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學渣簡小單(´・ω・)ノ:
我們的微課中大部分是有關個體諮詢的,很少有課程關於團體諮詢。
但團體諮詢在國內顯示出快速發展的趨勢,以其特殊的療效因子(therapeutic factors),區別於並補充了個體諮詢。複雜的團體動力非常吸引人,動力之下呈現的團體現象如替罪羊等,不僅僅在諮詢中在生活中也屢見不鮮。
所以本次就帶著大家來一探究竟,淺嘗有趣的團體現象~
= ̄ω ̄=
從「替罪羊現象」解讀團體動力
(本文整理自簡單心理Uni微課堂016)
主講人 | 帥莉
整理編輯 | 學渣簡小單
講者介紹:
帥 莉
簡單心理認證諮詢師
美國歐文•亞隆心理治療學院認證團體治療師及督導師
美國團體心理治療協會(AGPA)會員
中美精神分析聯盟(CAPA)會員本期概覽:
1、個體諮詢與團體諮詢的差異
a. 團體諮詢和個體諮詢的各自優勢
b. 團體諮詢師和個體諮詢師的不同任務
2、團體中的替罪羊現象
3、團體分析、團體動力學在組織中及非臨床情境中的應用
前言:團體諮詢概覽
團體諮詢也稱為小組諮詢(小組治療、團體治療或團體輔導),團體諮詢和個體諮詢有一個相似的地方。在個體諮詢中我們會把 心理輔導、心理諮詢、心理治療 分開,因為這三種諮詢面向不同的人群,有著不同的目標。團體也是如此,分為團體輔導、團體諮詢和團體治療。
今天主要講的是在團體諮詢和治療框架下,主要現象和工作方式是在 非結構性團體或過程性團體中所應用和有可能發生的,對於結構性的團體或者團體輔導當中不一定會發生替罪羊現象。
團體諮詢是在團體情境中,為成員提供心理的幫助和指導,與個體諮詢、家庭諮詢、伴侶諮詢一樣,是一種心理諮詢的方式。國外的很多來訪者或者患者會同時使用個體諮詢、家庭諮詢和團體諮詢。團體諮詢,是團體成員通過團體中的人際交互作用來探索自己的內心,尋找有效的解決途徑,通過制定目標,並且在團體中去嘗試新行為,改變舊有的行為,從而達到現實生活中的改變,以及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困擾的解決。
我們今天所講的是互動性的團體所應用或呈現出來的現象。這些現象通常會更多地應用在小團體上。小團體是指10到12個人或8到12個人的團體。
因為團體類型的不同,在不同的人群、機構和環境中也會有不同的應用。
第一種類型的團體輔導是教育性及輔導性的團體。通常存在於學校、社區、醫院、企業、門診或住院病人環境中。
第二種是諮詢和治療性團體。這種團體同樣也會在醫院、學校、門診、住院病人和社會機構中應用。但這兩種類型的目標有所不同。同樣的住院或門診病人既可以做輔導性的教育性團體,也可以做諮詢治療性的團體。這取決於成員的目標,以及機構或者帶領者的目標。
第三種是自助性的無領導團體。很多社區、社群、社團或社會機構都會有無領導團體,比如癌症病人團體、互助會、父母、親子教育分享等等。
根據團體的成員或者主題也可以將團體進行劃分。比如抑鬱症團體,癌症病人團體、單親團體、拖延症團體、婚戀團體、成癮及戒癮團體等。
根據團體的時間和設置進行可以把團體分為五類。
第一類是短程團體,通常持續時間在12次以內的團體叫做短程團體。
第二類是中程團體。通常持續時間在20次左右的團體叫做中程團體。
第三類是長程團體。持續時間在1到5年的團體是長程團體。
第四類是密集性團體,也被稱為馬拉松團體。
第五類是單次團體,是指一次性的團體,例如兩個小時、一個半小時的團體。
根據人數可以將團體區分為三類。8到12個人是小團體,12個人到50個人是中型團體,50個人以上是大團體。
同質性和異質性團體。抑鬱症團體、癌症病人團體、單親團體、女性團體和老人團體都稱為同質性團體。動力性團體,團體分析、人際互動的團體、亞隆模式的團體是異質性團體。異質性指的是成員有不同的身份,性別,角色和目標(成員來到團體想要解決的困擾)。異質性團體有自身的優勢,尤其是探討移情時,這樣的團體不需要在團體中去做角色扮演。成員之間自然就會發生互相的移情以及家庭和家庭關係的重現。
一、個體諮詢與團體諮詢
團體治療和個體治療的差別。我認為這兩個方式各有優勢,歐文亞隆的研究顯示, 25%的研究證實團體治療比個體治療效果更佳,75%的研究顯示個體治療和團體治療在療效上沒有顯著的差別。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呢?治療方式要因人而異,而且不同的個體在不同階段也可以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團體治療和個體治療各有優勢,這體現在不同議題。
不同的適用範圍
個體治療適用範圍:如果想要幫助個體有更多的自我覺察力、內省力,對自己有更多的理解、更深入的探討,可能個體治療更有優勢。比如危機情境、嚴重的創傷經歷、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康復期,來訪者在這些時期也更適合進行個體治療。康復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可以參加團體,但個體治療更為適合。此外,重症抑鬱、重症焦慮、恐怖和軀體化障礙都更適合個體治療。某些軀體化障礙來訪者領悟力較高,可能比較適合團體治療,否則藥物治療和個體治療更為適合。
團體治療適用範圍:如果個體的困擾在社會學習和社會交往方面,或者需要有更多的社會支持的系統、需要學習社會交往的能力來更好的使用周圍資源,這些情況是適合參加團體治療的。此外,物質濫用、肥胖症、軀體疾病適合參加團體教育或團體輔導,也可以參加動力性團體、心理諮詢和團體諮詢和治療。
不同的療效因子
在團體中有一些 療效因子 是個體諮詢是無法呈現的。1970 年,亞龍提出了團體治療的理念和 11 個療效因子:
團體凝聚力、普遍性、人際學習、傳遞信息、宣洩、希望重塑、行為模仿、利他主義、提高社交技巧、原先家庭的矯正性重現、存在意識因子
這 11 個團體療效因子,有一些是團體所特有的,在個體治療中很難呈現。比如普遍性,當個體進入一個抑鬱症團體之後,會發現實際上並非只有我一個人這麼悲慘。肥胖症或成癮人群進入一個同質性團體時,會發現「同是天涯淪落人」。普遍性的療效因子在個體進入團體的時候就已經有幫助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焦慮的情緒。
人際學習這個療效因子是通過在此時此地、組員之間的互動、和帶領者之間的互動得以學習。團體凝聚力也更豐富於個體治療的諮詢聯盟。作為諮詢師我們都了解,諮詢起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治療關係,治療關係可能比某一個技術和某一個流派更有效。個體諮詢只有諮詢師和來訪者兩個人,只有彼此之間的關係。而團體治療中有團體凝聚力,也就是治療聯盟或諮詢聯盟。但是它比個體諮詢要更豐富和更複雜。治療師與組員之間的關係,組員彼此之間的關係,組員與整個團體的關系統稱為團體凝聚力。在最佳的團體互動中,所有人的互動是均等的。評估一個團體是否有效健康,就可以通過觀察成員的彼此互動的頻率。
複雜的移情關係
團體諮詢中更複雜的是不僅有來訪者和治療師之間的移情,成員之間也有移情,這種情況下就重現了家庭當中的手足之爭。團體7、8個組員在一起,其實重現了7、8個家庭。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角色裡,但同時又是另外一個腳本裡的一個角色。這就會變得非常複雜,但這也是非常有意思,有挑戰的地方。作為一個帶領者,你如何去識別兩個成員,或者三個成員,或者加上你4個人的一個互動,成員各自是在各自的腳本裡是哪一個角色?在其他人的腳本裡又是哪一個角色?
帶領者通常在團體中是權威,是老師、父母或者傳統價值觀的象徵。團體在不同的階段對帶領者有不同的移情。組員之間的移情是手足之爭,競爭父母之愛,年長的孩子或老組員對於新成員希望剝奪年幼者的特權,或者把他們除掉。帶領者不僅要去修通自己和成員之間的移情,同時還要協助組員之間修通關係。這是團體治療師區別於個體治療師的一個更困難、更挑戰的任務。團體諮詢師不僅僅自己是一個容器,同時還需要有能力去創造團體成為容器。一個重要的功能是接受和承受投射和投射性認同,並且在恰當的時候,經過自己的消化用調整之後的方式去哺育團體或者組員。
如果之前有個體諮詢的經驗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需要繼續學習團體諮詢的理論和被督導,很重要的原因是諮詢師需要生成新的職業視角和職業習慣。團體諮詢帶領者在初期會有非常挫敗的感受,因為會被團體成員挑戰,同時被暴露也是對帶領者的考驗(整個過程被8個以上的成員所觀察)。此外,帶領者永遠都是在團體的個體層面,人際層面以及團體作為整體的這三個層面進行工作。所以需要諮詢師考慮你的一個回應有可能在這三個層面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後續如何對這些影響進行工作?
二、團體中的替罪羊現象
「替罪羊」來源於《聖經》,是指某一個個體為了保護整個族群,家庭、群體、團體、組織而成為替罪羊。在團體諮詢治療當中,替罪羊指的是把有敵意的、刻薄的、攻擊性的、具有傷害性的焦點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替罪羊是象徵性的,一個人成為替罪羊是為了保護整個團體,或者他是一個承擔者,承載了團體的壓力和焦慮。
比昂(Bion)在研究團體的時候提出了三個假設。一是戰鬥—逃跑,二是依賴型的團體,三是配對型的團體。
戰鬥—逃跑假設中,有一個個體成為了犧牲者。他的犧牲,是為了保護整個團體。在家庭中,孩子最容易成為替罪羊。替罪羊現象不是某個個體的問題。一個替罪羊離開的情形對整個團體都不是好事情,一個替罪羊離開還會出現下一個,因為這是一種團體現象,除非替罪羊被修通。替罪羊是一個團體現象,是因為這是一種共謀,是指治療師、組員和個體三方一起共同謀劃了替罪羊的現象。
有時候看起來個體是自願承擔的,他總是會跳出來成為那個團體的 leader,一個承擔者,或者成為團體中人人喊打的角色,所有的人都會討厭他,反感他,痛恨他,覺得最好他能夠離開這個團體,這樣團體就完美了。
團隊出現 「替罪羊」 後如何工作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治療師沒有覺察或者沒有辦法去工作修通的話,整個團體很難從中走出來。替罪羊個體本身有可能在原生家庭當中也扮演著類似的角色。或者在其所到之處,在家庭、工作單位,朋友圈,都會成為一個替罪羊。如果替罪羊沒有被修通,被趕出了團體,對於這個個人而言,他是真的被殺死了。當替罪羊離開之後,剩下的人會陷入抑鬱、內疚和自責之中,覺得是他們殺死了這個個體。這種情緒對於剩下的人來講是一種新的壓力。
同時,團體中會有一種氛圍,個體要變得更順從,否則就會成為下一個被踢出去的替罪羊。替罪羊被團體排擠、攻擊,對於整個團體來說有可能是一個損失。因為某個聲音、某一部分被忽略或者被壓抑,團體中的不被接受的壞的部分無法去呈現和容納。在這種情況下,帶領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幫助團體去了解這一點,替罪羊所表達的憤怒和攻擊性,往往代表著整個這個團體或者是其他成員,而不僅僅代表他個人負性的感受。
治療師要幫助團體去了解替罪羊是一個承擔者。團體初期,諮詢師的反應可能是很煩他,希望下次最好他不要來。當諮詢師想要把一個人趕出去的時候,或者問「團體如何把這個人請出去」這樣的問題時,要去看自己的反移情。這時要從個體的聚焦中走出來,回到每一個個體當中,包括所有組員和帶領者,每個人拿回屬於自己部分的焦慮和壓力,這時替罪羊才能夠被解脫。
為什麼會出現 「替罪羊」 現象
替罪羊會發生在不同的階段。有時會發生在團體的初期階段,團體在初期階段是非常焦慮的,焦慮源自於陌生的情境,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這種焦慮的情況很容易喚起每個個體的原始焦慮,很容易出現替罪羊。有些替罪羊在第一次團體諮詢中就會有深度的自我暴露,在團體中痛哭,這樣的個體很容易成為團體的承擔者。還有的成員在初期的時候,陷入被迫害的情境中。這個成員有可能有投射性認同機制,他會認為團體中其他成員的表達都是在指責他、攻擊他,他的反應會更加劇烈,會發生衝突,這樣的人也在初期容易成為替罪羊。
在團體治療的衝突期,成員彼此之間發生權力競爭,也容易產生替罪羊。團體作為整體的焦慮和壓力,沒有辦法被緩解的時候,就會選某一個人來承擔壓力。
什麼樣的治療師帶領的團體容易產生替罪羊
一種情況是比較有魅力,但沒有經驗的治療師。還有一種情況是帶領者無法公開接受成員負性情緒的表達,比如對帶領者的批評、指責和失望,帶領者無法承載這個部分時,小組當中也會出現替罪羊,這種狀況往往是無意識的發生。(補充:當帶領者脆弱無法承載時,當帶領者高高在上拒人千裡時,當帶領者是「完美」的時,這些情形使得組員無法對帶領者表達攻擊性/敵意等負性情緒,這時團體都容易產生替罪羊。)
三、團體動力學在非臨床情境中的應用
團體分析和團體動力學在組織機構、公司、醫院、學校這樣的機構裡面去應用。如果有接觸過家庭治療的話,會比較了解系統的觀點。也就是說在家庭治療中,如果有某個個體生病來進行諮詢時,諮詢師往往不會只看個體,而是會認為這是家庭整個系統出現了問題,因為系統生病了,所以這個家庭成員中有一個個體出現了問題。
在組織機構中也是如此,某一個部門或者一些角色有問題,不僅僅代表著他們個體,而是代表著整個系統出現了問題。有一些動力學的治療師也會被請到機構或者公司中,幫助管理或者解決一些困難,幫助這個系統進行工作。因為有時候,需要用動力學的視角去了解,人際互動中的無意識是怎麼樣發生或者互相影響的。
舉一個例子,在一個比較大的醫院裡,救護車不能很好地及時為病人提供服務,這個問題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醫院各方面也沒有辦法解決,他們聽到很多病人抱怨,感覺到很困擾。在這種情況下,醫院的管理者請來了動力學的團體分析師來協助醫院的管理者探索在醫院的管理中有一些什麼樣的問題。
這個團體的分析師和醫院進行協商,然後去討論他們的目標,了解他們的情況,最終決定每周做兩個小時的輔導。團體治療師和醫院的工作人員一起,固定的人群,在固定的時間裡和他們一起進行交流。這個團體是主要聚焦在工作內容上,和治療性團體的差別是並非討論成員自身有關家庭和個人的困擾,或者是一些抑鬱情緒,而是去討論他們在工作中的困擾。
團體的分析師在和醫院的醫護人員工作幾次之後,發現這個醫院的醫生經常會遲到。這種現象沒有被管理者提及,也沒有制度上的考核或者懲罰,而是被默默地容忍。團體分析師從醫生的表達中了解到,他們覺得沒有被醫院領導所重視,他們報酬低、工作量大,這都讓他們感覺到很沮喪。於是,他們就無意識地用遲到的方式引起領導的注意。在這種情況下,病人成為了替罪羊,他們沒有辦法及時得到救護車所提供的服務,所需要的治療被耽誤。
當這種潛在的動力被揭示後,醫生慢慢在醫院中得到重視,他們也不用再用遲到的方式進行抗議,這個問題慢慢得到了解決。
課堂答疑
1. 發現自己是替罪羊怎麼辦?可以公開處理嗎?
當然可以公開處理。如果覺得自己在團體中是一個替罪羊的話,那一定要在團體中去解決。但是,如果自己成為了群體的替罪羊,而團隊的帶領者沒有辦法修正這個部分的話,那對於這個團體和替罪羊個體來講也是很困難的。如果在團體中提出來,但是沒有辦法被修通的話,那麼也許離開也是一個選擇。
2. 為什麼帶領者在無法處理成員的負面評價時會產生替罪羊?
也就是指本來這個成員對帶領者是有不滿情緒的,但是他非常恐懼表達出來。他可能會害怕這種表達可能會被懲罰或者被踢出團隊。這種情況下,他的攻擊性會轉向其他成員。就好像在家庭中,如果父母很偏心,老大可能不會對父母有很強烈的攻擊性,但是他的憤怒可能在父母不在家的時候表達給自己的弟弟妹妹。
3. 團體中開放度高的人容易受到攻擊嗎?
如果想在團體中獲得收穫,組員要儘量投入到團體中,作為團體帶領者一定要記住:永遠不要懲罰自我暴露的組員,要鼓勵成員開放。參加團體是一種冒險,因為組員被鼓勵自由的表達自己,所以難免遇到成員之間的攻擊或衝突,但是這也是團體工作的機會。
4. 「老師提到,自己有時候把個體諮詢當團體諮詢做」,能具體說說嗎?
團體諮詢中有三個層面:個體層面,人際層面,整體層面。在個體諮詢中,尤其是長程諮詢,諮詢師和來訪者的人際互動,在不同的階段和不同的時刻,上演著來訪者的人生劇本,原生家庭中的重要角色輪流登場。在諮詢中的整個場域是諮詢作為整體的層面。
5. 團體諮詢中是否更容易有阻抗?
有時候整個團體都處在阻抗之中,這說明團體出現信任危機,需要團體諮詢師首先解決焦慮和安全議題。事物總是有兩個方面,有些來訪者更容易在團體中產生阻抗,也有來訪者個體諮詢中面對諮詢師反而有阻抗,因為被放在聚光燈下,無處躲藏,在團體中也許可以躲在人群中,但是在進入團體的那一刻也是暴露在眾人面前的,所以因人而異,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6. 最後,統一回答替罪羊的幾個問題:
替罪羊指的是替人受責的無辜的人,由於實際要被指責被攻擊的人是權威,對他(她)的指責可能會遭到懲罰和報復,組員因為害怕而轉向其他人(替罪羊)。
替罪羊現象是團體共謀的結果,是團體諮詢師與組員與替罪羊本人,三方共謀的結果。團體動力推動每個人在團體中承擔不同的角色,在整體層面,整個團體使用了投射性認同的機制,某個成員內化了團體投射過來的內容,成為了替罪羊。
替罪羊是被團體忽視被批判或想被驅逐出去的成員,這個成員代表或表達了團體內部衝突中不可接受的部分。團體使用分裂的防禦機制,成員把壞的部分投射在替罪羊身上,成員不必自己承載壞的部分,替罪羊被驅趕出團體(或是在幻想中)帶走所有的壞和難以處理的部分,似乎這樣團體就皆大歡喜了。
替罪羊個體有兩種,一種是全然無辜的,是被團體中的其他人所影響,被團體動力所塑造的,表現出來的行為、思想、願望和情感與他的自我不一致,另一種是自身具有其他成員或團體投射出的特質,因此是自我一致的,非常容易且有可能成為被投注者。後者往往很熟悉這個角色,這與他的原生家庭有關。
在個體層面上,替罪羊現象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成為替罪羊的個體的心理需要,通常這種個體通常認為自己沒有價值,不值得被接納,在團體中成為替罪羊時,引發的密集的負性互動好過沒有互動。
組員通過對「替罪羊」表達負性感受,而避免了因對去世親人有負性感受而感到的愧疚與自責。或通過談論團體之外的令人厭煩的某個領導或老師,避免了挑戰團體領導者的威脅。當某種特定的表達(負性的表達)不被團體所接受的時候,團體就會嘗試阻斷這種表達,表達者便會成為替罪羊,是團體的出氣筒。
參考文獻:
亞隆 I D.(2010). 團體心理治療: 理論與實踐(第五版). 李鳴, 李敏, 譯.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J.Scott Rutan, Walter N. Stone. 心理動力團體治療. 唐子俊, 譯. 臺灣:五南出版
魯小華,樊富珉,李松蔚. (2013). 亞隆模式團體中「替罪羊」現象解析.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1(3),471-473.看到這裡的你
一定對團體諮詢很感興趣
小單強烈推薦
已積累 5 年教學經驗的課程
▼
這門課的老學員們這麼說
「 性價比高!!!物有所值!!!」
「 這是成為團體帶領者必要的基本訓練 」
「 很專業,理論和實踐結合 」
「 很適合正在帶領團體的人感受團體的各個方面,提高自己對自己情緒的感受性,也可以接受一定的理論知識和督導 」
「 這門課可以學到如何在團體中靈活運用亞隆、動力、人際、認知等等這些理論,如何去理解不同層次的自己」
▼
「 人際團體/動力學團體理論+督導網絡課程 」
徐勇 + 帥莉 聯袂教授
課程時間
2017年1月---2017年12月
(國家節假日和寒暑假休息)
1】初級組:每周三上午10點—12點
2】高級組:每周三晚上19點---21點
招生人數
為保證學習效果每組僅限14人
學習費用
標準價
初級組:9000元,全年共計35次課
高級組:9000元,全年共計35次課
早鳥價
2016年12月20日之前報名繳費,8000元
特殊獎學金
老學員報名,報名成功後將獲得500元獎學金
以助於團體諮詢師學習
註:中途缺席或退出,不退費、不補課
學習地點
網絡視頻平臺,每人一個視頻窗口
戳【閱讀原文】,了解課程詳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