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和孩子溝通的煩惱,明明是很簡單的道理,可就是不管你怎麼說孩子就是聽不進去。不管是將事情分析得頭頭是道,還是用身邊的例子舉例說明,孩子就是不願意聽,有候甚至對家長產生厭煩的情緒。孩子真的學不會聽話嗎?還是平時的說教確實存在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誘導式規勸,讓孩子乖乖聽話。
一、什麼是誘導式規勸
1、誘導式規勸是什麼
誘導式規勸的重心在"誘"和"導"兩個字上,其中"誘"是誘發、啟發,"導"是引導、指導,"規勸"則是要求家長站在孩子平等的地位上對孩子的作出一些鄭重的勸說和勸告。孩子從誕生開始就有了獨立的人格,不是家長的附屬物,所以家長必須學會尊重孩子,用更加平等可行的方式對孩子的不當或錯誤行為做出幹涉,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接受。誘導式規勸說到底是一個"勸"字,是用誘發和引導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更好地接受正確的認識。
2、誘導式規勸區別批評規勸和打擊規勸
相對於具有暴力性質的批評規勸和打擊規勸,強調誘發引導的誘導式規勸是更加溫和有效的教育方式。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就個人情緒來說還是難以接受的。賢明如唐玄宗,也曾因為魏徵直諫而大罵"老匹夫",可見被人批評打擊教育的滋味確實不好受。這種直接、強硬的規勸方式可能不僅不能讓孩子按照家長的意思去做,更有可能適得其反,引起孩子的反感。
所謂堵不如疏,既然知道了批評規勸和打擊規勸不可行,不如對孩子實現誘導規勸的"懷柔政策"。無論是哪一種規勸方式,其根本目的就是讓孩子得到正確的認知,少走彎路,既然誘導式規勸能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呢?
二、誘導式規勸的優勢
1、誘導式規勸能引發孩子思考,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誘導式教育主要是誘發孩子對事物的思考,再從中引導孩子主動認識到錯誤,因為這個錯誤時自己逐步思考或實踐得到的,孩子會更加願意接受和信服。隨著年紀的憎長,孩子的自我意識會逐漸覺醒,這也是養成孩子獨立人格必不可少的重要過程,家長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訴孩子怎樣做是錯誤的,應當怎樣做才合理,這種教育方法是十分不妥的。一來,這種指正方法過於死板,針對一事一物,效率太低;二來,家長對某一事物的認知不一定全面,容易將孩子引入錯誤的認知裡。
古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將自己的固有認知告知自己的孩子,讓他硬生生記住,倒不如用一種更加靈活的引導方式,誘導孩子學會自主判斷事物,並在其中充當一個勸告的輔助角色,為孩子保駕護航。這樣既有利於引發孩子思考,又有利於孩子更高效地接受正確的認知。
2、誘導式規勸有利於親子溝通,有利於建立穩固的家庭關係
誘導式規勸有利於家長與孩子雙方交流意見,相互了解,建立相對更加穩固的家庭關係。很多孩子被家長管教得多了,就會生出一種厭煩的情緒,大呼"不要管我"!這時候家長往往氣頭上,不用考慮就吼一句回去"我是你爸/媽,我不管你誰管你"?氣在頭上說出什麼都不奇怪,但是我們冷靜地想一想,教育孩子真的是這麼劍拔弩張的一件事情嗎?
家長有時候應該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聲音,是不是真的管教得過於嚴苛了,是不是能更加溫和地和孩子好好地說說道理。只有家長願意聽,孩子才會願意多說。如果孩子還沒張口,家長就是批評、反駁、呵斥,久而久之,孩子就不願意向家長吐露心聲了。
多聽孩子的話,用溫和的態度去勸導孩子,用能啟發孩子的方式去引導他思考,讓他自己明白過來家長是為了他好,這樣他才會聽家長的話。孩子懂事聽話了,家裡的矛盾自然就少了,很多原本不必要的爭執和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三、如何正確運用誘導式規勸
1、首先要學會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特點
誘導式規勸是需要技巧的,首先要先摸透孩子的性格特點,用孩子更加願意接受的方式和孩子溝通。
例如孩子本身是自尊心比較強,又比較有主見的性格,那麼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就要注意保全孩子的面子,儘量不在人多或是有熟人的地方批評孩子。可以選擇在睡前和孩子談一談心,"不經意間"談起孩子今天做哪件事情比較欠妥。
這個時候千萬要注意說話的口吻,絕對不能是責怪或者是勒令改正,而是以平時交流的正常語氣,輕輕鬆鬆地說出這件事情,以免孩子誤認為你就是特地過來責怪他一頓再睡覺的,這會引起孩子的強烈反感,得不償失。
所以家長要學會和孩子溝通,學會站在比較客觀的角度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只有摸透了孩子的性格特點,才能夠做到對症下藥,做到"藥到病除"。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巨大的,孩子之間亦然。我們不能照搬別人規勸孩子的話語,我們要做的是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之後,借鑑別人的規勸方式,形成一套適合自己和孩子之間誘導式規勸的模式。
教育孩子本來就應該以孩子為本,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為孩子考慮,為孩子說話,才能得到孩子的認可。了解孩子的特點,知道孩子的溝通方式,有針對性地利用好誘導式規勸,是一名合格的家長應該做到的。
2、要學會傾聽孩子,知曉誘導的方向
誘導式規勸是一種方向的引導,那我們家長應該怎麼引導孩子呢?難道是根據那些成功的教育案例一條一款地照搬過來?這當然是不行的,最正確的方式應該是聽聽孩子怎麼說。孩子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人生,我們只能當他的引導者 而不是領導者。
常和孩子聊天,知道孩子有什麼喜好、有什麼特長,是不是對自己的將來也有一種設計。如果孩子表現出了良好的繪畫天賦,對自己未來的目標是當一位畫家,家長就可以考慮為孩子買一些繪畫的工具和一些有關方面的書。這些繪畫工具不需要一頂一地好,這只是根據孩子的喜好培養孩子的興趣。也許很大機率下,孩子並不會成為一名專業的畫家,卻能滿足孩子對童年時期的夢想需求的同時又培養了孩子一項特長。
當孩子不願意學習枯燥的文化知識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通過興趣愛好鼓勵規勸孩子堅持學習。這就要求我們家長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裡話,從而以孩子的個人興趣為入手點,誘導孩子積極向上。
總而言之,誘導式規勸不單是對孩子發展的一種溫和引導方式,它還是我們家長在和孩子相處過程中的自我要求。誘導式規勸不是說做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掌握很多理論知識和交流技巧,還要根據自己孩子的需要"量身定做",這本身對家長就是一種挑戰。但是,無論哪一種教育方式都是免不了要許多實踐和磨合的,既然,誘導式規勸能對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又何樂而不為呢?
我是任任的姮,也是5歲寶寶的母親,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