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暗夜河水中漂著的小船,在波濤的衝刷擠壓下泊在岸邊。是的,我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倉促的、無奈的來到了中年。
春天明媚的早晨,我在女兒「老爸起床生日快樂」的叫聲中醒來。經過幾秒鐘的遲鈍和迷茫,我接受了這個現實,像往常一樣,與妻子一起準備早飯,送女兒上學,然後上班,開始周而復始的一個循環。路上想到《論語·為政》所言「四十而不惑」,那麼我真的從此萬事明辨不疑了麼?
19歲第一次遠行西安,四年求學生活如白駒過隙,兩個收穫彌足伴我一生。對法律的信仰壓制著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固定了我的職業和生活;純真的愛情釋放了我五彩斑斕的青春歲月,與妻子已相依十五個春秋。當霜染雙鬢,刀刻前額,西安的春花秋雨夏日冬雪竟成為前半生最美好的回憶,也許,還會成為這一生中無法複製的最美時光。在女兒的幫助下,我學會了使用微信,最大的收穫竟然是「青春都在西北政法」,從此每天都能看到五湖四海的校友揮斥方遒,快意人生;能看到大江南北的兄弟享受生活,感悟人生。由此泛起心中沉積多年對母校的思念,對現實的困惑,對未來的迷失。
(一) 同窗情深
1993年入學時,大學還沒有擴招,學費還是300元,沒見過手機,也不認識「霾」字。時間仿佛停滯了一般,踢球、看書、打牌、喝酒,我和你們肆意揮霍著青春。四年朝夕共處,我們是如此無憂無慮,直到離別真正來臨才發現,「走的最急的總是最美的時光」。這些年不敢獨自一人再看大學時的照片,搬家時小心翼翼地整理好,找一個安全的柜子存放起來。因為這是我心底最脆弱的一塊傷疤,我不想一次又一次地將它撕開。我更願意將這份珍貴的記憶永遠埋在心底,或者,只是出現在宿醉的夢中……
畢業後棲身於東北邊陲小城,出入朝九晚五,進門柴米油鹽,不能免俗的就業、結婚、生子、晉升、買房,在祖國發展的大潮中渾渾噩噩混了18年。年少時的輕狂和所謂的理想,早被平凡的生活磨沒了稜角和光彩。轉眼間,我們都到了這狗日的中年。青春不復,衰老與遲暮悄然來襲,終日被煩惱和責任糾纏撕扯。父母操勞一生,年邁而體弱,需要我們全身心的關懷;女兒已上初中,敏感而脆弱,學業的壓力和成長的困惑需要我們全力去排解;賴以謀生的事業,也如同逆流中遇到淺灘,走到了無法自主騰挪的瓶頸裡。既沒有勇氣輕言放棄,又沒力氣奮力一躍。這時,只有遠方的同學,才能激活心中最後的一絲光亮,提醒我——你真的曾經年輕過,快樂過,存在過。
雖然畢業後與很多同學失去了聯繫,但對你們的思念卻是魂牽夢縈,與日俱增。近些年,隨著交通和通訊的發展,陸續見到一些,普遍的印象是肚子大了,頭髮少了,但一個擁抱,就把我們拉回20年前,在開懷暢飲和徹夜長談中唏噓光陰的流逝和世事的變遷。更多的時候,同學只是存在於幾人相聚微醺時電話的另一端。18年未曾相見,每次都能根據聲音準確分辨出對方,這是樸素的同學情誼最好的證明。大雁塔下,翠華山上,渭水河邊,四年的青蔥歲月,已經把我的魂魄留在了西安,留在了西北政法。當我們都進入不惑之年,真正明辨不疑的只有樸素、純真、永恆的同學情感,我好想塵封沙漏,讓我們留住難忘的歲月,讓曾經的美好瞬間在手中停駐。祝福你們,定知一日帆,使得千裡風!
(二)功名之惑
畢業後歷經波折如願成為一名檢察官,並堅守至今。見過虛幻的奢華和眼花繚亂的誘惑,也見過座上客與階下囚的人生戲劇性翻轉;經歷了無數次的行業規範、整頓、糾偏和改革,也勝任了多次主動或被動的崗位調整。感謝西北政法四年的教育,讓我一直恪守良知,秉承法治。
那時,我在這陌生的城市裡一無所有,工作或者說單位是我的唯一,內心深處迸發的熱情難以掩蓋。不管是偵監、公訴,還是辦公室、反貪,終日早出晚歸,凡事深思高舉,整個人都陶醉在「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境界裡,感覺沒有我單位都得被取締。記得2006年的聖誕,加班回家時剛好午夜,街上大雪紛飛,煙花璀璨。回到家中,迎接我的是冰冷的屋子,高燒的女兒,和手忙腳亂滿眼無助的妻子。2009年9月的一個周末,我的結婚10周年紀念日,妻子最大的願望是一家人拍張合影,我早晨8點開始連續接到任務,最後在看守所提審至次日凌晨3點。十幾年來,我本想認真地寫出工整的楷體,可寫到一半時回頭看看,每個字都透著草書的糾結,還有宋體的庸常。現在終於明白,此乃人生之常態。我雖不後悔我因此而錯過了女兒童年時太多的成長時刻,但時不時,仍會陷入一種痛苦不堪的情緒當中,痛,是因為一眼望不到頭;苦,是因為一眼又望到了頭;不堪,是因為明知痛苦,卻無處可逃。我知道,體制內我並非精英,走出了圍城,我將是一個廢物。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既然我們都是世間的過客,駐足幾十年註定都要離開,為何又如此糾結與迷茫?現在,我的人生只剩下一個字——等。等女兒長大飛出我的懷抱,等我退休老去坐看夕陽落下……歲月與生活的雙重縷刻,讓我非常看重與家人團聚的時光,非常在意家庭的氛圍,一如我當年非常在意他人的評價和目光。北方的寒夜裡,我不會窮及一生做一場不完的夢。
(三)歲月靜好
佛曰:這是個婆娑世界,所以處處遺憾沒有完美。人生有八苦,「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已佔其三。如果陷入這糾結無奈的中年不斷掙扎,此生將再無自在和快樂可言。看破不是不思進取,是要看破塵世間自私的欲望和心頭的惡念;放下也不是無所作為,是放下無謂的執著和頑固的偏執。不管我們現在是徐來還是夏洛,都應該換一個角度看待問題,換一種方式去享受生活。你會發現,上天賜予我們的,比我們想要的還要多。
這些年,已經習慣於不與他人比較生活狀態,對生活的衡量標準,是與自己前一年的比較,由此產生的快意和滿足,滲透在生活的點滴之間。畢業後,第一年搬家7次,騎著自行車在陌生的城市裡奔波,住在毛坯房裡,四壁寫滿困頓和窘迫。如今每一年都有點小收穫,女兒在快樂地成長,每每看到她躺在身邊聽音樂的樣子、講述學校趣聞的表情,心都在融化。下班回到家中,品評妻子蹩腳的廚藝,與父母聊聊家常,都能消除心中一天的煩躁。周末在家享受冬日的暖陽,一杯清茶一本閒書,驅散了心中的焦灼與沉重。與三五好友相逢小聚,醇酒小菜,任由時光步履匆匆,我自談笑風生,怡然自得。中年,是生命的必經之路,惑與不惑順流逆境,都不必徒勞無功地逃離,或飲鴆止渴式的虛度。不如正視困境坦然面對,順其自然地經歷。
近幾年,同事朋友同學,先後多人中年罹患重病不治。大學我班團支書永強同學,2008年即離我們而去。他也曾胸懷凌雲志,我仍記起歡聲辭校園,到如今多少紅塵悠悠情,都化作一絲嫋嫋煙。和他們相比,我們度過了湍急的峽谷,來到了開闊的平原,天高雲淡,芳草萋萋,如此隨性、安定、平淡的生活是上天的恩賜,我們應該把握每一天,享受每一刻。遙不可及的不是十年之後,而是今天之前。雖然花兒已謝,也大可不必欷歔。因為明天,還有果實。
——————————
本文作者鞠威,西北政法93屆校友,現供職於牡丹江市人民檢察院。
(本文文字版權為作者所有,照片來自王賢老師,轉載敬請註明作者及本微信公號和微博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