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佛穎)
《念佛的生活》46
第4章 念佛與做人
哈哈鏡歷險記●當「替罪羊」是菩薩
哈哈鏡歷險記
世間很多事,對和錯,其實沒有什麼究竟的意義。所謂「唯有念佛真大事,其餘皆是好商量」。念佛這件事,對我們才是絕對的大事。這件事情,我們要是做對了,方向盤就掌握在自己手上了。我們只要這件事把握住,其他一萬件事別人說你錯,都沒關係,其他事情都可以商量。說你對,「嗯嗯」;說你錯,「嗯嗯」:你「嗯嗯」就好。
我有一篇博客,叫作《哈哈鏡歷險記》。哈哈鏡,無所謂對和錯,碰到了,哈哈一笑就行了,哪有標準呢?今天舉行選美比賽,拿鏡子照一照,哈哈鏡一看,說:「你呀,是個大胖子,你長得福相圓滿。」其實那個人不胖,他說:「鏡子,你搞錯了,你怎麼說我是胖子呢?」「本哈哈鏡從來不會誣衊人,你就是胖子。」「我不是胖子啊!」「怎麼不是胖子?你看看。」吵個不停。「你這個人,你真想做瘦子也行,來,拿把刀來,我來給你做手術,把肉割掉一塊。」這人嚇得趕緊跑掉了。路過瘦鏡子,瘦鏡子說:「你瘦得像竹竿一樣。」他說:「我雖然瘦,但也不至於那麼瘦啊!」「哎!你就是瘦,現在以瘦為美,我沒必要奉承你,你就是瘦!」「哎,你怎麼不顧事實啊?」也跟他吵個不停。其實這都不是辦法。到最後有一個場景:胖鏡子、瘦鏡子,凹面、凸面的,鏡子最後集中評審的時候,這個人認為很多鏡子講的不是事實,很氣憤:「你們這些鏡子,通通都錯了!我既不胖也不瘦,既不高也不矮!不是你們講的那樣。」結果所有的鏡子都起來要揍他:「啊?我們都錯了,就你對啦?」他逃回家跟老婆一講,他老婆說:「你呀,沒有智慧。你要知道,說你胖,你也不能說不胖;說你瘦,你也不能說不瘦。」他說:「那我怎麼辦?我不講話嗎?」「不講話也不行。」「那怎麼辦?」「教你一個辦法,不管他們講什麼,你『哈哈哈』就可以了。」好了,到了鏡子評選時,「啊,本鏡開始點評,你是大胖子,福相圓滿。」哈哈一笑,過關了;到第二個,也是哈哈一笑……所有的鏡子評判,有的說胖,有的說瘦,有的說高,有的說矮,只要站在中間哈哈一笑,所有的鏡子都會跟在後面「哈哈哈……」——過關了。
世間的事情大概就是這樣,「哈哈」就完了。
當「替罪羊」是菩薩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很多事情都沒有什麼究竟的結局,沒有必要較真,「嗯嗯」就過了:說你對,「嗯嗯」;說你錯,「嗯嗯」,就可以了,就完全可以過關了,沒有必要較真。這樣何其自在!承認自己錯了,就天下太平,那我們就錯得有功德。承認犯錯並不是罪過,很多事情都需要有個「替罪羊」。比如現在有八個人共事,出現問題了——「到底是誰幹的?」只要有個人說「對不起,是我幹的」,這事就塵埃落定了,有個人承認就可以了。這個「替罪羊」就是菩薩。能給別人當替罪羊,你就是菩薩!阿彌陀佛不是給我們當替罪羊了嗎?他說:「你要到閻羅王那裡去油煎火烤,那我的六字名號跟著你,我給你當替罪羊,你念我的名號,我替你下油鍋……」所以,我們如果能夠給別人當替罪羊,那我們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了,就是菩薩了。
沒有什麼對和錯,要會認錯,錯得皆大歡喜,你不就高興了嗎?大家就會認為你有功德,「分怨共過盛德事」,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不必較真,人生很短暫,何必辯個對錯呢?對了又如何,錯了又如何?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何況,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煩惱。有的人到法師這裡來告狀——「師父,你看某某人怎麼搞的,念佛人怎麼都搞不好?」講很多。那我怎麼判斷呢?如果張三講李四不好,而李四沒講張三不好,我一般判斷是李四對,張三不對,因為李四沒有來告狀,只有張三來告狀,「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我不會說誰對誰錯,而會說:「這個事情你們自己好好解決吧,大家要和氣。」我只能這麼講。但是比較起來,最起碼張三講李四,李四沒有講張三,可能李四比較有心量,比較柔軟;張三可能心量不夠。
最好耳根清淨,不要有告狀的。我要是說張三對,他會說:「你看,師父說了,我是對的!」旗幟打起來,掃倒一片。李四也來找:「師父啊,怎麼是他對?不是我對嗎?」那就只好學「你對他也對」那個老和尚了。如果心中沒有強烈的是非觀念,對也可,錯也可,有也可,無也可,無可無不可,這樣的話,相對來講心性就會比較調柔。
「不說是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不太容易的。不說是非的人,心中必須不存是非觀念,對也可,錯也可,那才有可能守住這張嘴。如果心中是非觀念比較強,那能不說是非嗎?不可能!
未完待續
深度閱讀(滑動瀏覽,點擊打開)
《念佛的生活》45 承認自己有錯,寬廣的大道就打開了
《念佛的生活》44 「你對我錯」這四個字特別好
《念佛的生活》43 心智要成熟 人格要獨立
《念佛的生活》42 在團體中做事,都要存一份感恩心
《念佛的生活》41 念佛如橋面 做事如護欄
《念佛的生活》40 心量怎麼能大起來?要通過做事給你撐大
《念佛的生活》39 念佛和做事自然成為一片,這就是相續
《念佛的生活》38 為彌陀做事,煩惱也成功德
《念佛的生活》37 團體和個人相互增上
《念佛的生活》36 做事有助於念佛,因為做事和念佛是同步同向同德同體的
《念佛的生活》35 以已蒙佛救的心做事,以念佛的心做事
《念佛的生活》34 報佛恩的唯一辦法,就是把這個法門傳播給有緣眾生
《念佛的生活》33 不要關起門來享受彌陀救度,這樣在理解上就有偏差
《念佛的生活》32 做事就是修行,忙就是營養
《念佛的生活》31 團體要生存,必須每個人都有合適的事情做
《念佛的生活》30 處理好做事和念佛的關係很重要
《念佛的生活》29 怎樣杜絕負面思維
《念佛的生活》28 負面思維的後果,一是積怨,二是招怨
《念佛的生活》27 用質直無偽的心正面思維,就會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念佛的生活》26 負面情緒生起的時候,你能感受到心是染汙的
《念佛的生活》25 人心往往容易執著,錯誤地認定別人
《念佛的生活》24 學會正面思維,自己首先得到好處
《念佛的生活》23 萬事要從心誠出發,而不是玩弄技巧
《念佛的生活》22 知道彌陀做主自有善巧安排,我們做事就會平靜
《念佛的生活》21 學會因緣觀,就沒有情緒,就不會執著「我」
《念佛的生活》20 我們的心如果光明溫暖,走到任何地方都有光明溫暖
《念佛的生活》19 如果沒有這種業力,絕對不會招感這個境界
《念佛的生活》18 如果正面思維,會引導種種因緣向正確的方向走下去
《念佛的生活》17 正面思維給人愛和溫暖
《念佛的生活》16 什麼是正面思維
《念佛的生活》15 心中常保一團和氣,所行之處滿面春風
《念佛的生活》14 怎樣才能"和"
《念佛的生活》13 我執越堅固,越是不容易達到"和"
《念佛的生活》12 團體當然更要講究和,和有很多的好處
《念佛的生活》11 萬物和則生,這個「和」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念佛的生活》10 《宗風俗諦》是照妖鏡也是美容鏡,天天照就越來越漂亮
《念佛的生活》09 修行人應以更高的姿態包容所有人
《念佛的生活》08 如果道場不和,這個團體就沒有攝化能力
《念佛的生活》07 一個念佛人,應該展現這樣的氣質風貌
《念佛的生活》06 《宗風俗諦》契合眾生,切實可行
《念佛的生活》05 淨土宗的《宗風·俗諦》,也是宗門規矩
《念佛的生活》04 如果對於俗諦方面一點點也不奉行,那也會很苦惱
《念佛的生活》03 《宗風俗諦》的重要性(1)
《念佛的生活》02 《宗風·俗諦》的重要性與學習方法
《念佛的生活》01 我的貪瞋痴怎麼還是那麼熾盛?我怎麼還是過得煩煩惱惱呢
44 最高級的禪定:躲在「南無阿彌陀佛」中
43 名號所在的地方,就是佛所在的地方
42 在這苦惱的世界,人生怎樣越活越好
41 念佛人凡事都應先檢討自己,沒有可抱怨可計較的對象
40 口業最容易犯罪犯過,也最容易消損福報增加罪障
39 佛法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照見自己並非清淨、賢善、精進
38 不要覺得念佛容易,有的人給錢都念不出來
37 凡事多忍讓,與人無爭無怨,自然無憂無慮
36 極樂世界有多遠?就六個字那麼遠
35 「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就是一切諸佛窮劫所講妙法的總攝U盤
34 老實念佛,那你是上上之人,難得稀有
33 慧淨上人:不懂得解決生死輪迴,再怎麼有錢有地位都是愚痴可憐的人
32 慧淨上人是怎樣念佛的
31 臨命終時能安詳自在往生的,幾乎都是老實念佛的人
30 病苦逆境挫折等一切不如意的事,就是我們往生極樂的「燃料箱」
29.如果要家庭平安、兒女孝順、疾病痊癒,你趕緊念佛
28.學佛人要安貧樂道,家裡擺設樸實簡潔不浮華
27.一切賢聖皆從念佛而生,一切智慧皆從念佛而有
26.看別人這裡不好那裡不對,說明自己業障重福德薄
25.勸人念佛人家就念了,那不是我的功勞
24.人生在世無常迅速,我們是不能拖三延四的
23.禍從口出,我的嘴巴是我的敵人
22.人家給我們無理的對待,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恩惠
21.釋迦佛為啥不直接講念佛,而講那麼多經典?
20.念佛斷煩惱是釜底抽薪,不斷而斷
19.讓我們下定決心,丟掉抱怨的惡習吧
18.這句名號不是凡夫自己能念得出來的
17.這一生所遇到的,不管順境逆境都要感恩
16.認為有「我」,就有無窮無盡的煩惱
15.一位媽媽對致死自己兒子的兇手說:「我寬恕你們了」
14.人生際遇完全是因果的展現,明了因果則不會怨天尤人
13.在我生命的最後時刻,請不要傷害我
12.真實無偽地歸命南無阿彌陀佛,才可喻為「金剛」
11.人在世間種種愛戀,一旦臨終,究有何物為我所有
10.看別人這裡不好那裡不對,說明自己業障重福德薄
9.愛自己的孩子你就要成佛,不然就害了他
8.如果生命只剩一天,你會幹什麼
7.負面的話被一萬個人聽到,會收到一萬倍的負面回報
6.淨土門「棒喝」這一關,你過了沒有?
5.念佛人咋對治苦惱事,這裡有一劑良方
4.所有人只要遇到阿彌陀佛,就「遇無空過者」
3.今生遇到阿彌陀佛,再不老實是要吃虧的
2.念佛人臨終不管清醒昏迷,都決定往生淨土
1.把念佛融在生活當中,你在任何地方都是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