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地笑,肆意地鬧
提到幼兒園
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
一群無憂無慮撒歡兒的小不點
但在日本,卻有人
把純真爛漫的幼兒園
開在了的紙醉金迷的紅燈區
還一開就開了40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這樣的周邊環境
真有父母敢把孩子往裡送嗎?
NHK攝製組到這裡調查後才發現
背後的答案
現實得讓人心酸...
中洲是福岡縣乃至九州
最繁華的不夜城
華燈初上,夜幕降臨
這片流光旖旎的街區
才剛剛甦醒
穿過鬧市
一座純白色小樓安靜地坐落在街角
這是一座的夜間幼兒園
從早上7點開到凌晨2點
每天可以看顧孩子19個小時
和普通幼兒園裡
小朋友晚上六七點就被陸續接走不同
在這裡有的孩子往往
要到深夜才能見到媽媽的身影
接近凌晨,一位穿著和服的媽媽
輕手輕腳地走了進來
這是附近一家料理店的老闆娘
剛剛打烊的她
還沒來得及換下工作服
就趕緊過來接孩子
幼兒園裡早已熄了燈
還沒被接走的孩子們
已經在老師們的安排下睡了
看兒子睡得「不省人事」
老闆娘輕輕抱起孩子
用只有自己能聽到的聲音
滿含歉意地說到
「我們回家吧」
開店七年,兒子兩歲
由於店裡離不開人
每晚凌晨才能帶孩子回家
孩子病了只能先「寄存」在託兒所
這樣的日子不是沒有煩惱過
但不論是送回老家
還是成為全職主婦
都不是長久之計
想見證孩子的成長
也想以後給他更好的生活
哪邊都不能輕易妥協
大家都是這麼堅持過來的
我又有什麼理由退縮?
凌晨一點多
幼兒園內還有沒被接走的孩子
一個小男孩正撲朔著大眼睛
望著遠處
夜間看護老師說
這孩子每到這個點兒就會準時醒來
因為他知道
媽媽要來了
長時間的
不規律作息
導致他小小年紀就被打亂了生物鐘
可孩子對此全然不知
醒了以後不哭也不鬧
就乖乖地等著媽媽
安靜得讓人心疼
凌晨兩點
在酒吧打工的媽媽才姍姍來遲
這是一位單身母親
當初滿心歡喜懷上了
最愛的那個人的孩子
可對對方來說
自己只是生命中的一個過客
在懷孕最需要人照顧的時候
她四處奔波借錢
在寶寶最需要人陪的時候
她黑白顛倒地打工
難嗎?答案顯而易見
可看著寶寶可愛的小臉蛋
再難也沒想過放棄
女人本弱,為母則剛
「就算我一個人也要讓這孩子幸福」
這不是什麼豪言壯語
而是一生的信仰
在人間
有誰活著不像是一場煉獄?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可一旦有了孩子
就好像突然有了軟肋
也有了鎧甲
不僅是單身媽媽
園內還有位獨身爸爸也在煩惱著
三年前,孩子媽交往了新的男友後
兩人和平分手
但獨身後的父子生活
並沒有他想像的那麼簡單
不擅長料理的他
每次給孩子做的便當
都是最拿不出手的
為了照顧孩子的情緒
他先是辭掉了原先的工作
找了份時間自由的事做
又專門跑到兒科醫院
向醫生諮詢單親家庭的教育方法
但聽到醫生給出的答案
他沉默了
為人父母到底是什麼呢
他每天都在面對這個
沒有答案的問題
明明已近不惑之年
可面對不諳世事的娃娃
他仍感到迷茫
世界上有太多人
到了做父母的年紀
卻不具備做父母的資格
甚至還沒做好準備
就糊裡糊塗地當上了爹媽
這樣「不及格」的家長真的有能力
教育好下一代嗎?
而幫助這些還沒準備好
卻已經開始養兒育女的爸媽們
就是紅燈區幼兒園存在的意義
延長託管時間
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去養家餬口
同時分擔一部分帶孩子的壓力
畢竟孩子是無辜的
如今40年過去
這裡的學費無奈一漲再漲
但幾乎無人退學
一是「做父母育兒後盾」的教學理念
感動了不少家長
另外各種園內軟硬體細節上
也讓人十分安心
為了讓各個年齡層的孩子
都有廣闊的遊戲空間
幼兒園在建築設計上
採用了了立體回遊式公園構造
幾個孩子同時在迴廊上追逐玩鬧
也不會覺得擁擠
甚至樓頂都有一片草地
供孩子們自由奔跑
由於很多家長
沒時間給孩子好好做頓飯
飲食成了重中之重
園內飯菜是
25年種植歷史的玄米和食
和無農藥有機蔬菜混搭
由聘用的
4個營養師把控配餐標準
可以說非常有心
為了讓孩子能親近大自然
幼兒園每個月至少組織1次郊遊
平時還有種植蔬菜、做納豆味噌等
各種手工、務農活動
鍛鍊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
獨立自主性更是要從娃娃抓起
端茶倒水
洗自己的毛巾手絹
每一個小朋友都已駕輕就熟
最初,紅燈區幼兒園的誕生
完全是個意外
甚至還有不少人
反對在這種地方辦學
但現在,它已經是附近
學齡前兒童的首選
在園長看來
父母應該享受陪伴孩子的過程
而不是被帶娃拖累
雖說孩子幸福,父母才能幸福
但父母如若不幸
教育出來的孩子也不會幸福
沒有哪一種教育環境是完美的
父母對學校心懷感恩
反過來學校對父母
也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幫助
彼此相互信賴
相互依存
哪怕再貧瘠的土壤
也能被愛澆灌出茁壯的樹苗
每日正午十二點,和日美醬說一句:「
生活美學」
會為您推送一條生活物語,我們相約正午,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