第四步,劉發英還是自己獨自來完成。劉發英現在擔任長陽縣舟坪鎮花坪小學副校長,全國人大代表。無論工作多麼繁忙,即便是在北京參加全國人大會議,她每天晚上都會拿出一個多小時上網,回答助學網友們的問題、記錄當天的助學情況。助學,成為劉發英業餘生活第一位的事情。


飯桌上做作業的劉語涵,一旁的奶奶看著這漂亮的外孫女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常年溼漉漉的土屋,風溼病讓她的手變形,她種茶葉、梔果、餵豬,幫一起生活的兩個女兒拉扯外孫。2020年6月14日,劉發英幫助語涵和弟弟與資助人建立起&34;聯繫。


擺渡的日子裡,有晴天,也有陰天、雨天、雪天。一旦上船擺渡,你就無法選擇天氣。網絡助學,最大的考驗是堅持。首先,考的是腳力。全縣154個行政村,村村都有他們助學的學生。從海拔幾十米的清江河谷,到海拔2259.1米的崩尖子山,英子網絡助學團隊走遍了全縣3424平方公裡。今年6月13日,劉發英走訪一個學生,在海拔1000多米的崇山峻岭中,行車141.2公裡到達清江渡口,渡河後再延天池河大峽谷爬崩尖子山,行駛17.5公裡險要村道,單程整整用了一天。而這並不是最遠的。其次,考的是公信。對於每一筆捐款,劉發英有一個&34;,上面詳細記載了資助人的情況、受助學生的情況、聯繫人的情況,領款的時間和籤字,從2005年,這個臺帳累計有了169本。現在,一般資助款送達的當天,願意與助學對象聯繫的資助人,會收到高年級學生或低年級學生家長的微信和電話,告知收到資助的金額數量,並建立起&34;成效聯繫機制。最後,考的是耐心。劉發英的助學不是一陣子,幫助每一個受助學生完成義務教育是她助學的底線,只要受助人想學習,她會幫助完成學習夢。這是助學的馬拉松,這個馬拉松是用接力的方式完成的,平均每個學生接受了7個資助人的幫助。一個得白血病的學生兄弟倆,受助次數高達231次。劉發英就是這個助跑的接力棒。


磨市鎮花橋村十組一年級學生智芊慧,在糧食活動倉邊玩耍,奶奶在一旁刮土豆。這家8口人,3個精神殘疾,1個腦癱兒。2020年6月14日,劉發英走訪後,納入助學幫助。


15年,劉發英為長陽清江兩岸的貧困學生助學擺渡,截止2020年6月13日,英子姐姐助學團隊共聯繫國內外愛心人士2028人,募集助學款2292萬元,資助學生3584名、 2萬多次。英子姐姐助學網愛心人士遍布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及臺灣、香港地區,以及美國、日本、法國、韓國、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納米比亞,等28個國家的華人。他們助學的學生完成了義務教育,有的考上了北大、清華等大學,有的完成了研究生學習。學習使這些孩子告別了貧困,有的成為村裡、鄉鎮、和國家的有用人才。劉發英的兒子愛上一個姑娘,帶回家與父母見面時,姑娘認出劉發英是曾經幫助過她的&34;。現在,在鄉鎮工作的這個兒媳婦,成為劉發英團隊的志願者。


賀家坪鎮漁泉溪村九年級學生朱麗媛(右),幫奶奶揉按變形的腿,奶奶鼓勵學習優秀的孫女一定要考大學。朱從學五年級開始接受資助,先後有2人9次、資助15000元。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縣委、政府一直關心、支持劉發英的網絡助學,推薦她成為黨的十八大代表、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等。2014年以來,該縣累計資助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5.03萬人次,補助資金1.34億元;&34;政策補助13229人次,補助資金2156.85萬元;辦理貧困大學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5940人次,申貸資金4300多萬元;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教科書28萬多人次共計1720多萬元;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學生營養改善計劃8021多萬元,惠及學生22.17萬人次。對長陽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在外地就讀未獲資助對象落實地方救助,共救助1536人次,發放救助資金83萬多元。2020年春為確保疫情期間學生學習一個不掉隊,申請資金70.812萬元為7827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了居家學習流量補貼。全縣教育資助實現了全覆蓋,建檔立卡戶子女就讀義務教育得到了充分保障。


資丘鎮陳家坪村大三學生李思源,就著樓梯光亮學習。她家的房子至今沒有完工,樓梯間成為爸爸用來起吊修理重物的地方,也是家裡光線最好的地方。她從小學五年級接受英子姐姐助學幫助,和妹妹李巧累計得到11人、44次、66200元的資助。李思源是班上學習委員,正在參加全國大學生金融精英挑戰賽。


資丘鎮涼水寺村中職高二學生田錦濤聾啞媽媽,比劃著對劉發英說,你幫助兒子時,他還是個像小雞一樣的娃娃。10年來,共有10人、30次給予田錦濤38970元資助。


聽說磨市鎮玉寶村方豔華(中)義務兵退伍後,回高校繼續讀書,劉發英專程上門走訪,為他恢復了助學。方豔華父親(右)13年前工傷高位截癱,母親擔起了一家的重擔。英子姐姐從2014年開始助學,累計有4人6次提供1萬元資助。


看見想往已久的英子姐姐,小學三年級學生向依蕊(左)高興地跳起舞來,劉發英趕緊用手機拍了一段視頻,現場發給她的資助人。那位資助人已經資助了三年共1萬元,因為身體原因無法來看學生。這是一個貧困戶,剛剛搬進磨市鎮李家灣異地搬遷集中安置點。


英子姐姐助學團隊部分成員在工作室商量工作。


原縣人大副主任、英子姐姐助學團隊顧問、退休幹部聶德媛(右),在龍舟坪鎮鄭家榜村走訪農戶,為這個農戶的兩個孩子(後)爭取到助學幫助。


駐村工作隊幹部方寒寒 ,向都鎮灣鎮樟木壘村鄧家奶奶了解有關情況。方寒寒主動向劉發英聯繫,使鄧氏雙胞胎姐妹(後)成為助學幫扶對象。


龍舟坪鎮鄭家榜村村支書陸曉琴(左),與龍舟坪鎮中心學校九年級學生餘國卿(右)談心。陸曉琴通過駐村扶貧幹部找到劉發英,使餘國卿成為助學幫扶對象。


在都鎮灣鎮楊柘坪村修路農民李志剛(左一),發現一農戶家特別困難,找到縣委宣傳部幹部覃正罡(左二)入戶調查,使該戶兩個小學生成為劉發英助學對象。


受助的湖南師範大學學生方倩倩(中),利用疫情在家的機會,參加英子姐姐助學團隊活動。這是她回訪兩個受助學生。姐姐練得一手好字,妹妹喜歡彈琴。


為助學,劉發英走過一山又一山。


受助學生林天曉(左)高興的告訴英子姐姐,她完成了華中農業大學學習,被武漢一家農業科技公司錄取了。


林天曉說,初中畢業時,她打算報職高,好儘快工作。是哥哥的鼓勵,是英子姐姐的幫助,她才實現了大學夢。從2008年開始,累計有116人次提供近11萬元資助,這期間,天曉父母相繼去世。


受助學生覃春娟(左),產假結束回到工作單位——賀家坪鎮中心幼兒園,向園長(右)匯報復工準備情況。


與母親相依為命的覃春娟說,她中職讀書三年沒有回過家,放假後就在縣城打假期工,但拼命還是湊不齊學費和生活費,不是英子姐姐幫助,她無法完成學業,更不可能有現在這樣美好的小家。


受助學生覃拓,還有幾天就要到西安報到上班了,他主動幫助父母種地、做飯。


研究生畢業的覃拓,在家裡修改英文論文,參與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覃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研究所錄用。他給英子姐姐寫信說,作為預備黨員的他,要報效祖國的軍工事業。牆上貼著一張山東大學學報,那時他讀本科時編輯的。

在陳家坪村的小溪旁,劉發英陷入深深的回憶。這裡是她參加工作的地方,也是她助學的起點。她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愛情,使她實現了助學夢。


深夜,劉發英還在與新助學人聊天,詳細回答愛心人士的問題。愛人覃守龍坐到英子身後,給她按肩解乏。當年龍哥是所在村第一個大學生,他是劉發英崇拜的偶像。當劉發英開始網絡助學,龍哥走到妻子的身後,承擔了全部家務。


下鄉走訪路上,劉發英被一位正在地裡勞動的學生家長認出,感謝她十多年前對孩子的關心。


面對清江和大山,劉發英決心繼續為助學擺渡。


劉發英的助學擺渡,不斷適應著水流的變化。從過去的義務教育為主,變為現在的高中大學為主。近年,他們把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助學放在優先的位置。


如同《龍船調》歌中&34;的回聲,劉發英正幫助那些學子劃向夢想的彼岸!


作者簡介

李亞隆,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攝影家協會顧問,宜昌市攝影家協會顧問。三峽大學特聘教授。


曾獲:

第九屆中國攝影金像獎創作獎(紀錄類);

第22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紀實作品類組照金獎、銀獎;

第三屆中國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文化藝術類單幅金獎、組照優秀獎;

人民攝影報第15屆(2006年度)新聞攝影作品評選(金鏡頭)文化藝術類組照金獎;

人民攝影報第20屆(2011年度)新聞攝影作品評選(金鏡頭)日常生活類組照銀獎;

第十七屆中國新聞獎攝影作品複評文化藝術類金獎、

第十五屆中國新聞獎攝影作品複評組照類銀獎等。

相關焦點

  • 李亞隆:一本書,一片情
    作者簡介李亞隆,湖北省攝影家協會顧問、宜昌市攝影家協會顧問。三峽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攝影網籤約攝影師。
  • 「追尋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思考——擺渡人的擺渡人(全篇合集)
    擺渡人:「老朋友,時光荏苒,歲月幾何?」舟:「……」擺渡人:「春去冬來,晨出夜歸,渡了一輩子人,所渡乃何人?」舟:「……」擺渡人:「你說這人,渡去彼岸為甚?轉頭,還不是又渡回來,家在此,終是要歸。」舟:「……」擺渡人:「既然如此,又何必走這一遭呢?寒暑冷暖,除卻四季,亦有人間啊。」
  • 清江之窗|清江三鮮面之「孫國花清江三鮮面」
    準備吃遍清江三鮮面,吃一家,介紹一家,有朋來,喜歡哪家就去哪家吃!不知是巧合還是……最近媒體也熱乎乎的、接二連三的報導清江三鮮面,比我介紹的節奏還快!9月17日,朋友發了一個連結,一看不得了,《人民日報》都登了清江三鮮面!呵,意外噢!
  • 宜昌——清江畫廊
    宜昌清江畫廊風景區位於三峽宜昌的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涵蓋隔河巖大壩以上至水布埡鹽池溫泉,沿清江一線的所有旅遊景觀及景區景點。當前重點打造的是倒影峽、仙人寨、武落鍾離山等三大景點。清江畫廊風景區屬湖北省省級風景名勝區和旅遊度假區,也是國家林業局批准建設的國家森林公園和湖北省旅遊局命名的全省四大甲級旅遊風景區之一,清江是長江的一顆明珠,"水色清明十丈,人見其清澄,故名清江。"她發源於鄂西利川市龍洞溝,流經恩施、長陽、巴東,在宜都市注入長江,全長423公裡,有 "八百裡清江美如畫"的盛譽 。
  • 【只爭朝夕 不負清江】第五次洪峰送清江「出梅」
    7月16日至19日,「入梅」以來第9輪降雨來襲,形成清江2020年第5次洪峰,最大入庫流量9180立方米每秒安全過境水布埡,這是繼6月28日水布埡迎建庫以來次高洪峰12200立方米每秒之後,梅雨期即將結束之前的一場比較大的洪峰。清江梯級水利樞紐工程,再一次交上蓄洪削峰發電的完美答卷。
  • 四十年前的清江中學
    1966年前,隸屬清江市的清江中學與淮陰地區直屬的淮陰中學都是淮陰地區重點中學,面向淮陰地區招生,既有走讀生,又有住校生。由於區劃調整等歷史原因,清江中學校名發生過多次變更。清江中學前身是1950年籌建的蘇北淮陰財經技術學校,建成於1951年9月,1953年更名為清江市初級中學,1954年,共有9個班450名學生;1958年7月升級為完中,秋季招高一新生3個班,命名為清江市中學;1959年,清江市與淮陰縣合併,成立縣級淮陰市,稱淮陰市清江中學;1960年2月,改稱淮陰師範專科學校附屬中學;1962年,淮陰師範專科學校被停辦,1964年12月,復稱清江市中學;1968年10
  • 樂清清江李花「雪」滿山谷
    提起樂清市清江鎮,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清江三鮮面,其實這裡還有一樣有名的東西就是清江李(俗稱江沿李),它是樂清主要盛夏名果之一,每到陽春三月,江沿李花是當地的一大農業休閒遊特色景觀。在樂清市清江鎮江沿村,村莊前後左右都是白色的李樹林。今年春天來得早,李花均已盛開。因為李園為免費開放,前來賞花拍照的遊客成群結隊,「李花谷」的李樹林裡,到處是遊客的歡笑聲。
  • 【清江生活網】便民服務生活信息7月25日更新20條
    聯繫電話:13872590698  打電話時說在探清江微信上看到的信息!聯繫電話:13593628512   打電話時說在探清江微信上看到的信息!聯繫電話:18107182345    打電話時說在探清江微信上看到的信息!
  • 愛心助學航中行
    新年初始,冬雨綿綿,建德市馬拉松協會的愛心助學活動,恰如一輪暖陽,令人倍感融融春意。她首先感謝航頭初中和航景村的領導對本次活動的重視和支持,並介紹了建德市馬拉松協會近一年以來在團隊建設上取得的成績,每年會員們都會在國內外大大小小的城市留下他們的汗水和腳印,展示出了不懼風雨,勇往直前的馬拉松跑者精神!
  • 麥田裡的擺渡人-小麥
    麥田裡的擺渡人-小麥
  • 長陽發現寒武紀清江生物群居首
    傅東靜相信,同處於寒武紀動物門類爆發極盛時期的「清江生物群」,隨著大規模發掘,將為發現和探索新的軀體構型和新的動物門類提供第一手材料。為何將新發現的化石庫命名為「清江生物群」?傅東靜解釋,化石埋藏地是在清江與丹水河的交匯處,「這樣命名是為了紀念發現它們的地方,記載中國在科學史上的重要貢獻。」
  • 世上沒有擺渡人,人生這條河,你得自己渡
    這世上,沒有什麼所謂的擺渡人,渡你過河的人,並不是某個人,也許只是你自己。生命是條孤獨的河,誰會是你人生的擺渡人!人生是條河,是深是淺,自己趟過才知道;是長是短走過才清楚。我們都是自己的擺渡人,每一步都是認真對待,只有自己強大了,才不會感到懼怕,沒有什麼救世主,你是自己的命中貴人。哪有什麼「擺渡人」,人生只有自渡!人生如船,命運如河。
  • 上饒市民建企業家聯合會會員張清峰赴黃金埠中學舉辦大型公益助學活動
    2020年10月11日,上饒市民建企業家聯合會會員、上饒市精英智慧大學創始人張清峰、江西光陰教育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饒明像,組織了一支
  • 桃花源鎮清江鋪花果園提質改造項目開工
    近日,清江鋪花果園提質改造項目正式開工,這將加速桃花源鎮清江鋪村發展成為桃花源核心景區的擴充和延伸。清江鋪村毗鄰桃花源風景名勝區,屬桃花源全域旅遊示範區核心地帶。為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常德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西城新區分公司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整合社會資源,對清江鋪花果園的提質改造進行援建。
  • 畫家劉海濤,他是一個擺渡人,以開放的繪畫語言賦予作品諸多可能
    他是一個擺渡人,以開放的繪畫語言賦予了作品諸多可能,為觀者提供了開放性的解讀途徑。——曹箏琪娜作品欣賞劉海濤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
  • 朗讀者|| 人生最好的擺渡人,就是自己
    今天推送給大家的是選自公眾平臺夜聽/作者:赤堯臣的《人生最好的擺渡人,就是自己》,希望大家喜歡。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上了年紀的詩朋文友眼睛花了,看手機有困難,我來朗讀,不用看文字,也能讓他們欣賞到好的文章,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 電影擺渡人最新票房統計 上映後受到了極端兩極化評價
    電影擺渡人最新票房統計 上映後受到了極端兩極化評價時間:2016-12-29 22:50   來源:北青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電影擺渡人最新票房統計 上映後受到了極端兩極化評價 12月23日上映的電影《擺渡人》映後受到了極端兩極化的評價,由於《擺渡人》在豆瓣影評了給出一星點評的佔比太大
  • 天地杯(1)||我的青春擺渡人
    我的青春擺渡人——「天地杯」作文競賽指導
  • 宜昌清江畫廊酒店推薦
    在清江畫廊裡夜宿,祥和安靜,空氣新鮮如天然氧吧,既有星級賓館又有農家小院,有土家風格的,也有歐式風格的,足可以讓你睡得不知日月。長陽原滋農家樂長陽 巴人故裡國家森林公園清江畫廊內 ,北緯30度島上。若想要遊覽長陽,長陽農家樂將會是一個不錯的住宿之選。
  • 子承父業10年助學路,星火愛心助學開啟新方式
    此前,相比於「幕後」的兒子,父親周明達因助學被評為「常州好人」,更多出現在「臺前」。 2009年 父子倆在與朋友閒聊過程中,了解到無錫有個社會公益組織把愛心人士有效集合,共同助力貧困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