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藥材貴在「地道」

2020-12-27 人民湖北

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威寧黨參」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圖為該縣海拉鎮海昌村一名藥農正在地裡挖黨參。 何 歡攝

規範種植是關鍵

一些中藥材生產存在濫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現象,影響了中藥材品質

近日,遼寧省瓦房店市中醫師陳家功發現,一些號稱來自甘肅岷縣的當歸,外觀上明顯粗大,也沒有多大藥效。這種當歸在人工種植過程中,使用了一種生長調節劑,一兩年就可長出來,而傳統種植的當歸需要長5年以上。

當歸是中醫常用的補血、活血散寒藥,當歸身偏於補血,當歸尾偏於活血。產於甘肅岷縣的當歸,被稱為秦歸,是公認的地道藥材。

麥冬使用生長調節劑後,單產可以從300公斤增加到1000多公斤。黨參使用生長調節劑後,單產量增加1倍。產量增加了,但有效成分普遍降低,有的降低一半甚至更多,藥效可想而知。

種植是中藥材行業的「第一車間」。目前我國中藥材種植技術相對還較落後,經營管理較為粗放,重產量輕質量,濫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現象較普遍,導致中藥材品質下降,影響中藥質量和臨床療效,也有損中醫藥的聲譽。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薛健說,中藥材種植像一般農作物一樣會受到病蟲草害的影響,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農藥。因此,藥材中有農藥檢出並不意外,使用農藥不可怕,可怕的是濫用農藥。

中藥存在農藥殘留,一方面是藥材生長過程中從環境攝入的,另一方面是農藥不合理使用造成的。黃芪、當歸、黨參等藥材常發麻口病,潛藏在土壤中的線蟲先是咬破根部的表皮組織,細菌侵入後根部開始腐爛,導致減產甚至絕產。為了殺滅害蟲,有的農民就大量噴施農藥。

薛健分析,濫用農藥包括錯誤的農藥品種、過多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數、使用時間和收穫時間相隔太近。每一種農藥的作用機理和防治效果都有針對性,如果選錯藥,不但不能防治病蟲害,反而增加了生物抗性,白花錢還使殘留無端增加。目前國家已經禁止了多種高毒高殘留農藥的生產使用,銷售的多是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但是,如果使用時間距離收穫期太近,藥物沒來得及降解,也同樣會引起殘留超標。

中藥材農藥殘留問題與限量標準不太完善也有關係。中藥標準最權威的就是《中國藥典》,5年一版不斷修訂,目前用的是2015年版。薛健介紹,中國藥典、綠色中藥標準中,只規定了10餘種有機氯農藥殘留量和5種重金屬及黃麴黴素的測定及限量標準。

《中醫藥法》規定,國家鼓勵發展中藥材規範化種植養殖,嚴格管理農藥、肥料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禁止在中藥材種植過程中使用劇毒、高毒農藥,支持中藥材良種繁育,提高中藥材質量。

作為中藥大國,我國不斷規範中藥材種植。《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提出制修訂120種中藥材國家標準;完善農藥、重金屬及有害元素、真菌毒素等安全性檢測方法和指標;建立中藥材外源性有害物質殘留資料庫。這些舉措將有助於中藥材質量整體提升。

道地藥材不能「移植」

各地有各地的道地藥材,不能互相代替。道地藥材拿到別的地方種就變樣,質量不行,效果也不行

道地藥材是我國傳統優質中藥材的代名詞,民間素有「非道地藥材不處方,非道地藥材不經營」的說法。常言道:「好土生好苗」。每味道地藥材根據其性味不同,都有道地產區。中藥藥性形成是氣候、土壤、生物、地形等綜合作用的結果。不同地方出產的藥材,質量會有差異。

道地藥材得到現代科學的證實。黃芪的道地產區在山西渾源。如果種植在黃河以南,鞭竿芪就變成了雞爪芪(雞爪狀)。藥材不只是形狀改變,有效成分含量也不一樣。最新版《中國藥典》規定,黃芪總皂苷含量不得低於0.04%,渾源黃芪皂苷的含量在0.16%以上,最高可能達到0.38%。

年過九旬的國醫大師金世元長期從事中藥工作,對道地藥材頗有研究。他說,各地有各地的道地藥材,不能互相代替。道地藥材拿到別的地方種就變樣,質量不行,效果也不行。

我國500餘種常用中藥材中,大約300種已經實現了人工種植。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國中藥材總種植面積已經達到6799.17萬畝。從野生到種植,不少中藥材走出道地產區,實現「南藥北種」或「西藥東栽」。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產區發生被動變遷,道地產區被所謂的新興產區取代。儘管部分品種藥材產量很高,但藥材的合格率未能明顯提高,造成大量資源浪費。

「中藥材有其固有的嚴格的生長環境,不能違背植物生長規律。」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肖永慶說,藥材栽培的地理、氣候環境與道地產區差別越大,中藥材的質量差別就越大。其主要原因是,生長期不足而靠過度田間管理來「加速」藥材的生長。有的地方為了滿足藥品標準對藥材成分定性、定量的要求,改變植物基因而進行「定向培植」,以提高特定成分的含量。以丹參為例,經過特殊培養的丹參,丹參酮Ⅱ含量很高,但這種丹參已不是中藥材意義上的丹參,只能稱為提取物原料。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黃璐琦說,國家正在組織編制中藥材尤其是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建議以「有序、有效、安全」為方針,優化全國中藥材生產布局,鼓勵在道地產區和主產區優先發展道地優質藥材,限制中藥材盲目引種。

目前,農業農村部擬制訂《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引導建設一批歷史悠久、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加力推進中藥產業發展,提升中藥材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種子是質量的源頭

中藥材種質退化、種子種苗質量較差等問題,不利於中醫藥行業健康發展

江西進賢縣的3位農民聯手辦公司,承包土地700畝,播種了防風和黑柴胡,本想好好賺一筆,誰知播種後不發芽,種子公司承諾的發芽率為80%,實際只有10%。經該縣法院判決,種子公司賠了租地損失費和種子款。

黃璐琦指出,中藥材種子種苗市場監管體系不嚴,不少藥農利益難以保障。目前,中藥材種質退化、種子種苗質量較差等問題普遍存在,嚴重製約了中醫藥行業健康發展。

種好苗好藥材好,種子是中藥質量的源頭。長期以來,中藥材的種子種苗多處於「就地採收—就地留種—就地再栽培」的原始循環狀態,「只種不選,只選不育」,加之受種源不清、環境條件等影響,無法保證中藥材穩定的生長性能和藥用性能。多年生黃芪、甘草的發芽率僅在60%左右。陽春砂為多年生植物,如果不及時篩選提純,易造成種質退化。

三七在北方安家、蟲草在大田引種、黃連在平原栽培……道地品種在區域間的引種過程中出現混雜、退化現象,導致種子種苗與藥材品質下降。野生種質資源在遺傳上存在明顯的多樣性,不同的種群甚至個體,外觀性狀、化學成分含量等具有較大差異,以致產量與質量不穩定。目前,我國中藥材種子管理處於邊緣地帶,呈現種質混雜、種源混亂的狀態。

與農作物品種相比,我國中藥材種子(種苗)標準化工作顯得滯後。我國人工栽培藥材中約150種藥材的規範化種植技術前期已有研究,但已培育出優良品種並在生產上推廣應用的藥材不超過10種。只有解決源頭問題,才能提高中藥材生產技術水平,提高藥材產量,保證生產優質中藥材。

在國藥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繼永看來,目前市場上交易的中藥材種子有不少處在無包裝、無標識和無使用說明狀態。種子真假難辨,優劣不清,質量管理意識淡薄,質量控制技術手段缺乏。全國具有專業中藥材種子種苗資質的企業不超過20家,能夠正常經營的更是寥寥無幾。中藥材種業需要國家出臺扶持政策,引導企業開展規範化種業經營,改善行業現狀。

長期以來,中藥材一直被當作一般農作物進行種植,但與農作物管理體系相比遠遠落後。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種子法》第九十三條規定:「草種、菸草種、中藥材種、食用菌菌種的種質資源管理和選育、生產經營、管理等活動,參照本法執行。」至此,中藥材種子才被納入種子法管理的範疇。

黃璐琦建議,應儘快建立中藥材種子質量管理法律法規,以《種子法》為核心,形成一個包括《種子法》、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規範性文件等專門的法律法規體系,從源頭上把好中藥質量關。

黃璐琦說,種苗基原純正、遺傳性狀優良是生產高品質藥材的根本保障。加大對中藥材新品種選育和推廣的支持力度,制定中藥材種子種苗行業標準,構建全國一體化的中藥材種子種苗供應保障平臺,確保優質種源持續穩定供應,將是未來中藥材種業的重要任務。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23日 19 版)

(責編:關喜豔、周恬)

相關焦點

  • 道地藥材和地道藥材有什麼區別嗎?
    喜歡看電視的朋友可能經常在電視聽到過精選地道藥材這些話,在生活中我們也能夠常聽見道地藥材這類詞語,不少人就會有疑惑,道地藥材和地道藥材這兩者指的是相同的藥材嗎,如果是有區別的話,那麼這些區別體現在哪裡呢,帶著這些疑惑,下面就和重慶銘醫堂名老中醫一起看看地道藥材和道地藥材是一樣的嗎,
  • 地道藥材和道地藥材是一樣的嗎,有什麼區別呢?
    喜歡看電視的朋友可能經常在電視聽到過精選地道藥材這些話,在生活中我們也能夠常聽見道地藥材這類詞語,不少人就會有疑惑,道地藥材和地道藥材這兩者指的是相同的藥材嗎,如果是有區別的話,那麼這些區別體現在哪裡呢,帶著這些疑惑,下面就和重慶銘醫堂名老中醫一起看看地道藥材和道地藥材是一樣的嗎,有什麼區別呢?
  • 好藥材為什麼叫「道地藥材」而非「地道藥材」?
    地道的方言、地道的美食......每當有一樣東西讓您發自內心的感覺到「優秀」時都會情不自禁地稱讚其「地道」,但是當評價藥材甚好的時候人們卻常用「道地藥材」為什麼是「道地藥材」而不是「地道藥材」呢?原來「道地」一詞是有歷史源頭的,唐代全國分作十個道,例如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等,每個道,都要把當地的物產調查、核實上報朝庭,其中,某道出某藥,某藥有某長,選購辨別,事事認真,故藥材乃有「道地」之說。服用靈芝為什麼要選也要選道地藥材呢?
  • 道地藥材與地道藥材是一回事嗎?
    歷史上形成的「道地藥材」主要有:四大懷藥、浙八味、川、廣、雲、貴等道地藥材。後來又發展到川藥、廣藥、雲藥、貴藥、關藥、北藥、西藥、南藥等。在我國有200種左右的「道地藥材」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 道地藥材與地道藥材真的一樣嗎?
    現在的「道地藥材」通常是指來自特定產區、生產歷史悠久、栽培加工技術精細、質量優良、療效顯著的藥材。因而道地藥材被用作優質藥材的代名詞,被認為是經過歷史上臨床療效檢驗而被評價為質量優良的藥材。    歷史上形成的「道地藥材」主要有:四大懷藥、浙八味、川、廣、雲、貴等道地藥材。後來又發展到川藥、廣藥、雲藥、貴藥、關藥、北藥、西藥、南藥等。
  • 標準引領,道地藥材方能真正地道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甘肅的半夏、寧夏的枸杞、雲南的三七……這些都是知名道地藥材。所謂道地藥材,是優質純真藥材的代名詞,指經過中醫臨床長期應用優選出來的、產在特定地域,品質和療效更好且質量穩定,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中藥材。
  • 道地藥材——衛紅花
    每當有一樣東西真實地戳中你的心窩你都會情不自禁地說出「地道」這兩個字其實,「道地」也有表示事物是真正產自於有名產地的意思。明湯顯祖《牡丹亭·詗藥》:「好道地藥材,這兩塊土中甚用?」衛輝之鄉紅花考證。——侯衛亭中藥講究道地藥材,這是一種古代就有的質量標準體系。因為中藥生產受氣候環境,土壤條件,種植採摘技術,炮製加工工藝等影響,其品質差異巨大。因而在臨床實踐中,就形成了地域性強、療效突出的所謂道地藥材,比如長白山人參,川貝母和浙貝母,新會陳皮、霍山石斛等。
  •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尋藥記」:道地藥材貴在「地道」
    中新網福建新聞6月15日電 (記者 吳晟煒)近年來,道地藥材一詞被廣泛提及,何謂道地?如何地道?日前,記者實地走訪了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作為專業的醫療機構,該院多年來堅持深入全國各地傳統中藥材的道地產區,從種植、生產、加工、炮製、物流儲運到中藥材交易狀況、競爭格局等進行全方位實地考察調研,精選高質量中藥材,服務臨床,保障臨床療程和安全。
  • 【特約專欄】什麼是道地藥材?
    道地藥材有兩層含義。提示一點,並不是所有帶有地名的藥材,都是道地藥材,相反還可能是混淆品:如川射幹、川三七、關木通、廣升麻等。1989年,由胡世林教授主編的《中國道地藥材》出版了,這也是我國在此研究領域的第一部專著,隨之也引發了地道藥材的後續研究。書名是由我國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題寫的。
  • 【壯美70 智「惠」草原】戈壁大漠十年堅守 讓道地藥材更地道
    我國的鎖陽產品主要來源於野生資源,鎖陽的道地產區位於阿拉善地區的三大沙漠邊緣,產量約佔全國總產量的75%。由於鎖陽野生資源受各種自然條件影響,每年的產量波動較大。隨著市場對鎖陽需求量日益增大,野生鎖陽資源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一些地區過度採挖,致使野生鎖陽資源逐年減少,個別地區已經出現資源萎縮甚至枯竭的現象。
  • 種道地藥材,變「小產地」為「主產區」
    【天地網訊】  定西市有2000多年生產和藥用黃芪、當歸、黨參等道地藥材的歷史,是我國有名的「千年藥鄉」。如今,定西市已不僅僅是道地藥材的產地——這裡,提供了全國六成的當歸、兩成的黨參、四成的黃(紅)芪,年產各類中藥材30萬噸,是首個國家中藥原料生產供應保障基地;這裡,沒有買不到的中藥材,也沒有賣不出去的中藥材,年中藥材交易量達到80萬噸,靜態倉儲能力達到90萬噸,是全國第二大中藥材專業批發交易市場以及北方大宗藥材的價格形成中心;這裡,不僅提供原料,還生產中藥飲片、配方顆粒、中成藥、保健品、美容化妝品等多個系列中藥材精深加工產品
  • 中寧枸杞獲國家首批「道地藥材認證」
    2月7日,從中健安檢測認證中心傳來喜訊,寧夏中寧枸杞日前經過國家認監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中國中藥協會等機構檢測認證,獲得國家首批「道地藥材認證」,寧夏源鄉枸杞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璽贊枸杞獲得「道地藥材認證」品牌,成為全國枸杞行業唯一獲此殊榮的品牌。
  • 國藥集團(中聯)湖北道地藥材研究院成立
    楚天都市報12月13日訊(記者劉敏 通訊員王敏 程雪薇 朱付勇)昨日,國藥集團(中聯)湖北道地藥材研究院成立大會暨湖北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武漢光谷召開。著力推進中醫藥大項目的發展,培育一批中醫藥大企業,制定道地藥材一縣一品實施方案,提升中醫藥和藥材產業發展水平,促進湖北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中藥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黃掌欣為「國藥集團(中聯)湖北道地藥材研究院」授牌,並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郭蘭萍頒發研究院顧問聘書。
  • 「道地藥材看黑龍江」系列報導之十三
    「道地藥材看黑龍江」系列報導之十三林口縣:「套種間作」模式荒山變「聚寶盆」 做大北藥產業出真招見實效規劃到2025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發展到30萬畝,其中道地藥材20萬畝,重點打造北部牡丹江烏斯渾流域百裡黃芪谷等3個種植板塊以及中藥材加工創新產業園,將荒山變成「聚寶盆」。只種植山上有的道地藥材品種近日,緊跟颱風「巴威」的步伐,記者一行來到了位於林口縣上山陽村東坡地的辰亞中藥材種植示範基地。
  • 甘肅隴西推「地道」綠色中藥材種植 源頭保「道地」品質
    今年37歲的朱永剛一直在家種中藥材,家裡五十多畝地,以前十多畝用來種植藥材,其餘的種植馬鈴薯,「今年鎮上推廣標準化種植,為種植戶免費犁地、免費提供有機肥、免費提供技術指導,所以今年全部栽成了藥材。」朱永剛直言,「有這麼好的政策,而且標準化種植的藥材收購價格高,要是不種會後悔哩」。
  • 道地藥材之杭白菊
    杭菊主產於浙江省桐鄉市,是浙江著名道地藥材「浙八味」之一,又稱杭白菊。杭白菊優良的品質與其獨特的栽培品種、優良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成熟的生產加工工藝有關。桐鄉杭白菊源於當地的野生菊花,是經芽苗變異和人為選育逐步形成的獨特品種,這是杭白菊獨特品質的基礎。
  • 壽仙谷:以高質量標準定義「道地藥材」 助力產業振興
    會上發布首屆中國中藥品牌榜,壽仙谷藥業的鐵皮石斛品牌榮獲「中國道地藥材品牌」榮譽稱號。據悉,獲得「中國道地藥材品牌」認證,需經過多維度三級指標體系的考察,其中一級指標的類別及權重分別為:質量52%、創新10%、服務10%、有形資產8%、無形資產20%。
  • 「新中藥·新零售·新增量——道地藥材營銷論壇」成功舉辦
    11月15日,由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道地藥材分會主辦、中國醫藥物資協會道地藥材分會新零售商學院承辦的「新中藥·新零售·新增量——道地藥材營銷論壇」在湖南省長沙市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  菩寧堂國醫技術研究院院長、國藥零售中藥學院執行院長劉新麗,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常務理事長、海南葫蘆娃藥業集團學術總監孟德詩,國藥零售供應鏈事業部總經理唐鄭偉作主題演講。
  • 株洲好中藥道地藥材消食藥_山楂
    原藥材:本品為薔薇科植物山裡紅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var. Major N. E. Br.或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的乾燥成熟果實。產地: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江蘇、浙江、江南等地。
  • 2020-2026年中國道地藥材資源行業現狀全面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2020-2026年中國道地藥材資源行業現狀全面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道地藥材資源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道地藥材資源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報告首先介紹了道地藥材資源行業的相關知識及國內外發展環境,然後對道地藥材資源行業運行數據進行了剖析,同時對道地藥材資源產業鏈進行了梳理,進而詳細分析了道地藥材資源市場競爭格局及道地藥材資源行業標杆企業,最後對道地藥材資源行業發展前景作出預測,給出針對道地藥材資源行業發展的獨家建議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