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6 11:25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區管正職幹部下沉201個村(社區)作為「社區幫手」,幫助基層謀劃發展思路、創新社會治理、解決實際困難;科級幹部下沉1955個網格當「網格幫手」,宣傳政策、協調各方、服務群眾;25242名黨員作為「群眾幫手」,「一帶多」貼身服務,幫群眾解決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江寧區今年創新推出「寧幫手」,下沉2萬多名「幫手」,全力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基層治理創新,持續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社區幫手」來了,山村夜路亮了
下午5:30,夜色剛剛籠罩,江寧湯山作廠社區嶄新的路燈便漸次亮起,鄉村的夜頓時活潑和靈動起來。忙碌了一天的村民,晚飯後聚集到廣場路燈下,隨著動感的節奏跳起了廣場舞。廣場舞團隊剛散去,剛下夜班的村民又三三兩兩路過,路燈的照射下,大家的影子拉長,變短,又拉長。
作廠新裝的300多盞路燈,共覆蓋約12公裡鄉路,路燈安裝到位時,當地村民開心得就像過大年。
村民的所盼所思能夠變為現實,源於江寧區委區政府推出的「寧幫手」機制。
今年5月,江寧區委區政府選派區管正職幹部、中層幹部、基層黨員分別作為「社區幫手」「網格幫手」和「群眾幫手」,從三個層次切實加強黨對鄉村治理工作的領導,發揮黨員幹部在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的先鋒模範作用,推動黨員幹部走出辦公室,向下沉、到一線、常走動。
江寧區城建局黨委副書記徐靜是201名社區幫手之一,掛鈎結對作廠社區。她在走訪社區時發現,這裡的鄉村道路沒有安裝路燈,而路燈安裝、運行、管理恰好是城建局的「分內事」,路燈安裝計劃隨即啟動。
隨著300多盞路燈安裝到位,小山村的夜晚亮了起來,村民走夜路再不用擔驚受怕。明亮的環境,也吸引了更多村民夜晚走出家門,鍛鍊身體,寂靜的小山村頓時熱鬧起來。
作廠社區黨委書記言明成對「社區幫手」點讚道:「老百姓早就盼著裝路燈,可社區沒有能力協調,『社區幫手』來到社區後,及時幫助協調解決實際困難,讓老百姓的訴求變成了現實。」
像這樣「社區幫手」精準幫扶解決的問題,自「寧幫手」啟動以來,累計已搜集500多條,化解率超九成。
心裡裝著百姓,腦中想著問題
2萬多名「幫手」沉到一線,眼睛向下看、腳步向下走、資源向下沉,一個又一個基層問題得到及時關注。
湖熟街道耀華社區「網格幫手」高智勇通過聯繫網格員得知,社區校車等候點未建遮雨亭,孩子們上學放學都不方便。高智勇經過和社區兩委商議,又聽取多名居民的想法和建議後,最終協調相關單位在欒家村大停車場處,沿著廣場圍牆砌造了一條長廊,既當成孩子們的候車點,平時又可以是居民們擋雨納涼、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如今,遮雨亭順利建成,這裡也成了黨員群眾密切血肉聯繫的見證。
心中裝著人民,眼中才能發現問題。湯山街道孟墓社區郗家村村民郗忠元夫妻倆都是殘疾人,今年6月郗忠元在田地裡幹活時不慎摔倒,喪失了勞動能力。掛鈎聯繫的「群眾幫手」得知後第一時間聯繫社區工作人員上門慰問,一方面組織捐款,另一方面社區黨員將郗忠元家的豬圈承租下來,重新清理和布置,計劃將其打造成豬欄書屋,用於村民議事以及開展黨員活動,「點對點」幫助郗忠元家解決實際困難。
統計顯示,「寧幫手」推出半年來,全區通過微信智慧平臺共計收集網格問題414條,已經幫扶解決完成308條,政策落地26條,其餘問題正在有序推進中。
江寧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要求,區管正職幹部至少每月去掛鈎村(社區)1次,中層幹部至少每月去掛鈎網格2次,街道和村(社區)黨員掛鈎服務群眾常態化開展,對於基層和群眾反映的問題,能立行立改的現場解決,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向上反映、協調解決,短期內難以解決的需解釋說明到位。
探路鄉村治理,真情幫出實效
去年12月8日,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國家六部委公布了首批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名單,江寧位列其中,成為全省7家之一、全市唯一一家試點單位,承擔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探路的責任和使命。這是江寧繼新時代文明實踐國家級試點、江蘇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試點後承擔的又一項重要試點任務。
「寧幫手」正是江寧探路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創新舉措。今年是全面小康決勝之年,基層同時面臨脫貧攻堅、防汛抗疫、復工達產、長江大保護、新時代文明實踐等多個大考任務,時間緊、任務重,各種難題、訴求交織。
為切實解決基層難題,江寧區委要求「三個幫手」要像「外賣小哥」一樣,送服務到基層、送點子到一線:圍繞復工達產,一企一策幫助企業解決難題;圍繞脫貧攻堅,一對一指導社區發展新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圍繞全面小康,積極了解基層群眾所思所盼,讓發展成果全民共建共享……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江寧區委組織部負責人介紹,作為區委主要領導親自點題、一手謀劃的機制創新,「寧幫手」目的是用好「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推動黨員幹部下基層、進網格、聯群眾,及時幫助基層和群眾解決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問題,不斷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讓黨員幹部亮初心,讓城鄉群眾更暖心。
借作廠社區安裝路燈的契機,徐靜開始重新審視全區路燈安裝計劃,「江寧近幾年發展很快,鄉村新建、移交道路快速增加,鄉村居民對路燈等公共設施的需求特別強烈。這也提醒我們城建部門,需要更科學、合理地制定『村村亮』路燈計劃,更好呼應民生所向、民生所盼。」
黨員幹部走出辦公室,帶著信息、政策、資源走進田間地頭,蹚出了鄉村發展開闊地,走進了基層群眾心坎裡。南京農副物流公司負責人蘇華掛鈎湖熟街道綠楊村後,第一時間帶領專業人員為綠楊蓮藕種植、包裝出謀劃策,幫助解決銷售難等問題,並建議村裡上馬蓮藕深加工項目。
下沉一線、紮根基層、服務群眾,也成為江寧黨員幹部錘鍊黨性、砥礪品行、增長本領的重要一課。江寧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開啟新徵程,江寧區委將以深化「寧幫手」機制為切入點,進一步推動黨員幹部強化宗旨意識,切實改進作風,始終與人民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