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孩子來說,10歲還在上小學,不少孩子還都沉浸在追動畫片的喜悅裡,但是對於神童張炘煬來說,10歲卻已經經歷了人生的第一場蛻變。但是少年成名也不代表就是一件好事,張炘煬自身的經歷也給了很多人啟示和反思。
盤錦神童10歲參加高考,13歲讀碩士16歲讀博,如今現狀令人唏噓
張炘煬出生在遼寧盤錦市,從小就有學習天賦,在進入學校後不斷跳級,9歲就讀完了高三,10歲就參加了高考,但是進入大學後的張炘煬雖然智商超出常人,但是生活上還像個孩子,因此父親張會祥決定兒子上了大學後也陪讀,13歲張炘煬考到北京工業大學研究生後,就開始抗拒父親的陪讀,開始獨立求學。
沒有父母的監督,張炘煬便開始沉迷玩樂,學業也大不如以前,但是好在他知輕重,最後還是花很多精力完成了自己的畢業論文,論文成績也非常不錯,後來16歲讀博,以自己的前程威脅父母北京買房惹爭議。
現在的張炘煬已經越來越少的曝光在媒體面前,原因就是他拒絕了不少媒體,不願過度曝光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後來的張炘煬回家做了一名教師,這個結局其實很多人都覺得不太完美,覺得有些大材小用,直言:猜中開頭猜不到結尾。
畢竟對於神童,人們的期望通常也都比較高。沒有做出一些科研成果,對於神童而言確實有些遺憾,不過人各有志,我們也無權決定別人的人生。
為什麼神童大多難續輝煌?泯然眾人
一:年齡原因,很難融入大學生活
神童的神奇之處就在於這些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超乎常人的學習天賦,取得成就也非常早,這是一種優勢其實也是一種劣勢,很多神童進入大學後,空有學習能力,但是沒有生活能力,她們的內心還始終是個孩子,所以自制力差,行為也稍顯幼稚,很難融入大學生活。
而且這些孩子進入校園時因為年紀太小,所以思想也非常單純,大學又是一個非常考驗人際交往和情商的地方。所以這些神童進入大學後,反而會陷入兩難的處境。
二:缺乏自制力
很多神童上大學後輟學都是因為沉迷玩樂,這些孩子上大學後,沒有父母的監管,很難控制自己孩童愛玩的天性。這也是神童泯然眾人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被榮譽衝昏了頭腦
對於這些神童來說,過早的去接受鮮花和掌聲,其實也不見的是一件好事,外界的過於追捧也會讓孩子喪失本心,變得虛榮自滿。對待這些神童不僅需要特定的環境因材施教,外界也要給這些孩子一個調整刻苦鑽研的空間。
父母應該怎樣看待神童現象?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神童,這也體現了中國家長的通病,育兒焦慮,為了讓自家孩子達到自己的期望,很多媽媽甚至不惜花高價上一些天價的神童培訓班,這種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做法卻不妥當,大多數孩子都是普通人。
神童的行為只是一個非常小概率的事件,這種事情不能複製不說,而且也要根據孩子的天賦培養。
你又是怎樣看待這些神童事件?
育兒寄語:
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應該更注重素質教育,給孩子一個正常的童年生活,超前教育雖然看似前景不錯,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一個隱患,父母對孩子的壓迫越嚴重,孩子也會越叛逆,難管教。也不利於培養親子關係。
#新鮮育兒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