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電影節今日影片外媒評論 "女僕日記"遭批評 "維多利亞"長鏡頭...

2020-12-25 Mtime時光網
  時光網訊

柏林當地時間7日,柏林電影節第三天共有

《女僕日記》《火山下的人生》

以及

《維多利亞》

三部競賽片亮相,其中

《維多利亞》

以140分鐘的長鏡頭掀起了本屆電影節的第一個小高潮。



  《女僕日記》

根據法國作家奧克塔夫·米爾博同名小說改編,

讓·雷諾瓦

路易斯·布努埃爾

兩位電影大師曾分別在1946年和1964年將其改編成電影。影片時代背景設置在19世紀,在一個法國富翁的家裡,來了一個不省事的女僕。這個女僕攪亂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危險。


  《Screen》

:主角塞莉斯泰因在變更僱主過程中,記錄了那個時代的終結,影片沒有為這個角色賦予新意。或許是害怕攝像機無法完整展現這個故事,或者是對觀眾智力的不信任,

伯努瓦·雅克

不斷重複著觀眾早已清楚的場景,投入大量對話,並在其中插入自己的觀點。賽杜的表演無法令人信服,她沒有展現出塞莉斯泰因所有的特質。


  ●《維多利亞》


  西班牙電影《維多利亞》的海報上有著這麼一句宣傳語:一個女孩,一個城市,一個夜晚,一個鏡頭。影片全長134分鐘,講述了維多利亞是一個年輕的西班牙女孩,她在一天晚上偶然認識了四個男孩並與其中一個名為索恩的男孩一見傾心,兩人決定脫離團隊獨自相處。就在感情升溫之際,兩人被索恩的三個朋友打斷了,因為索恩著四個男孩有著更重要的事情:還一個黑幫老大的人情債。四個人中已經有一個人醉的不省人事,索恩請求維多利亞幫他們充當司機。於是本來一個夜晚的浪漫邂逅,突然變成了一場致命犯罪。


  《Screen》:《維多利亞》將兩個多小時的時間中,擁有令人滿意的合理劇情。但是如果把長鏡頭的技術噱頭拿掉,這個故事會讓它自己都感到羞愧。在中間戲劇性的轉折後,影片開始為角色的可信度進行鋪墊,卻揉進了太多黑幫影片的陳詞濫調,打亂了影片的節奏,並沒有成功掩飾影片那些過於冗長和單調的情節。你不得不羨慕挪威攝影師Sturla Brandth Grovlen的精力,隨著角色的移動,他一會兒攀爬上樓梯,一會兒拍攝追逐鏡頭,一會兒又進入到汽車拍攝車內場景。但是影片最好鏡頭卻來自於更加安靜的場景——比如公寓的屋頂或者咖啡館。


  ●《火山下的人生》


  《Screen》:瓜地馬拉地區的帕卡亞活火山是一種象徵,它即有傳統的威嚴之感又受到現代社會的衝擊,而這部攝影優美的影片主要講述這座火山腳下的一位婚前懷孕婦女的故事。導演著力將影片的焦點放在人物身上以避免影片變得像那些聚焦種族的、陳詞濫調的藝術電影。母親與女兒的關係在這部男性導演的女性作品中被表現的尤為細膩。


  《Variety》:

一個瑪雅族女孩發現其正置身傳統與現代的交叉口上,一個簡單的、寓言般的故事在瓜地馬拉高原農耕社會中誕生,導演拍攝出既唯美又透出其觀點的影片,可以說Bustamante這部電影中充斥著大量的動人細節,拍得非常「赫爾佐格」(比

沃納·赫爾佐格

自己拍的

《沙漠女王》

好多了),看到了古老傳統與文明社會之間迫在眉睫的矛盾關係。這部電影在柏林電影節備受關注,而本片的受眾大部分還是藝術電影市場中的受眾。


相關焦點

  • 伊朗影片《計程車》獲第65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當日,第65屆柏林電影節各獎項揭曉,伊朗導演賈法爾·帕納希的作品《計程車》斬獲本屆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 新華社記者 張帆 攝    新華網柏林2月14日電(記者郭洋 馮玉婧)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各大獎項14日揭曉,伊朗導演賈法爾·帕納希新作《計程車》獲得最佳影片金熊獎,英國影片《45年》斬獲最佳男女演員銀熊獎。
  • 德國兩部難民題材影片柏林電影節引關注
    新華社柏林2月17日電(記者田穎 張毅榮)德國兩部難民題材影片《過境》和《滕珀爾霍夫中央機場》17日在柏林電影節全球首映,2016年以來這一題材一直是柏林電影節關注的焦點。  《過境》是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影片之一,由德國導演克裡斯蒂安·佩措爾德執導,改編自德國女作家安娜·西格斯1944年出版的同名小說。
  • 付蘭蘭柏林電影節三連擊:演gay最自然
    新浪娛樂訊在本屆柏林電影節上,被國內影迷親切地稱為「付蘭蘭」的詹姆斯-弗蘭科可以說是亮相率最高的明星。他帶了三部作品來參展(分別是主競賽單元《沙漠女王》、主競賽展映片《一切都很好》以及全景單元《我是麥可》),頻繁地奔波於電影節開幕紅毯、三部新片紅毯以及發布會和各種活動。付蘭蘭的柏林三連擊,是打了漂亮的一戰,還是被三振出局?怒刷存在感的他,刷出成就感了嗎?
  • 柏林電影節連下"雙黃蛋" 伊朗"的哥"擒得"金熊"
    原標題:伊朗「的哥」擒得「金熊」 柏林當地時間2月14日晚,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正式落下帷幕。由伊朗導演賈法·帕納西自導自演的現實題材影片《計程車》一舉登頂,斬獲最佳電影金熊獎。這也是繼2011年《一次別離》之後,伊朗電影再次站上了柏林電影節的榮譽頂峰。
  • 第69屆柏林電影節——影片《同義詞》獲最佳影片金熊獎(1)
    新華社照片,外代,2019年2月17日(外代二線)(4)第69屆柏林電影節——影片《同義詞》獲最佳影片金熊獎2月16日,在德國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法國著名女演員朱麗葉·比諾什(前左)為以色列導演納達夫
  • 中國「夫妻」獲柏林電影節影帝影后
    參考消息網2月18日報導 法媒稱,與坎城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同是歐洲最重要電影慶典的柏林電影節,2月16日晚將金熊獎授予了以色列導演納達夫·拉皮德的《同義詞》。《同義詞》勇奪「金熊」據法新社2月16日報導,《同義詞》是一部批評以色列的影片,主人公是一位移居法國、拒絕講希伯來語的年輕人。
  • 柏林電影節組委會公布今年入圍影片名單
    《好極了》入圍柏林主競賽單元海報。圖片來自網絡當地時間1月20日,柏林電影節組委會公布了今年第67屆的入圍影片名單。令國人欣喜的是,劉健執導的動畫電影《好極了》入圍了金熊獎主競賽單元,這是該單元中的唯一華語片,也是歷史上中國動畫電影首度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現年48歲的劉健並非橫空出世,他的長片處女作《刺痛我》曾拿下國外多個獎項併入圍法國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長片競賽單元,也憑藉其現實主義的主題和黑色電影的風格獲得國內觀眾的認可。
  • 中國美術學院本科生畢業作品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
    2019年1月18日,第69屆柏林電影節官方宣布,1996年出生於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2018屆畢業生祝新導演的長片處女作《漫遊》,入圍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論壇單元。《漫遊》為祝新於中國美院本科大二暑假開始製作的長片作品。
  • 女性、政治和新導演:最熱鬧的柏林電影節落幕了
    最佳影片金熊獎由《同義詞》摘獲,這位以色列導演那達夫·拉皮德迄今為止拍攝的電影並不多,從2011年的《警察》摘獲第64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後,他贏得了一些關注。2015他的《為何》提名了金熊獎最佳短片。另外,由弗朗索瓦·歐容執導的影片《感謝上帝》摘得了評審團大獎,影片由真實事件出發,從四個曾受神父性侵的男性視角出發展現他們的過往和當下。
  • 《犬之島》秀外媒超高評價 豪華製作水平獲觀眾稱讚
    電影自北美上映以來,口碑一路領先,不僅是柏林國際電影節歷史上首部開幕動畫,更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並且影片爛番茄新鮮度91%,IMDb評分8.2,微博大V好評100%,豆瓣評分也始終保持在8.5的高分。電影中小男孩與「首領」之間溫暖人心的情感也治癒了許多觀眾。今日,影片發布一支口碑視頻。
  • 柏林電影節|莫裡茨德哈德爾登訪談:柏林啟示錄
    隨著第六十九屆柏林電影節一起結束的,還有執掌電影節長達十八年的科斯利克(Dieter Kosslick)「時代」,雖然最後幾年頗多批評,但「歷史功過」本就由人評說 。去年柏林電影節宣布科斯利克的繼任者為義大利人卡爾洛夏特裡昂(Carlo Chatrian)時,諸多媒體發出了「首位外國人執掌德國電影節」的「友邦驚詫論」,殊不知,科斯利克的前任總監、執掌柏林電影節長達二十二年的莫裡茨德哈德爾登(Moritz de Hadeln),其實就是一個瑞士人。
  • 柏林電影節因疫情改為線上 6月初補辦迷你電影節
    網易娛樂12月17日報導  據外媒報導,下一屆(2021年)柏林電影節將因德國的疫情狀況而徹底改變形式,原定明年2月11日-2月21日實體舉行,現正在試圖改為在3月初以虛擬形式做一個競賽部分,同時進行線上版的歐洲電影市場
  • 柏林電影節《肉與靈》奪金熊 韓演員金敏喜封后
    最終匈牙利著名女導演伊利迪庫·恩雅蒂的《肉與靈》得到了最高獎金熊獎,塞內加爾導演阿蘭·高米斯的《祝賀》拿到了評審團大獎。最佳導演頒給了芬蘭的考裡斯馬基,阿爾弗雷德鮑爾獎頒給了阿格涅絲卡·霍蘭。韓國演員金敏喜眾望所歸地拿到了影后。
  • 小資的迷人與行為主義政治——記第54屆柏林電影節(2)
    電影節主席考斯裡克在《電影節手冊》中開宗明義,引用了南非消除種族隔離後的一句口號:「真理傷人;但沉默殺人。」關注政治一向是柏林電影節的特徵,但是考斯裡克另外強調要兼顧電影的「政治」和「迷人」。如何理解「迷人」呢?每部電影都希望以不同的方式迷人。
  • 法語片《姜戈》敲定為第67屆柏林電影節開幕片
    法語片《姜戈》敲定為第67屆柏林電影節開幕片 時間:2017.01.0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WY
  • 2021年柏林電影節因疫情改為線上,6月初補辦迷你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據外媒報導,2021年柏林電影節將因德國的疫情狀況而徹底改變形式,原定明年2月11日-2月21日實體舉行,現正在試圖改為在3月初以虛擬形式做一個競賽部分,同時進行線上版的歐洲電影市場。而在6月初會補辦一個迷你電影節,做一系列實體的電影世界首映活動。柏林電影節方對此報導拒絕評論,表示本周晚些時候會正式公布對下屆的安排。下屆柏林電影節此前已宣布一些重大改變,比如取消表演獎項的男女性別分類:柏林將從2021年開始,把「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獎改為一個「最佳主角」銀熊獎和一個「最佳配角」銀熊獎。
  • 69屆柏林電影節中國演員王景春詠梅稱帝封后
    《地久天長》  中國演員王景春詠梅稱帝封后  楚天都市報記者戎鈺  與坎城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的柏林電影節,於北京時間2月17日凌晨舉辦頒獎典禮,讓無數中國影迷笑醒了——  憑藉在王小帥導演新作《地久天長》中的演出,中國男演員王景春與中國女演員詠梅包攬了第69屆柏林電影節影帝影后榮譽
  • 連續兩年花落女導演,今年柏林電影節又來七位
    歷史上,共有5位女導演獲得過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分別為蘇聯女導演拉莉薩·舍皮琴科於1977年憑《上升》、波赫女導演亞斯米拉·茲巴尼克於2006年憑《格巴維察》、秘魯女導演克勞迪雅·洛薩於2009年憑《傷心的奶水》,而伊利迪庫·恩雅蒂和阿迪娜·平蒂列分別在2017年、2018年憑藉《肉與靈》和《不要碰我》獲得了這一最高榮譽,不知道今年柏林電影節上女導演能不能上演最佳影片金熊獎帽子戲法?
  • 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 《拉貝日記》真相震撼柏林
    由中德法三國合拍、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電影《拉貝日記》(原名《約翰·拉貝》)日前在柏林電影節舉行媒體展映。歷史真相震撼全場,媒體紛紛表示影片「在極大程度上尊重了原著與歷史」。  電影《拉貝日記》講述了南京大屠殺期間,德國西門子公司駐南京代表約翰·拉貝與一批外籍人士成立「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保護中國難民的生命和財產的故事。影片改編自拉貝撰寫的戰時日記,這本《拉貝日記》真實記錄了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的暴行。影片曾在中國上海、南京實地拍攝,張靜初、任泉等人參與了演出。
  • 柏林Day7:《同義詞》成意外驚喜 引爆電影節!
    柏林Day7:《同義詞》成意外驚喜 引爆電影節!倒是伊莎貝爾·科賽特在影片中加入的大量的床戲和片尾對於現今世界對於同性戀態度的說明,很有政治正確的嫌疑。總而言之,作為女性導演,她還是在討好現今世界的大眾媒體,顯得急功近利。媒體的評論也說明了這一點。《綜藝雜誌》:「原本是盪氣迴腸的愛情故事,但卻被拍攝成了又笨又傻的電影。」《好萊塢報導者》:「通篇的大量信息,沒有絲毫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