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劉家雲,筆名勸仁,流雲,鑑軒。1964年3月生,鄂州市人,大冶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省作協會員、雜文學會會員、檢察文聯文學學會副主任委員,黃石市散文學會副主席,大冶市作協副主席。近些年主要從事雜文時評創作,發表各類文學作品近百萬字,出版個人作品集2本,其雜文《籠中鼠》最近獲首屆「魯迅雜文獎」銀獎。
天堂寨的松
有石縫的地方就有松。哪怕山再高,崖再陡,驕陽再烈,風雪再大,也全然不顧,要把家默默安下。
安在懸崖峭壁處,憑藉懸崖峭壁,身體被高高託起,也將腳下的巖石緊緊包裹。哪怕看不到一撮土,也一樣能成活,而且活得自在,活得健壯、灑脫。
安在人跡罕至的高山之巔,與藍天白雲牽手,和天空盤旋的鷹隼對話。哪怕只有一撮土,也要沿著崖縫把根深深紮下。懸崖中長出的松不成行、不成列,更不在一個地平線,卻如一個個盆景,巧奪天工,錯落有致,成片,成林,風光無限。
天堂寨的松,既沒有黃山迎客松有名,也沒有平地上的松高大、粗壯。這不要緊。因為,她們一樣的巍然聳立,蒼勁挺拔,千年萬年。
始終保持著松的秉性、松的風骨,即使生存環境再差,即使再默默無聞,也一樣的頑強活著,一樣的不改初衷,一樣的不懼風寒、傲霜鬥雪。
天堂寨的松,讓人心生無限感慨與景仰!
鵲 橋
一橋飛架,兩山相通,天塹變通途;雲霧輕歌曼舞,明月灑銀洩玉,人間仙境豁然聳立眼前。
一座鵲橋,不僅成全了牛郎織女,成全了慕名前來旅遊觀光的遊客,也讓「天堂」寨名副其實。
哲人峰
像一個睿智的老人,就這樣巍然屹立在天堂寨,呈思考狀,也因此成就了自己的英名——哲人峰。
站在哲人峰,和「哲人」一起,面對著綿延起伏的大別山,想起曾經的烽火連天,和無數為國捐軀的大別山英雄兒女,心生無限感慨: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因有人為你負重前行,當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站在哲人峰,站在巨人肩上,一覽眾山小,學當「寨主」秀瘋狂。應同伴倡議,大家一起,放開嗓門對天吼——
啊,天堂寨,我們來了!
一聲忘情的呼喚,在大山深處久久迴蕩。
我們來了。如藍天上展翅翱翔的鷹隼,俯瞰群山萬壑,鵲橋飛架。
我們來了。似小華山拔地而起的雲梯,牽手懸崖峭壁,挺拔勁松。
我們來了。更像哲人那雙洞察千裡的明眸,欣賞玉帶河流,感受風光無限。
一聲忘情呼喚,腿腳酸痛、身心疲憊蕩然無存;一聲忘情呼喚,我們仿佛回到了風華正茂的青蔥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