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彩虹」這個名號,生活在湖裡區江頭街道呂嶺社區彩虹花園小區的居民們,曾經心情複雜。破敗的圍牆、叢生的雜草,放眼望去,自己最親近的家園,只有一片灰色。一切改變發生在2012年——也就是從那一年起,小區黨支部成立(湖裡區最早成立的小區黨支部之一),從而給小區帶來了勃勃生機。越來越多的居民更加明白「彩虹」的含義,它是雨後初晴時的驚豔,是歷經風雨之後的榮耀。而閃亮的七色中,最奪人眼球的,自然是紅色。以「紅色」黨建為主軸,引領小區的「七彩」建設,彩虹花園在建成整整20年後,再度散發出耀人的魅力。
強身健體 打造小區紅色引擎
「李日明同志,你想入黨的心情組織已經了解,可是你對黨又了解多少呢?」收起平時與居民們交流的笑容,面對眼前的業委會主任李日明,小區黨支部的黨員們神情變得認真起來。雖然,在上百個日夜的配合工作中,他們深知李日明的優秀品格,但良好的關係不能取代嚴肅的紀律。介紹黨章、講解黨性、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幫助其理解,小區黨支部正在用心塑造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如今,經過一年的考察,李日明已光榮成為一名黨員。
在彩虹花園小區,黨支部不僅是「紅色堡壘」,還是帶動小區發展的「火車頭」。小區黨支部以嚴格的要求發展小區業委會主任入黨,還在小區物業設立了黨小組,不斷厚植紅色基因。而在內部,黨支部也不忘激活成員們的「紅色細胞」:每月集中落實一次主題黨日活動,積極開展「星級評定」活動,在樓道等醒目位置張貼黨員基本信息,23名黨支部成員個個是「紅旗」。
以「紅色力量」為基礎的「清單式治理」,則是彩虹花園小區處理群眾事務的一大特色。通過多種渠道收集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後,小區黨支部會將各項問題列成一張張條理明晰的「清單」,按照輕重緩急予以劃分。優先解決最急需處理的問題,將好鋼用在刀刃上,以此發揮紅色引擎真正的「戰鬥力」。
約法三章 搭多元共治「彩虹橋」
在居民們看來,有這麼兩件事,最能說明黨支部的作用。由於物價上漲,小區物業希望適當提高物業費。這原本是符合市場規律的做法,卻因在執行時繞開了業主,引起了業主的強烈反對。小區黨支部通過搭建對話溝通平臺,仔細列出了物業的收支情況,引導物業以合理方式實現訴求,最終協調各方同意按照程序調高費用;而在兩個月前,業委會試圖調解跳廣場舞的群眾和居民之間的衝突未果,也是黨支部及時介入,耐心調解,才使得兩邊各讓一步,達成了一致意見。
「黨支部要起引領作用,讓小區各方通力合作,勁往一處使。」彩虹花園小區黨支部書記郭光輝說,小區黨支部堅持融合共建理念,以《小區議事規則》、《三方聯動實施細則》和《居規民約》三部自治規章,搭建「彩虹之橋」,形成「一核多元」的治理機制。這個過程中,小區黨支部將業委會建成黨群「連心橋」,每天安排小區黨員、業委會成員在黨群服務室聯合輪值,對來訪居民的意見建議進行登記建檔,第一時間化解問題和矛盾;而物業則被改建為「黨的工作隊」,在提升物業品質中讓居民得實惠、感黨恩。
值得關注的是,在注重「內部驅動」的同時,小區黨支部還堅持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制度,開展志願服務項目認領活動,把健康諮詢、法律諮詢、治安巡邏、戶籍管理等便民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
紅色引領
還小區「七彩」生機
以「紅色黨建」為主軸,彩虹花園小區逐步建起了「七彩」家園。
四年前,小區業委會提出建議,希望能夠由黨支部牽頭,為小區裡年紀較大的群眾提供幫助,並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慰問老同志。這樣一件好事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支持,許多居民和商家紛紛提供贊助,業委會的部分收入也投入其中。這就是彩虹小區眾所周知的「彩虹基金」,也是溫馨家園建設的一部分。四年來,這筆錢始終由業委會管理,並在黨支部的建議和監督下,對居民們公開帳目。曾經,一位小區電工的孩子因病急需用錢,小區特意從基金中撥出三萬元予以幫助。「雖然現在他不住在這裡,但還是經常回來看看,義務幫居民修理電器。」郭光輝對記者說道。
為了建設環保家園,黨支部自籌資金,增設石桌石椅、修建休閒步道,對雜亂區域、邊角地帶等進行美化綠化升級,還建成了專用車棚。而在打造活力家園時,更是將「二期」架空層改建為小區居民休閒活動空間,定期開展文體活動,提升小區活力。
小區裡那面220米長的圍牆,則是彩虹花園小區與共建單位手牽手、心連心的最好見證。2016年,正是在華僑大學建築學院黨支部的支持下,這面原先的工地圍牆煥然一新。學生們先後五次來到彩虹花園,68幅手制的「中華美德」繪畫,讓七彩取代了灰暗。今年四月,黎明職業大學等單位的15名黨員也來到這裡,一同動手將小區中的植物進行盆栽移植,為小區建設騰出空間。目前,在黨支部的引領下,小區還與霞輝老年社會服務中心黨支部等8個單位進行有效共建,進一步整合資源,服務小區居民。
【人物】
老黨員堅持手寫板報
傳遞黨的好聲音
●名片:陳貽北,75歲,彩虹花園小區黨支部宣傳委員
每個認識陳貽北的人,都說他身上有一股子「倔」勁。這位今年已經75歲的老人,主動承擔了製作小區宣傳板報的任務,從設計到繪製,從張貼到維護,所有事情都是他自己一手操辦。每個月,他都會製作至少一期的手寫板報,這些板報的內容由他原創,緊貼生活,宣傳黨的政策、傳遞黨的聲音:爭當合格黨員,廖俊波事跡令群眾感動;迎接廈門會晤,金磚國家小知識讓居民收穫頗多;喜迎黨的十九大,黨的最新動態吸引人們的目光……周邊的許多小區,更是通過這一宣傳欄,才了解到了小區黨支部的各項工作事跡。
對於彩虹花園的小區居民而言,精心創作的黑板報就像是一扇扇窗,讓黨員群眾第一時間掌握黨的發展與脈動;而對於陳貽北而言,每一張板報都凝聚著他對黨的一份熱愛、一份情懷。就在前不久,在老陳剛剛完成新一期板報的深夜,狂風暴雨突至,老陳擔心他的板報受損,趕緊拉著老伴帶著塑料布,衝到小區廣場為板報穿上「衣服」。
同樣為居民津津樂道的,則是陳貽北的一手好醫術。他精通各類中草藥的使用方法,曾經參與治療過多起疑難雜症。每當接到居民幫忙的請求,他就一定會想盡辦法,用最快最好的方法進行治療。治好居民的病後,他也最多是收取一點點草藥成本。
(新媒體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