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華大學突然放出了新年首個「大招」:發布了《2021年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簡章》。
這次的「新領軍計劃」在之前中國數學奧林匹克(CMO)決賽的高校宣講會中就有被提及:
圖片來源於網絡新聞報導
在2020年清華大學領軍計劃停招之後,此次「新領軍計劃」的公布,對於頂尖學生來說是個重大利好消息。
由於新領軍計劃涉及很多新政策,所以今天小愛學姐就用最淺顯的語言,來解讀一下清華的招生「大招」,看看新領軍究竟有什麼新特點。
此次新領軍計劃公布,最亮眼的就是招生對象的變化:新領軍主要招收高中一年級、二年級學生,特別優秀的初中三年級及高中三年級學生亦可申請。
對比此前清華大學各類自主選拔計劃,新領軍不僅是少有的主要面向高一、高二等低年級學生的招生計劃,更是第一次正式面向初中生進行直接招生。
原自主招生及領軍計劃(綜合評價錄取)和2020年推出的強基計劃,包括保送生都是面向高中畢業生展開;高水平藝術團和運動隊也要求考生具有高中或同等學歷。
此前清華只有丘成桐數學英才班在簡章中明確招收高二學生,而新領軍計劃不僅是首次主要面向高一、高二等低年級學生的自主選拔計劃,而且將初三學生正式納入招生範圍也實屬首次。
節選自清華大學《2021年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招生辦法》
原本只有在高三才能集中參加的清華自主選拔最早可以被提前到初三進行,不僅可以減少集中競爭的壓力,還可以讓天賦和成績特別突出的學生提早進入高校學習, 減少正常升學流程對他們天賦的浪費。所以這對於極少數低年級「天才學生」來說是個重大利好消息。
除了招生年齡放寬外,寬鬆的升學優惠政策也是新領軍計劃受備受關注的特點之一。
根據《清華大學2021年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招生辦法》中關於錄取方法和培養模式的描述可以看出,新領軍計劃對於學生升學的優惠政策力度非常大:
獲得入圍認定且通過預科考察的內地學生無需參加高考,由我校參照保送生錄取方式單獨進行投檔錄取,具體辦法另行通知。
清華大學成立書院,採用「『3+2』+3」培養模式,從本科連續培養至博士研究生階段。
簡單來說,通過選拔的學生無需高考,初三考生甚至無需中考,就可直接獲得保送資格;而且由於特殊的培養方案,學生將「本科入學,博士畢業」。
所以相較於傳統升學途徑:「中考、高考、碩士研究生考試、博士研究生考試」,新領軍計劃只要通過一次選拔就能實現「一考免三考」甚至「一考免四考」。
這種突破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試限制的選拔培養方案,不僅在清華以往的自主選拔中沒有過,甚至比很多高校的少年班政策更加優惠。此次清華大學放出這麼巨大的升學政策優惠,目的就是瞄準低齡拔尖學生,最小從初三就培養「準博士」,由此也可以看出清華對於加強數學拔尖人才培養力度的決心。
高額的升學優惠政策條件,必然伴隨著嚴格的選拔流程和標準。
根據簡章所述,新領軍計劃考核流程與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英才班十分類似,均包含報名材料初評、綜合測試、專業測試、其它相關測試等環節。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清華英才班與新領軍計劃的測試基本上完全相同,僅在數學一試的考察範圍中有細微區別,而且二試的「非固定形式的開放性內容」也很有可能和英才班一樣,採用「講完即考」的形式進行測試,這就要求考生具有極強的理解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相應學科素養。所以據此推測,新領軍計劃選拔難度也應與英才班相當,或略高於英才班。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要求,英才班考生在通過選拔後,仍需參加高考,並且高考成績需達到本地區一本線,方可被錄取;而通過新領軍計劃選拔的考生,無需高考即可被保送至清華大學。因此,和英才班相比,新領軍計劃在報名要求中增加了中學生標準學術能力測試(THUSSAT)或SAT/ACT等成績的要求,同時接受推薦信作為初審材料。
參考往年清華數學英才班的測試難度和錄取學生的競賽獎項,新領軍計劃的選拔難度肯定很高,不過勝在100人的招生名額遠超英才班,而且能享受到保送+直博的優惠政策,所以對於在數學方面具有極強天賦的優秀學生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清華大學作為國內頂尖高校之一,在以往的自主選拔中始終扮演著先行者和探索者的角色。而今年推出的新領軍計劃,也勢必會對高校自主選拔,甚至高校招生產生一定影響。
新領軍計劃是清華大學首次正式將招生範圍覆蓋到初中,相信其「老對手」北京大學也會很快推出相似的選拔培養計劃,進而,一批頂尖高校或許也會以清華新領軍為藍本,結合自身王牌專業,開啟類似的培養計劃。
因此,清華此舉具有很強的指示作用:國內頂尖高校「掐尖」已有低齡化趨勢。所以小愛學姐在此提醒廣大同學和家長,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天賦,結合自身能力,規劃合適的升學途徑,並根據規划進行定向培養,而這種規劃和定向培養,自然是越早越好。
目前一些高校自主選拔並不過多以高考成績作為選拔手段,比如中科大少創班規定A檔考生高考成績達到一本線即可錄取,再比如清華新領軍則完全以THUSSAT或SAT/ACT成績代替高考作為成績參考。
這一方面說明,在區分度日益降低的背景下,高考已不足以成為選拔尖子生的唯一標準,同時也說明:一些頂尖高校更傾向於以帶有本校風格的測試,來選拔符合自身培養需求的生源。
因此,小愛學姐建議那些特別優秀的同學,如果目標是通過自主選拔進入心儀高校,還是需要針對目標高校選拔特點、命題風格進行針對性備考。因為多數中學限於師資條件和教學任務,通常對這類需求難以滿足,所以必要時可藉助社會資源或高質量培訓機構力量進行專項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