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學子在家長傾囊相助下踏上留學之路,期待著未來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但往往也付出更大的經濟甚至親情成本。
時進4月,高考臨近,學校紛紛進入衝刺階段。有留學想法的家庭又開始躍躍欲試,怕萬一孩子「失手」也好有個退路。但對於許許多多已經或計劃將孩子送出國門深造的中國工薪階層來說,3月31日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上演的一樁留學生弒母案,無疑一記當頭棒喝。這場悲劇的導火索,只因母子二人就學費問題而起的爭執。當兒子手中的水果刀刺進母親的身體,母親疼痛的不僅僅是身體,還有一顆破碎的心。
不過,母親終歸是母親,經過十幾天治療已出院的顧琳(化名)又開始為看守所裡的兒子擔心,正焦急地期盼著一個月後警方對兒子汪吉鑫(化名)精神狀況的司法鑑定結果,「我不想兒子坐牢,希望兒子早點出來。」她還悄悄地跟人打聽,是不是去日本留學的孩子壓力特別大,甚至還擔心以後日本的學校不要自己的兒子。
血淋淋地事實提醒著想讓孩子出國留學的家長們,在滿懷希望將孩子送出國門前,還需充分考慮自己的經濟條件、孩子的適應能力和隱藏在留學華麗外衣之下的親情代價。
留學需要「錢多多」
說起留學,早些年,這還是令人羨慕、甚至被看作是貴族們專屬「特權」的稀罕事,但現在許多工薪家庭的學子也參與其中,出國留學日漸大眾化。
據統計,2010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的總數為28.5萬人,同比增長超過了24%,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生源國。從留學生群體來看,自費出國留學人員早已取代公派出國留學人員成為主體。2010年自費出國留學人數佔當年總出國留學人數的93%。
然而留學畢竟是價值不菲的一項開支。據相關人士介紹,留學美國每年至少需要花費30萬元人民幣,赴英留學一年大約需要花費18萬~25萬元,留學澳大利亞需要花費12萬到16萬元,而加拿大則需要花費11萬~22萬元,新加坡、韓國相對便宜,但是每年也需要花費5萬~10萬元人民幣。
如此一大筆開銷對於富裕家庭而言也許不算什麼,但對許多工薪家庭來說可謂壓力沉重。以北京為例,《2010年北京社會建設分析報告》中的數據顯示:目前本市中產階層家庭平均月收入為10007.96元,月均消費4652.34元。不難看出,除去日常的開支之外,中產階層家庭要支付孩子的出國留學費用也並不輕鬆,更何況是普通家庭呢。
國內留學機構啟德教育集團的調查數據顯示:前些年,留學生中來自普通家庭的只佔2%,目前這個數據正在飛速增長。在2010年準備留學的學生中間,普通家庭的比例佔到了34%。在即將或有意出國留學的學生中,家庭年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佔被調查人群的52.28%。
為了給女兒辦理去英國留學要出具的證明自己經濟實力的「存款證明書」,劉華(化名)拿出了她和丈夫多年來的積蓄,還將汽車做了抵押。拿著那紙證明,她堅定地說:「只要能讓孩子接受優質的教育,我們做的這些就都值了。」
據介紹,供養一個孩子在國外上完中學和大學至少需要兩三百萬元人民幣,為了這筆巨額費用,有越來越多的工薪家庭不惜賣掉房子供孩子出國。
但出國留學畢竟不是短期行為,需要很多的後續資金作為補充。有的家長在沒有完全做好經濟準備的情況將孩子送出國,出國之後孩子的花銷卻難以為繼,使孩子和家庭都陷入困境。
在看守所裡,汪吉鑫這樣描述事發過程:「機場見面時,她說沒有錢,甚至說『不可能給你錢,要錢的話就只有一條命了』這種話,我腦子一下子一片空白,衝上去就用刀刺了她。」可不知23歲赴日留學已經5年的汪吉鑫是否了解,母親供養他的艱辛。
顧琳每月收入為7000元,而兒子每年的留學費用卻需要三四十萬元,因為開銷太大,幾年下來,母親還向親戚朋友借了不少錢。為此母親每日省吃儉用,日子過得很簡樸,時常為兒子的學費和生活費愁眉不展。而如此的生活也正是很多普通家庭難以承受留學經濟成本的真實寫照。
親情成本高消耗
越來越多的家長不顧成本、不計得失地將孩子送出國,卻似乎忽略了留學的風險和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大連的顧曉寧(化名)因沒有考上省重點高中,父母覺得孩子未來上重點大學無望就在2006年將她送到了澳大利亞雪梨讀書。由於語言不通,只能先就讀該校的語言班。「我剛到那裡的時候覺得很恐懼很茫然,但是這種感覺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為一种放縱」。讀語言班的大部分是來自中國、韓國和中東的一些學生。「中國學生每天都聚集在一起,很快剛出國的那種恐懼感就消失了,可英語並沒有長進,但對於當時的我來說,那並不重要。」曉寧說。
後來,一心希望孩子通過出國「鍍金」成才的顧媽媽怎麼也不會想到,傾其國內所有並忍受母女分離之痛換來的,是女兒因為多科成績不通過、出勤率不達標和吸毒等原因被學校勒令退學的通知。(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