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烏木為什麼值錢?與紫檀木、黑檀木的區別在哪?
烏木
烏木,俗稱陰沉木。遠古時期,大片原始森林中的名貴古木。因地殼變遷等自然原因而被深埋於古河床、泥沙之下,任泥石碾壓,任蟲魚撕咬,任歲月碳化,形成植物「木乃伊」。不知千年、萬年。現在,由於挖沙、採石、施工挖掘、自然垮方等因素而使其重見天日,成為出土烏木。由於烏木長期處於特殊的自下而上環境中,其色澤大多通體烏黑,也有外黑內紅(如古紅椿木,在地下埋藏三千年以上,才能形成此色),或外黑內黃(如古金絲楠木,在地下埋藏四千年以上,才有此色)、外黑內綠(如楨楠)、色彩漸變的;其原生古樹僅為紅椿、楠木、青槓、麻柳、香樟、花楸等品種,並不是所有的古木都能成為烏木,也並不是烏木都是黑色的,或黑色的就是烏木,如印度、緬甸所產和黑木和中國的柿子木、柴油檀木、雞翅木,就是黑色的現代木。真正的烏木,是在特定的地下水、土等自然條件下和適應的礦物質會計師中,才能形成,且木材本身含水量有桉脂油等天然防腐劑,才能深埋千萬年而不腐。烏木的形成年代和價值,既要憑行家的經驗,更要憑同位素等科學手段檢測,才能確定。
天府之國四川是中國碳化烏木最集中的地方,其材質和數量堪稱劉州之最,是極其珍貴的自然文化遺產。近年,川西平原出土的烏木,經選樣後送中國地質科學院貯存器溶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成都理工大學等用碳14同位素檢測,其年代均超過3000年以上,有的甚至長達上萬年。如成都神韻烏木藝術創作中心收藏的「烏木龍王」自然件,長達24米,重達70餘噸,檢測年代為5003年。
深埋於水澤之地的出土烏木,因歲月的刻痕和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其形千奇百怪,其狀多姿多彩,可謂鬼斧神工,自成天然,精妙絕倫,嘆為觀止,非人力所能為也。許多上品,其間密布卵石關坑窪,或各種蟲魚關孔洞,品相神秘古典,富有感染力、衝擊力、想像力,有些精品、絕品,令人思接千載,神通萬裡,大自然王國的奇峰怪獸、花鳥蟲魚,幻像佳景,任其暢想,真是「妙處難與君說」。
由於烏木質地堅硬細密,色澤豐富悅目。或烏黑透亮,或灰褐如雲,或紅似花崗,或燦若黃金,是製作烏木雕塑、烏木藝術品、收藏品的寶貴材料,也是製作古典極品的上選之材。特別是金絲楠木,系國家特級保護的珍貴木材,早已明令禁止砍伐,並將存世和新種植的樹木編號入檔。而埋藏在地下四千年以上才能形成外黑內黃的碳化古金絲楠,更是寶中之寶。
在源遠流長的巴蜀文化之中,烏木是神秘珍貴的「寶物」、「神器」。民間素有「縱有財寶一箱,不如烏木半方」,「黃金萬兩送地府,換來烏木祭天靈」的說話。因烏木性為純陰,古籍中亦有入藥記載。其用途的廣泛性和屬性的神秘性,被海內外譽為「東方神木」。在古代,達官顯貴都愛把烏木家具、烏木藝術品視為傳家之寶、闢邪之物,甚為珍愛。當今著名的考古學家魏學峰、社會學家陳歷謀等對烏木的考古、藝術和社會的價值推崇備至,並將春列為「第一藏品」。
四川特有的碳化烏木的科學、文化、歷史、經濟價值及其藝術的發揚和創造,引起了中央和地方許多領導的高度重視,國內外文化、藝術界人士為之驚嘆。全國人大原委員長喬石贊為「天府瑰寶」,並欣然題詞。四川省委書記張學忠和省、市有關領導極為重視,於2003年9月對四川烏木的開發和利用作了專題批示:要大力支持和發展,打造成四川的特色和名牌。許多專家、學者、藝術家把烏木同「國寶」熊貓、三星堆和金沙貴址等同,稱為「四川一絕」「四川文化旅遊又一張金名片」。
由於烏木材質特殊,外形自然美觀,實用、增值,便於收藏,不腐不爛不蟲蛀,不怕日曬風吹等良好特性。是接待廳、會議廳、宅院前廳、後廳、中堂、豪華會所等公眾和私家掛靠場所首選之物;是酒店、酒樓、賓館、餐館、茶坊、健身房、舞廳、歌廳、宴會廳等場所和豪華點綴和最佳配置;亦是近幾年興旺發達的農家樂、度假村等室內外裝飾和景觀增設的最新選擇;還是道家、佛家等宗教場所塑像、景觀造型的最新亮點。珍稀的烏木藝術品,作為收藏界的首選,是欣賞和留給兒孫、後輩的傳家寶,亦是贈送外賓、親朋、好友的珍貴禮物。
紫檀木
紫檀木名紫榆(英文名: RED SANDALWOOD, REDSANDERS),豆科,常綠大喬木,高五尺丈。羽狀複葉,蝶形花冠,黃色,圓錐花序。果實扁圓有翅,木質甚堅,色赤,為世界上名貴木種之一。產於美洲和非洲熱帶雨林地區,印度、菲律賓、緬甸、南洋群島。尤以印度紫檀、非洲柴檀著名,因生長緩慢,材質堅實,硬度大,韌性強,結構細緻,紋理均勻,耐腐性強。該材種產量極少,屬小喬木,樹幹多彎曲,取材很小,心材鮮紅或橘紅色,久露空氣後變紫紅褐色;材色較均勻,常見紫褐色,至少八百年成材,生長年輪不明顯。紫檀木因其珍貴而被稱為「木中之金」。
晉代崔豹所著《古今注》中已記載:「紫楠木,出扶南,色紫,亦謂之紫檀。」宋代趙汝適。《諸蕃記》載:檀香出婆(爪哇),其樹如中國之荔枝,其葉亦然,土人砍之陰乾,氣清勁而易洩,熱之能奪眾香;色黃者謂之黃檀,紫者謂之紫檀,輕而脆者謂沙檀」。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本部第三十四卷記載:「紫檀——鹹、微寒,無毒,能和營氣消腫毒。」
黑檀木
黑檀木(EBONY)學名蘇拉威西烏木,是印尼國寶木,生長在印尼赤道旁的蘇拉威西石頭島上,地處熱帶地區。終年乾旱,樹木生態環境極為惡劣,成材緩慢,需數百年以上。據南京林業大學鑑定,氣幹密度為1.14,入水即沉,木材結構極緻密,材質硬重且均勻,木材黑色夾有灰褐至淺紅的淺色條紋,耐磨及乾燥後不變形,含油脂具金屬般光澤,是著名的珍貴家具,高檔裝修,工藝雕刻及樂器用材,歸入世界名木之列。目前印尼政府已限量採伐,並制定很高的關稅政策,以保護瀕臨滅絕的黑檀木資源。印尼黑檀木,印度紫檀木、海南黃花梨木,三者被公認為所有紅木之首,極具有收藏價值。
黑檀木目前不僅作為製作高檔紅木家具的上選作材,而且廣泛用於高檔裝修,(如中華第一高樓--上海浦東金茂大廈即用作內裝飾)、工藝品雕刻、樂器用材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