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學霸」9歲參加高考、13歲讀研究生、16歲讀博士

2020-12-14 教育中國說

在以前讀書的時候,幻想著自己有著超人的能力,能夠一下子就能夠學習和記住課本中的內容。總是想著自己就是一個超級神童,別人學習需要幾年時間的東西,我一下子就能夠學會那就更加好了。但現實中真的就有這樣的一個牛人,被媒體稱呼為「神童」,在柴靜主持的節目《看見》,見到了昔日的神童、學霸,這個人就是--張炘煬

圖片來源網絡

「超級學霸」9歲參加高考、13歲考入研究生、16歲讀博士

1995年,張炘煬出生於遼寧省盤錦市。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小學老師,出身於知識分子家庭,在兩歲半的時候,就有著其他孩子沒有的天賦和學習能力,在其他孩子還在學習如何說話的時候。他已經學會了認識了一千多個字,6歲開始上小學,只用了一個月,張炘煬就轉升二年級。結果二年級讀了一個月,三年級用了四個月,隨後張炘煬跳過四年級,直接讀五年級,又只用兩個月的時間就讀完。一年後,炘煬進入初中。六年制的小學義務教育,張炘煬只用了兩年。

圖片來源網絡

初一初二還好好念,但到了初三,就開始回家自學半年,半年後的這一位神童,直接上了當地高中的高三,此時的他年齡才9歲,同齡人都還在讀小學4年級的時候,他卻參加了高考,高考成績出來以後,震驚了當地,這位年齡只有10歲的孩子以考試分數高於二本錄取線50分的成績,考入了天津工程師範學院,13歲的時候考入研究生、16歲讀了博士。

「如此優秀的背後」離不開出色的家庭教育

這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在很多人眼中看來十分優秀,幾乎是「超級學霸」人物的存在。這一路以來像是開了掛一樣的人生,其背後除了他自身天賦異稟以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出色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是對於孩子影響深遠的。其父親是1978年的大學生,1990年,他的父親曾經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人大商學院第一屆的MBA班,但因為家境問題只能放棄,所以他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張炘煬身上。

圖片來源網絡

在孩子還是兩三歲的時候,就拿著木棍在地上教他寫字,在十幾年的時間裡面,父母對於孩子培養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栽培。其父親不僅僅是老師,還是朋友。

在家裡面,這位父親喜歡閱讀書籍,給孩子家庭種下了一個愛讀書的種子,培養了孩子喜歡閱讀的習慣。特別是在培養孩子的求知慾這一個方面上,不像現如今很多孩子一樣,家長無論孩子喜不喜歡,感不感興趣,就給孩子報名參加一些學習班或補習班之類的,這位父親從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只要是孩子喜歡的,就保護孩子,讓孩子去學習。在高考後,這位超級學霸說,終於結束考試了,終於可以看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了,從小的他讀過非常多的課外書。

圖片來源網絡

在採訪中,這一位父親說出了家庭教育中最關鍵的一點,「其實還是要讓孩子快樂,能快樂才能夠學習好」。家庭中,我們有很多人是壓制著孩子來學習的,可想而知學習效果也是打了折扣的,如果學習的動力是一種強烈的學習欲望,那學習將會變得非常有效率、非常開心和輕鬆。

可想,在孩子早期教育中,培養學習的熱愛,不僅僅是學習書本,更加要讓孩子看看其他書籍,課外書便是一個極大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關鍵點。

研究生之後的他,基本上在媒體上消失了,也拒絕了一切採訪

考入研究生之後的他,拒絕了媒體的採訪。進入了博士的學習之後,張炘煬拒絕了很多媒體的採訪。較為年輕的他很早就考入了博士生,談及對於未來的打算時,他表示讀完北航4年博士研究生後,還希望能夠繼續攻讀博士後。希望未來能夠從事一個「思想自由、時間自由」的工作。

圖片來源網絡

看完了這一報導、在網上非常有興趣的看了他的資料。這讓我更加深刻地明白,神童有其天賦的一方面,但最重要的還是來自於家庭的教育。在讀書的時候,語文課本中,有這樣一個文章,王安石寫的一篇《傷仲永》。仲永出生就天資聰慧,小小年紀寫出來的詩,就有著大人的水平,其父知道後,便領著仲永到處街坊鄰居寫詩,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圖片來源網絡

仲永的父親,沒有去培養和發揮好天賦,仲永幾年後,泯然眾人矣!在這一個故事中,可以見到,一個家庭教育對於無論是否有天賦的人都是有著多麼重要的影響。

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和長處,作為老師或者家長都應該去發現,讓孩子去發揮自己天賦的能力、和長處。

相關焦點

  • 13歲研究生,16歲成博士,逼父母在北京買房的神童,現狀如何
    10歲上大學,13歲研究生,16歲讀博士張炘煬出生於2005年,年僅10歲的張炘煬參加了高考,最終以505分的成績被天津工程師範學院錄取。他也因此創下了最年輕大學生的紀錄。大學期間,張炘煬的成績依舊突出,他僅用了3年的時間就學完了大學的所有課程,並且參加了研究生的考試,13歲時,他順利考上了北京工業大學的研究生
  • 10歲讀大學,13歲讀北大研究生,16歲讀博士的學習天才可遇不可求
    2005年張炘煬以505分的高考成績進入入天津工程師範學院,時年10歲。13歲成為北大研究生,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攻讀博士,專業是數學。蔡天西,女,1991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時年14歲,現在是美國哈佛大學正教授兼博士生導師。2013年米澤民以高考692分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電力,時年15歲。2011年許瑞恆以526分的高考成績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時年11歲,現在國外留學攻讀碩士研究生。
  • 10歲讀大學,16歲成為中國最小的博士,現狀曝光將被退學?
    10歲讀大學,13歲成為中國最小的研究生,16歲成為中國最小的博士,現狀曝光將被退學?還記得張炘煬嗎?10歲參加高考,以510分的成績考入天津工程師範學院,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大學生。2008年夏天,13歲的他通過北工大碩士研究生的複試,成為全國年齡最小的碩士研究生,再次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2011年,16歲的他成了最小的博士生,被北航數學專業錄取。如今將要8年過去了,曾經的這位神童卻遲遲沒有畢業的消息,按北航的規定,博士只能讀八年,超過八年就自動退學。所以今年對張炘煬來說極其重要。
  • 16歲讀博士的「小屁孩」,因「一套房」黯然於眾,現今過得怎樣?
    天資聰慧降生於遼寧省的盤山縣某地說到天資聰慧之人,小編倒是對一個16歲讀博士的"小屁孩"印象深刻,16歲的年紀雖然正處學業衝刺階段,但這個年紀就讀博士的還真少見。這並非是虛構的人物,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小神童"。
  • 遼寧神童10歲高考、16歲讀博,強逼父母北京買房,最後買了嗎?
    02 張炘煬10歲高考、13歲成研究生、16歲成全國最小博士生直接到當地的高中讀高三,為高考做著準備。高考那年,他才10歲。想想別的孩子這個年紀在幹什麼?大部分還是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反觀張炘煬已經參加高考。10歲的張炘煬參加了高考,最終成績505分。這個成績比二本的錄取分數線還高了近50分,但是想想張炘煬10歲的年紀,還是讓人太過驚訝。最終,張炘煬進入天津工程師師範學院學習。
  • 10歲高考16歲讀博,強迫父母北京買房,昔日神童「原形畢露」了?
    10歲高考16歲讀博,昔日神童現在怎麼樣了?遼寧大連就出現過一位「神童」,他的名字叫張炘煬,爸爸是公務員,母親是老師,因為爸媽都是知識分子,所以張炘煬從小接受的教育就不太一樣。2歲的時候,父親發現兒子記憶力驚人,已經認得到1000個漢字了,而且特別好學,只要家裡有人在看書,兒子就會湊過去一起。隨著年齡的增長,張炘煬的高智商也不斷顯現,他10歲的時候就參加了高考,而且成績不錯,13歲時考上了研究生,再次證明了他的非凡智商。
  • 那個13歲讀研16歲讀博,逼父母買房的「神童」,如今怎麼樣了
    ,比如什麼「10歲考上大學,15歲考上研究生,20歲博士畢業」等等之類的報導。歲讀研16歲讀博的神童張炘煬嗎?還記得那個13歲讀研16歲讀博,逼父母在北京買房的「神童」嗎?張炘煬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天之聰慧,2歲半就能識千字,5歲上一年級,在進入一年級之後不到一個月就直接跳級到了二年級。然而,在二年級沒待多久又直接跳到了五年級。
  • 3歲半上二年級13歲高考,沒上輔導班,學霸的秘密在這兩個字
    少年3歲半上二年級13歲高考,沒上輔導班,學霸的秘密在這兩個字北晚新視覺綜合 2020-09-13 晨霧 / 轉帖近日,東南大學迎來一群「少年生」,其中年齡最小的趙晨焱只有13歲。她來自黃岡,4歲時就上學了,9歲上完五年級後跳級升入初中,12歲讀高中,15歲上大學本科,19歲念碩士。「雖然讀書比較早,但我挺適應,沒覺得自己比較小,大家對我也一直很照顧。」她說。劉可薇有些忙碌,她上午下午都有考試,「我這一周都是考試,這是之前研究生階段的考試。」劉可薇碩士就讀於該校中歐清潔與可再生能源學院,由於疫情原因考試挪到開學後。
  • 10歲參加高考,16歲讀博的張炘煬近況如何?猜中開頭猜不到結尾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10歲還在上小學,不少孩子還都沉浸在追動畫片的喜悅裡,但是對於神童張炘煬來說,10歲卻已經經歷了人生的第一場蛻變。但是少年成名也不代表就是一件好事,張炘煬自身的經歷也給了很多人啟示和反思。
  • 5年讀完小學高中,16歲讀博,如今25歲的張炘煬,還未畢業?
    在他10歲時,便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13歲通過碩士研究生複試環節,又在16歲成功獲得博士生資格。你以為學完高中課程的小炘煬,直接高考去了?他選擇比較保險的一條路,進入當地一所高中讀高三,用一年的時間,來複習整個高中知識。你能想像,在一群平均年齡18歲,平均身高1米7的高三學生中,小炘煬當時只有9歲,身高1米43。
  • 13歲狀元21歲雙博士,王永慶女婿,從讀佛經出發...
    像神一樣的存在在內地知道楊定一博士的人並不多,但只要稍微了解一點,以時下的價值觀來看,身為父母者必會希望生子當如楊定一,身為子女者更會希望虎媽爸貓都來學習楊定一楊定一,何方大神?「這是一個重要過程,通過思考,可以好好理解記住的東西,把它們融會貫通。而且,注意力集中,學習會很快。」後來的事實證明,閱讀和思考的習慣對楊定一的學術生涯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 少年3歲上二年級,13歲高考,沒上輔導班,學霸的秘密在這兩個字
    3歲半讀小學二年級,自理能力強13歲的趙晨焱是四川成都人,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610分的好成績,其中,數學130分(滿分150),物理107分(滿分110),被錄取進工科試驗班(吳健雄班)。「我3歲半就上了小學二年級。」
  • 少年3歲半上二年級13歲高考,沒上輔導班,學霸的秘密在這兩個字
    >13歲的趙晨焱是四川成都人,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610分的好成績,其中,數學130分(滿分150),物理107分(滿分110),被錄取進工科試驗班(吳健雄班)。談到為什麼這麼刻苦和努力,14歲的小牛說:「爸爸媽媽很辛苦,我必須要好好學習」不知輔導班為何物,學霸的秘密在這兩個字在採訪這7個少年生時,記者發現,這些少年生基本上四五歲已經入讀小學,最小的3歲就開始上小學,而同齡的孩子還在上幼兒園
  • 他是4歲讀名著的神童,13歲參加高考獲高分,卻拒絕北大錄取
    今天要介紹一位神童,他4歲就開始讀四大名著,13歲參加高考,總分考了654分,拒絕北大錄取,選擇了自己更喜歡的專業和院校,如今已經博士畢業,前程似錦。這位神童名叫孫天瑞,出生於1996年,家在黑龍江小縣城。父親是一名高中英語老師,母親是一名會計,家庭氛圍比較好。小時候的孫天瑞只是一個調皮的孩子,喜歡「搞破壞」,把家裡的音響給拆開了。
  • 13歲讀研16歲讀博,「逼迫」父母在北京買房的神童,如今怎樣了
    13歲讀研、16歲讀博,逼迫父母在北京買房 說起張炘煬想必大家有所耳聞,他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的時候就表現出很強的智慧,兩歲半左右就能認識上千個字
  • 16歲博士「神童」,任性逼父母在北京買房,如今怎麼樣?
    10歲上大學,13歲碩士研究生,16歲博士研究生,在同齡人還在初高中學習的時候,「神童」就已經先人一步摸到985博士的門檻了。「神童」等的天才之名聽著雖然讓人羨慕,但唯有一路高歌猛進才能成就非凡。95年生的張炘(xīn)煬(yáng)算算今年也25歲了,16歲就考上了985博士,現在他過的怎麼樣了呢?
  • 14歲上北大,18歲芝加哥大學讀博士,現在怎麼樣?
    14歲的年齡,參加高考,你也考出683分的高分!之後,我們知道,王羽堯選擇了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寫到這裡,我要多說幾句,不知道為什麼,大城市的孩子,一般都會選擇像計算機、金融等比較熱門有「錢途」的專業,而一些寒門則根據自己的喜好,今年湖南高考文科第四名鍾芳蓉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喜歡考古,所以報了北京大學的考古專業。
  • 10歲考上大學,16歲讀博的神童張炘煬,活成了他想要的樣子嗎
    2005年,張炘煬參加高考,並以高達505分的成績考上大學,13歲考上碩士,16歲讀博。經過一年的高中學習後,2005年,還不滿10歲的張炘煬就報名參加高考,並取得了高達505分的成績,被天津工程師範學院錄取。
  • 13歲狀元21歲雙博士,他說讀經是最好的基礎教育
    6歲時全家移民巴西,完全不懂當地語言;13歲時卻以全國第一的成績考上大學;19時歲讀過一萬多本書;17歲取得紐約洛克斐勒大學生化博士21歲取得Cornell醫學院醫學第二個博士學位;27歲任美國洛克斐勒大學細胞生物學系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系主任。
  • 13歲讀大學,17歲讀研究生,「天才神童」被中科院勸退後涅槃重生
    、1000以內的乘除法,在後天的時候沒有人引導,到了10歲、20歲也只能算100、1000以內的乘除,所以,哪怕是天才,也要有人引導,也要在各個方面都全能一些,可以學習又能照顧自己,可是天才,但不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