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2日電 (記者 杜燕)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地鐵公司」)在地鐵昌平線、八通線、5號線、6號線、13號線、15號線共6條線路實施新編「超常超強」運行圖,進一步縮短列車運行間隔,提高運輸能力,控制列車滿載率,提高乘客乘車舒適度。目前,15號線早高峰「最大斷面滿載率」由調圖前的49%下降到了43%,昌平線由35%下降到了32%。
新運行圖執行後早高峰擁擠度下降
今天,記者從北京地鐵公司獲悉,為加強疫情防控,北京地鐵按照不超過50%的標準嚴格控制滿載率。
北京6條地鐵線路實施新編「超常超強」運行圖,進一步縮短列車運行間隔,提高運輸能力,控制列車滿載率,提高乘客乘車舒適度。圖為北京地鐵應急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忙碌中。 中新社記者 蘇丹 攝
所謂「滿載率」,可理解為「列車擁擠度」。國家標準《地鐵設計規範》規定,B型地鐵列車車廂定員設計按照每平方米6人計算,那麼根據疫情防控期間控制車廂乘車率50%的要求,車廂站立面積按照每平方米不超過3人來控制人數。
北京6條地鐵線路實施新編「超常超強」運行圖,進一步縮短列車運行間隔,提高運輸能力,控制列車滿載率,提高乘客乘車舒適度。圖為北京地鐵應急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忙碌中。 中新社記者 蘇丹 攝
從3月24日開始,北京地鐵公司所轄的昌平線和八通線開啟「超常超強」運行措施,昌平線早高峰最小間隔由3分40秒縮短至2分鐘,八通線最小間隔從2分50秒縮短至1分58秒。
從3月31日起,北京地鐵公司所轄的5號線、6號線、13號線、15號線4條線路也開始執行「超強運行圖」,以便控制高峰期地鐵車廂滿載率。
北京6條地鐵線路實施新編「超常超強」運行圖,進一步縮短列車運行間隔,提高運輸能力,控制列車滿載率,提高乘客乘車舒適度。 中新社記者 蘇丹 攝
其中,地鐵5號線最小運行間隔從2分鐘縮短至1分45秒,在高峰客流時段通過車輛段聯絡線插車等方式加密車次,最大運力增長14%;地鐵6號線最小運行間隔從2分30秒縮短至2分鐘,在工作日尖峰時段採取大中小多交路套跑的方式,最大運力增長25%;地鐵13號線最小運行間隔由2分30秒縮短至2分鐘,在客流尖峰時段通過車輛段插車、壓縮站停時間等措施,最大運力增加25%;地鐵15號線最小運行間隔由3分40秒縮短至2分35秒,採取大中小多交路套跑方式,最大運力增加42%。
北京地鐵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執行「超常超強」運行圖,是為了進一步縮短列車運行間隔,提高運輸能力,控制列車滿載率,提高乘客乘車舒適度。目前運營情況總體良好,早高峰「最大斷面滿載率」指標下降比較明顯的是15號線和昌平線,其中15號線早高峰「最大斷面滿載率」由調圖前的49%下降到了43%、昌平線由35%下降到了32%。
創新客流實時監測手段
負責人表示,北京地鐵公司一方面制定了超常超強運行圖,縮小列車間隔提高運力;另一方面,創新客流實時監測手段,加強網絡客流分析調度。通過「網絡客流實時監測系統」,對路網16條線的進站、出站、換乘客流以及斷面滿載率情況進行實時監控。
網絡客流實時監控平臺系統每5分鐘刷新一次。在北京地鐵應急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各區間顯示為綠色代表列車滿載率在40%以下,黃色表示滿載率在40%至50%,棕色表示滿載率在50%至60%,紅色則代表滿載率超過60%;各個站點呈綠色代表每5分鐘進站人數在100人以內,黃色表示每5分鐘進站人數在100至300人之間,棕色表示每5分鐘進站人數在300至500人之間,紅色則表示每5分鐘進站人數超過500人。
負責人表示,針對不同情況,地鐵會採取不同的措施。比如斷面滿載率達到40%,相關車站將做好限流準備工作;斷面滿載率達到50%,則下達限流命令,採取交替停止進站5分鐘的限流措施,緩解客流壓力;一旦斷面滿載率達到60%時,將啟動最高響應級別,相關大客流車站將變交替限流為共同限流,以5分鐘為一個周期,緩解客流壓力,也拉開乘客之間的距離。
為何部分區間內停車等候?
負責人表示,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多條線路不斷突破本線的列車最小間隔。目前,由於昌平線、5號線等個別線路終點站折返能力所限,造成列車在接近終點站時需要在區間內停車等候。對乘客出行造成了延誤和不便,對此希望乘客給予諒解和配合。
負責人強調,此種運營組織方式只是針對疫情防控階段所採取的一種特殊的運營組織方式,北京地鐵公司將根據疫情發展形勢和客流需求,及時對列車運行圖進行調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