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兒歌日 那些年我們一起聽過的兒歌

2020-12-14 浙報融媒體

網絡配圖。

是什麼曾經伴我們一天天長大?是什麼打溼過我們閃亮的童心?是什麼讓我們拉起彼此的小手?是兒歌。

3月21日不僅是世界睡眠日、世界森林日,還是世界兒歌日。

還記得兒時唱的歌謠嗎:我們窩在媽媽溫暖的懷抱裡,伴著搖籃曲入睡;我們坐在院子裡的葡萄架下,聽奶奶講過去的故事;我們吹起小螺號,懷著種太陽的夢想一天天長大……

今天,我們一起來回憶那些年曾經帶我們向童年飛奔而去的兒歌。

不同年代 不同兒歌

60後: 《一分錢》《小鴨子》《讓我們蕩起雙槳》

這一代人的童年在上世紀70年代。這是一個「玩具不多,但遊戲豐富」的年代,彈玻璃球、跳格子、跳皮筋、滾鐵環等等,說起這些遊戲,很多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都不會陌生,因為這些遊戲陪伴著他們成長,給了他們很多樂趣和美好的回憶。

《一分錢》《小鴨子》都是著名兒歌創作者潘振聲的作品,他曾說過:「《一分錢》超過《賣報歌》,《嘀哩嘀哩》敢和《黃河大合唱》比美!」確實,這兩首兒歌在當時的傳唱程度比之今日流行歌曲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當年的孩子就是這樣快樂地學會了拾金不昧的良好品德。

「那時候不管學校搞什麼活動,《讓我們蕩起雙槳》都是必唱的歌曲,這首歌的歌詞也早已滾瓜爛熟,倒著都能默寫出來。」52歲的陳建學認為,兒歌也許更能反映一個時代的特徵。上學或者放學的路上,一邊哼著兒歌,一邊與同學嬉戲打鬧,是許多60後美好的回憶。

70後:《小燕子》《葫蘆娃》《藍精靈》

改革開放的春風在上世紀80年代吹滿祖國大地,那時候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70年代出生的人的童年,大多在這個時間段裡。在這個年代,一到「六一」兒童節,大多數學校和幼兒園都會舉辦不同形式的活動,組織孩子們開聯歡會,能參與表演的孩子特別興奮,老早就惦記著表演節目的事情,不厭其煩地跟父母說起排練的趣事,一遍又一遍重複練習著要演唱的兒歌。

「我們那時候除了老師教的《小燕子》《上學歌》《春天在哪裡?》就是電視裡動畫片的歌《葫蘆娃》《黑貓警長》《藍精靈》。」37歲的楊麗琴說,80年代的兒歌的特點是旋律更多變化,感情更富有色彩。主要以影視作品主題歌和外來作品為主。

80後:《魯冰花》《世上只有媽媽好》《雪絨花》

上世紀80年代初出生的人現在都參加工作了。這代孩子是幸運的一代,他們的童年基本上在上世紀90年代,親身體驗了許多新鮮事物。在他們的記憶裡,除了流傳下來的兒歌外,也開始逐漸接觸流行歌曲。

「那時候老師最愛教的歌曲就是《世上只有媽媽好》,還記得有一次回家後,我就按照老師教過的,給媽媽打了一盆洗腳水,然後邊唱這首歌,邊給媽媽洗腳,把我媽感動得哭了。」25歲的程念恩說,在小學五年級之前自己愛唱的歌幾乎都是兒歌,如《魯冰花》《雪絨花》,自從上小學六年級之後就接觸到一些流行歌曲。

90後:各種流行歌曲

在上世紀90年代出生的孩子,童年幾乎都在新世紀裡度過。這個時期,許多港臺歌手的歌如雨後春筍般流行在大陸地區,這時期的兒歌卻沒有新的突破,孩子們只能在兒歌缺乏的情況下,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各種流行歌上面。

「當年最喜歡就是《小虎隊》的歌,他們的《蝴蝶飛呀》《水手》等許多經典歌曲,歌詞早已耳熟於心,直到現在都還記得非常清楚。」說到小時候的兒歌,90後的唐睿似乎只記得《兩隻老虎》《世上只有媽媽好》等幾首歌,他說,這些流傳下來的老兒歌欠缺新意,旋律也很平淡,沒有跌巖起伏,很容易讓孩子們「審美疲勞」,在沒有新兒歌的情況下,孩子們更願意去親近這些旋律激昂,歌詞前衛的流行歌曲。

兒歌去哪兒了

「世界兒歌日」是在1976年比利時國際詩歌會上創立的。每年春天到來之際,13歲以下的兒童都要舉行主題慶祝活動。這項活動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和支持,1999年,3月21日被確立為「世界兒歌日」。

「世界兒歌日」旨在通過兒歌搭起各國兒童的友誼橋梁,傳達和平與發展的理想,寓教於樂,充分發展少年兒童的才智個性和身心能力,並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民族語言和價值的認同及對祖國文明的尊重與熱愛。

小朋友們還會唱從前的兒歌嗎?今天他們喜歡的是怎樣的兒歌呢?我們也採訪了一些小朋友和家長們的想法。

★說起兒歌,我覺得是父母那一輩的事。好像他們小的時候愛唱什麼《小燕子》、《丟手絹》之類的兒歌,在我們看來,那些歌曲太幼稚了。可聽父母說起的時候,似乎還很懷念的樣子。我覺得大概他們當時可能除了做遊戲、唱兒歌也沒什麼好玩的吧。現在我們不像從前,有很多的誘惑,看電視、電影,打電腦遊戲,K歌等等。

―――小敏高中一年級

★校園裡灰色童謠之所以流行,是因為現在沒有適合我們唱的歌曲,而且流行歌曲這麼多,難道我們非要唱《讓我們蕩起雙槳》、《藍精靈》等,大家會笑話的,那是幼兒園的孩子才唱的。

―――雨若小學六年級

★現在我們好像沒有什麼好的兒歌,所以大家才把流行歌曲改編改編瞎唱著玩。我看山西衛視的《超級少年》,裡面那麼小的小孩唱的也是《老鼠愛大米》、《小薇》等,大家還覺得很有意思。如果小孩子們在舞臺上一本正經地唱什麼兒歌,恐怕也不會有什麼舞臺效果。

―――馮豐初中二年級

★去年我們學校召開的元旦聯歡會上,許多學生演唱的是《對面的女孩看過來》、《雙節棍》、《我是女生》、《被愛捉弄》等流行歌曲,只有一名學生演唱了《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結果還引起同學們的一陣鬨笑。

―――王羽小學四年級

★說起兒歌,我想起兒時的一些熟悉的兒歌,什麼《丟手絹》、《賣報歌》、《採蘑菇的小姑娘》、《學習雷鋒好榜樣》、《絨花》、《數鴨子》,最難忘的還有《一分錢》。那時的我們總是簡單而快樂,雖然大家都沒有豐富的文化生活,可是一點也不覺得單調。現在孩子們有錄音機,有電視機,有什麼MP3、MP4,有網絡歌曲,可是他們惟獨缺少歌聲與笑聲。

―――小米

★看看如今的孩子真是可憐,被洶湧的考試大潮席捲著,那麼小就背負起學習的重擔,沒有歌唱的時間,沒有玩耍的時間。許多「聰明」的家長,摸索出了「早熟的桃子好賣」的真理,還有張愛玲「出名趁早」的語錄,使社會上颳起了「略過童年、追求成功」的教育。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無數次地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一定要刻苦學習,長大才有出息。如果學習不好,以後連個工作也找不著,吃飯都成問題。

剝奪了孩子歌唱的權利是多麼殘忍的一件事啊!趁著這個「兒歌節」我想說:讓孩子們盡情地歌唱吧!讓他們擁有燦爛的笑容與美妙的兒歌。

―――度可

★記得小時候,我們嘴裡還有許多值得傳唱的經典兒歌,如,「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誇我好寶寶」、「大頭大頭,下雨不愁,人家有傘,我有大頭」、「排排坐,吃果果,你一個,我一個」……這些兒歌詞意簡單,節奏感強,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可是如今的孩子唱這些歌就覺得太陳舊、太過時了,沒有適合他們的歌曲,不能怪他們。

―――意微

兒歌創作 鼓勵創新

張冰洋是一位多年從事音樂教學的幼兒園教師,70後的她小時候喜歡唱的兒歌有《一分錢》《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閃閃的紅星》……對於兒歌的現狀,她認為,像《一分錢》這樣的兒歌能引領孩子們如何做人,現在的兒歌普及率不高,孩子都不願意唱。

「希望詞曲作家多創作一些好聽的積極向上的兒歌供學生演唱,媒體也要多宣傳一些適合學生演唱的正能量的兒歌。」張冰洋說,目前學生音樂課本中不少歌曲的選擇,距離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太遠,導致接受困難。

「現在的兒歌沒有以前流傳的兒歌好聽,缺少童真童趣,教化功能比較嚴重,很多兒童學習軟體編寫了很多兒歌,但只是便於兒童識記相應的知識。」市民鄭燕華說,自己時不時翻看兒子的音樂課本,發現有的唱的是江南水鄉,有的唱的是異國他鄉,真正與孩子家鄉有關的少之又少。她認為應該增加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曲目,這樣可以讓孩子在學習歌曲的同時,更熱愛自己的家鄉。

鄭燕華還建議幼兒園、學校要有吟唱兒歌的氛圍,校園廣播播放兒歌,開展兒歌大家唱活動,把孩子們從電動玩具裡解救出來,少聽流行歌曲,還孩子們一個真正的童年。「每年創作出的兒歌如果能有《小蘋果》《江南style》那麼喜聞樂見,孩子們也就有歌可唱了。」鄭燕華說。

「雖然由於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在動漫、電視、網絡等衝擊下,人們暫時忽略了兒歌童謠。但人們對生活的記憶是最高的審美形式,而兒歌是最貼近人們生活的記憶,也是我們回憶童年最好的載體。」市音協主席李煊康說,千百年來,口口相傳的很多兒歌,比如《世上只有媽媽好》等,證明兒歌不僅意象性強,且育人從善的本真藝術形式,不會被時代淘汰。

針對目前不少「鼓勵兒歌創作」的呼聲,李煊康說,兒歌創作需要新機制鼓勵,傳統兒歌更需要國民共同重溫。重溫的不單純是兒歌這一藝術形式本身,也不僅僅是純真的童年,更重要的,是那些來自生活,最質樸、最本真的文化資源。

(綜合山西新聞網等。)

相關焦點

  • 今天是世界兒歌日,那些兒時的歌謠你還記得嗎?
    世界兒歌日今天是世界兒歌日。關於兒歌,你的記憶是什麼呢?今天,我們找到了年齡跨越50年的一些朋友,希望通過他們講述的關於兒歌的故事,可以陪你回到童年,再做一次未做完的夢~雪梨 80後 女當年和小夥伴們一起唱歌的記憶真的很美好。最牛逼的是我爸後來出差真的給我買了一隻海螺,讓我開心了好久!
  • 那些年我們追的兒歌
    那些年我們追的兒歌 2020-03-21 13: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那些年我們哼過的兒歌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條潺潺的小溪流,去找尋記憶中的那首兒歌。  30~40年代經典  代表曲目:《賣報歌》《踏雪尋梅》《西北的話》《馬兒真正好》《紅纓槍》《只怕不抵抗》《誰說我們年紀小》《小朋友》  特點:上個世紀30年代之後,由於處在抗日救亡運動的政治大背景中,此時的兒童歌曲被賦予了鮮明的思想性和歷史使命感。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兒歌……
    每個人的記憶裡都有兒歌歡唱的影子,那是屬於那個時代的旋律和記憶。經典的兒歌就像一泓清水,淨化著我們的心靈和精神空間。你知道從上世紀50年代到現在,都唱過哪些經典歌曲嗎?一起來看看吧!這句話在今天依然非常值得每個人學習!60後出生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孩子,他們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讓我們蕩起雙槳》等歌曲,深受革命傳統和奉獻精神的薰陶。
  • [世界兒歌日]武漢百年間的兒歌記憶
    溫暖純美的歌聲曾伴隨我們整個童年,一代人又一代口口相傳。有人說兒歌中有歷史,有人說兒歌是時代變遷的記錄。100年來,武漢人都曾唱過那些兒歌?是否還曾有人記起?3月21日世界兒歌日,請和荊楚網記者一起,見證武漢普通市民的「百年兒歌記憶」。
  • 世界兒歌日 ▏驚嘆!兒歌對寶寶竟有這麼大的影響!
    早在三十一年前的今天,為了倡導「關愛兒童、締造和平、消滅戰爭、建設家園」的主題,「世界兒歌日」就在比利時誕生了!世界兒歌日,屬於全世界擁有童心的人的節日,屬於歡快兒歌的節日。幼時經常在嘴邊響起的兒歌,已經當爸媽的你們。
  • (世界兒歌日)今天的孩子唱什麼兒歌?貼近兒童算成功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 曾經唱著兒歌長大的「70後」「80後」,卻很少能聽到自己的孩子哼唱新的兒歌。偶爾聽到的,或許是街頭流行的成人歌曲,或者是給篡改得面目全非的傳統兒歌。21日是世界兒歌日,請允許我們憂思一下:如今的孩子在唱什麼兒歌?我們該給孩子們傳唱什麼樣的兒歌,給他們提供怎樣的精神食糧?
  • 今天還有屬於我們的兒歌嗎?
    兒歌是童心最好的保鮮劑,是弘揚真善美的載體。然而,當前我們的兒歌創作卻面臨著尷尬。面對這些現狀,我們不僅要發問,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兒歌,到底去哪兒了?  幾天前,「世界兒歌日」在一片寂寥中過去。幾則反映兒歌現狀的報導,也並未驚起多少波瀾。
  • 世界兒歌日丨小雞彩虹出了口罩歌!這些抗疫兒歌你聽過嗎
    今天(3月21日)是世界兒歌日。每年的這一天,各國兒童組織、教育機構都會用各種形式慶祝這一節日,旨在通過兒歌搭起各國兒童的友誼橋梁,傳達和平與發展的理想。全民抗疫期間,全國各地創作出許多優秀的抗疫兒歌,浙江也有不少。這些兒歌歌詞簡單,旋律朗朗上口,或科普防疫小知識,或獻給戰「疫」前線的工作人員。小編挑選了幾首歌曲,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 世界兒歌日 跟小葵花一起學唱《新健康歌》
    世界兒歌日 跟小葵花一起學唱《新健康歌》2016-03-23 14:03:22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提到小葵花,大多數人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是那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詞——「小葵花媽媽課堂開課了!」誠然小葵花不僅深入人心,還得到了媽媽們的認可。
  • 世界兒歌日是幾月幾日?什麼時候設立的?經典兒歌童謠盤點
    是什麼曾經伴我們一天天長大?是什麼打溼過我們閃亮的童心?是什麼讓我們拉起彼此的小手?是兒歌。  3月21日不僅是世界睡眠日、世界森林日,還是世界兒歌日。  還記得兒時唱的歌謠嗎:我們窩在媽媽溫暖的懷抱裡,伴著搖籃曲入睡;我們坐在院子裡的葡萄架下,聽奶奶講過去的故事;我們吹起小螺號,懷著種太陽的夢想一天天長大……  今天,我們一起來回憶那些年曾經帶我們向童年飛奔而去的兒歌。
  • 昨天是世界兒歌日 那些經典童謠,你還記得嗎?
    3月21日是「世界兒歌日」,筆者了解到,從幼兒園到小學,雖然學校在音樂教學中積極倡導普及一些經典的兒歌,但是有不少孩子並不「買帳」,在他們的「曲庫」中,流行歌曲的佔比越來越大,甚至有些學生喜歡的曲目與實際年齡非常不符。
  • 愛奇藝《奇寶兒歌》攜《無敵小鹿》 唱響世界兒歌日
    世界兒歌日」當天,愛奇藝自製動畫《奇寶兒歌》攜《無敵小鹿》,聯合北京艾比利國際教育、秒拍,圍繞「關愛兒童、締造和平、消滅戰爭、建設家園」這一主題,共同推出「兒歌大作戰」親子活動。攜手艾比利國際主題幼兒園、秒拍助力「世界兒歌日」 線上線下齊唱響  「世界兒歌日」創立於1976年,每年在3月21日——春天到來的第一天舉行慶祝活動
  • 世界兒歌日:兒歌快閃100秒_@所有人_澎湃新聞-The Paper
    > 世界兒歌日
  • 那些年我們唱過的兒歌,你還記得幾首呢?
    長大後,我們的情緒越來越多,心情越來越複雜,聽的歌曲也也是越來越多種多樣,類型豐富,那麼小時候就單純多了,聽的歌曲也多是愉快地旋律,和我們簡單快樂的童年一樣。長大了,那些童年聽的歌曲你還記得幾首呢?《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可以說是從小就聽了,小孩子都比較愛哭,睡覺也要哄才會乖乖地去睡,媽媽就經常唱這首歌哄我們。聽多了也就會唱了,媽媽是世界上對我們最好的人這個想法也深深地植入我們的腦海。有時候我會想,是不是大多數的孩子都會比較親近母親而稍稍疏遠父親,是不是因為這首歌的緣故呢?
  • 早教兒歌育兒-一起唱
    培養兒童早期教育,兒歌重要嗎?早教學英語重要嗎?重要!而且如果在嬰兒時期開始聽英文中文,以後小朋友們在懂得識字和看懂單詞的時候會容易很多!大家的童年對詞語的認知是不是都從「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跑得快。。。」
  • 世界兒歌日:民族文化傳承從草原童謠入手
    3月21日是世界兒歌日,經典兒歌作品斷檔、灰色兒歌流行、兒歌創作者沒「錢」途……近年來,兒歌市場面臨的問題已經引起全社會關注。在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瓶頸時,五彩呼倫貝爾草原兒童合唱團、巴爾虎兒童合唱團、烏達木……一群來自草原的孩子們給這個疲倦的市場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他們身著蒙古袍,用母語唱出了屬於自己的童謠,並將這些天籟之聲傳到了世界各地。他們大聲地告訴世人:這是屬於我們的歌聲,也是我們的文化!
  • 兒歌兒歌 你的春天在哪裡
    今天是第38個世界兒歌日,昨天記者採訪了在市北區第六教工幼兒園、皮卡丘幼兒園、海倫路幼兒園、紅黃藍幼兒園和在德縣路小學、李滄路小學、平安路第二小學上學的40多名孩子,記者發現孩子們唱的兒歌大多數還是上世紀80年代的「老歌」。家長普遍認為,近年來新兒歌良莠不齊。
  • 全家一起唱兒歌 五月五,過端午,兒歌寄情懷
    高考學子大可放鬆心態,等待心儀通知書的到來吧~其實,每當面臨壓力的時候我們都會由衷的感慨「要是還能回到小時候該多好~」孩童時期已然成為無憂無慮的代名詞本次湖南IPTV就是懷著給你不一樣的回憶的初衷舉辦此次「全家一起唱兒歌」活動!
  • 怎樣讓今天的孩子擁有自己的兒歌
    這場音樂會讓現場觀眾耳目一新,「沒想到現在還有這麼好聽的兒歌。」一位帶孩子來觀看演出的家長,在音樂會後說。  這場別致的音樂會,也引發了我們對當代兒歌現狀的思考。年過八旬的谷建芬創作的「新學堂歌」,脫胎於「學堂樂歌」。學堂樂歌指的是20世紀初在我國新式學堂中傳唱的一些歌曲,曲調來自日本、歐洲以及美國,由中國人以中文重新填詞。李叔同的《送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