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一下,理髮店什麼時候可以開門啊?再不開門我都要變『長毛』了!」
近日,家住江幹彭埠的73歲惠大伯打進快報85100000熱線,他說已經整整兩個月沒有理髮,實在受不了了。
惠大伯說,他一般都是1個月理一次,去年12月理了以後就再沒理過,前些天去家附近幾個理髮店看過,沒有一家開的。
「3天不開問題不大,5天不開也能忍忍,十天半個月再不開,這怎麼等得牢?」惠大伯語氣有些急,很想得到一個確切時間。
劉先生前一天也打進快報熱線。
「我在凱旋路小區旁邊開了一家小理髮店,請問現在能不能營業?我們和老顧客有個微信群,群裡大家都很著急。如果能開業,可以讓他們出示綠碼,也可以先在微信裡預約……」
劉先生的「斯國發藝」開在凱旋路上,離凱西社區大門不遠。小店所在街面上的十多家店面都沒開門。我到的時候劉先生也在,穿著白色雨衣,戴著醫用口罩,剛剛打掃了店面,用噴壺給店裡消了毒,準備一有確定通知就開業,「估計要到二月二十日之後吧。」
劉先生是衢州人,這家理髮店他開了十多年,積累了不少忠實的老客戶,客戶微信群裡有一百多人。有些客人年前剛剪過頭髮還好些,有些一兩個月都沒剪過頭髮,紛紛在群裡問劉先生什麼時候開業。有些客人還說,再不開乾脆要在網上買理髮工具自力更生了。
一個小夥子騎車路過,看到店裡有人馬上彎了過來,「可以理頭髮了嗎?」劉先生擺擺手:「還不行,要過兩天才開。」小夥子哦了一聲,有些失望地騎車離開了。
劉先生關店離開後,我又在凱西社區附近走了走。街對面就是凱旋路小區,沿著太平門直街往雙菱路走,兩邊的理髮店很多,幾乎是隔一小段路就有一家,但沒有一家開門的。
一位大爺看我在理髮店門口張望,問我是不是想理髮,「不用看了,附近(理髮店)都沒開門呢。」
大爺說自己的頭髮是年前剛剪的,那時候就剪得很短,所以沒事兒。
我又繼續往前走,在一家關著門的理髮店旁,看到有家五金店已經開門了。老闆留著板寸頭,整體不長,但額頭的頭髮已經向上翹了。我問老闆旁邊的理髮店開門了嗎,他回答沒有,聽說街道裡不準理髮店開門,「我自己這個頭還是臘月廿七廿八的時候剪的。」我繼續走左拐進了雙菱路,這條路上大多是小吃店,沒有理髮店,店面也大都關著門。
在回家的網約車上,聽口音司機是個爽朗的東北人,路上他聽著廣播關注疫情,當聽到昨天浙江只有1個新增病例時高興壞了,「哎呀,太好了,浙江只有一個,杭州沒有。」看到司機大哥頭髮很短,我順便問了一句,他笑著說:「這是我媳婦給我推的,用推子就行,簡單得很,不用什麼技術。」
我聯繫了凱西社區,幫劉先生諮詢什麼時候可以開店。
社區工作人員回復,目前社區還未接到明確通知沿街理髮店是否能夠開業,加上理髮店容易聚集人群,出於疫情防控的謹慎原則,建議再晚幾天。
//朝暉這家理髮店第一天開門就來了40多個
幾乎全是男的,要求很簡單:推平 剪短//
前天上午,有讀者打進快報熱線:朝暉九區有一家理髮店開門了!
記者張錢核實報導:這家店叫永紅髮藝,門口貼著承諾書和掃健康碼的通知。
「社區規定了,店鋪開門得填表格和申請書。客人進門得出示健康碼、測體溫。」老闆趙永根,諸暨人,今年沒回老家過年,去安徽轉悠了下,初七回杭州「自我隔離」,算了算,在家「閒置」快20天。這兩天看到生活類小店可以復工,17日就開門了。
「這幾天,好多熟客都微信問我啥時開門。因為疫情,大傢伙都憋著沒地方剪頭髮。你知道男人一周沒剃鬍子的感覺嗎?和三四十天沒剪頭髮感覺是一樣的,特別難受。」(資料顯示:中國男性頭髮平均速度約為1釐米/月)
趙老闆這家小店在小區門口開了快20年,來的基本都是小區居民,老熟客。前天一開門,就迎來40多個客人,幾乎清一色男士,要求也很簡單,推平,剪短。女士只有一兩個,簡單地修剪短髮。「換成平時,每天客人在20人左右,40個算得上高峰期了。」
店員小孫是昨天第一個到店裡的,「大家現在安全意識很強,剪頭髮的時候也都戴著口罩,就是男士剃兩側頭髮時,把口罩帶暫時性摘一下。」
「今年開門比往年晚,你們擔心生意嗎?」
「不會。畢竟小本生意。四十來平方米的店面一年租金差不多七八萬元。店慢慢地都開了,生意就會恢復正常的。」趙老闆笑著說道,「開了那麼多年店,早就習慣生意有淡有旺。」
不遠處的「馨石造型」也開了門。
我進門的時候,塗老闆正忙著給一個女客人吹頭,一個年輕男客人在燙髮,還有一位大叔在排隊。都戴著口罩。
理髮店剛開門,來剪短髮還能理解,為什麼迫不及待來燙髮?1997年生的小張說他還是花了一小時坐公交車特地從西湖區趕過來的。
「我本來沒想燙頭髮,以前最多就是有顆蠢蠢欲動的心。這不迫不得已養長了,那就來做一個紋理燙吧。」 小張手機一邊打「王者榮耀」,一邊笑著告訴我,這頭髮可是被迫留了50多天,達到了紋理燙的長度標準。之前在附近小區住了快三年,所以習慣性地還是回到塗老闆這裡做頭髮。
兩家店都很忙,價格和平時一樣,沒有漲價也沒有優惠促銷,男女剪髮一般都在30-40元。
來源: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