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偶遇本家,在鄭州市民倪輝看來如同「挖到了寶」。有一次,他乘坐計程車遇到的司機是本家,對方死活不收他的車費,兩人還因這一面之緣成了好朋友。
倪姓的祖先是誰?如今在國內尤其是河南分布情況如何?都出過哪些名人?這些,都是倪輝很想了解的。
記者 姬中貴
讀者來電
河南這支倪姓人來自哪裡
今年46歲的倪輝生在鄭州,長在鄭州。不過,他的父輩是新中國成立前從許昌長葛那邊遷過來的。
「一直以來,感覺倪姓人少之又少。」倪輝說,他在鄭州生活了40多年,遇見的倪姓人不超過5個。偶爾到老家長葛探訪,發現那裡的倪姓人也不多。
他曾遇到一位倪姓計程車司機:「當時就像挖到寶一樣高興,我們聊得很投機,下車時他死活不收我的錢。我倆互留了聯繫方式,現在仍有聯繫。」
倪輝說,他們祖上留下的族譜早已損毀,長葛這支倪姓人的「來龍去脈」十分模糊。「探尋倪姓源流,始終是我的一件心事。」
倪輝對倪姓文化有研究,但對河南的倪姓源流始終沒有探出個究竟。他想了解倪姓人的起源和分布,以及河南這支倪姓人來自哪裡。
倪姓源流
倪姓人是上古顓頊帝的後裔
查閱史料發現,倪姓歷史相當悠久。倪(郳)國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倪毓佩介紹,倪姓起源於春秋時期的小邾國(又稱郳國,都城在今山東滕州一帶)。
倪姓的起源,還要從軒轅黃帝說起。軒轅黃帝的後裔顓頊帝,被倪姓人奉為遠祖。顓頊有孫老童,老童有子重黎、吳回,這兄弟倆先後做過掌管火的官員,均稱「祝融氏」。
後來,吳回率部族南下與共工氏作戰,最終鎮壓了共工叛亂,但他自己在鎮壓叛亂時死去。吳回的部族逐漸分裂,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祝融八姓」,倪姓便出自其中的曹姓。
吳回有子名陸終,是上古時期有名的賢士。陸終有子晏安,因功被舜帝封在曹地,建立曹國。西周初年,晏安的後裔曹俠被封在曹國故地,建立邾國(都城在今山東鄒縣一帶)。後來,邾武公的次子友父建立了小邾國。
後來,小邾國被楚所滅,有人以國為氏,稱「邾」氏,後來演變成朱姓;也有人以顏為氏,是現在顏姓人的祖先;小邾國又稱郳國,也有族人以國名為氏,稱「郳」氏,後來為避禍改為「兒」氏。
漢武帝時,小邾國的後裔兒寬任御史大夫。「兒」與「兒」的古體字字形相同,漢武帝便賜他「倪」姓,而倪寬也就成了海內外倪姓後人共尊的得姓始祖。
2002年6月,山東棗莊市文物部門對山亭區東江村南的「高土臺」進行搶救性發掘,使得埋在地下2000多年的小邾國(郳國)重見天日。
得姓始祖——漢代名臣倪寬
蕭山浦陽鎮的倪正華對本姓歷史很有研究。倪正華介紹,倪寬幼時家中貧困,在富人家裡做短工。下地幹活時,他總是將經書掛在鋤把上,一有時間就認真誦讀。這就是「帶經而鋤」的典故。
倪寬曾通過「射策」,成為掌管禮樂制度的「掌故」。後來,他被當時有名的酷吏張湯賞識重用,主張寬刑緩罰,採用儒家道德教化民眾,處理了一大批冤假錯案,受到好評。
那個時候,漢朝的很多制度、法律都是剛剛創立,曆法也多有錯訛,漢武帝便讓博古通今的倪寬主持修改曆法。他召集20多位專家學者,制訂出被後人沿用上千年的曆法——「太初曆」。「太初曆」就是人們所說的「農曆」。另外,二十四節氣、十九年七個閏月等,也是在那個時候由他引入曆法的。
如今,在山東東營市廣饒縣原花園鄉田王村附近,仍留有倪寬墓。
人口分布
以江蘇、湖北、上海等省份居多
倪毓佩介紹,倪姓人口較多,在當今漢族姓氏中排名第111位,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4%。
據記載,戰國時期,就有倪氏族人在河南落籍。兩漢時,史書中也經常出現倪姓人的名字,他們的籍貫大多是在山東、河南、安徽一帶。
後來,東晉有江陰太守倪啟、尚書左丞同平章事倪曙等名人,這說明倪姓人當時已經播遷江南。隋唐之際,倪姓在北方分布漸廣,今河南、河北、山西等地,見於記載的倪姓人活動頻繁。
唐末、五代時,北方連年戰亂,百姓大量南遷,倪姓人也隨之在江南成為望族。宋元時期,倪姓人更是遷到了如今的福建、浙江、廣西、廣東等地。明朝初年,遷到山西的中原倪姓人又大量回遷;清朝初年,倪姓人遷到了臺灣,並成為開發臺灣地區的重要家族之一。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湖廣填四川等,每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移運動裡,都有倪姓人的身影。
如今,倪姓人分布在全國各地,其中尤以江蘇、湖北、上海等省份居多,上述三地的倪姓人口約佔倪姓總人口的60%。
故事
曾替金庸代筆
《天龍八部》的倪匡
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裡,有一個重要角色名為阿紫,第89回中,她的雙眼被丁春秋戳瞎,之後被武功高強的遊坦之救走。
其實,金庸曾於1978年發表聲明,稱這個情節「不是他寫的」,而是由好友倪匡代筆。
金庸在聲明中說,當年《天龍八部》在《明報》和《南洋商報》連載時,他曾數次離港外遊。小說連載不能斷,他便請好友倪匡代筆了4萬餘字,其中便包括上述情節。後來,金庸又在文中用神奇的換眼治療手段讓阿紫復明。
不過,金庸稱倪匡代寫那段是一個「獨立的故事」,與《天龍八部》全書並無必要聯繫,後來結集出版時徵得倪匡同意刪去了,但保留了阿紫眼睛被戳瞎的情節。
有書評家認為,天山童姥這個人物,也是由倪匡創作出來的,這符合他一貫天馬行空的寫作手法。而「屢替張徹編劇本,曾代金庸寫小說」也成了倪匡「平生最得意的兩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