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乖乖聽話,父母這樣做就夠了

2020-08-20 大吉大李

大李天天見,麻煩天天少,親愛的朋友你好,我是大吉大李,相信每一次的相遇,都會讓我們彼此的生命更加美好。

昨天的分享中,大吉大李介紹了積極傾聽的相關知識,你有沒有去試試效果呢?

孩子願意說出他們的心裡話,我們才能找到問題,下一步更加重要,那就是要讓孩子聽我們的話,行動起來,但是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不是父母說了,孩子就會乖乖去做的。

01孩子不聽話,就是孩子的問題嗎?

我們家有個小暖男:

逛街的時候,他會跟媽媽說,媽媽,我幫你拿包吧,他說男生就應該幫女生拿包呀;

媽媽一天工作下來,坐下來休息時說脖子酸背痛,孩子會以比我更快的速度,跑過去一邊用稚嫩的小手幫媽媽敲敲捏捏,一邊跟媽媽說,媽媽你辛苦了,我幫你敲敲吧;

媽媽端菜的時候手被燙著了,他會拉著媽媽的手說,疼嗎,我給你吹吹;

......

我一個當爹的,看著這一幕幕,心都要融化了,何其之幸啊,我們有這麼棒一個孩子,真的是晚上做夢都要笑醒了。

小孩子就是這樣,懂事的時候讓你覺得心疼。一旦不懂事起來,大人著急的時候真的會有打他的衝動。

那天,他要參加書畫考級,提前跟他說了需要儘快寫好作業後去考試,他嘴上答應但動作上卻終磨磨蹭蹭,我們忙著工作也沒法時刻關注著他。

急匆匆的出發時,我們的工作沒處理完,他的作業也沒寫完,臨近下班高峰期再加上修路堵車嚴重,一邊擔心考試趕不及一邊督促他繼續完成作業。

他拿出一張成績不好的試卷要籤字,問他為什麼沒考好,他不吭聲,問他為什麼不說話,他說你們讓我寫作業的時候要專心不能講話啊。

簡直讓我們恨得牙痒痒,這還是平時那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嗎?不說明情況,不認錯,居然還對著幹。我們越著急,他越是不聽話。

一番折騰下來,預定的先吃東西補充體力沒吃上不說,考試都差點都沒趕上。一通批評下來,孩子不開心,我們也難受。

懂事的時候像個寶,不懂事的時候真懊惱。同一個孩子,前後變化怎麼會這麼大呢?不聽話真的是孩子的問題嗎?到底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聽我們的,拿出合作的態度呢?

02 換個溝通方式,孩子才會聽

父母想要引導孩子往你說希望的方向去前進,前提是孩子願意聽你說,那麼怎麼說,才能讓孩子聽你的呢?

美國的著名親子教育專家,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施,合著了一本書,《怎樣說孩子才會聽 怎樣聽孩子才肯說》,裡面就講到了不少的技巧。

和孩子溝通的關鍵是:照顧孩子的感受、感覺、而不是簡單給建議,更不是評價,甚至指責。

很多時候,我們的溝通無果,或者說孩子不願意聽我們的,就在於我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把父母自身的問題,最主要的就是父母本身的情緒,與要處理的孩子的問題交織在一起。

孩子的感受和他們的行為有著直接關係,孩子有好的感受,才會有好的行為。當孩子的感受不被重視甚至是忽略的時候,孩子會感到不知所措,甚至會感到憤怒,他就不可能會聽話,可能還會通過對抗來展示。這與我們講傾聽時需要共情,是一致的。

以前面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情為例,在溝通中,我們過多的關注了自己的感受,關注的是孩子為什麼學校表現不夠好,還沒有按時完成作業,沒有安排好考前的時間,沒有按照我們平時的教導來禮貌的對待我們的問話。

事實上,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我們在質問他:你為什麼不照我們說的做?你怎麼一點都不考慮我們?我都提醒你了你還不去做?都要遲到了,你還不快一點?

孩子的感受是,寫作業的時候要專注,不要說別的事情,這不是你們告訴我的嗎?考試考得不好,我也很難過,你們平時又有關注我的學習情況嗎?堵車可能趕不及,這也不是我的錯啊?

要跟孩子取得良好的溝通,要通過共情,去體會孩子的感受,再通過積極傾聽,讓孩子表達他們的想法。在我們要讓孩子通過我們的教育去達成某種行動的時候,我要要反其道而行之,要讓孩子跟我們共情,聆聽我們的感受,讓孩子明白,他們應該怎麼做才會更好。

比如,我跟孩子說,你這次考試不好,一定很難過對嗎?(這是體會孩子的感受,嘗試跟孩子共情)然後我們可以乘勢表達出我們的想法,我們也覺得難過,因為我們可能沒有關注到孩子的學習,所以,我們一起努力,各自都做得更好,下次就可能考得更好一點,這樣我們心平氣和,孩子也沒有壓迫感,自然就願意順著我們溝通的結果去做。

03 孩子需要父母這樣做

美國著名親子溝通心理學家託馬斯、戈登博士,在《父母效能訓練--讓親子溝通如此高效而簡單》一書中,也給出過一些建議和技巧:

1、要搞清楚問題的歸屬,是孩子的問題還是父母有問題?有的時候,我們往往因為孩子的某種行為對我們造成了影響就認為是孩子的問題,有時恰恰相反,該改變的是我們而不是孩子;

2、慎重的對孩子直接發出「解決方案信息」,比如說,你給我去如何如何,這樣做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跟大人一樣,孩子也不喜歡別人的指手畫腳,而且,這會讓孩子接收到一種信息,父母不相信我自己能夠解決事情,或者說,父母覺得他們的需求比我的更加的重要;

3、還有,父母一定注意不要對孩子發出「貶損信息」比如說,你都這麼大了,怎麼還不懂事,這樣會因為強調了孩子的不足,而損害了他們的自尊,進而可能會讓孩子做出激烈的對抗;

4、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少用「你」開頭,改用「我」開頭,讓孩子明白孩子這樣的行為給父母帶來的感受是怎樣的;

5、父母傳達信息的時候,要全面,包括孩子設什麼行為,給父母造成了什麼感受,以及對父母造成的實際影響;

對父母來說,放下父母所謂的面子,坦誠的在孩子面前展現真實的自我,孩子學會父母的開誠布公,有助於父母和孩子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我們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可能會變得更好。

我是大吉大李,每天都在學習、思考、踐行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親子、育兒難題,很開心我們有緣遇見。如果我的分享,碰巧解釋了你的疑惑,解決了你的問題,那大吉大李真的非常開心,達成了我分享的初衷,歡迎你常來看看。

相關焦點

  • 父母對「熊孩子」沒辦法?學會「費斯汀格法則」,讓孩子乖乖聽話
    說到孩子不聽話這件事,家長們可能會覺得孩子不聽話,是一件沒有辦法控制的事情,而且管教起來,往往會陷入死循環。時常有些家長會抱怨,自己怎麼就這麼倒黴,偏偏碰上了這樣的一個孩子。其實父母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受到了費斯汀格法則的影響。
  • 「乖乖聽話就好!」,很多父母,正用「聽話」毀掉下一代
    結果發現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而後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記得小時候,父母常常掛在嘴邊的「別人家的孩子」——賀含,從小就是乖乖女。
  • 孩子不聽話,別著急,教子八計,不打不罵,讓你的孩子乖乖聽話
    別著急,只要學會「教子八計」,肯定讓你的孩子乖乖聽話。除了言簡意賅表達自己的意圖外,爸爸媽媽還可使用「休止符」時間,在孩子不聽話時靜口,用突然間的安靜讓孩子感到意外,從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身上。4、反客為主父母應該給孩子理解你的話的機會和時間。
  • 孩子越乖越好?讓孩子乖乖聽話是害不是愛,父母該醒醒了
    導讀:孩子越乖越好?讓孩子乖乖聽話是害不是愛,父母該醒醒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越乖越好?讓孩子乖乖聽話是害不是愛,父母該醒醒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不聽話時,這4種「懲罰」方式很管用,可以讓孩子乖乖投降
    打罵是最愚蠢的教育方式,在這個時代,棍棒教育已經成為人人唾棄的教育方式,因為這樣的教育不僅對孩子沒有益處,甚至還會引起孩子的厭惡。其實家長想要教育孩子,就要抓住孩子們的痛點,這樣的針對性教育才有效果。這樣做不但讓孩子知道了家長的底線,也給了孩子表現的動力。孩子們動感的珍惜自己喜歡的東西,從而也不敢輕而易舉地犯錯。
  • 怎樣做一個不吼不叫的家長,讓孩子乖乖聽話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不停嘮叨,這種嘮叨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在科學角度上來講:所謂的「嘮叨」,就是曾經說過的話,沒有起到任何用處,卻一次次反覆去說,這種教育方式,就是所謂的無用教育!所以家長們就會大吼大叫,可即便這樣,孩子有時也是會不聽話。
  •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不能光講道理,家長可以試試"邊門效應"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不能光講道理,家長可以試試&34;孩子不聽話,家長都很頭疼,大多數家長都會說跟孩子講道理比較有用,但是跟孩子講完道理孩子會乖乖聽話嗎,第二次孩子是不是還會犯,跟孩子講道理太過於直接,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 孩子調皮該不該吼,經驗寶媽這樣做,孩子乖乖聽話
    閨蜜家的孩子在爺爺奶奶家養過一段時間,老人都比較寵著孩子,接回來後閨蜜發現孩子被慣壞了,調皮搗蛋的事一樣都不落,剛開始還能忍,後來孩子越來越過分,孩子爸爸幾次忍不住就吼了孩子,但是閨蜜卻發現孩子雖然表面上老實了,小動作還是很多,孩子對爸爸的怨氣也越來越大,還好閨蜜有經驗,及時糾正了,孩子這才肯聽話。
  • 別錯過娃的3歲「規矩黃金期」,父母學會這3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一旦孩子習慣了自己這樣頑皮的行為,也沒有父母從外界的教育和引導,孩子的脾氣就會變得越來越頑劣,所以說家長要從小就對孩子進行規矩教育,抓住孩子3-6歲的&34;,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讓孩子在有一定約束的環境下長大,才能夠讓孩子擁有真正的自由。
  • 學會「親子談判」,讓無理取鬧的孩子乖乖聽話
    不知道你有沒有在商場裡看到這樣的場景,就是有些小孩他想要買玩具,但爸媽不讓,所以孩子就賴著不走,苦惱哀求,或滿地打滾的發脾氣,無論好說歹說都沒有用,這就是國外在研究親子談判時最喜歡研究的案例。什麼叫親子談判?
  • 你越管孩子越不聽話!育兒專家:家長學會4招,孩子乖乖聽話
    然而,父母越管教,孩子就越不聽話!這讓不少家長感到頭疼。那麼,今天小編就給父母點建議,學會這4招,孩子乖乖學好。第一步:話不說2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大多數父母都是保持平和的態度,儘量不打人,更多的是遷就孩子。但是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因此就存在多次說同樣的話,有意識地提醒孩子。但是,孩子的自控力往往比較差,特別是父母在忙其他事情的時候,他會觀察父母的態度。如果家長馬上來了,他可能就會乖乖的聽話。
  • 孩子不聽話就要懲罰?這是愚蠢的做法,這三招可以讓孩子聽話
    1.為了建立威嚴其實父母之所以不用體罰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能夠起到樹立威嚴的作用。如果說父母不起到設立威嚴的作用的話,那麼孩子很有可能是不聽話的,所以這些父母早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並在日後的生活當中不斷使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 兩三歲的孩子不聽話還在打罵,學會這幾招,讓孩子乖乖聽話
    很多家長知道,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會變得特別的叛逆,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孩子兩歲左右,孩子就已經出現了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也會變得喜怒無常,而且孩子太小了,打不得罵不得的,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 孩子不聽話不需要喊,家長讓孩子這樣,孩子乖乖聽話
    孩子點了點頭之後拿了一個沒有煮過的麵條給了孩子,孩子高興的一大塊咬了上去,但是剛剛吃到嘴裡孩子就吐了出來,從哪個時候孩子再也不敢要那些生的食物了。對比媽媽的做法,爸爸的做法似乎更加讓人信服,如果孩子一直想要做一件事但是這件事不正確的時候,讓孩子勇敢的犯錯誤,只有讓孩子知道做完這件事有什麼樣的後果,孩子才會知道改正,所以說教育孩子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告別大吼大叫,父母學會這3招事半功倍
    想讓孩子乖乖聽話,父母大吼大叫管用嗎?吼叫教育之下,就能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期待發展嗎?或許一時之間,聊有成效,但是從長期來看,卻會對孩子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一、對孩子大吼大叫,教育效果將背道而馳1.為了得到父母的喜歡,孩子會做出一些行為來迎合、討好父母,吼叫教育看似起到了讓孩子好好聽話的作用
  • 非得反覆強調並最終發火,孩子才聽話?溫和型父母管不了孩子嗎?
    當我們煩惱孩子總是不聽話,每次都要父母大發脾氣才肯乖乖按照指令做之前,我們可以思考以下三個問題:①孩子不聽話?是什麼情形下的不聽話?②每次只有發火才會按照指令做?存疑。真的是「每一次」都只有發火了才會乖嗎?③乖乖按照指令做?這個「指令」是什麼?父母們能確保這個指令就一定是合情合理的嗎?
  • 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孩子「聽話」,易成「庸才」
    但是聽話的孩子會比不聽話的孩子生活的更好嗎?前段時間網絡上有一個話題受到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叫做「當年那些聽話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其中點讚最多的一條評論是這麼寫的「不會拒絕別人,不會做選擇,討厭社交,希望被別人安排好,生活一點也不開心」。其實,孩子聽話不一定就會生活的好,而不聽話的孩子也不一定成為壞孩子。
  • 孩子「軟硬不吃」難教育,何不嘗試「五指大法」,讓孩子乖乖聽話
    導讀:孩子「軟硬不吃」難教育,何不嘗試「五指大法」,讓孩子乖乖聽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軟硬不吃」難教育,何不嘗試「五指大法」,讓孩子乖乖聽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不聽話父母只能打罵嗎?教育孩子前父母要清楚這些
    這位男生因為在學校打牌被老師請了家長,男孩媽媽到了學校當眾給了孩子幾巴掌(我想此時這位媽媽的心情一定是特別的糟糕,想要用自己的巴掌來喚醒自己不聽話的兒子),但誰也沒能想到,男孩挨了巴掌之後原地沉默了幾分鐘(此時男孩的內心一定是極度失落和難過的,他感受到的一定是萬箭穿心似的痛),隨後自己縱身跳下教學樓,不幸身亡。
  • 德國心理學家:別再讓孩子「乖乖聽話」,人可以本分,但不能老實
    觀念固執的父母根本就不知道,那些聽話的孩子在成年以後究竟要面臨多少磨難,經歷多少內心折磨,才能將自己從「聽話」的洪流裡拉出來。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實驗:對2-5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明顯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進行跟蹤觀察。