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李大偉教育 • 專注中小學課程輔導25年
www.lidaweijiaoyu.com
永 遠,談 笑 風 生
——《食色之惑》自序
李大偉
當過教師,職稱最低:助教;做過記者,壽命極短:兩年;於是下海,秦瓊賣馬。到山東,賣上海貨;回上海,賣山東酒。開過飯店,搞過策劃,就是那種將陰謀兌換成陽謀的勾當;開經濟學講座,揭示「牛奶裡放一滴水是偽劣產品,水裡放一滴牛奶是營養品」的似是而非的歪理。搞教育,搞旅遊,搞經濟諮詢公司,在《新民晚報》上,寫散文隨筆,在《新聞晨報》上寫經濟隨筆,自詡「將軍面前自稱詩人,詩人面前自稱將軍」,不知褒兮貶兮。在酒席上,老朋友將我介紹給新朋友,定語特別多,有點象「阿詐裡」(滬語:騙子),我感到很丟臉,因為它意味著浮燥。所以一直反省:千萬別豬頭肉三不精。
生意佔去我一些時間,但使我自由。走五湖四海,結三教九流。極大地豐富了我的人生內容,拓展了我的視野。在《新民晚報.夜光杯》,有我個人專欄:「五顏六色」寫市井、寫時尚、寫文化、寫美食、寫遊記、寫往事,「瞎七搭八」,表現出文章內容的廣泛性。鄙人筆下永遠談笑風生、氣象萬千、風雲波瀾。
生意的成功,使我擺脫「衣食憂」,可以不媚不賣,做性情人物,寫性情文章。可以「文章不為稻糧謀」,可以斟字酌句、淺唱低吟,「語不驚人死不休」,講究文字趣味,講究俚雅搭配,亦諧亦莊,行雲流水,講究下筆乾淨,講究詩之意境,講究文章視角的新鮮性。可以「座上常滿客,杯中酒不空」;可以常常孤身一人,背一包裹、攜一卷詩集、託一缽碗,唱著「走走走走啊走」去新疆草原、登山西雄關、逗揚州舊巷、逛湘西水畔,看天下美景,品天下小吃,坐於西湖水榭簷之下,寫至性文章。收到幾百元的稿費,花出去上萬元的旅行費,這叫「賺」嗎?純粹「蹲著茅坑嗑瓜子——入項不如出項大」但很開心。
明清小品的精美,唐宋散文的醇厚,秦漢文章的古樸,北方俗語的詼諧,時下段子的機智,它們浸染了我的文章,具有濃鬱的唯美主義色彩,尤其遊記與音樂文章,略帶些莫名的傷感。很厭惡時下流行歌曲中,白開水一樣空白的詞句。固執地以為:文章,應該象上海外企公司的女性白領的衣飾:精緻、典雅,還有些吹蕭女低首的哀怨。
我不聰明,頗自負,將章太炎的對聯一剖為二,上聯「文章追唐宋之上」掛在自號「耕餘」書房,自勉自策;下聯「為人亦儒俠之間」,掛在匾曰「江湖」的客廳,自以為取法乎上、可以得乎其中,不免單相思,但它表達了我對文章近乎神明的崇敬。
現在,我將《新民晚報 · 夜光杯》的個人專欄「五顏六色」中的美景文章、《新民晚報 · 女性世界》的個人專欄「都市紅茶坊」的美女、美女眼中的男人的文章、《新聞晨報》的個人專欄「饞佬丕」的美食文章,還有九篇在《新民晚報 · 音樂與音響》上的音樂文章,彙編成冊,屬於野人獻曝,還有一點敝帚自珍的意思。
我始終未入文人圈,大概性格不夠陰險,怕得罪人、惹是非,結果連個寫序的人都沒有,只能無恥,自己操刀,有「王婆賣瓜」之嫌。友人勸我用化名,冒充「瞎子賣刀」,可以肆無忌憚、撬邊起鬨。畢竟讀過聖賢書,有些內疚。還是「一人做事一人當」吧,自彈自唱,這樣的序,難免自吹自擂。「別人老婆,自己文章」,文人總有些自戀癖。若有此疾,敬請原諒!
最後感謝大學時代上鋪兄弟狄飛萬,是他逼我催我,尤其配置大量相得益彰的照片,讓情感穿上模特兒一般的時裝,文化不再赤裸裸的貧瘠,書因此也金玉其外,與文字一樣典雅漂亮。如果《新民晚報》《新聞晨報》的讀者選購《食色之惑》,這當歸功於這兩家報社給我提供一席最顯眼的專欄位置,我的文章因此跟貼出籠借光,屬於捆綁式銷售,謝謝讀者錯愛。如果該書讓不看書的人也樂於掏錢,比如象《時尚》雜誌一樣成為都市小姐們一冊在手的風景,以表示品位;比如做客廳牆面新材料,吃早點的餐廳冒充書房,以此點綴,那是狄兄的功勞了。在通貨緊縮、購買力陽痿的今天,浪費才是消費,促銷多餘是一種天才。
謝謝了,老D!
|| 文章圖片來自網絡
作 者:李大偉 著
出 版 社:上海畫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2-12-1
頁 數:231
印刷時間:2002-12-1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I S B N:9787806850435
包 裝:平裝
CIP數據核字(2002)第085583號
「李大偉隨筆」的所有文章均為李大偉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來自「李大偉教育」或「李大偉隨筆」官方微信公眾號。
李 大 偉
《新民晚報》專欄作家,上海作家協會會員。
出版散文集:《食色之惑》《上海市井》《上海生意經》《上海腔調》《上海塵世》《上海市井(第二輯)》。發表的文章常被《讀者》《報刊文摘》等全國性著名報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