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過年有數不勝數的講究,「新年穿新衣」為最重要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或許現代人無論何時都能穿新衣,而自詡「大人」的我們,早已無了小時候過年穿新衣服的那種翹首盼望,越來越覺得過年沒意思。
過年穿新衣服具體源於何時,難以考究,據梁宗懍所編撰《荊楚歲時記》:「家人雞鳴而起,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
可見南北朝時,「過年穿新衣服」的習俗已經流行。
傳統習俗形成的原因離不開歷史社會背景,尤其中國人心目中最重要的節日——春節,更甚。
那麼,過年為什麼要穿新衣服?主要有以下三點。
早期的「中國」,大概活動於黃河流域一帶,為農作物一年一熟的地區,豐收過後則時已年末,正值農閒,又「手有餘糧」,然後思考飽腹以外之事,於是在新年之際給置換一身新衣服,這是豐收的慶祝,也是對過去一年的總結與自我獎勵。
其次,「除夕」二字,以此可見一斑。
「除」為去、易、交替之意,「夕」為月窮歲盡,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的除夕,人們紛紛穿上新衣服,代表辭舊迎新。
再者,我們知道「年」本為怪獸,歲末已至,趕走怪獸,則又「熬過一年」,過年穿新衣寓意趨吉避兇,寄託新一年平安順遂的願望。
特別懷念小時候的過年,一放寒假便開始盼望過年,天天纏著父母買新衣服,終於,新衣服買回來了,總免不了一天天詢問還有多少天過年?一天天地拿起心愛的新衣服一遍又一遍……
小時候過年是「有意思」的,那時候的我們並不需要了解過年穿新衣服的原因,只知道穿新衣服則過年了,正如《小王子》所說,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儀式感,因為重視「過年」那些區別於往常的「講究」,有了儀式感,所以過年有「意思」!
和一位同事聊起過年,問到:「你現在過年還穿新衣服嗎?」
「穿呀,還是喜慶的大紅色,很多人說現在只有小孩子過年才穿新衣服,我不認同,即使我年紀不小了,但始終對過年穿新衣服有執念,過年之所以為過年,就是因為有了這些與眾不同的講究……」
我想,這位同事過年,一定如小孩般「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